张安世,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 1、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 2、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生平简介 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 3、汉朝大臣张安世是什么人?他为何能善终呢?
  • 4、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 5、张安世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张安世
  • 6、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 7、文言文张安世全文翻译
  • 8、张安世大家族
  • 9、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为何却可以位极人臣呢?
  • 10、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张安世,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张安世向汉宣帝推荐了武明这个人。根据《汉书李广苏建传》的故事情节介绍得知,张安世为了推荐武明,向汉宣帝请求辞去俸禄,并单独为武明收藏这笔无名钱,达到数百万。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张安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用人也不会知道张安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

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生平简介 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汉宣帝赠予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敬侯。人物生平入朝为官张安世少年时,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出任郎官。因为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张安世记忆力出众,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正值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与燕王、盖主谋反被杀,霍光由于朝中无旧臣,奏请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张安世在任13年间,国家平安无事,任用贤士。天子下诏书夸奖张安世的功绩,封张安世为富平侯。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其侄子昌邑王刘贺被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拥立为帝。刘贺在即位的21天内就做了1127件不该做的荒唐事,于是被废。当时出任光禄大夫的邴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于是霍光立时年19岁的刘病己为皇帝,史称汉宣帝。汉宣帝初立,褒奖大臣,加封张安世一万零六百户,他的三个儿子张千秋、张延寿、张彭祖,都做了中郎将侍中。代光辅政地节二年(前68年),大将军霍光去世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封奏书推举张安世出任大将军一职,其子张延寿稳重厚道,出任光禄勋,兼领宿卫职务。汉宣帝想用安世父子。张安世听说这事情,再三坚辞去大将军一职,可是汉宣帝不答应。几天后,加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领尚书事。几个月后,罢除车骑将军的屯兵,改为卫将军,领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隶属张安世管辖。当时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皇上改任霍禹为大司马,撤去右将军的屯兵,用官号虚尊嘉赏,事实是剥夺霍禹的兵权。一年多后,霍禹谋反,祸及宗族,张安世一向小心畏忌,十分担忧,他的孙女张敬是霍氏外亲族的妻子,应当连坐被诛,张安世的脸色瘦弱憔悴。皇上看了很奇怪也怜惜,便问了左右侍从,于是赦免了张敬,以宽慰张安世。晚年生活张安世看到父子尊贵显耀,心怀不安,替子张延寿请求外出补官,皇上任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皇上可怜安世年老,又召张延寿为左曹太仆。当初,安世兄张贺得宠于卫太子,后来太子起兵失败,宾客都被杀,张安世为张贺上书求情,张贺被免去死罪处以宫刑。元康四年(前62年)春,张安世有病,上疏归还侯爵,乞求骸骨归故里。汉宣帝希望张安世能好好养病,多辅佐自己几年。于是张安世又强起办事,到秋季去世。天子赠印绶,送来轻车甲士,谥号敬侯。赐冢地在杜县束,挖上起冢,建祠堂。子延寿嗣爵位。

汉朝大臣张安世是什么人?他为何能善终呢?

每当一提起汉朝大臣张安世总想起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汉朝建立后,有名的大臣有很多,但论地位和显赫及能力来说,霍光应该算一个。他是霍去病同父异母弟,还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更是汉宣帝的岳父,无论身份和地位,可以说无人能比。但霍光死后,汉宣帝并没有放过他的家族,最后以谋反罪诛灭霍家。但在汉宣帝时,还有一个大臣,地位与霍光差不多,而且财富比霍光要多的多,为何能善终呢?越辞职越升官这位比霍光显贵的人名为张安世,是汉武帝是重臣张汤之子。张安世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位皇帝。汉昭帝时,在霍光的建议下,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汉昭帝元凤六年,张安世被封来富平侯。张安世从小因父当官,以“官二代”被封为郎,又因张安世善书,因此汉武帝时期就任给事尚书。昭帝死后,霍光与张安世等人,废了昌邑王,而立汉宣帝。但在霍光当政时,张安世默默无闻。直到68年三年,霍光病死,就有御史大夫上书“……车骑将军张安世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霍光)定策,天下受其福……子张延寿忠厚,为光禄勋,领宿卫臣。”宣帝当即同意。张安世听说,坚决不同意。他在汉宣帝退朝时再次求见,张安世摘下帽子磕头请求皇帝“老臣耳妄闻,言之政事未施行之前之事,臣不言……臣不足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裁哀,以全老臣之命。”坚决推辞封自己的官。汉宣帝笑着说:“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张安世再次拒绝给他升官,汉宣帝也无奈了。但几天后,张安世竟被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成了朝中重臣。又过了几个数,又封张安世为卫将军,兼皇宫及城门等管辖权。张安世成了直接保卫汉宣帝的近臣,可见汉宣帝对他的信赖。越小心越受宠张安世当上大官后,越来越小心,当时霍光儿子霍禹为右将军,汉宣帝以霍禹为大司马,免了他的右将军屯兵之职。实际霍禹只有一个虚位而已。被汉宣帝夺去实权。一年后,霍禹谋反,汉宣帝下令夷灭其宗族。本来很小心的张安世害怕了,因为霍光死后,汉宣帝打压霍家早已是不争事实,现在要夷灭霍家,他的孙女还是霍氏外属妇,按照法律也应当一起被杀头,而且按连坐罪的话,张安世也要治罪。张安世既害怕又紧张,有一次汉宣帝看他脸色不好,就问他有何事。张安世就说出实情,于是宣帝赦免张安世孙张敬之罪。并且安慰张安世不要害怕。而且汉宣帝对张安世越来越好,让张安世更加害怕。张安世深知,自己的孙女以罪名的话应当受到牵连,如果不是自己和皇帝说,恐怕必死无疑。此时朝廷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看着他,甚至想弹劾他,张安世越想越害怕。但汉宣帝却并没在意,而是一如既往对待张安世。越谨慎越安稳张安世在典枢机工作时,他的工作也谨慎而周密。而对内对外并没有任何空隙,也没有任何疏漏。而朝廷定立的大事,都是皇帝的决议,他不敢有半点违背汉宣帝的事。在汉朝没有科举制度,选官时,都是当官举荐,当时张安世曾推荐过一个官员,此人后来升迁后,就来看望张安世。没想到张安世非常生气,他认为举荐达能是大臣的职责,哪有私自感谢之说。于是他与这个人绝交,再也没有联系。张安世身为重臣,身边的人认为应该被推荐,但张安世从不推荐。张安世说:“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后来虽然此人升官,但张安世表面与其也不交好。此后再有身边人求官,张安世都不会推荐,而且即使朝廷下令让他下属升官,张安世就会躲避他们,不再与其来往。张安世为什么这样做?当然并不是他不徇私情,其实他是为自己,怕到时惹祸,被人告结党之罪。可见张安世小心极点了。张安世手下人喝醉了,而且做出不礼的事,但张安世都饶过他们。即使他的手下官与奴婢私通,被人告发,张安世就将奴婢嫁走,然后把事压下,不让人往外说。张安世这种做法,他的下属没人说他坏话。越推辞越有钱史料记载,张安世比霍光有钱,而且钱多到花不完。他的钱可不是贪来的,是因为他的哥哥,他才得到这么财富。张安世的哥哥是谁?张安世的哥哥叫张贺,也是卫太子刘据的身边臣子。后来卫太子被汉武帝诛杀,刘据门下的宾客也都被杀,此时张安世向汉武帝上书,请求不杀兄长张贺。于是张贺就只下“蚕室”。所谓的“蚕室”,就是与司马迁一样受到宫刑,因为受刑后需要进入密室,不能见光,就如养蚕者的蚕室,因此受宫刑的人居住的地方叫“蚕室”。由于张贺受了宫刑,他后来能到后宫中任职,任掖庭令,实际就如宦官,但又不同于宦官。此时当汉宣帝还是婴儿,张贺就以武帝皇曾孙的名义收养汉宣帝。由于张贺曾是刘据的手下,因此对汉宣帝十分尽心。汉宣帝长大后,张贺亲自教书,张贺又为他选了许文汉的女儿为妻。此时张安世不敢接近哥哥,因为谁都知道,如果汉宣帝不继位,他充其量就是罪臣之子。后来汉宣帝即位后,他十分感谢张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张贺已经死去。不过汉宣帝对张安世却很好,知道他们兄弟感情。他曾对张安世说:“掖庭令平生称誉我,将军止之,是也。”汉宣帝也原谅了张安世的小心之举。由于张贺有一儿子早死,张安世就把小儿子张彭祖过继于兄长为嗣。这个张彭祖从小与汉宣帝一起读书,关系非同一般。汉宣帝想张彭祖为关内侯时,张安世又紧张了,他认为张家不应受封太多,于是就向皇帝辞去了封的侯爵。还要求减少张贺的守冢户数,但汉宣帝没同意:“吾自为掖庭令圭,非为将军而封”。张安世没再推辞。一年后,汉宣帝再封张彭祖为阳都侯,张贺的孤孙张霸为散骑中郎将,封关内侯,此时张霸只有7岁。张安世受到这么封赏,越来越小心。因为他世袭父亲,而且封侯,就向汉宣帝推辞不要奉禄。但汉宣帝赐给百万无名钱。宣帝元康四年,张安世病故。张安世能得以善终,主要还是他小心谨慎,有功不傲,身为高官,更加谨慎,甚至不敢当官。这种不贪恋钱财的,不贪恋权力的人,善终也属正常。而反观霍光就没有做到这点。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的旧事或先例。“故事”指的是历史上的旧事或先例。这句话中的“故事”指的是唐朝时期,卫将军张安世荐举武明为北地太守的历史事件。当时武明是张安世的门客,张安世认为他有才干,便向朝廷荐举他担任北地太守。朝廷经过考核后,决定任命武明为北地太守。

张安世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张安世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 张安世看到父子尊贵显耀,心怀不安,替子张延寿请求外出补官,皇上任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皇上可怜安世年老,又召张延寿为左曹太仆。当初,安世兄张贺得宠于卫太子,后来太子起兵失败,宾客都被杀,张安世为张贺上书求情,张贺被免去死罪处以宫刑。元康四年(前62年)春,张安世有病,上疏归还侯爵,乞求骸骨归故里。汉宣帝希望张安世能好好养病,多辅佐自己几年。于是张安世又强起办事,到秋季去世。天子赠印绶,送来轻车甲士,谧号敬侯。赐冢地在杜县束,挖上起冢,建祠堂。子延寿嗣爵位。 2008年,墓地在西安凤栖原被发现,其墓葬级别非常高。 如何评价张安世 班固:“安世履道,满而不溢。” 王世贞:“张汤之于安世,父子也。其才智强记同,然而汤刻而憸,安世慎而共,汤胆大安世小。若是乎熏莸也,然而有不可晓者,汤廉而安世贪也。”

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张安世是西汉著名的忠臣。他是张汤的儿子。张安世性情谨慎,为人忠诚,张安世一生辅助了三为皇帝。他因为父亲的缘故担任郎官。因为张安世善于书法,从而担任尚书。张安世的记忆力非常好。皇上看重他的才能就提拔他担任了尚书令,后来又调职做了光禄大夫。汉昭帝的时候,做了右将军。在汉宣帝即位后,张安世数次升官一直做到了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张安世一生廉洁,手里一度掌握了军队和政治大权。汉昭帝登基后,大将军霍光掌管政权。因为张安世忠实,厚道,霍光十分器重他。当时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两个和燕王起兵谋没成功,被杀了。霍光因为朝中没有可以效忠的大臣,便上奏请求让张安世任职右将军来辅助自己。后来大将军霍光去世后不久,魏相秘密上奏推荐张安世担任大将军一职, 他的儿子张延寿性情忠可以的担任光禄勋。汉宣帝也表示赞同。重用张安世和他的儿子。当时霍光的儿子霍禹原本担任右将军,皇上便调霍禹担任大司马,封了他的官号便是嘉赏,但是撤了右将军的军队,也就是明升暗贬,让霍禹没了兵权。一年多后,霍禹谋反未成,他和他的宗族都被诛杀。张安世风头一时无两,张安世看到了他们的光耀太过,心里十分不安。便代替他的儿子请求出京补仁官职,皇上便让他担任北地太守。后来太子起兵失败,他的门客也都被杀了,张安世为张贺上奏请求网开一面,后来张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处宫刑。总体来说张安世的一生还是比较顺遂的,被皇帝重用,还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后来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光宗耀祖。张安世为人谨慎,为官清廉,屡立战功,在霍光去世之后才成为汉宣帝时的将军,没有顶替之说。张安世做上了大将军跟霍光没有关系,也没有顶替的说法,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张安世没有顶替霍光这样的说法,因为霍光知道张安世的为人,是霍光任用他的。张安世是出了名的厚道之人,他也是霍光的心腹。因为霍光知道张安世不会有什么坏心思,所以重用他为右将军长达十三年之久。张安世,一个在霍光手下安分守己的人,在汉宣帝的提拔之下,顶替了霍光的职位,拥有了军权,这个时候本来拥有军权的霍光儿子升为三公,将军权去掉了,这个就是汉宣帝开始整治霍家人的第一步。虽然张安世知道汉宣帝的想法,但是,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担心这个时候跟霍家人过不去,自己的命就没有了。汉宣帝安慰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之后就成了莫逆之交。在汉宣帝的支持下,他有了跟霍家人抵抗的底气和力量,就等着霍光儿子起来造反,很快就平定了他们,汉宣帝将霍家人清理得干干净净,当然,后宫里的霍家人是没有清理的,但是,他的妃子也觉得无颜在世上了,就自杀了。这个时候的张安世就是权倾朝野的人了,但是,他的性格里就是这样的,安于世间就好,自己和儿子要求外调,放弃军权,这个让汉宣帝很是感动,让他的儿子出去了,委以重任。张安世,汉宣帝不让走了,在他的身边干活得了。可能的想法就是让他作为人质,牵制一下他的儿子。张安世想乞骸骨回老家好几次都没有准,张安世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汉宣帝干活,结果,还没等着再干,就死在任上了,这个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他也荣升麒麟阁十一功臣中的榜眼了,也算是对他贡献的表彰了。张安世,一个原本安于世间的人,在君主的支持下,灭掉了霍家,成为了一代功臣,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

文言文张安世全文翻译

1. 《汉书.张汤传》的全文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张汤及其子张安世、其孙张延寿的事迹。张汤,少时对断狱有兴趣,后为吏治狱果然见长。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编次律令。用法严刻,并以《春秋》古义文饰,以君主意志为准则。又协助武帝推行兴利政策,权势显赫一时。后为朱买臣等排陷而自杀。张安世,以“谨慎周密”著称,尸位保官,与乃父作风不同。昭、宣时,颇受重用,宫至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内治产业,家富于财。张延寿,承父之业,安然不败。《史记》将张汤列于《酷吏传》,《汉书》则立专传,因其子孙贵盛之故。司马迂对张汤极为厌恶,《平准书》有“汤死,而民不思”之语。班固则变换口吻了,说什么“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所言“推贤扬善”实缺乏根据;所评张安世“保国持宠”,“满而不溢”,实是公然宣扬保官守禄哲学,可叹! 张汤,杜陵人也(1)。父为长安丞(2),出,汤为儿守舍(3)。还,鼠盗肉,父怒,答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4),传爱书(5),讯鞠论报(6),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7),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8)。 (1)杜陵:县名。在今西安市东南。(2)长安丞:长安县丞。长安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3)为儿:言其尚幼小。(4)劾(hé):审讯。掠治:拷打。(5)传爱(yuan)书:录口供以成文书。(6)讯鞫(jū,又读jú)论报:意谓以逼供的记录写成判决书。(7)具狱:意谓审判已了,可以定罪用刑。磔(zhé):一种分尸的酷刑。(8)书狱:意谓练习办案。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阳侯为诸卿时(1),尝系长安,汤倾身事之(2)。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3),以汤为无害(4),言大府(5),调茂陵尉(6),治方中(7)。 (1)周阳侯:田蚡之弟,名胜。蚡、胜,皆景帝王皇后之同母弟。诸卿:即九卿。(2)倾身:豁出性命之意。(3)宁成:见本书《酷吏传》。(4)无害:意谓最有才干。(5)大府:丞相府。(6)茂陵尉:茂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县尉。(7)治方中:掌治豫建茂陵事宜。方中:指陵园工程。 武安侯为丞相(1),征汤为史(2),荐补侍御史(3)。治陈皇后巫蛊狱(4),深竟党与(5),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6)。与赵禹共定诸律令(7),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8),已而禹至少府(8),汤为廷尉(10),两人交欢,兄事禹(11)。禹志在奉公孤立(12),而汤舞知(智)以御人(13)。始为小吏,乾(干)没(14),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15)。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道与之(16)。 本文来自【易文言-文言文在线翻译】 2. 文言文外科医生在线翻译 外科医生①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②。一裨将阵回③,中流矢④,深入膜内⑤,延使治⑥。乃持并州剪⑦,剪去矢管⑧,跪而请谢⑨。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⑩。”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⑾。” 〔注释〕 ①选自《雪涛小说》。作者江盈科,明代人。 ②善:这里有精通的意思。 ③裨将:副将。 阵回:从阵地回来。 ④中:受到。 流矢:飞箭。 ⑤膜:这里指皮肉。 ⑥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延,请。 ⑦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 ⑧矢管:箭杆。 ⑨请谢:请求赏钱。 ⑩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还在肉里,必须赶快治疗。簇,箭头。亟,赶快。 ⑾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并,一起。责,要求。 〔指要〕 这个医生太差劲了!只把露在外面的箭杆剪下来,留在伤者皮肉里的箭头却不管了。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求实效。 [古文选读]外科医生 【原文】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③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摘自《雪涛小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裨(pí)将:偏将,副将。②并州剪:并州产的剪刀,指名贵的剪刀。③簇:箭头。 【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 1.自称善外科( ) 2.乃持并州剪( ) 3.跪而请谢( ) 4.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延使治。 2.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三、这位外科医生,以为“外科”是治疗 ,而“内科”是治疗 。 四、文中特意提到“并州剪”的目的是: 【指南】 谢,在古文中有多重释义,常见的有:①道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②感谢,酬谢。如:常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③衰亡,凋落。如:形谢则神灭。(范缜《神灭论》)④表示敬意,可译为“告”。如: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参考答案】 一、1.擅长,善于 2.于是,就 3.酬谢,酬劳 4.立即 二、1.请(他)来治疗。2.这是内科医生的事情,没想到也要我来治疗。 三、表皮外面的病 表皮里面的病 四、通过细节描写,与外科医生的医疗作风、技术水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参考资料:/doc/2004-08/25/29826/ 3. 张安世传翻译 张安世表字子儒,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 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哪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 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的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 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张安世担任光禄勋,有个郎官喝醉了酒,在殿上小便,主事禀告要按法律处理,张安世说:“凭什么知道他不是弄翻了浆水(浆,酒的一种,略带酸味)呢?为什么要把小过失弄成大罪过呢!”张安世因父子都被封为侯爵,所在权位十分兴盛,就辞去俸禄。 皇上又下诏给都内署,另外收藏张氏没有标出名目的铜钱以百万计。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 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 到了秋天去世了。天子赠送的谥号为“敬侯”。 (班固)在“赞”中说道:安世奉行为官之道,功劳达到了一定高度而不骄傲。 4. 《汉书张安世传》翻译 原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译文: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 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 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 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 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5. 翻译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炎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心情极度不安的状态)。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译文: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回报所陈述之事已经知道。 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在烤焦了头发烧伤了额头(只会效死力的人)之上。”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6. 文言文翻译亲爱的同学们 同砚可以指同学 《汉书·张安世传》:“ 彭祖 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 砚 ”。 同砚席可以代表同学 《北史·元晖传》:“ 周文 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唐 刘禹锡 《谢柳子厚寄迭石砚》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离羣。“ 同门可以指同一个老师教的同学 《汉书·儒林传·孟喜》:“同门 梁丘贺 疏通证明之。” 颜师古 注:“同门,同师学者也。”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 同窗:在一起读书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书》:“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 潘叔度 舍傍书室……同窗者,乃 叔度 之弟 景愈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 “不能”为副词,修饰“视事”,中间不可断句,排除B;“及”为动词,“比得上”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后断句,排除C;“归”为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印”,“归”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2)C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错,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3)C “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错,原文为“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延寿为北地太守.(4)①幸:皇帝到某地,出行;诏:下诏;识:记得;具:详细.句子翻译为: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惮:害怕;内:内心;密于光焉:状语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答案:(1)A(2)C(3)C(4)①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参考译文: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8. 求助翻译文言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张安世大家族

人物简介  张安世是张汤之子。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他为官廉洁,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元康四年(前62)春,因病上书告老还乡,汉宣帝不舍。他勉强视事至秋而卒。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二。  张安世一门三侯,张安世家族也以八代高官大宦未失侯位,为史家称奇,认为“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经历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此”。 张安世经历了昭帝、宣帝时代,为人谨慎小心。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与汉宣帝的渊源  掖庭令张贺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哥哥,有一次在张安世面前称赞皇曾孙(后来的汉宣帝)的才干,并谈到与皇曾孙有关的一些奇异征兆。张安世总是禁止他说这些,认为上有年轻的皇上,不应称道皇曾孙。到汉宣帝即位时,张贺已去世,汉宣帝对张安世说:“掖庭令当初无端的称赞我,将军制止他是对的。”汉宣帝追念张贺对自己的恩惠,打算封他为恩德候,为他设置二百人家守墓。张贺的儿子去世很早,收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为养子。张彭祖幼年时又与汉宣帝一起读书,所以汉宣帝打算封张彭祖为候,先赐他为关内侯。张安世对张贺封侯之事坚决辞谢,又请求减少为张贺守墓的户数,逐渐减至三十户。汉宣帝说:“我本是为掖庭令,并不是为将军你!”张安世这才罢休,不敢再说。高风亮节  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下诏说:朕在平民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都对朕有旧恩,还有已故掖庭令张贺对朕辅导教育,使朕研习儒术,恩惠卓著,功劳最大。《诗经》上说:‘没有不应报答的恩情。’今特封张贺的养子侍中、中郎将张彭祖为阳都侯,追赐张贺缢号为阳都哀侯,丙吉为博阳侯,史曾为将陵侯、史玄为平台侯,许舜为博望侯,许延寿为乐成侯。”张贺有一孤孙张霸,年仅七岁,被任命为散骑、中郎将,赐爵为关内侯。 张安世自认为父子都被封侯,权位太盛,便向汉宣帝请求辞去俸禄。汉宣帝命大司农所属都内衙门单独为张安世收藏这笔无名钱,达到数百万。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张安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张安世非常生气,认为:“为国家举荐贤能,难道可以私相酬谢吗!”从此与此人绝交。有一位郎官功劳很大,却没有调升,自己去求张安世为他说话。张安世对他说道:“你的功劳很大,皇上是知道的,作人臣子的,怎么能自说长短处!”坚决不答应他。不久这位郎官果然升官了。张安世见自己父子地位尊显,内心深感不安,便为儿子张延寿请求出任地方官。汉宣帝任命张延寿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汉宣帝怜恤张安世年老,又将张延寿调回朝廷,担任左曹、太仆。  元康四年(前62年),张安世在任上逝世。荣誉  汉宣帝11功臣中,在这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等人,可见张安世之地位。 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二。评价  张安世还是个为官廉洁之人。他曾举荐一人为官,后来该人来向其道谢,张安世说自己是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   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为何却可以位极人臣呢?

张安世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大事,但是他出身好却不骄傲,努力工作,勤勤恳恳,这是很难得的,所以皇帝也看在眼里。虽然张安世没有什么功绩,但是他能看透皇上的心思,主动帮皇上排忧解难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张安世是宦官子弟(俗称官二代),生下来就可以继承父亲的职位,第二一生低调内敛,所以受到君王赏识。他没什么功绩,但是他非常的聪明,出了很多的谋略,并且他非常的察言观色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张安世是西汉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他在汉武帝当政时,官拜尚书令一职,后来再拜光禄大夫。后又经汉昭帝、汉宣帝两朝,均是朝廷重臣,深得当政君王的喜爱和信任,巅峰时期更是官拜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真是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but,就是这样一个在朝纲之上能呼风唤雨之重臣,却是以为官廉洁著称。张安世一生没有多大的功绩,为何却可以位极人臣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世袭父辈官爵,初上仕途。按照西汉当时的规定,儿子是能够世袭父辈的官爵的,张安世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父亲的官爵。他的父亲是个酷吏,以严苛著称于世,但是张世安由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性格使然,他走上仕途后,却与父亲截然不同,同样的清廉,但是并不严苛。行事谨慎,兢兢业业,深得君王赏识。张安世做事十分谨慎认真、尽心尽力,虽然是官宦人家的公子,但是从来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做派。经常是为了一些没有办完的事情,毫无怨言的加班加点,非常的勤勉。勤奋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很快就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官职一升再升。大公无私、清廉一生。张世安为官清廉,位高权重却非常谦逊。某次汉武帝要求他为国家举荐贤良,他从国家社稷考虑,推举了一位贤达。此人很快就得到了君王的任命,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专门上门面谢张安世,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张世安突然怒发冲冠,训斥他——举荐他是因为他的才干,能够为国家效力,而不是为了他的感谢。说的这个受举荐的人非常惭愧。

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张安世,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张安世为人憨厚廉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恪尽职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工作狂,他曾和皇帝一起商量国事,献出了许多好建议个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做了很多善事,对百姓们也非常好。张世安经常在属地行仁政,被大家称之为“流誉天下”。张安世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张安世以为官廉洁著称,他的主要贡献是平定了霍氏家族的谋反。汉代的著名人物张安世在2008年所出土的墓园里面,发现张安世他的墓葬的级别是和当时汉王的级别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当时,我们可以知道当然是他在汉朝的地位非同小可。在当时当然是他对于汉宣帝的皇位的登基,其实是有很大的功劳。张安世他是当时汉朝的官员张汤的儿子,也就是当时一个叫酷吏的官职的官员张汤的儿子。因为他十分的心狠手辣,但是后面因为被别人陷害所以自杀了,皇帝他为了对于他们家进行弥补,所以皇帝就对他们两个儿子特别的好,所以这两个儿子里面其中就包含我们的张安史。而因为张安世他特别的聪明,在记忆方面也10分的超群,所以他是一个十分谨言慎行的人,他当时帮助孩汉宣帝他登上了皇位,虽然一同帮助当时汉宣帝登上皇位的人,还有另一个叫做霍光,但是因为霍光十分的高调,最后不得好死。当时汉宣帝他国家大事都会找张安世进行商议,那么他虽然和皇帝进行商议,但是他在决策完每一件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请假休息,然后等皇帝将这个事情公告天下了,他才会上朝,而且他还会将自己的功劳归功于皇帝的身上,所以说当时汉宣帝的各种正确的圣旨的颁布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源于张安世。张安世低调是出了名的,在后世的时候李商隐他还曾写过一首诗来,专门赞美张安世的低调,所以当时还是他汉宣帝的登基和汉宣帝很很多重大事件的处理都和张安世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