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英,评流寇马仲英:马仲英的军事才能该怎么评价?

本文目录一览:

  • 1、“尕司令”马仲英
  • 2、青海交通厅马忠英简历
  • 3、马仲英是谁?他因何成为“西北五马”之一?
  • 4、评流寇马仲英:马仲英的军事才能该怎么评价?
  • 5、马仲英的相关文学
  • 6、门致中的宁夏失守
  • 7、马仲英的家庭成员
  • 8、马虎山的举兵叛乱
  • 9、门致中的与马积怨
  • 10、“河湟之变” 是怎样的历史?清楚的来!为什么惨死几十万人?

“尕司令”马仲英

新疆征略和与盛世才的角斗 马仲英在那个波云诡谲的年代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凭借质量堪忧的武器和稀少的资源组建了一只浩浩荡荡开往新疆的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串惊人的胜利,最后在苏俄的武力干涉下惨败溃逃,却又主动接受苏联当局的庇护,客死他乡。 马仲英跌宕起伏的人生在他进军新疆时达到高潮,由于在甘肃地区战事不利加之受到尧乐博斯的邀请,马仲英率领军队开往新疆。马仲英的军队一直以来显得十分神秘,军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自于被马仲英攻略的城市乡镇,伊斯兰氛围浓厚,马仲英有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土耳其军事参谋。建立一个遵循伊斯兰教义的割据王国一直是马仲英最大的理想之一,他对此毫不避讳。与此同时他在又接受国民政府当局的领导,有着部队番号,听从南京的指挥。马仲英并不排斥共产主义,他的部队中吸纳了相当多共产党人进行军队中的教育管理。马仲英一直在中亚享有恶名,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他的军队一直在不断劫掠所经过的地区。屠城的暴行也时常发生,这种暴行大多出于种族间压迫,但马仲英的军队却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马仲英一直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约束军队,使得他的部下拥有着相当强的战斗力。因为苏俄内战的影响,大量的前白俄士兵与沙皇俄国的居民逃亡至新疆。由于北洋政府的薄弱控制力和民国政府陷于内战的影响,沙俄一直长期经略新疆,对新疆的辐射影响相当巨大。苏联自然也不想放弃对新疆的影响,将马仲英视为破坏新疆稳定的因素,这造成了马仲英最终的失败。 斯文·赫定几乎目睹了马仲英在南疆的大部分活动,并留下了正规的一手史料让后人得以窥见这个传奇人物的真实面貌。斯文·赫定受国民政府的委托进心新疆的道路勘察工作,在他进入新疆后不久,他的车队便被马仲英部队的哨卡拦下,他发现他已经进入了马仲英的势力范围,在斯文·赫定的新疆之行,他们时常要和马仲英的属下打交道。马仲英的部队像古时游牧民族的军队一样擅长劫掠,仅仅留下少量的部队来维持战线后方的秩序,马仲英所占领的地方大多荒凉不堪,居民纷纷逃难以避免繁重的劳役和征兵。斯文·赫定恰好目睹了马仲英的部队是怎样完成一次征兵的,几个士兵押送着大量年龄不同的男人前往前线,如果没注意到队伍前部竖立的一杆青天白日旗,你根本无法辨认出这是一支正在行军的部队,士兵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马仲英的部队缺乏汽油和卡车,不得不强行征用斯文·赫定的车队。马仲英的军事才能相较于盛世才更胜一筹,他常常设法阻击苏联对盛世才的军事援助,在战场上保持进攻态势。随着战争的进行,马仲英的部队陷入了长期的攻城战,马仲英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攻克城市,他甚至借用媒体手段来采用心理攻势。在盛世才的请求下,苏联动用正规部队和白俄归化军协同作战,一举击溃了马仲英。在这段时间里,斯文·赫定一行人被马仲英长期扣押,并随着马仲英一起进行最后的逃亡。不同于马仲英野蛮粗鲁的手下,在与马仲英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里,马仲英的言行给斯文·赫定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认为马仲英是一个有教养的青年军官,乐观豁达,精力充沛。尽管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惨败,他却仍在卡车上大声放笑,不同于他的盟友张培元被围困后羞愤自杀,马仲英并不对自己的失败感到过多的伤感,他信守承诺,归还了斯文·赫定的车队,最后在争夺新疆的斗争中黯然退场。

青海交通厅马忠英简历

马仲英,生于1908年(另说1911年),1935年于苏联失踪。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原名马步英,甘肃临夏人,与国军高级将领马步青、马步芳为堂兄弟。中文名马仲英国 籍中国民 族回族出生地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37年职 业西北军阀信 仰伊斯兰教主要成就反对新疆地区分裂活动原 名马步英字子才其父马宝与20年代末期西北“五马”之一的青海省主席马麒是叔伯兄弟,在辛亥革命后割据青海,奠定了马氏家族在青海的统治达40年之久。马仲英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在西北赫赫有名的人物,谈及30年代的新疆就无法回避这个名字,也不能回避他的来历。马仲英知人善任,经国民党中央正式收编后,一边整顿军务,一面开始招贤纳士,励精图治。首先他网罗了许多失意文人和政客,如曾担任过县长的何铸九和曾任高等法院院长的苏子俊;接纳一些闻风而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受国民党迫害或受共产党派遣来的进步青年,如担任师部政训主任的杨波清、参谋苏继善、秘书邬逸民;甚至还有几个远道而来的外国人,如土耳其人凯末尔。这些人聚集在马仲英身边似乎有些滑稽,许多投奔马仲英者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其中他的顾问兼秘书长、留苏学生张雅韶对马仲英的影响最大。马仲英在酒泉站稳后,经常召集酒泉各界代表集会,每次讲话都流露出激进的“革命主张”,而张雅韶的讲话更为严谨和富有鼓动性。[1]第一路军 指挥官郑润成,兵力1400人第二路军 指挥官柴秀龄,兵力900人第三路军 指挥官巴平古特,这是在迪化的白俄归化军主力,兵力有1000人第四路军 指挥官刘万奎,绰号刘快腿,原来是东北土匪,后跟随苏炳文率部下抗日,失败后经苏联进入新疆。兵力有500人第五路军 指挥官张毓秀,兵力750人第六路军 指挥官哈良玉,兵力700人炮兵 指挥官杨炳森,兵力300人敢死队 指挥官白玉,兵力400人机枪队 指挥官王丕纲,兵力260人此外还有装甲车队、辎重队、卫生队和无线电台等。

马仲英是谁?他因何成为“西北五马”之一?

民国期间,八次倒戈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大名鼎鼎,被人称为“民国吕布”。其实在西北以反对冯玉祥起家的“尕司令”马仲英,虽然名气远不如冯玉祥,但他的投谁叛谁的行为,与冯玉祥不遑多让,堪称民国西北地区最大“搅屎棍”。马仲英民国期间,众多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很少有军阀能够长期占据一地,成为一方的土皇帝,因此,土匪与军阀的界限也变得模糊,有地盘儿,能够稳定统治的,则是军阀;一旦失去地盘,流窜各方时,由于军阀一贯军纪败坏,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匪。马仲英西北地区土地贫瘠,民风彪悍,民族矛盾尖锐,就是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最早在陕甘回乱时投靠左宗棠,逐步崛起的马家军,逐渐成为西北举足轻重的力量。马仲英原名马步英,1912年生于甘肃河州,他与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共称“西北五马”,五马也均有亲戚关系。 但是不同于其他四人均有稳定的地盘和军队,马仲英几乎始终在流窜,与土匪无异。西北五马1928年,冯玉祥的西北军统治着西北大部,由于经济及民族矛盾,冯玉祥部与当地居民产生激烈矛盾,马仲英的父亲马宝被冯玉祥部以通匪为由逮捕枪毙。这给了马仲英以强烈刺激,同年,马仲英带领六人,袭击了冯玉祥一支运输队,缴获大批武器,并在河州建立武装,号称“黑虎吸冯军”,自称司令。此时的马忠英年仅16岁,因此被人称为尕司令。“尕”也有小的意思。马仲英马仲英此时展示了自己非同一般的军事才华,他迅速聚集数万人,无师自通指挥大军,围攻河州,被冯玉祥部击败后一路追击,但是始终败而不亡。马仲英部转而袭取湟源、民勤等地,并大肆屠杀。在民勤,马忠英甚至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城,过程极其残忍。冯玉祥1931年围攻宁夏失败后,马仲英再次重振旗鼓,被蒋介石任命为36师师长,进军河西走廊。由于感受到威胁,占据青海的马步芳率部将马仲英击败。马忠英被迫率残部,包括后勤在内仅500人进军新疆,马仲英猛攻哈密未成后撤退。1933年,马仲英率主力3000人从老巢酒泉出发,再次进入新疆,并趁着新疆局势混乱,连克数城。而此时,新疆再次发生政变,盛世才成为新疆的实际统治者。 盛世才和马忠英也开始了长达数年争夺新疆之战。盛世才最终,政治权谋更高超的盛世才投靠SL,便以数个不平等条约为条件,换取了SL支持和出兵,将马仲英彻底击败,马仲英也败走苏联,最终神秘失踪(一说被秘密杀害,一说死于二战)。

评流寇马仲英:马仲英的军事才能该怎么评价?

马仲英起事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冯玉祥国民军赵席聘部在河州征粮、索款,雷厉风行,河州发生 *** 间的教派之争,赵将当事的头目抓来杀掉,因而激起了众愤,教民们起来向河州进攻。曾任马麒部下的营长马仲英在马麒的怂恿下,赶到河州,把起事的教民组织起来,势力逐渐扩大,向河州猛攻,战事就一跃而无法控制了。马仲英之父马宝亦在此时被国民军处死。马仲英率众向河州进攻,赵席聘外号“赵大肚子”,“在国民军中从未打过一个胜仗”,是有名的腐朽无能的庸将,招架不住马仲英手下的亡命之徒,退守在河州城内,电刘郁芬告急求援。当时国民军在兰州的部队只有戴靖宇新编的一个师和李松昆、刘兆祥的两个旅。刘命戴靖宇的一师从宁定川向河州增援。戴部在南阳坡与马仲英相遇,双方伤亡都很重,戴靖宇肋部中弹,舁回兰州,因而这路的攻势受到顿挫。与此同时,李松昆、刘兆祥的两个旅也奉刘的命令从唐汪川向河州增援。李、刘两旅到达河州时,马仲英已经向河州的西乡退去。 时值天下大乱,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马仲英起事也算事出有因。然而,无论国民军征粮有多重、索款有多急,都不能成为马仲英屠杀无辜汉族人民的理由。马仲英所至,屠杀 *** ,极为残酷。“陷湟源杀 *** 三千余人,陷永昌杀 *** 二千三百余人,陷民勤杀 *** 四千六百余人,马廷勷陷凉州,冀鲁豫客籍 *** ,几无幸免。”(政协文史研究会 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五辑)。无辜百姓的鲜血染红了马仲英的马刀。浓烈的血腥味在今天似乎已经淡漠,红柯先生的煌煌大作《西去的骑手》成了今日的畅销书,然而,书中 ‘我们起兵造反打国民军, *** 你一个逗不成,杀官劫兵抢富汉。[逗:动,招惹。]与你穷人莫相干,我们要当英雄汉,穷人贵贱不要犯,阿一个杀下汉民的老百姓,一个人哈十个人抵命。’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这场变乱中,大量的汉、回无辜百姓死于非命,亡魂的怨气充塞于天地之间。用谎言堆砌成的神话,文辞再优美,语调再动听,也终归有烟消云散的一天。陈年的伤口需要精心呵护、调养才能平复,它经不起反复的翻动,更何况再涂上毒药呢? 被这位红先生吹得神乎其神的马仲英其实只是包围了草包赵席聘,打败了戴靖宇的新兵而已。北伐结束后,中原息兵,一九二八年秋,孙连仲部队奉命西来,克复凉州,进军西宁。刘郁芬以孙连仲部队进抵凉州,已无后顾之忧,遂重新部署河州部队,向马仲英反攻,马仲英立即露出了银样镴枪头的原形。北原一役,马匪伤亡颇重,退出河州,南窜洮岷,复结合当地 *** ,声势又震,分股北犯,进扰渭源。冯安邦旅,阻敌于渭源西南,马遂东窜围攻陇西,吉鸿昌率十一师所辖李松昆、刘兆祥两旅驰援,叛军解围南走,陷武山,据伏羌(甘谷),平叛大军追至伏羌,敌已北窜秦安。翌日,吉鸿昌于赴秦安途中,折往天水,偃旗息鼓,黄昏入城。入城后部队作以下部署:四门以内地区,各配置步兵一团,由团再酌派便衣部队潜伏城关,沪造山炮曳上鼓楼,炮口分向城门方向放列,以留守处伤愈官兵百余,配合县队,由留守参谋任伴兰率领,上城守卫,鸣锣击鼓,表示空虚,待敌逼近城垣,炮兵接到发射命令,连续放炮,同时发射,炮击停止,潜伏城关便衣部队,即向当面之敌出击,各团迅速增援,敌如退却,分途穷追,当晚部署既定,以待明日歼敌。翌晨见城外西北山头,遍竖旗帜,敌兵麋集,何止万千,纷纷下山,逐步向城垣包围,大喊大叫:“开城不杀不烧,如果打进城去,鸡犬不留。”时值正午,吉鸿昌见敌已逼近城垣,,即下令炮兵发炮,炮兵停止,城关部队立即出击,城内部队继之于后,叛军惊如空天霹雳,猝不及防,掉头便走,自相践踏。十一师歩机枪齐发,叛军伤亡枕籍、溃散遍野,一部窜至西南山口,企图绕山逃走。而炮火已将路口封锁,追兵继之,叛军进退失据,伤亡尤多。经此战役,残匪又逃回岷县,十一师继续追击,马仲英率残部向西宁退去。 由天水经岷县至洮州,沿途数百里,满目疮痍,村民稀少,鸡犬尽绝,更无牛羊之迹。当时陇南虽未经严重兵火,而人民苦于征役,加以股匪蹂躏,民不堪命。据吉鸿昌的参谋长傅二虞回忆:“我在成县行军途中,遇一妇人,另有一女子随其后,年约十四、五岁,上披破袄, *** 赤露,我叫勤务兵给这妇人五元钱,妇人接钱在手,返身追来,连喊叫我站住,她说‘大人你贵姓啊?’我说:‘你别问我姓名,赶快给你姑娘做条裤子吧。’”人读至此,孰不鼻酸?这就是红柯先生“有关英雄和血性的史诗式长篇”背后的情况。 一九二九年,农历二月上旬,刘郁芬急电吉鸿昌:“马仲英匪部经永昌攻陷镇番(民勤),杀掠极惨,该师迅即进剿。”镇番城内,商店住户,大街小巷,尸体纵横,其中尤以妇孺为多,此皆当马仲英入城时,未及逃出,惨遭屠杀者。吉鸿昌召集难民回城,责令县 *** 救济,派军队掩埋尸体,清除街道。即使在此时,吉鸿昌也注意整顿军纪,军中有擅取 *** 衣服者,吉鸿昌即将一个连长、两个排长当场枪决,以为擅取民物者戒。 马仲英于农历三月上旬攻陷宁夏省城,军政机关职员,多未逃出,相率隐蔽在商店或百姓家,马仲英日事搜查,一经逮捕,悉予杀害。当吉鸿昌从马仲英手里克复宁夏后,一个警察枪杀了一个没有逃跑的无辜 *** ,吉鸿昌一知道这个情况,立即把这个警察予以正法,并发出告示,保护和安抚 *** 。吉鸿昌、马仲英相比不啻霄壤,红柯将二人并列,实在是侮辱了九泉之下吉将军的英灵。 后来马仲英在新疆也多次屠城。笔者去开都河流域考察水土流失情况时,看到了焉耆、和静等县的县志。在现在已经成为 *** 自治县的焉耆县县志中,清楚地记载了马部屠城的经过,行政长牛时全家被杀,农历新年暴徒们以大刀、木棒血洗了焉耆古城,只有极少数 *** 由阿訇陕文清保护了下来。在现在很多所谓的纪实作品中,马仲英往往以英雄形象出现,大量篇幅夸张其悍不畏死的虚勇,对其暴行却只字不提。难怪不明真相的读者读了这样的作品,会把马仲英部当作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了。

马仲英的相关文学

1934年,曾发现楼兰古城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最后一次中国探险,在哈密城外的戈壁滩上,遇到逃亡中的马仲英。马仲英说“我到南疆去招50万兵,两年内征服全中国,然后再花三年时间征服苏联,最后,把我们的边界推到土耳其,我要建立一个大伊斯兰国家。”马仲英说这番视天下如无物的话时,自称“我已经29岁了”,实际上,关于其真实年龄的几种说法都要比29岁这个数字小得多。部分传记认为其出生于1908年,则其时年25岁。赫定为马仲英的年轻和传奇所激动,回国后写下《大马的逃亡》一书,并为马仲英留下一生中仅存的两张照片。中国当代作家红柯描述马仲英传奇生涯的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部分曾发表于《长城》杂志,2000年1月。 回族历史人物丛书之一《马仲英》(董汉河著),1989年1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小册子共分十三节:一、少年起事; 二、初围河州;三、再围河州;四、三围河州;五、从甘南到青海;六、到宁夏,七、大新疆。

门致中的宁夏失守

1929年4月12日,马仲英率部经苏峪口越贺兰山,直扑宁夏省城,当日下午进占宁朔县城(今银川新城)。早在1927年8月马仲英部第三次围攻河州时,甘肃省省长刘郁芬调令驻防宁夏的国民革命第七军军长门致中率其主力吴鹏举、冯安邦两旅增援河州,后因甘肃战乱不止,吴、冯两旅一直未回宁夏。因而宁夏防务空虚,仅有300余名官兵,由副师长赵军文管带,编为城防队,暂时负责省城防务。当马仲英部队突然越过沙漠进入宁夏境内,宁夏省城官府民众极为恐慌。宁夏省主席门致中一面催调驻后防的苏雨生部队星夜增援宁夏,一面命令政府官员及全城居民组织防守。4月13日,马仲英率部攻打宁夏省城。门致中率仅有的300余名官兵奋力抵抗,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省城很快即被马部攻占。门致中无奈弃城转移至广武,后去中卫向刘郁芬求援。省政府秘书长赵雪田自焚身亡。

马仲英的家庭成员

其父马宝与20年代末期西北“五马”之一的青海省主席马麒是叔伯兄弟,在辛亥革命后割据青海,奠定了马氏家族在青海的统治达40年之久。发妻马秀英,儿子马继援(1933年生)

马虎山的举兵叛乱

然而,就在喀什刚刚恢复和平,人民正待休养生息之际,驻兵和田的马虎山,静极思动,高举叛戟,与麻木提合股倡乱,凶锋席卷南疆,发动了震惊全疆的1937年喀什之乱,马虎山对马仲英在喀什时所奉行的亲苏政策一贯不满,当马仲英出走,由他独揽了36师大权后,他立刻背叛了马仲英的路线,公然与之分庭抗礼,走上了反苏亲英的道路,他独断专行,一边大做畜产品和丝织品投机生意,从中牟取暴利,一边通过英国商队秘密输入武器,暗中扩大势力,在苏联的马仲英对马虎山的行径早有察觉,在苏方的授意下,马仲英几次派代表返回南疆撤换马虎山,但马虎山大权已经在握,拒不从命放权,马仲英远在异国,鞭长莫及,只得听之任之。为了把整个新疆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迪化(今乌鲁木齐)的盛世才早就伺机消灭马虎山,但苦于上台未久、卵翼未丰,无力大动干戈,曾一再屈就容忍,并于1936年与马虎山签订了“和平条款”,在军事上实行与马虎山“和平共处”,不几年,盛世才的势力逐渐雄厚起来,便开始采取行动排除异己,收拾他的军事对手,而这些对手之中,握有重兵,雄据和田、喀什的马虎山、麻木提便首当其冲,被一而再地颠覆和分化瓦解。驻扎喀什的麻木提师长是和加尼牙孜·阿吉的旧部,整编后的省军6师师长(6师后又改番号为7师),此人力主反苏亲英,对盛世才政权的政策深为不满,由于他早就在积聚力量,图谋不轨,所以,面对当时盛世才杀机遍布的大清洗,他感到危机四伏、祸在旦夕。这时,在喀什颇有名望的著名宗教人士阿不都吾甫尔大毛拉私下散布:如果世上再出现一个圣人,那就是盛世才……之类的言论,引起了麻木提的忿恨,于是,他指使人在喀什回城鞋匠巴扎杀害了阿不都吾甫尔大毛拉,暗杀事件引起了盛世才的怀疑,麻木提见事机败露,于1937年4月2日借打猎之机,经英吉沙县出逃国外,行前指令副师长阿不都拉尼牙孜举兵起事反盛,阿不都拉尼牙孜奉命率7师部分部队哗变,在1937年春夏之交,向喀什汉城(今疏勒县)驻军大举进攻,揭开了喀什之乱的序幕,此役经过半天的激战,丝毫不见进展,眼看省军势力强大,自己绝难取胜,阿不都拉尼亚孜连忙退兵莎车的卡群,在这里,他正式宣布自己为师长,调遣集结兵力,向盛世才公开宣战,同时,他又派人前往和田联络马虎山。马虎山好乱成性,反叛之心深藏已久,得知喀什阿不都拉尼牙孜哗变的消息,他闻讯大喜过望,与叛军一拍即合,当时,马虎山与盛世才有“和平条款”之约,阿不都拉尼牙孜叛变后,盛世才曾经电令马虎山由和田、叶城出兵莎车,与省军形成两面夹击,合围叛兵,马虎山假惺惺地给省城回电:“决不附合叛军”,“决整队予以消灭”。其实却扬名平叛,乘机把36师的鲜福海、马福元2旅和师直属炮兵营拉出了和田,移向莎车,成功地与阿不都拉尼亚孜合兵一处,组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盛力量,扑向喀什。1937年4月11日,迂回到喀什郊区的阿不都拉尼亚孜部队士兵分成多股,面罩黑纱,身穿白服,化装成女人,乘黑夜暗藏武器潜入喀什回城(今喀什市)四处藏匿,翌日拂晓,回城城外枪声乱鸣,36师马生贵旅开始猛烈攻城,据守回城的省方军队仓促应战,打得惊心动魄,混入城内的阿不都拉尼牙孜部队士兵积极策应,形成了内外夹攻之势,省军力战不支,回城终于失守,当时,包括行政长公署(今喀什行署)在内的军政机关多被36师马家军占领,公私财物被抢掠一空,大批军政官员成为阶下之囚,关防印信也流入街头,成为摊贩的商品,唯有7师师部(即徕宁城,今地区公安处)还在省军控制之中,未被马家军俘虏的省方军政人员大多涌入徕宁城中避难。攻占了喀什回城的马生贵乘胜进攻汉城飞机场,机场守卫人员退入城内,2架飞机仓皇飞往阿克苏,机场失守,马家军一鼓作气,兵临汉城城下,但攻城遭到省方军队的顽强抵抗,虽经殊死夺城,无奈久攻不克,多日僵持。36师占领喀什回城之后,马虎山公开发表了反盛宣言,号召全省各族各界共同战斗,推翻盛世才政权,马虎山本人以叶墟为大本营坐镇指挥,也曾到英吉沙、喀什一带就近督战,36师各旅和阿不都拉尼牙孜部联合向北急驰,于4月间先后攻陷伽师、麦盖提、巴楚、乌什,又给这些地方指派了县长,实行了管辖。5月,阿克苏、库车也相继陷入重围,马虎山的前锋甚至已经抵达沙雅、库尔勒。至此,盛、马之战进入大纵深的交织状态,战火燃烧到整个南疆,盛世才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马虎山的36师占领喀什的当时,省府财政厅长胡寿康和喀什行政长万献廷也被迫与省方官员一起从回城北门逃进7师师部,由于驻守这里的许多人都是麻木提和阿不都拉尼亚孜的旧部,7师内部也动荡不安,当时,喀什与省方的电讯联系中断,求援无望,形势岌岌可危,作为省方在喀什的最高代表,胡寿康和万献廷决定设法与苏联驻喀什领事馆取得联系,借以挽救颓势。一天,胡、万2人被士兵用筐子吊下徕宁城墙,借着庄稼树木的掩护,绕道接近了苏联领事馆,不料,守卫在苏联领事馆(今色满宾馆)的马家军士兵发现并抓住了他们2人,危急时刻,幸好苏联领事馆的1名司机从大门门缝内看见了自己认识的这两位省方要员,立刻报告了领事,由于苏联领事亲自出面喝斥,他们才得以安然进入苏联领事馆,得悉了事变真相的苏联领事立刻出面为双方调停,他自己不但多次与时驻伽师的马生贵接触,又派女秘书博果抵拉频繁乘车来往于喀什-莎车之间,与马虎山谈判,力图使马虎山接受盛世才提出的划阿克苏以南为36师防地的让步条件,但马虎山别具野心,他除承诺保证在喀什的省方军政官员生命安全之外,并不肯休兵,妄图使用武力再开新局面,占据整个南疆乃至东疆,喀什将战火不息,愈烧愈烈。谈判不成,面对马虎山的张牙舞爪,盛世才只得背水一战,布置了对36师的全面抵抗,他在库车设立了督办行营,任命省军少将柳正欣为前敌总指挥,调省军少将周征绵任行营参谋长,又紧急动员了迪化军校学生集结阿克苏,还派遣了6架飞机降落温宿机场,并急令督办公署战车队的装甲车队出征阿克苏,摆出了一副决一死战的姿态。但几试锋芒,仍感兵力严重不足,尤其巴楚被围后,盛世才只得再向苏联紧急求援,也再次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正当马虎山雄心勃勃,成功在望之际,1937年6月,苏联正式向喀什出兵,有吉尔吉斯兵2团、俄罗斯兵1团共5000余人和40架飞机、20辆坦克,突然从乌恰县的吐尔尕特口岸入境,长驱直入,攻占了巴楚,马军被截为两截而首尾不能相顾,巴楚血战,苏联红军声威慑敌,频频取胜,马家军遭受重创,战况急转直下,此时,盛世才的反攻掀起了席卷之势,马虎山覆灭已成定局,这时,驻伽师的马生贵临阵反戈、俯首称降,驻喀什回城的马如龙不战自溃,飞奔狂逃,据守其它地方的36师各部虽然孤军奋战,顽强异常,殊死拼争,但供应断绝,伤亡过重,终于一败涂地,1937年10月底,这场三方(包括苏军)共投入兵力近3万人,战线从和田到库尔勒共1500余公里,从春夏之际到秋末历时整整半年的战争进入尾声。

门致中的与马积怨

马仲英部侵扰宁夏的历史要追溯到1927年秋。当时冯玉祥部师长赵席聘任甘肃河州(今临夏)镇守使,怂恿所部征兵派款,横行回族聚居的八坊,随意触犯伊斯兰教禁忌,激起当地回族群众的强烈不满,回族中反国民军情绪日增。1928年4月,河州西乡、南乡回民,发生新老教派之间的争执,赵席聘借此派军镇压,对回民大肆杀害,回民的反抗情绪更盛。此时,任西宁宁海军营长的马仲英(河州人),联络马仲达、马虎山等7人从西宁田河州西乡成立自立队,提出“不杀回、不杀汉,单杀国民军办事员”的口号,以取消苛捐杂税和强征学兵反对国民军为号召,招收人马,准备起事。仅一个月,就发展到3000多人。有的人把隐藏多年的枪支弹药交给马仲英,支持起事。有的地方部队士兵哗变,参加马仲英部。马仲英改称自立队为“黑虎吸冯军”,自称司令。因他当时年仅17岁,人称“尕司令”。开始时,为争取汉族群众参加共同反对国民军,规定了“杀一汉人,二人偿命,杀一回人,一人偿命”的严格纪律,因此还有不少汉族、东乡族、撒拉族群众参加,队伍迅速扩大。马仲英部因受狭隘民族偏见的影晌,及别人挑拨离间,在其以后的行动中,所到之处,肆意残杀无辜汉族群众。焚烧汉族群众住房,奸污妇女,抢掠财产,无所不为,引起广大汉族群众的不满,反而孤立了自己。国民军在追剿马仲英部的过程中则大肆屠杀无辜回族群众。使马仲英对国民军心存仇恨,所以,在马仲英部到达阿拉善旗后,本欲继续北去进入绥远河套地区,其部将韩进禄坚决要求先攻取宁夏。同时,马仲英部到达阿拉善旗时,受到旗王款待。因宁夏省主席门致中曾于1927年派人到阿旗策划倒旗暴动,旗王为报积怨,遂怂恿马仲英攻占宁夏。

“河湟之变” 是怎样的历史?清楚的来!为什么惨死几十万人?

先有观点,后编造故事。不能仅仅看宣传资料,就知道马中英不杀汉人。回民社会天生就是军事组织,阿訇在清真寺商量一下,第二天各坊人民就武装组织起来,数完人形成战斗力。因此回民社会经常闹事,动辄残杀周围汉人村庄。几句话:冯玉祥勾结苏联,和蒋介石对抗,横征暴敛,危害地方;马麒马麟兄弟挑拨离间,煽风点火;马仲英血气方刚,起兵抗冯;冯部派人镇压,炮轰八坊平民区,激起回汉相互仇杀;马仲英沦为流寇,杀遍甘肃,汉藏群众大量被屠,马仲英最后进入新疆,被盛世才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