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国正史中的大将廖化:一个劳苦功高的蜀汉将军
- 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实能力到底如何?
- 3、蜀汉的大将廖化,究竟是不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呢?
- 4、廖化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他单挑过哪些大将呢?
- 5、如何评价廖化?导致他不被重用的原因是无能还是时运?
- 6、廖化跟随刘备多年没被重用,但为何是唯一完整过了三国时期的人?
- 7、“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华在历史上实力究竟怎样?
- 8、“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能力太低?
- 9、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是谁?后世用什么典故嘲讽他?
- 10、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这么平庸吗?
三国正史中的大将廖化:一个劳苦功高的蜀汉将军
廖化、蜀汉中后期劳苦功高的军事支柱之一,性情刚烈,官至右车骑将军。廖化字符俭,本名廖淳,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氏,性格果敢刚烈。廖化早先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219年关羽兵败被杀,帐下的廖化也归属吴国。廖化身在吴国心在蜀,以诈死的方式带着老母逃脱;此时(222年)正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东征,廖化便在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位于长江三峡中段)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高兴,封廖化为宜都太守(今湖北省宜都县,位于三峡出口与江陵之间,当时应为吴国领地,只是虚封为太守)。 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廖化被任命为丞相参军。之后,廖化便在蜀国的大小战役中建立功勋,升至广武(今四川省平武县北,位于阴平与江油之间)督等军职。《三国志》有两处关于廖化参与姜维北伐的记载。第一处在(魏书郭淮传),时为249年,姜维第二次北伐,欲先进据西羌,于是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魏国前将军郭淮派讨蜀护军夏侯霸追姜维于沓中,自己率军攻击廖化,结果姜维只好回头救援廖化,无法继续北伐。第二处在(魏书邓艾传),姜维初战不胜而退,邓艾认为姜维必定再来,于是屯兵白水(今白龙江,流经沓中)北岸。三日后,姜维派廖化在南岸结营,牵制邓艾。邓艾看破姜维要从下游渡河攻击洮城的计划,不顾廖化而径赴洮城,使姜维无法取胜。由以上记载,再加上当时军中有句话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我们推知廖化在姜维北伐时代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258年,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开始与董厥、樊建统领朝事,廖化想和为人耿直的镇军大将军宗预一起拜访诸葛瞻,不料宗预却说:“我们都年过七十了,今生能求的都已经求了,只差一死而已,何必主动去拜访年轻人?”于是宗预没去。夏侯霸死后,259年廖化与张翼分领左右车骑将军,假节,遥领并州(今山西省)刺史,封中乡侯。公元262年,姜维出兵北伐前,廖化说:“‘不停地用兵,最后必定自焚’,讲的正是姜伯约啊。智力不比敌人强,但是力量又少于敌人,用兵如此地不厌烦,怎么能建功呢?《诗经》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为何上位这样的恶政不是在我之前,也不是在我之后,却是在我这个时代给碰上?这正是现在的情况。”可见廖化与张翼、诸葛瞻、董厥等相同,对姜维的连年北伐持反对立场。 公元263年夏,魏国大举伐蜀,原本蜀国有机会提前准备,但是却被黄皓挡下,直到锺会已经朝向骆谷出发,而邓艾快要进抵杳中时,后主刘禅的朝廷才急忙派遣廖化支持杳中的姜维,又派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支持。姜维与廖化到了阴平,听说魏将诸葛绪发兵向建威,于是在阴平等待。一个多月后,邓艾主力开来沓中,姜维回到阴平要地镇守。这时,阳安关守将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于是锺会主力长驱前进,姜维、廖化也弃守阴平,用计骗过诸葛绪,向东抢过阴平桥头,与张翼、董厥合兵一处,退守剑阁以拒锺会大军。锺会屡攻剑阁不下,甚至有了退兵的打算。不久,众人听闻诸葛瞻战死,绵竹失守,而此时各种消息不断传来,众人难分真伪,于是便退军至广汉、V道等待进一步的消息,直到收到了刘禅的诏书,确认蜀国的灭亡,众人才不情愿地投降。第二年,廖化与宗预等人被迁往洛阳,于途中病死。 中国谚语中有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意思是三国后期,蜀国名将相继死亡,才干平常的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大将军姜维以其作为先锋。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知道廖化并不是太平凡的人物,至少也是能和王平、张翼相提并论的。而“廖化作先锋”这件事在《三国志》里并无记载,却在《三国演义》里提到一次:258年姜维北伐,以廖化、张翼为先锋。另外《三国演义》中说廖化曾参加黄巾之乱,后来以贼寇的身份归顺关羽,史料中亦无此记载,未知可信与否。 注:《三国演义》中的廖化亲身参与了黄巾之乱,又一直活到蜀汉灭亡,可以说是三国历史的活见证人、活化石。但是史料中最早提到廖化的地方,却也只是在刘备据有荆州时,廖化担任关羽的主簿。但因为258年时宗预对廖化说过:“我们都年过七十”,因此廖化的生年至少在189年之前。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实能力到底如何?
廖化的真实能力很强,如果他要当国内第一将军的话,是没有人可以跟他分个上下的。但是他这个人又不喜欢在战场上厮杀。关于这句俗语的正确解释,其实应该是说当时廖化虽然年事已高,但因为蜀地缺乏人才而不得不坚持担任先锋,并没有什么嘲讽这位老将的意思。只是到后来,这句话慢慢偏离了重点,认为它着重强调的是廖化能力不足。廖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之所以被刘备任用,除了忠心,与他的实际能力也有关系,刘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知人善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廖化能力不差。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当受关注的时期,因为太过于熟悉,后人发明了许许多多关于当时的俗语和顺口溜。举例来说,在形容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时,人们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准备基本妥当,只缺最后一步时,人们会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此之外,还有一句著名的俗语,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许多人认为,这指的是蜀汉政权到了中后期时人才凋零,连廖化这样平庸的将领都能担任先锋。那么,这句话真的是在贬低和嘲讽廖化的能力吗,总被人们忽视和瞧不起的廖化,其真实能力到底如何?其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是出自晚清文人壮者所著的反迷信文学作品《扫迷帚》,其原文中写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由此可见,作者之所以甩出这句关于廖化的俗语,目的是比喻对方"少年冒充名家"的行为。因此,关于这句俗语的正确解释,其实应该是说当时廖化虽然年事已高,但因为蜀地缺乏人才而不得不坚持担任先锋,并没有什么嘲讽这位老将的意思。遗憾的是,当这句俗语被广泛使用后,许多人搞错了其中的重点,认为它着重强调的是廖化能力不足,却不知道其创造者最初想表达的重点是蜀汉后期缺乏人才的窘境。尽管"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并没有什么嘲讽廖化的意思,但在许多人眼中,廖化确实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大受欢迎,许多人对三国时期的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兴趣。不过,也正是因为只了解小说当中的内容,很多史实被掩埋在了舆论当中,不少历史人物也遭受了误解。据《三国志》记载,廖化本名廖淳,是荆州襄阳人,关羽镇守荆州时,他被任命为了主簿。后来,荆州被东吴袭取,关羽也兵败身亡,但廖化因忠于关羽、忠于蜀汉而不愿降吴,于是先靠诈死换得了逃跑的机会,随后便带着老母亲星夜兼程地赶往蜀地。当廖化赶到位于今湖北宜昌境内的秭归时,正好遇见了为报关羽之仇发兵东征的刘备,后者对廖化的忠义感到十分欣慰,因此将其封为了宜都太守。刘备东征后不久便病逝白帝城,而廖化则在诸葛亮北伐时被征辟为了丞相参军。随诸葛亮北伐的过程当中,廖化先后担任广武都督、阴平太守,而诸葛亮死后,他又跟随大将军蒋琬北伐,并击败魏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此战十一年后,廖化又随姜维北上收服羌胡、与曹魏将领郭淮、邓艾等人对峙。景耀二年(259),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受封中乡侯,在蜀汉的地位可谓相当之高。不过,从两年后宗预与之交谈时提到"吾等年逾七十"可见,当时的廖化早已年华不再。即使如此,他还是多次率军北上,为蜀汉释放自己仅存的一点余热。景元五年(264),此时年龄至少已经七十有四,最高则可能已经八十三岁的廖化本打算与老友宗预一同移居洛阳,但因为年老体弱而病逝于途中。关羽去世后,廖化没有投降魏、吴,而是带着母亲长途跋涉投奔刘备,这体现了忠和孝;效力蜀汉多年,即使年事已高但依然愿意接受赋予自己的责任,这体现了廖化的非凡毅力;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廖化"以果烈称",即是说他作战风格果断而勇猛;另外,就算是从关羽被杀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开始算起,廖化的军旅生涯都至少持续了四十多年,这显然是值得尊敬的。综上所述,廖化没有关羽"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恐怖战斗力,也不像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敌皆无敢近者"那般霸气十足。不过,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就即使蜀汉积贫积弱,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但依然矢志不渝地为其奉献一生,付出所有的精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关羽、张飞那样出众的能力,或者说,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与之比肩。相比之下,像廖化这样看似平凡,但内心强大的人,或许更适合被作为学习的榜样。
蜀汉的大将廖化,究竟是不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是因为当时三国中的蜀国后继无人,于是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选了个相对要好一点的廖化,所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对于廖化的感觉并不算太好,认为廖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其实如果真的了解廖化的生平就会发现,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并不对,其实并不是贬义的,反而是称赞廖化的。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历史上并不出名的老将究竟多有能力,而对于他当先锋,也是真正的名副其实。廖化满怀忠义,千里走单骑说起关羽,我想我们都不陌生,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我们耳熏目染,然而事实上廖化也曾做过这样的壮举,只是一直不为人所知罢了。昔年关羽千里走单骑,曹操不曾设防并且孤身一人,而廖化却完成了比关羽更高难度的壮举,当年关羽兵败被杀,廖化作为关羽的副将,同样的被东吴抓捕,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一般人早就降了,毕竟兵荒马乱的年代,主将被杀手下臣服效忠新主的事情屡见不鲜,然而廖化此人却非常的忠心,不愿意像其他的降兵一样另投他人,于是假装诈死,趁吴军不注意,于是就趁机逃跑。于是诈死之后的廖化带着自己的老母亲从防守森严的东吴境地开始千里走单骑返回蜀国,从敌军境能带一老者安然而归,难度我们不难想象,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廖化本人的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不然又如何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能力出众,蒋琬也敬重三分或许是以为同时代太多人璀璨夺目了,廖化的才华则会被人下意识的忽视,但是却不能否认,廖化本人的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廖化虽然是黄巾军出身,但是本人却曾经担任过关羽手下的主簿,要知道主簿是文官之首,对于关羽这样心高气傲之人,廖化能够担任主簿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才学的,不然也无法在关羽的手下任职。然而不仅仅如此,当初傅士仁、糜芳饮酒失职之后,关羽大怒,免去二人职务,转命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征讨曹军,关平为副,廖化为先锋,说明什么,军营之中实力为尊,说明廖化本人的能力是在关平之上的,当时的关平一直跟随在关羽身边,武艺深得关羽真传,却也只能作为副将,这无不说明廖化本身的武艺是非常强的。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三国志》再加上后来的廖化千里走单骑,我们也是真的认识到了廖化的能力,并且廖化本人的能力还得到了蒋琬的看重,蒋琬何许人也,蜀国四相之一,在诸葛亮死后迅速的稳定蜀国的局面,对外理政,内外征战,个人能力非常强,然而对于廖化,蒋琬也是非常的看重。廖化作先锋,真的是高个子里拔高?在后世的评价中,一部分人认为廖化作先锋是矮个子里拔高,但是其实不然,在当时至少有数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为什么姜维选择了廖化,毫无疑问还是廖化本人的能力足够强。首先是王平,或许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人是谁,但是他的一个建议甚至很可能导致蜀国崛起,只是没有被采纳而已。大家都应该知道,当初马谡大意失街亭的事件吧!当初马谡不听劝告,执意驻扎在山上,其中马谡的副将建议马谡驻扎山上无法拦阻敌军而且一旦被控制水源,则必败无疑,结果马谡不听,导致了街亭失守,于是诸葛亮北伐失败。这个副将就是王平。在此之后王平开始崭露头角,并且被诸葛亮所见到,于是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全部受罚却只有王平受到嘉奖并且升迁,在后来诸葛亮组建无当军后,王平更是统领了无当飞军,而无当飞军更是蜀国核心,战力最强的三大军之一,王平本人不仅作战勇猛,还具有大将之才,这一点我们从他劝阻马谡就可以看出,结果马谡不听,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王平在吴懿之后出任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之后在兴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爽十万大军,最后官居镇北大将军,所以说看王平本人的能力,绝对是有能力作为先锋的。再然后王平之后还有张嶷,无当飞军的第二任统帅,同样的骁勇善战,在此之前负责治理叛乱以及贼寇的骚扰,后来为了掩护姜维的主力撤退,于是战死沙场,可以说能够担当无当飞军的统帅,张嶷本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然而最终选择了廖化做先锋,肯定不是因为无人可以担当先锋才决定让他的,只能说廖化本人的才能非常的高,所以采有资格以七十岁高龄担当先锋一职。为何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关于这句话,在历史上其实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直相持不下,其中一种是因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于是无奈之下只能让廖化这种才能平平的人充当先锋,另一种就是因为人才匮乏,于是只能让廖化这种老将担当重任,前者是讽刺廖化,而后者则是惋惜廖化,年过半百,但是因为没有后继之人,让这些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将出马。不管是从史书上的记载还是从廖化的经历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廖化本人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所以第二种说法要更为正确一点,并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武将的排名来看廖化的能力高低。在后人为诸葛亮建造的武侯祠中,其中人们就塑造了十四个武将的雕像排列其中,其中赵云马超黄忠等人都在其中,而廖化也在,并且排在了黄忠的后面,赵云马超黄忠都是蜀国五虎上将,而廖化仅在黄忠后面,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在人们的认知中,廖化本人的能力也是仅仅逊色于黄忠的,比满宠等人都强。
廖化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他单挑过哪些大将呢?
谈及三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即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陈寿的《三国志》,人物之丰满,情节之精彩,无不令人拍手称道。但即是小说,就有其虚构或者是夸张的地方,比如说,廖化。有人说,廖化能力平庸,文治武功也是一般,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和一些有名的大将根本没法比,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分析一下廖化。在历史上,廖化作为蜀中大将,不仅文武双全,忠肝义胆,更是敢于为家国舍身奉献,在姜维北伐蜀国之时,蜀国气数也快将近,但是八十岁的廖化仍是扛起重担,勇做先锋,带领士兵杀敌,“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就是对廖化老当益壮的中肯。廖化,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机缘巧合间,加入黄巾军麾下。他二十岁出头时,就是黄巾军的一员战将,但此时的黄巾军领导失当,又能力有限,不得已遭受兵败落草为寇。赤壁大战使得刘备大获荆州,他便来此投靠刘备,说是刘备,实则是奔关二爷而去。官渡之战前夕偶然的机会使他遇见了关羽,由此结缘,对关羽十分敬佩便投奔关羽,自此以后,追随关羽直到其身死。廖化投靠刘备后,便在关羽账下做一名主簿,主簿为文职官员,如若不是文采谋略斐然,又怎能胜任这精通笔墨的职位。且在蜀国最兴盛时期,当时的五虎将仍虎虎生风时,廖化就位在关平、周仓之上。但因为关羽实在是战功显赫,光环之大,导致众人的注意力都在关羽身上,而忽略了也可谓是一代枭雄的他。再说说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且说关羽因疏忽大意致使兵败身亡,是为“败走麦城”,时为关羽得力部将的廖化也落入东吴手中。此时的廖化因怕老母亲受到伤害,故假意归降,再暗中考量归汉之计,也望能早日回到刘备身边。终于在两年后,他巧用诈死的方式骗过孙权的手下,并以此为契机,携八十老母一路西行,昼夜不息。孙权得知廖化逃脱后,立即命人千里追击,当是逃亡的路上山高水远,更有追兵来势汹汹,携老母亲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实在是困难至极,但是他仍然做到了。他一路向西,与东征的刘备会合,成就一段传奇。其次分析廖化都和那些大将单挑过。据《魏书》记载,廖化和当时的魏国名将郭淮交过手。郭淮可谓是当时的将才人物了,曹操曾派他作为夏侯渊的司马在汉中抗拒刘备,屡建战功,屡破羌胡,成为魏国一道坚固的御蜀屏障。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曾是廖化的手下败将,除廖化外,蜀军中仅有诸葛亮、魏延击败过他而已。当时郭淮命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前去攻击廖化。结果廖化抓住魏军尚未汇合的机会,先率军击破游奕,然后回师攻打王赟,王赟中箭而死,郭淮大败。有人说,廖化的战斗力和张翼一个水平。徐质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任讨蜀护军,颇有战功。司马懿对其武勇评价极高,魏之猛将也。与蜀军的交战中,廖化、张翼均被打败,并斩杀张嶷。廖化也参与过蜀国相当多的战役与大事件,刘备进攻益州之时他身先士卒崭露头角,后来随关羽镇守荆州,襄阳一战他又浴血奋战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也见证过刘备以及关羽的陨落,之后诸葛亮多次北伐廖化也参与其中。说廖化,便不得不提他这一生最出彩的一次战斗。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之时,一直和司马懿相持不下,这时诸葛亮使用妙计让木牛流马疏于防范,借此引出司马懿。司马懿果然中计,前来劫粮,不想张翼和廖化早已埋伏许久,魏军当时被杀败,战况惨烈。司马懿见势不妙,只得落荒而逃,廖化孤身乘胜追击,眼看就要杀死他了,狡猾的司马懿躲进了树林子。天色近晚,树林茂密,树影摇曳,廖化情理之下,一刀砍下,没成想砍到了树上。司马懿金盔脱落,趁机逃走,廖化失去了杀敌的最佳时机,却也因此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被诸葛亮立为头功。早在廖化还在黄巾军之时,就凭借他的智谋和英勇为他招揽了很多英才,也曾带领小弟们误打误撞闯皇宫,且打败了宫中禁军教头教出来的阉人,在山穷水尽之时,又想出计谋带兄弟们远离危机。在走投无路之后,又能审时度势地选择可以依靠之人。可见,他并不是平庸无能,也是有一番雄才大略的。
如何评价廖化?导致他不被重用的原因是无能还是时运?
廖化是一个非常忠心的大臣,但是由于他的能力一般,所以不能够一人独挑大梁,因此也就没有得到重用。在廖化活过的八十岁里,他经历过蜀国的鼎盛,也见识了蜀国的败亡,他的一生贯穿了三国的历史。在这八十年里他从一介黄巾贼寇,变成了堂堂的车骑将军。他落魄过,也风光过。只能说廖化忠心可叹,实力不足。廖化是蜀汉的一员老将,对蜀汉忠心耿耿,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因为蜀汉人才非常多,所以没有遭到重用。说起廖化,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因此!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笑饵,嘲笑廖化没能力,不会打仗,直到蜀中没有大将的时候,才迫不得已提拔他为先锋大将。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这么理解的。在后蜀时代,蜀中军事人才极度缺乏,能堪当大任的将军凤毛麟角。所以在姜维主持北伐的时候,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局面。蜀国被迫启用了廖化为先锋大将。但是这个“被迫”二字的原因,并不是指廖化的军事才能不行,也不是指廖化之前没有被重用过。而是因为廖化当时已经七十多高龄了。在蜀中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被迫启用了一位七十岁高龄的廖化来担任先锋大将。什么是先锋大将?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关夺隘,蹈锋饮血。冲在大部队最前头的,第一个要去挫败敌军锐气的,冒着刀光剑影,亲自领军跟对手厮杀的。这种事本来应该是年轻人去做的,无奈蜀国后继无才,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廖化可以倚靠。这句话主要是想表达蜀中人才稀缺。所以大家不要被误导了。接下来!我们来检索一下廖化的军事生涯,看看廖化是否真的不被重用?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人,世代为沔南豪门世族。出身背景相当的不错。三国演义中,廖化早期为黄巾军首领。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打算追随关羽,不过关羽考虑其黄巾身份,拒绝了他。在刘备西下益州的时候,廖化再度引军投靠,刘备令其助关羽镇守荆州。樊城之战,关羽遭曹魏、东吴夹击,兵败麦城被围之际。廖化冒死突围,到上庸求刘封、孟达打援。正史稍有不同,正史没有记载他加入刘备集团的具体时间。不过根据推测,大概也跟三国演义差不多。廖化为荆州襄阳人,早期并没有投身军旅,他的第一个主公是刘备。也就是说,廖化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是在刘备兵败汝南,投靠荆州刘表之后。刘表让刘备驻守新野,这段时间有很多荆州豪杰投靠刘备,这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廖化。史料记载如下: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参考,《三国志·先主传》刘备西下益州的时候,廖化留驻荆州。说明刘备下益州之前,廖化就加入了刘备集团。所以廖化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大概可以锁定在这几年之间。在荆州的这段时间,是刘备集团质变的一个过程,能臣猛将纷至沓来,出现了太多耀眼的人物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等等等……廖化选择在这一时期加入,在关羽、张飞等群星的照耀下,他的光芒显得暗淡了许多。所以并不耀眼。给我们一种廖化难堪大任,平庸无能的错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廖化的军事才能出众,是后蜀时代鲜有的能当大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等群星相继陨落之后,廖化对蜀汉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关羽兵败麦城,廖化被迫归于东吴。但他常常秉持着忠义之心,思念汉帝刘备,于是用诈死的手段,趁机带着母亲出逃,昼夜西行,千里走单骑,奔赴蜀地。刘备感其忠义,封廖化为宜都太守。此后!刘备、张飞、黄忠、马超等蜀汉支柱相继逝世。刘禅登基称帝,诸葛亮秉政,廖化升任为丞相司马。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蒋琬坚持推让给廖化等人。此后,廖化越来越被蜀汉重视。等到诸葛亮、魏延、杨仪等一干后蜀支柱倒下之后,姜维、廖化等人逐渐扛起了大旗。廖化多次独当一面,立下战功无数。公元238年,廖化随大司马蒋琬、姜维等驻军汉中,蒋琬命廖化统军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王赟以及南安太守游弈分东西两路领兵增援,试图夹击廖化军。廖化抓住战机,大败魏军,游弈仓惶败逃,广魏太守王赟战死。公元248年,凉州羌胡部落背叛曹魏,准备来投靠蜀汉。姜维令廖化领军接应。廖化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魏大将郭淮的追击。成功迎回了羌胡各部。公元249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与魏将邓艾对峙。姜维留廖化于白水南岸扎营,与北岸邓艾遥相对峙,趁机偷袭洮城。可惜被邓艾识破,抢先入驻了城池。公元262年,姜维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极力劝阻“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姜维不听,果然大败而还。公元263年,在蜀汉的最后决战中,廖化更是作为主要将领,跟姜维等人一起抵抗曹魏,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刘禅投降后,廖化在前往洛阳途中病逝。廖化以果烈著称,公元259年,升为右车骑将军,授予符节,领并州刺史,进封中乡侯。从后蜀时期来看,廖化没有不被重用,相反他很被重用。他的名位与张冀相等,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时人常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
廖化跟随刘备多年没被重用,但为何是唯一完整过了三国时期的人?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个名句:“人中廖化,马中赤兔”。这是说在这部著作中,有两个神物:赤兔马和廖先锋。为什么是神物呢?太能活了。先来说说这个赤兔马。董卓进京是在汉灵帝死亡的公元189年,赤兔马首次亮相,董卓将赤兔马赠于吕布,让吕布杀了丁原,董卓喜当爹。书中有言,此马“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马儿最少需要生长五年,此时的赤兔马至少是五岁了。关羽走麦城,父子归神,赤兔马被俘,绝食而亡,是在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根据这样计算,赤兔马至少活了36年,大型马的寿命通常是25年。赤兔马要比普通的马寿命长一半,而且还能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到最后居然还是非正常死亡。这寿命真是恐怖。然而,比起廖化来,这都不算什么。廖先锋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之时,具体情节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见廖化是个“少年将军”,但其实廖化此时有多大年纪了呢?本回中有记:说关羽不愿意收纳廖化,因为嫌弃他是个“黄巾余党”。关羽千里走单骑是在官渡大战之前,公元200年,而廖化即然是黄巾余党,肯定参加过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起于公元184年,在188年基本上就平息了,假设廖化在此段时间内以十五岁的年龄参加了黄巾起义,此时也至少应该有28岁了。关羽觉得廖化是个“少年将军”,可能是因为廖化这人善于保养,相貌看上去比较小面。廖化的再次出现就是在刘备率部入川的时候了,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回中。回目: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廖化第一次做先锋是在关羽北征襄樊之战时,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中。回目: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关羽北征襄樊,本来是让傅士仁和糜芳做先锋,但二人饮酒误事,烧了军器粮草,关羽欲斩二人,被劝止,就免了职位,让廖化做了先锋,关平为副将。而这个安排,也说明在关羽的眼中,廖化的领军能力是强于关平的。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夷陵的时候遇到了廖化,但荆州关羽父子都死了,很多将领都壮烈牺牲,但廖化却活着,刘备就没有重用廖化。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诸葛亮开始北伐,廖化也开始露面。公元230年,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廖化被任命为蜀汉的先锋大将。这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回中。回目: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这一年是230年,廖化至少有58岁。还能沙建功,斩杀魏军前锋大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廖化也随军出征。这次廖化立下头功。《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中。回目: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利用用木牛流马诱敌,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上了当,中了埋伏。廖化差点活捉司马懿,获得了他的帅盔,立下首功。这一年是234年,廖化已经是62岁的老将了。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先师遗志,继续北伐大业,廖化又做了先锋。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九回中。回目: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延熙十六年,是公元253年,廖化已经是81岁高龄,还上阵与敌军猛将徐质对战,即使输了,也情有可原。姜维再度北伐,廖化为先锋,是蜀汉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这是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中。回目: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景耀元年是公元258年,廖化已经86岁了,在战场英勇杀敌,还阵斩了郭淮麾下先锋大将郑伦。但蜀中人才青黄不接,姜维后来出师北伐,廖化拖着88岁垂老的身躯,再次为国出征。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四回中。回目: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司马昭弑曹髦,是公元260年的事,此时的廖化已经88岁了,仍然被任为先锋大将,随军征战。景耀五年,姜维再次出师,这次廖化因与主帅姜维意见不同,被留驻于汉中。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中。回目: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景耀五年是公元262年,廖化90岁。钟会率兵伐蜀,是公元263年的事,91岁高龄的廖化率部配合姜维防御剑阁,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六回中。回目: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中,刘禅开城投降,廖化在姜维军中,随姜维假降钟会。回目: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刘禅投降,诏令姜维和廖化向钟会投降。同年,姜维发动兵变被杀。第二年,蜀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廖化称病不随,不久后去世。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九回中。回目: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公元264年春,廖化病逝。这一年,廖化至少是92岁了。廖化,做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黄巾之乱一直到三家归晋,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他是一个传奇。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华在历史上实力究竟怎样?
三国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其中有一个人,文化素质过硬,军事能力也杠杠地,却一直背着一口“无能”的大黑锅,甚至留给他的俗语都充满嘲讽的意味:“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不仅黑了蜀国,还顺便毫不留情的黑了廖化,说得廖化好像真的很菜,奈何蜀国实在无人,只好“矬子里面拔将军”,让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原意是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但‘蜀中大将’并没有明确指明是谁,一般来说不论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读者,坊间都多认为以下数人:前将军 汉寿亭侯关羽(约160年-220年)右将军 西乡侯张飞(168年-221年)左将军 前都亭侯马超(176年-222年)后将军 关内侯黄忠(?年-220年)翊军将军 永昌亭侯赵云(?年-229年)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魏延(?年-234年)以死亡年份推算,廖化比起‘蜀中大将’最迟逝世之魏延还活多30年,按常理廖化应比‘蜀中大将’活跃于晚数十年之时期。 按正史记载廖化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才正式登场,之后跟随诸葛亮及姜维南征北伐,到蜀汉灭亡翌年,即咸熙元年(264年)才逝世。按《三国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中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意指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 廖化与下述三位蜀汉后期将领齐名。镇北大将军 安汉侯王平(?年-248年)左将军 宕渠侯句扶(?年-249年)左车骑将军 领冀州刺史张翼(?年-264年)根据正史记载,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回望廖化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他对蜀国的忠心不二,还有他的骁勇善战。大概是因为他的一生中没有像关羽温酒斩华雄、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那样的传奇故事,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只是三国时的一个无名小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还是说廖化的能力太低?
是说蜀国的将才凋零不是廖化能力太低,因为廖化的能力并不低,但廖化其实是一个指挥人才而不是大将,就是嘲笑蜀汉没有大将可以用。贬低蜀国将才凋零,刚开始蜀国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和魏延等,到后来的关兴、张苞,到最后没有与他们实力相当的人了。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江陵从黄巾之乱开始,一直到蜀汉迷惘时还有出场的机会,此人就是廖化,在小说中,廖化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与关羽相遇,当时廖化希望能够追随关羽,但关羽考虑廖化乃是黄巾军出身,因此没有将廖化纳入麾下。后来刘备入益州时,廖化再度引兵来投,就此被刘备指派给关羽,协助关羽镇守襄阳。荆州失守后,廖化突围而出,并在刘备起兵伐吴时相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廖化随姜维诈降魏将钟会,事败,与董厥都托病不起,不久因忧而死。 俗话说:“蜀中无将军,廖华是先驱者。”这确实扭曲和矮化了廖华。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相比,廖华自然有些逊色,但在人们的想象中,他并不是一个平庸的人。219年,东吴攻打荆州,关羽战败,被杀。当时是关羽老大的廖华也被吴军抓获。接近红队的廖华有了一个主意。他当时向关羽学习,假装向吴国投降。后来,他假装死了。别人信了,他就偷偷骑马千里,日夜带着母亲去了西部。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到了蜀汉。刘禅登基后,廖华被提拔为宰相,参军参军。后来,他先后担任光武总督、银平县长等要职,多次参加北伐。238年,廖华击败魏国南安郡长友义,枪杀了广威县长王甫。259年,廖华因功勋被提拔为右战车将军。在节日期间,他领导州长并授予他中央王国侯爵的称号。公元262年,蒋渭率领人民从滴道进攻魏。经历过多次战斗、经验丰富的廖华劝阻姜伟不要说“没有军事基地,就要自焚”。智慧不产生敌人,但力量比敌人小。我们怎样才能不疲倦地建立自己?这首诗说:“无我先,无我后”,然而今天的事情,急于作出贡献的姜伟并没有采纳廖华的建议。后来,正如廖华所料,姜伟被邓爱打垮,被迫留在土中。由此可见,廖华并非无能,是因为他出色的兵役和军事成就。
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是谁?后世用什么典故嘲讽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廖化,意思是嘲讽蜀国后继无人,居然让廖化这种能力平庸的老将来当先锋。但其实真正的廖化实力很强大,以果然刚直闻名于三国时期。01、廖化出身于豪门世族,一生征战无数,活到了80岁左右三国时期正逢乱世,豪雄并出,各种名流大将可谓是数不胜数,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作为冲锋在前的将领,要想一直长存于世间,自然是非常有难度的。像吕布、关羽、张飞这样知名的将领,都是过早的阵亡,只留其光辉闪耀在人们心中。而蜀汉势力的廖化,他从青年时期就跟随关羽,经过一生戎马,见证了蜀汉的崛起和衰落,也经历了整个三国时期,他在80岁左右的时候,于赶往洛阳的途中病逝,离开了人间。02、小说《三国演义》的廖化出身低贱,相对平庸,被其他名将掩盖光芒在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之中,廖化原本是黄巾军,随后又带领了500多个手下,当起了山贼,以掠夺他人为生。后来是他的同伴杜远抢了刘备的夫人,欲行不轨,廖化劝说无效之下,直接了结杜远的性命,并以此为功投入关羽的帐下。之后,关羽嫌弃廖化的山贼出身,廖化就直接跟随刘备攻打吴国,每次攻城略地他都是冲锋在前,浴血搏斗。在刘备病逝之后,他又跟随诸葛亮北上伐魏;在诸葛亮病逝之后,他又跟随姜维继续伐魏,由此他一步步爬到了先锋大将的位置上。由于他一生征战无数,虽然能力并不出众,但是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也兼任了参谋的职位。就是这样的一个廖化,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不受重视,甚至还被敌军嘲讽,暗示蜀国无人,派这种能力一般的老将来当先锋。后世之人也由此嘲讽廖化,顺便拿他代指能力一般却身居要职的人。03、正史上记载的廖化相当勇猛,无愧于先锋大将之名但要是真信一本演义小说,就完全冤枉了廖化这位大将,在正史《三国志》之中,陈寿可是这样描写廖化的:“以果烈称。”廖化并非山贼出身,而是真真正正的豪门世族后代,他早年跟随关羽担任主簿,在关羽遇害之后,他假意归降吴国,但是他心里一直想的都是蜀汉,于是他通过诈死的方式,让人们以为他已经亡故,背地里却悄悄带着老母亲回奔蜀汉。回到蜀汉之后的廖化,在北伐之中勇敢冲锋,悍不畏死的战斗,屡次立功,被升为右车骑将军,最终廖化于公元264年病逝。要是廖化真是一个庸才,他常年冲锋在最前线,根本没有机会活到80岁高龄,度过一整个三国时期,还能靠着军功越爬越高的老将,哪个不是有强大的实力和逆天的运气做支撑?廖化的一生勇敢果烈,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的确是有些偏颇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三国猛将。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叫做廖化,后是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来讽刺他。他最开始只是一个山贼,但最后却成了蜀国的大将。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是廖化,后世用“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这句话来嘲讽廖化。个人觉得这种嘲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诚然后期的蜀汉确实是将才缺乏,但用这样一句话来嘲讽廖化实在不妥。虽然廖化比起关羽、张飞、赵子龙确实声名不那么鹊起、武功也没有他们强大,但用这么口吻讽刺一个7、8十岁的老将军,实在是不妥。廖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投奔在刘备门下,直至耄耋老人一直都忠心耿耿的在蜀汉发光发热,这证明他的心是忠诚的,对刘备收复汉室的计划是完全赞成的,直至到垂垂老矣的时候,他依然随军远征,这足以证明廖化也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老将军,其忠勇与坚毅,与那些半路蜕变脱节的人比起来不知强了多少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廖化也正是认同了刘关张的襟怀气魄才这么死心塌地的永远跟随,到死他都没有后退半分,这样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赞誉与褒奖才是,而不是这么旁敲侧击的讥讽老将的年迈及蜀汉的颓败。或许廖化在很多人眼里,也许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既没有战功赫赫,有没有叱咤风雨的历史壮举,但是他亲眼见证了整个三国历史、整个魏蜀吴历史的兴衰,在时间的车轮上,他无不感怀的看着那些与他同样出生入死的将领们灰飞烟灭,也见证一代代的帝王将相都归于了尘土。这样一位见过大世面的老人、老将军,他的内心也是壮怀激烈的,即便是老之将至,他也愿意前行在最前方,为先帝未尽之帝业尽到自己应尽职责。廖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忠心不二的历史的践行者。在整个三国中,也只有廖化活过整个三国历史,简直像活化石一样,铭刻了三国历史上每一刻的兴衰成败、以及血与火战乱频仍。或许他强大的内心,就是他如此高寿的原因之一吧。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是廖化,后世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来嘲讽他。廖化,用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二水嘲讽他这个将军恐怕是关羽的部将,廖化,因为从东汉末,他被编入关羽麾下,到蜀亡,带着刘禅一家赴魏投降,他一直在工作,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说的就是这位长寿老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这么平庸吗?
因为三国演义跟三国历史并不完全相同,廖化并不平庸,在刘禅当政时期作为北伐军将领:“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同年,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时,蒋琬坚持推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和廖化。”廖化也有用兵的才能:廖化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字)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廖化非常有才华,也特别能干。只是在后来出现的干将太过于显眼,以至于忽略掉了廖化。廖化并没有那么平庸,历史上的廖化是一位能力较高的将领,只不过蜀国后期,关羽张飞这些牛人陆续死去,拔尖人才没有冒出,所以廖化才被显得平庸。我觉得不平庸,只不过相对于别人来说显得比较庸碌。但是我认为能够成为将领的人,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都不可能是酒囊饭袋的。当然不是,相反廖化是一员大将从前期就一直追随刘备,只是不是很出名罢了。这话让人不由想到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跟矮子里面拔将军差不多的意思了。但是这个廖化,在那个时候真的那么差劲的吗?《三国志廖化传》记载:“廖化字符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华阳国志》曰:“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王平、句扶、张翼这三人都是蜀汉后期出名的大将,而廖化能够和他们并列,足以见其军中威望,不亚于其他三人。据《三国志蒋琬传》记载:“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这句话中谈到的廖淳,正是廖化。蒋琬却对廖化有所谦让,这也足以说明了廖化在蜀汉集团中的名声了。在东吴袭击荆州时关羽失利,廖化被俘虏。但他心心念念的旧主刘备,用计诈死,才得以有机会带着老母亲逃离了东吴,一路奔着蜀汉而去。由此一事,廖化得到刘备嘉赏,上演了一出忠孝两全的戏码。除了文化素质过硬,廖化还有超强的军事能力。廖化后期是蜀汉的重要的将领。随着关羽守护荆州,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有他,还有姜维九伐中原也有他,廖化不仅在北伐过程中帮助姜维很好的完成了筑城重任,而且他还独自攻击过魏国的领地,“奕军为敦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所以廖化的本领当真十分了得。劳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