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唐朝宰相高士廉,以字行,这个“字”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它翻译成字号又为什么?????????
- 2、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简介
- 3、高士廉是什么人?他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 4、隋朝官员高士廉待人处事体现了“德”的品质
- 5、高士廉在凌烟阁是什么排名?备受世人尊敬
- 6、高士廉的介绍
- 7、唐朝宰相高士廉:长孙皇后能成为皇后的政治后盾
- 8、高士廉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9、高士廉一生以德处世 德高望重深受唐太宗喜爱
- 10、高士廉唐初著名的贞观大臣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佐朝廷
唐朝宰相高士廉,以字行,这个“字”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它翻译成字号又为什么?????????
高士廉(公元575年~公元647年),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就是,高士廉的名字叫高俭,人们都是用他的字来称呼他的(即高士廉)。这里的字,即表字。翻译成字号,是不准确的,因为,字是字,号是号,字与号是两个不同个概念。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简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618年(武德元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公元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 公元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 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公元626年,李世民与太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高士廉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 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得风俗得以改观。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蓬勃办学。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公元635年(贞观九年),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 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高士廉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代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高士廉是什么人?他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高士廉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修订《氏族志》,评定唐朝世家大族的门第高低,帮助唐太宗提升了陇西李氏的地位,打压了山东士族的气焰。那么高士廉是如何为唐朝效力的呢一,家世显赫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为北朝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此家世显赫。北齐就是由渤海高氏建立,因此高士廉家与北齐皇室同宗,深受重用。高士廉幼年时北齐灭亡,因此其父高励投降北周,深受杨坚信任,帮助杨坚建立隋朝。高士廉小时就很有见识,熟读文史书籍,见识广博。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为当时名士,高士廉与他们结为好友,因此名声日渐显赫。高士廉的妹夫长孙晟病逝,于是他把妹妹及外甥长孙无忌、外甥女长孙氏接到自己家抚养。他见李渊之子李世民很有才能,于是把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他。二,投降李唐大业九年(613年),隋军讨伐高句丽,结果负责粮草的杨玄感叛变。杨玄感心腹斛斯政逃往高句丽,高士廉因为与其交好,遭到降职流放,只得前往交趾任职。不久天下大乱,各地道路断绝,高士廉因此长期滞留交趾。交趾太守丘和认为高士廉很有才能,于是让他担任司法书佐。宁长真起兵反隋,攻打交趾。丘和畏惧宁长真势大,想要献城投降,高士廉阻止说:“宁长真虽然兵多,但他孤军深入,内部不和,早晚兵败。况且城内兵精粮足,足以抵抗叛军,为何要屈居人下?”丘和听从,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抵御宁长真。最后高士廉大败宁长真,使其部下纷纷投降。唐高祖李渊派兵消灭萧铣,控制江南,招抚各地豪杰,丘和与高士廉因此投靠唐朝。李世民因为高士廉是自己的舅岳父,又很有才能,于是对他十分亲近。三,效力大唐武德九年(627年),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共同参与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夺位成功立下大功。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封高士廉为侍中、义兴郡公。高士廉能言善辩,举止优雅,凡是他献上的建议,百官没有不重视的。后来他因为扣押黄门侍郎王珪的奏折,被贬官到益州。蜀地百姓害怕鬼神,厌恶疾病,即使父母病重,也不敢靠近服侍,只能远远地给父母喂食。高士廉于是进行训导,使当地风俗大为改善。都江堰附近土地被豪强霸占,一顷千金。他因此兴修水利,使更多土地获得灌溉。他又在蜀地兴办学校,使得儒学兴盛。四,品评士族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入朝担任吏部尚书、获封许国公。他知人善任,熟悉门第高低,因此任命的人十分称职。当时山东士族喜好炫耀,虽然日益衰微,但仍要求很高的彩礼。李世民对此十分厌恶,便令他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重新品评士族门第高低。高士廉等人根据史书及家谱,评定士族门第,编成《氏族志》,献给李世民。李世民不满的对高士廉说:“山东的崔、卢、李、郑等士族已经日益衰微,但仍以大族自居,夸耀门第。他们家族已经没有多少人做官了,为何还要如此被人看重?我家平定天下,一统四海,而且在朝中做官的都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能人。我之所以重排门第高低,就是注重当朝官员,品评门第以现在的官爵为准。”高士廉等人因此重新品评士族门第高低,以陇西李氏为第一,渤海高氏等为第二,清河崔氏等为第三。李世民大喜,封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将《氏族志》刊行天下。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人在凌烟阁画功臣画像,高士廉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李世民大为哀伤,想要亲自前往吊丧,但长孙无忌知道他病重,予以阻止。总的来说高士廉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大臣,熟悉军事,击败宁长真使得交趾安定,在蜀地施行仁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修订《氏族志》打压门阀,帮助李世民巩固皇权,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能臣。
隋朝官员高士廉待人处事体现了“德”的品质
高士廉早年在隋朝为官,后来因为牵连被贬。武德五年,高士廉投降唐朝,开始了他在唐朝的政治生涯。在官场身居要职的高士廉,待人处事都表现出“德”字,是一位高才高望的国务大臣。说起高世廉的道德行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他对他所爱的人很好。被贬后,考虑到贬谪的地方路途遥远,瘴气很多,他离开妻子照顾父母。在他妥善安置了父母、妻子和妹妹之后,他轻装旅行,独自上任。二是他做了唐朝的官之后,在他工作的益州发生的事情。当时那里的民风并不淳朴,高世廉就想办法教导引导,以此来改变风气。后来,他在业余时间举行文学集会,选拔人才,鼓励年轻一代学习。有个叫朱桃缀的人,因为不想做官而隐居。高世廉礼貌地请他过来。当时当官的大多是鄙视不想当官的人。只有高士廉以礼相待朱桃追,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第三,不得不说一下高士廉和唐太宗的关系。他很感激唐太宗知恩图报,让他为大唐江山努力。唐太宗也很感激高士廉的贡献。死后,他想去高福哭一场,却因身体原因而望而却步。但是,唐太宗对高士廉的死,真的很伤心。高士廉非常重视自己的亲人,对待唐太宗,心中怀着知遇之恩,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道德生活不得不令人钦佩。高世廉与孙昌无极他是北齐清河王的孙子,高士廉。他早期是隋朝的官员,后来他投降了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大臣。除了他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让他更为世人所知的是历史上的两位名人无忌和长孙皇后。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高世莲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常孙胜。婚后,两人生下了孙昌无忌和长孙皇后。高世廉和他姐姐的关系非常好。昌去世后,因为担心妹妹的生命安全,他毫不犹豫地把妹妹和孩子接回了自己的家。因此,孙昌无极的哥哥和姐姐都是由这个叔叔抚养长大的。对于高士廉孙昌无极来说,他既是叔叔又是父亲,他们感情很深。高世廉被降职后,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妥善安排了姐姐一家的生活。高世莲担心姐姐走后生活没有着落,就把大房子卖了,买了个小房子给他们住,剩下的钱分给妈妈和姐姐。隋朝灭亡后,高士廉和孙昌戊己都成了唐朝的官员。唐太宗娶了孙昌无极的妹妹后,高士廉也成了唐太宗的亲家。从此,他投身于唐朝的国家。高士廉病逝后,唐太宗和孙昌戊己都很悲伤。唐太宗想去高府哭诉,但方极力劝阻。唐太宗不听,执意要去。终于,在高福殿的孙昌无极得知消息,前来哭诉劝谏唐太宗,说叔父遗言因自己死讯,不愿让唐太宗屈尊前来。唐太宗就这么放弃了。高世廉传高士廉,唐初宰相,生于575年。他的原名是高建,石莲是他的字。高士廉在隋朝做官,后来被贬。武德五年,入唐,任永州节度使。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有所建树,被提升为仆从,还被封为宜兴郡公。详细讲述了高世廉的一生。他年轻的时候学过,也读过很多文史书籍。隋朝时,高士廉为官。他姐姐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姐夫去世后,高世莲把姐姐和外甥接回家住。后来攻打辽时,高士廉因与当时逃往朝鲜的兵部尚书有交往而被定罪贬职。他很孝顺,官员被贬的地方瘴气很多,就留下妻子照顾父母。因为怕当时钱不够,姐姐一家过不下去。高世廉把原来的大房子卖了,买了个小房子给他们住。从此,高世廉一个人住在南方,非常想念他的亲人。归顺唐朝后,高士廉对唐太宗的恩情感到十分感激。经过十二年的观察,封他为申国公,后又升为尚书右仆。他的仕途越来越稳,越来越好。四年后,高士廉上书皇帝,希望退位。经过二十年的观察,高士廉病了,唐太宗来看望他。他们聊起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感触颇深。他含泪告别了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高士廉在凌烟阁是什么排名?备受世人尊敬
其实,长孙无忌能跟李世民相识,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高士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六。长孙无忌在很小的年纪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妹妹长孙无忧,到处遭人欺辱。舅舅高士廉看两个孩子无依无靠,很是可怜,便将妹妹和两个孩子带回自己府中,并亲自教长孙无忌、长孙无忧读书识字。高士廉在隋朝担任治礼郎,跟李渊的关系很好,来往很多,他看到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很有才能,便将长孙无忌介绍给李世民认识。由于二人年纪相仿,又经常在一起讨论事情,时间一长,便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后来,高士廉又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忧嫁给了李世民,让他们一家跟李世民的关系更加亲密。隋炀帝杨广长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将社会经济推向了绝境,有志之人纷纷联合起来,奋起反抗,此时的隋朝可谓天下大乱。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瓦岗军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各地军阀纷纷起兵,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也趁天下大乱之际,在晋阳起兵反隋,由此开启了李唐王朝。武德五年,公元623年,高士廉随长孙无忌等人一同归顺唐朝,辅佐李世民,为贞观之治打下了结实的基础。高士廉在唐初位高权重,对人却非常低调,受人爱戴,他的“德”行更是被人称赞。在高士廉当官的地方,民风不好,他整改民风,有时还亲自引导,对百姓十分和善,在高士廉的引导下,民风越来越好。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闲暇时间经常举行文学聚会,吸纳有学识的人,交流引导,为大唐输送人才。有一次举办文学聚会时,很多有学识的人推荐朱桃椎去见见高士廉,但是朱桃椎不想为官,更不想参加什么文学聚会,对众人天天念叨的高士廉也没什么兴趣。消息传到高士廉那里,他知道朱桃椎是有学识的人,便亲自前往朱桃椎的住处,对其礼貌有加,力邀他出山。朱桃椎一见人家都到家门请他了,还这么有礼貌,便放下执念,前去参加聚会。此事在当时也成了美谈。高士廉在当时的风评非常高,连李世民也评价他说:“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高士廉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伤心不已,想前去吊唁,但他当时也得了重病,行动不便,房玄龄便劝他不用去,但李世民说:“高公与我并非只有君臣关系,还有故旧、姻亲的关系,岂能听说他的噩耗而不去吊唁呢?”长孙无忌听说后,也赶过来力劝,李世民这才作罢,回到宫中为高士廉遥相祭奠,非常哀痛。两年后,李世民去世,唐高宗将高士廉的灵位供奉在李世民的宗庙里,并追赠其为太尉。
高士廉的介绍
高士廉(575-647),渤海郭县(今河北景县)人,初唐宰相,北齐清河王之孙,隋朝刺史高渠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之叔。高士廉早年是隋朝的统治者。他因参与欢迎政策而被降级为朱元的主簿,并被任命为司法助理。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任永州知中。之后,他帮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被提升为仆从,并被任命为宜兴的县官。贞观五年(631),高士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成为徐国公。后奉命编《氏族志》,封以下三篇于童仲舒。贞观十二年(638年)改为深州世袭官申国公,不久升为尚书右仆。贞观十九年(645),高士廉被任命为辅佐皇太子监国的太子。贞观二十一年(647),高世廉病死。谥号并州太守司徒,谥号文学,与昭陵合葬,后谥号秋。图片概述来源:唐朝宰相高士廉用的就是行字。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翻译成字体名称,为什么?高世廉(公元575-647),本名高建,字,渤海郡(今河北景县)碧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之孙,隋朝刺史高措之子,唐太宗文德之叔。也就是说,高士廉的名字叫高建,人们以他的文字来称呼他(即高士廉)。这里的字,也就是表字。翻译成字号是不准确的,因为,字是字,数是数,字和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字“表”,是指在本名之外,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称。在古代,汉族男子20岁加冕,女子15岁加冕,不方便直呼其名,于是取了另一个与名字含义有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示德行。当人们以尊敬的态度互相问候时,他们必须称之为美德之词。之后,名字就是外延。高世廉,本名高建,本名石莲,渤海郡蓟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皇族,清河王之孙,隋朝刺史之子。换句话说,祖先是鲜卑汉人,或者是汉化了的鲜卑人。高句丽人高仙芝,年轻时随父入唐。
唐朝宰相高士廉:长孙皇后能成为皇后的政治后盾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后又追赠太尉。 早期事迹 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贬官岭南 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 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618年(武德元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归附唐朝 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治理蜀地 627年(贞观元年),高士廉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得风俗得以改观。 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蓬勃办学。 累居要职 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635年(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 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钡热丝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高士廉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代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去世 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高士廉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高士廉(575~647年),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成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雍州治中。武德九年(626年),参谋玄武门之变,拜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贬为益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年(638年),定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迁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图形凌烟阁。十九年(645年),拜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追赠太尉。人物生平早期事迹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自以为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贬官交趾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出贬为朱鸢县主簿。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武德元年(618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归附唐朝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武德四年(621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隐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治理蜀地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升任门下省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风俗得以改观。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学风渐浓。累居要职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唐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署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贞观十六年(642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去世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高士廉一生以德处世 德高望重深受唐太宗喜爱
高士廉 高士廉是以德出名的唐朝初年的宰相,一生以德处世,令人尊敬,高士廉因病去世之后,和长孙无忌都伤心不已。 《旧唐书·高士廉传》中详细讲述了高士廉的一生。他年轻的时候才学过人,也阅览过大量的文史典籍。隋大业年间,高士廉为官。他的妹妹在嫁人之后,育有一子一女。在妹夫去世后,高士廉就将妹妹和外甥接回家中居住。后来,在一次隋军攻打辽国的时候,高士廉因与当时逃到高丽的兵部尚书交往而获罪,被贬官。他为人非常孝顺,贬官之地多有瘴气,因此他将妻子留下照顾父母。又因害怕到时候财物不够,妹妹一家无法生活,高士廉卖了原先的大房子,买下一间小房子来让他们居住。从此,高士廉独自生活在南方,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 在归顺唐朝后,高士廉内心对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很感激。贞观十二年,他被封为申国公,之后又升任了尚书右仆射。他的官途可谓是越来越稳、越来越好。四年之后,高士廉向皇帝上了奏章,希望能够退休。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了,唐太宗来到他的家中探望,他们谈起自己的一生与经历,感慨万千,他流着泪与唐太宗诀别。 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高士廉以德处世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因受牵连而被贬官。武德五年,高士廉归顺唐朝,从此开始了他在唐朝朝堂上的政治生涯。高士廉在官场上累居要职,待人处事皆体现了“德”之一字,是一个才高望重的社稷之臣。 说起高士廉的以德处世,大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亲人的好,遭遇贬官之后,他考虑到贬官之地路途遥远,且多有瘴气,遂留下妻子照顾父母。他在妥善地安顿好父母、妻子、妹妹之后,才一个人轻装出行,独自前去上任。 第二个则是他成为唐朝官员后,在任职地益州发生的事情。当时那里的民风并不淳厚,高士廉遂寻找方法进行教诲引导,以此来改变风气。后来,他又趁着闲暇时间举办文学聚会,选拔有才学的人,勉励后辈学习。那里有一个人名叫朱桃椎,因不想为官而隐居,高士廉就用礼节请他过来。那时候,官员大多比较轻视不愿为官之人,只有高士廉对朱桃椎礼遇有加,这件事在当地也成为了美谈。 第三,就不得不说高士廉与唐太宗之间的事情了。他很感谢唐太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从而为了大唐江山劳心劳力。唐太宗也很感念高士廉的功劳,在其死后,曾想去到高府哭灵,后因身体为由被劝阻住,但唐太宗内心对于高士廉的去世确实悲伤不已。 高士廉对待亲人很重感情,对待唐太宗,内心怀有知遇之恩,对待大唐江山社稷,劳苦功高。他以德处世的一生不得不令人敬佩。
高士廉唐初著名的贞观大臣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佐朝廷
高士濂,渤海郭县人,名简,字。高世廉年轻时很有气度,涉猎过文史书籍。他和民族大臣薛道衡、客厅看守崔祖君是忘年交,所以受到陛下的称赞。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适合结交名士,便隐居终南山,闭门送客。在杨迪的伟大事业中,高士廉被任命为李朗。公元609年,由于妹夫病逝,高士廉把妹妹高接回家,并善待侄子无忌和侄女史。后来,高士廉发现唐元第二个儿子很有才华,就把他的侄女娶了为妻,她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公元613年,兵部尚书胡思政逃往高句丽。高士廉因与胡俟政府有牵连,被贬为朱元县主簿。高世莲是个孝顺的母亲。因为岭南一带疖子严重,不能带着母亲,就留下妻子贤玉的来赡养母亲。他也觉得妹妹无处可寻,于是卖掉了自己的大房子,买了个小房子安顿妹妹,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当时天下大乱,诏令很难传到岭南。高士廉结识太守仇和,被任命为司法助理。1968年,钦州李帅宁长贞率军攻打交趾。邱及其降开城之计,高士廉劝曰:“宁昌镇兵马多,独往纵深,不可久矣。况且城中兵力足以御敌,何必向他投降?”仇和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去见宁昌臻。宁贞战败,独自逃走,全军投降。后来,高士廉追随山头,依附小贤。公元621年,仇和、高士廉到江陵与孝贤相会。途中,他们听说萧宪被唐军主帅李打败了,于是向李投降。公元622年,高士廉、仇和、封彪归唐,任永州知中。当时,李世民正在担任永州牧,因为高世廉是他妻子的叔叔,他很有名气,也很受他的器重。公元626年,与太子李的矛盾激化。高士廉、无忌、侯等人日夜规劝杀死李和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了被关押的囚犯,给了他们武器,并和他们一起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右庶子。公元627年,高士廉升为侍中,任宜兴县令。后来,黄门侍郎王珏将密奏托付给高世廉,让他呈给唐太宗。但高士廉扣留了密奏,于是被定罪,降职为安州刺史,后调任益州刺史。当时四川民风轻佻,百姓怕鬼,恨病人。病危的家长大多不自己上菜,用棍子扛着菜,远远地递给他。高士廉上任后,因形势所迫,改移风易俗。高士廉还在秦代李冰疏浚的温江外开凿了一条新运河,使蜀国人民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此外,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诗文会,让儒生讨论经学,鼓励青年学生,使四川的学校蓬勃发展。公元631年,高士廉返朝,出任官臣,成为徐国公。高世廉善于识别人才,对门阀之事也比较熟悉。他任命的所有官员都是称职的。公元635年,唐高祖去世。高士廉代替他掌管帝陵,很快就做了专官,成了栋梁之才。当时山东士绅自吹自擂。虽然他们已经衰落,但他们仍然依赖他们祖先的地位。当他们与女人结婚时,他们必须支付嫁妆。唐太宗认为此事有害,遂命高士廉、中书侍郎魏庭、礼部侍郎岑文本、令狐德芬等。要公布他们的姓氏,编一百册氏族志。编后,高世廉被封为铜钟书社三等。68年,高士廉凭借性命被封为“沈大人”,为世袭的神州刺史。不久,高士廉被提升为群臣的右仆,后来又充任太子少师,掌管官员的选拔。62年,高士廉加开福仪三司。63年,唐太宗在灵岩阁上悬挂高士廉画像。很快,高世廉就在上表要求了一个位置。唐太宗免去高士廉为尚书右仆的职务,让他担任中书开府仪三司。公元645年,唐太宗入侵高句丽,命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主持朝政的太子。公元646年,高士廉病倒。唐太宗来访时,讲了自己的身世,哭着向唐太宗告别。公元647年正月,高世廉病逝,享年72岁。给并州总督司徒,谥号文学,与昭陵合葬。公元649年,继位,追授高士廉为邱,灵位在唐太宗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