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外交风云中小吴原型是谁
- 2、吴连登的介绍
- 3、吴连登的人物评价
- 4、吴连登什么级别的干部
- 5、外交风云中主席身边小吴真人是谁?
- 6、毛主席对生活条件要求极低,独对此物要求甚高,令人感叹
- 7、1959年,毛主席笑着对杨尚奎的夫人说:你的名字不好,违反辩证法
- 8、12月26日是什么日子,这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事
- 9、中国将军诗书画院的中国将军诗书画院隆重纪念伟人诞辰
外交风云中小吴原型是谁
外交风云小吴扮演者是高韵。这个角色在电视剧中的戏份不是特别的多,但是人物呈现出来的性格鲜明,高韵在电视剧中扮演的是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在剧中的主要职责是照顾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外交风云》中吴小鹏是吴连登,他被戏称为吴管家。吴连登,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的管家,在所有与毛主席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中,吴连登被认为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人之一。他与毛泽东朝夕相处,对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工作、学习及生活习惯都非常了解。建议查阅《外交风云》的官方资料以获取更多关于吴小鹏的信息。
吴连登的介绍
吴连登,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年,人称“毛主席管家”。
吴连登的人物评价
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荣获“2013感动人物”中红网北京2014年1月7日电(红笔杆)由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开展评选的“2013感动人物”活动中,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等十人榜上有名。北京《人物周刊》编辑部的按语说:2013年,对于《人物》周刊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们长大了,经了10年的风雨、荆棘和磨砺,我们感谢伴我们走过10年的读者、作者和感动我们的数千之众的各界精英老师,我们更期待新朋友走进《人物》周刊这个“家”,您尽可以在“家”里品味过往,感悟人生,分享得失。自2014年第1期开始,今后我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日子评选出感动《人物》的人物,以飨读者,并献上我们的敬意。接着,《人物周刊》刊登了对各位“感动人物”的专访,第一篇就是本报记者夯石(张琳)采写的题为“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 我们不能给主席丢脸”的报道,全文如下:2013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其实,从2013年年初开始,全国各地或自发或有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就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我有幸参加过几次,如: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还有《人物》周刊的老朋友、电视剧《毛岸英》制片人邹小提女士出品的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等等。2013年清明节前夕,同样是怀着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我采访了陪伴毛主席度过最后12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老师。人称“毛主席管家”的吴连登,是江苏盐城人,1942年出生,种过田,务过工,当过服务员,1964年,22岁的吴连登被毛泽东请去管理家务。
吴连登什么级别的干部
中国领导级别划分为:科员、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副局级、局级、副市级、市级、副省级、省级、副部级、部级、国家副主席、国家主席 。 国家级正职:总理 国家级副职: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省部级正职:各省省长,各部、委、总局的部长、主任、局长等 省部级副职:副省长、副部长,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局长,副省级市市长等 厅局级正职:各省厅、局长,各部委司、局长,省辖地、市的专员、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巡视员 厅局级副职:副厅、局长,副司、局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 县处级正职:县长、地级市的各局(处级局)局长、区长,省部委各司厅局的处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 县处级副职:副县长、副区长,副处长,处级局的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 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处级局的科长,县局(科级局)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 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副科长,科级局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主任科员 科员:基层公务员,个别地区在这一级还分设了正、副股级领导职务 办事员:基层公务员
外交风云中主席身边小吴真人是谁?
他晚年身边有两个小吴:男的小吴是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也被戏称为吴管家。女的小吴是护士长吴旭君。
毛主席对生活条件要求极低,独对此物要求甚高,令人感叹
毛主席的生活,即使是用“简陋”一词来形容也可以说是不为过的。简单从“衣食”两个方面来说,就完全能够了解毛主席对生活的要求的“低”到底有多低了。 衣 :在毛主席留下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睡衣格外引人注目。 不是说主席的这件睡衣有多好,多宝贵,反而这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这件睡衣材质非常一般,样式也极其普通,夹层,香蕉领,外侧有两个口袋,长141厘米。整体来看,这件睡衣非常破旧,它的领子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以至几乎看不出本布。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件睡衣从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陪伴了毛主席20年之久,每到春秋两季,毛主席就会穿上这件睡衣。谁能想到,主席身居高位却20年来穿同一件睡衣,直至产生了73个补丁,简朴的生活可见一斑。 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活好不好,吃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至于主席平时吃什么,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最有发言权。 吴连登,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年,人称“毛主席管家”。吴连登在后来曾经这样回忆道: 就连传说中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吴连登也在回忆中予以了部分的否认: 可以说,毛主席的生活几十年来都是平平淡淡的,并不比普通老百姓好上多少。 但唯独有一样东西,毛主席历来对它要求极“高”。这件东西,就是“床”。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建国初期,为了能够与苏联达成合作友好的关系,毛主席亲自出国访问苏联。在经过简洁的欢迎仪式后,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住所。考虑到主席一路舟车劳顿,工作人员为主席准备了一张极其舒适的高级席梦思床,本想着让主席能够好好休息休息,没曾想,主席一见到这张床就对随行人员说: “能不能把床撤掉,换成木板床?” 但随行人员考虑到这是苏联方面准备的,如果自己换掉,是不是显得不领情,因此随行人员在这件事情上显得有些犹豫。毛主席似乎也看出了随行人员的难处,接着说道: “你试试看,你试试看。你去找大使馆。” 随行人员眼见执拗不过主席,于是便与大使馆进行了联系,由于当时时间紧迫,再找一张木板床比较困难。于是,随行人员在量好床垫尺寸后来到大使馆,向大使馆要来了一块大小相仿的木板。这块木板就简单地铺在原来的弹簧床上,于是一张高级舒适的席梦思床就这样变成了一张简易的木板床,主席对此非常满意。 其实主席对于床的要求并不是开始于访问苏联时期。众所周知,毛主席出身贫苦,因此习惯睡木板床,难能可贵的是,毛主席将这一爱好坚持了下来。追溯到“进京赶考”时候,也就是1949年3月,毛主席初入北京,入住香山别墅。当时的工作人员也是考虑到毛主席工作劳累以及一路舟车劳顿,特意为毛主席的房间安排了一张高级席梦思弹簧床。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安排,顿时惹得毛主席发了一通火: “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就很好,我不喜欢这个床。” 见主席为了一张床大为光火,工作人员们纷纷被吓得不轻。主席接着提了一句: “我还是睡木板床舒服。” 可是当时天色已晚,随行人员也没有将木板床带着,再另寻一张木板床比较困难,于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就劝说主席先将就一晚,等明天再换一张木板床来。 可毛主席并没有理会警卫员的“将就”的建议,反倒是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说着: “弄了木板床来后我再睡。” 迫于无奈,工作人员们只能连夜去找匠人做一张木板床来给主席睡觉。在经过一夜的赶制后,直到天亮时分,才将做好的木板床送到主席住处。更让人惊讶的是,毛主席竟然真的没有睡觉,而是通宵达旦地批阅着文件,直到木板床运来才睡觉。 后来,这张木板床直接跟着毛主席进了中南海。 在搬进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后,毛主席将这张临时赶制的木板床进行了改造。毛主席请来工匠把这张旧床改造成一张双人床,其目的也非常简单, 就是方便读书。 毛主席嗜好读书,除了处理国家大事,闲暇之外,毛主席总会选择在屋内读书。1949年入住菊香书屋至1966年搬走,毛主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这里进行。这一张改良的木板床就一直伴随着毛主席。毛主席曾经对周围的人说起过这么一段话: 细细想来,毛主席所谓的“舒服”,未必是肉体感知上的舒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舒适。毛主席一个人睡着一张双人床,身边的书仍然堆有一尺多厚,看似非常杂乱的书堆,其实毛主席对它们都了如指掌。 舍弃舒适的席梦思而选择坚硬的木板床,这样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孔夫子的一句话: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而毛主席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呢?即使几十年穿同一件补丁的睡衣,睡在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上,毛主席也何曾改过“其乐”? 愈是这种生活小细节,就愈能体现出伟人的高尚品格,坚硬的木板床,其实将主席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
1959年,毛主席笑着对杨尚奎的夫人说:你的名字不好,违反辩证法
在1959年3月份,毛主席在上海出差的时候恰巧见到了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在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 毛主席得知杨尚奎的夫人名字叫水静,当听到杨尚奎夫人的名字的时候,毛主席皱了皱眉头表示:“ 你这个名字不行啊,违反辩证法 !” 听到伟人这么说,周围的人们都明白毛主席这是在打趣,于是人们笑作一团,现场的气氛也变得热闹了起来,然而杨尚奎的夫人闻言却皱紧了眉头:“主席,我的这个名字是怎么违反了辩证法呢?” 经过几个回合的辩论,毛主席笑着对水静说:“是是是,你说得不错,还颇有几分道理咧!”那么水静究竟说了些什么?她的名字又为何违反了“辩证法”呢?在“名字事件”发生之后,两人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有没有别的交集? 时间来到1959年3月下旬,杨尚奎带着夫人水静从江西来到上海参加会议,本来杨尚奎不忍心见到夫人舟车劳顿,所以准备自己一个人前来上海,然而水静听说此次有见到毛主席的机会,所以坚决要跟着杨尚奎一同来沪。一直以来,毛主席都是水静的榜样。 在来之前水静就想着,如果能够和毛主席说上一句话,那么她此行再也没有别的遗憾了,在几天后的一次晚宴上,水静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 原来会议期间,考虑到大家舟车劳顿,所以毛主席特地设宴邀请众人共进晚餐,来到了现场之后,水静特意挑了毛主席邻座坐下。在吃饭期间,水静更是用崇拜的目光盯着主席,将敬慕的心思毫不掩饰写在了脸上。 这时候陈正人留意到了水静的反常,于是他“强行”拉着水静走到毛主席身边敬酒,将水静介绍给了毛主席。 被强行拉过去的水静手足无措,在见到自己的“偶像”之后,水静更是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候毛主席仿佛是看清了水静的心思一般,主动向水静伸出了手。 简单握了一下手之后,毛主席开口讲到:“听陈正人说你是江西人,湖南与江西地理位置临近,按理来说咱们两家人也算是亲戚 !要不湖南人为什么管江西人叫‘老表’呢!晋朝时期湖南出了一条孽龙,最后还是江西的许真君驯服的 !”r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水静的心中放松了不少。 于是顺着毛主席的话,水静继续说道: 经过此次短暂的谈话之后,水静更是体会到了伟人的幽默随和,之前的拘谨和不自在一扫而空。 在参加会议期间,毛主席邀请杨尚奎夫妇前去看戏,在休息的空档,毛主席想到了水静的名字,于是便皱着眉头对水静说:“你这名字不好啊,明显就是违反了辩证法!”听罢毛主席的话,水静也有些着急了:“我这个名字为什么违反辩证法呢?” 毛主席回复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黄河巨浪滔天,再加上古语有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水很明显是动的,怎么能是静的呢?这样看来,你的名字确实是违反了辩证法啊!” 水静听完这一席话有些着急,她紧接着说道: 很明显这句话就是在强调水的静态美,苏联更是有本小说叫做《静静的顿河》。” 毛主席没有想到水静会摆出大段论据来进行反驳,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毛主席轻轻点头回复道:“ 这话有点意思,若是没有风浪,西湖里的水也是分外平静。 ”见到毛主席认可了自己的言论,水静心中分外高兴。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辩证法当中提到,有曲必有直,有动必有静,有黑必有白,若是没有静的衬托,长江黄河的巨浪滔天又哪来这震撼之美呢?” 见到水静搬出这样一席话,毛主席不知点头赞许:“此言不错,你还真的是明白不少道理咧!” 正因为水静敢于直言,颇有想法,在此次事件结束后,毛主席对水静颇为欣赏,俩人仍旧保持着联系。 萍水相逢之后,毛主席回到了北京继续工作,而水静也随着杨尚奎返回江西,但是二人之间仍旧有着密切的书信来往,到了1959年夏天,在机缘巧合之下,水静更是成为了庐山会面的见证人。 其实细细追究起来,水静与贺子珍之间也有着一段缘分。在1954年的夏天,杨尚奎因为身体不适前往上海治疗鼻窦炎,在这期间,水静与贺子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在水静看来,当时的贺子珍穿着得体,身姿挺拔,一看就知道是巾帼英雄。 后来水静听说贺子珍因为工作调动前往苏联,如今才回来。想到这里,水静情难自禁,轻轻喊了一声:“贺大姐。”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贺子珍转过头来与水静进行亲切交谈,初次见面,贺子珍就给水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杨尚奎修养好身体之后便离开了上海,而水静也暂时失去了贺子珍的消息。到了1958年,水静终于重新见到了贺子珍,此时的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头发花白,形容枯槁。 久别重逢,水静看到贺大姐这般模样便忍不住泪洒当场。 水静想着:“为什么毛主席不能出来见见贺大姐啊,这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啊!”她一边为毛主席的奉献精神而动容,一边又渴望毛主席与贺大姐能够见上一面,说些体己话。 与水静有着同样的想法的还有曾志,大家都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着。在1959年7月7日,毛主席决定前往庐山见见贺子珍,此次行动需要绝对保密,于是水静以带着贺子珍“外出散心”为借口,带着贺子珍出来散心。 在7月8日当天下午3点,水静拉着贺子珍来到庐山一个地方休息,让贺子珍放松了一下。到了第二天,水静告诉贺子珍:“有一个老朋友想要见见你,见到他你一定会很高兴!”贺子珍虽然将信将疑,但是还是让水静带到了会面地点。 待到毛主席出场的时候,贺子珍这才知道原来水静口中的“老朋友”正是她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刚一见面,贺子珍就无法控制情绪嚎啕大哭。毛主席一边安慰贺子珍的情绪,一边亲切同贺子珍交谈,这么多年的情谊在此刻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水静也为两人的感 情感 到动容。 “庐山会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贺子珍起身离开之后,毛主席马上让水静照料情绪激动的贺子珍,并且希望水静能够陪伴贺子珍回家,从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对水静的信任更是不言而喻。 若干年之后,水静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经常将与毛主席当初辩论的事情讲给自己的孩子,毛主席当中的一句“玩笑话”不仅促成了两人维系半生的友情,更是水静永远的怀念。 毛主席为人处世低调谦和,在与工作人员的相处当中更是幽默风趣,全然没有半点领导架子。 吴旭君是毛主席身边的护士长,但她与毛主席之间的相处却更像是朋友和伙伴。在提到吴旭君的名字的时候,毛主席笑眯眯地说: “‘无细菌’这个名字好啊!从事医疗工作,那自然不能有细菌,有了那不就得闹出啥问题来!”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们哄堂大笑,内心当中纷纷为毛主席的幽默风趣竖起大拇指。不仅如此,毛主席与管家吴连登之间的相处也是可圈可点。 初次听到吴连登的名字的时候,毛主席问吴连登:“你这名字不是父母给起的吧!”吴连登笑着说:“确实不是,这是老家的一个和尚见我清秀可爱,所以就免费给我起了名字。” 毛主席笑着说:“你这名字可了不得啊,里面蕴含了五子登科的典故, 不仅登科,还要连登,这名字多吉利! 不过你这个姓不好,吴通‘无’,这不全没有了!” 听到这句话,吴连登分外紧张,他正考虑自己要不要改一下名字,毛主席就立刻笑着安慰他说:“不过啊,你既然来我这里工作了, 登不登科都无所谓,咱俩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见到毛主席这样说,吴连登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言语上毛主席幽默风趣,热情随和,在行动上,毛主席更是与工作人员相处的就像老朋友一般。在吴连登生日的时候, 毛主席更是主动要求与今天的“寿星”照一张合照,这张合照也成为了吴连登的“传家宝”。 在一次外出做客的时候,毛主席听闻自己身边的女服务员名字叫做“愈久香”,毛主席细细品读了这位服务员的名字,接着他说道:“历久弥香,难能可贵!” 毛主席身为一代伟人,见过无数的大风大浪,但是即便见多识广,毛主席依旧亲切如旧,没有半点架子,从他对工作人员的“说名道姓”与日常相处当中可见一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侠之大者,当如是。
12月26日是什么日子,这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事
12月26日是什么日子毛新宇前言毛新宇曾说:“不管我是去毛主席纪念堂,还是去香山双清别墅,以及其他我爷爷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我心里都会这样想:爷爷看着我呢!我都做了些什么事,有些什么成绩,我怎么去面对老人家,怎么跟他老人家交代。”邵华难产,毛主xí:大人和小孩都要保下来1970年1月中旬,新年的余味还没有完全散尽,怀胎满十月的邵华突然感到一丝阵痛,家人马上把她送到北京301医院。面对即将降临的新生命,初为人父的毛岸青既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在产房外的走廊里不停地搓着手,翘首期盼着lǐ面传来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而此时的中南海,在革命年代就算是大敌当前也面不改色的毛主席竟然显得有些紧张,他扳着手指计算着时间,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医院的消息。毛主席然而,钟滴滴答答地走了一轮又一轮,毛主席等啊等,却一直没有工作人员进来报喜,他不由得皱起眉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此时的301医院,为邵华接生的医生、护士正忙得焦头烂额。由于邵华是高龄产妇,被推进产房后,她就一直在病床上苦苦挣扎,肚子疼得浑身使不上劲,孩子好半天都没有动静。医生们商量了对策,建议实施剖宫产,但产妇是毛主席的儿媳,他们不敢私自拿主意,只好向上面汇报:“胎儿头围太大,出不来,再这样僵持下去,母子都保不住了。快去通知毛主席,让主席做决定。”不一会儿,中南海的值班室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收到医院上报的紧急情况。工作人员不敢有片刻的拖延,挂断电话就往máo主席的卧室跑,一进门慌慌张张地说:“不好了,主席,邵华同志难产了,医院问您是保大hái是保小?”毛主席听后,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立直了身子,态度坚决地说:“这是什么话,快和他们说,大人和孩子都要保下来!”毛主席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77岁的毛主席久久恍不过神来,突然大声咳嗽起来,肩膀也随着咳嗽抖动。工作人员急忙安抚主席:“您别急,我现在就通知医院!”说完,工作人员赶紧将毛主席的指示传达下去。医生、护士接到“指示”,立即着手进行剖宫产。而身体已然虚弱到极致的邵华也凭着一位“母亲”与生俱lái的生育本能,耗尽所有体力,艰难地把孩子生了下来。毛主席、毛岸青、邵华就这样,毛主席的孙子发出了在这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带着毛家所有人的期盼出生了。这个幼小的生命长相酷似毛主席,也集合了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的优点,聪明、爱笑。当母子平安的消息传来,毛主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想到自己有孙子了,毛主席笑得一liǎn灿烂,心里犹如月光铺满大地,暖暖融融。毛主席而当毛主席第一次把孙子抱在怀里,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亲自为孙子取名。他说:“革命有了第三代,他们可以开创出新的世界,就叫‘新宇’吧!”这个名字寄托着毛主席对毛新宇无限的期许。后来,毛新宇也讲述了他名字中蕴藏的深意,他说:“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新宇,代表新的天地,老人家希望我将来会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在平常人看来,当了爷爷的长辈应该尽享“喜抱孙儿度晚年,脸纹双鬓坎丝缠。夕阳童唱心头暖,乐享天伦醉语牵”的天伦之乐,但毛主席为国家、为人民忙碌了一生,他无法像寻常人家的爷爷一样,常常陪伴在孙子身边。而毛新宇,也无法像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常常爬上爷爷的膝头,向他撒娇。虽然与毛主席见面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与毛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始终印刻在毛新宇的脑海里,给他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毛新宇回忆:“在我3岁到4岁期间,母亲就定期找一些机会带我去中南海。我跟爷爷见过,而且也待过。”毛岸青、邵华、毛新宇有一次,毛主席把毛新宇抱在自己的膝盖上,用轻柔的语调给他讲成语、典故。毛主席讲得认真而投入,毛新宇听得懵懂,却也陶醉。毛主席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还给毛新宇讲过孙悟空“惩恶扬善、打抱不平”的“英雄事迹”。虽然毛新宇年纪还小,但毛主席津津有味地给他灌输优秀的品行,希望在他幼小的心底埋下革命家后代英勇无畏的种子。而在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身边,毛新宇享受到的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母亲严厉的教导,与一般家tíng“严父慈母”的管教方式是不同的。由于毛岸青从小就度过了无数个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残酷日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免于生活的困苦,所以对他宠爱有加。据邵华回yì:小新宇刚出生的时候,他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不会抱孩子,就像抱个冬瓜似的,只会竖着抱,不会横着抱,胡子拉碴地在孩子脸上亲,亲的孩子哇哇叫。他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嚷嚷,更不要说动手打新宇。我有时候脾气躁,看见新宇淘气就忍不住要打他,他老说你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对的,你应该给他讲道理。在父母细心地照料下,毛新宇无忧无虑的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聪明可爱、活泼淘气的男孩。只是,1974年以后,他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少之yòu少。毛新宇:我们是不是永远见不到爷爷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神州大地一片悲痛。当时,由于cǎn烈的唐山大地震刚刚过去不久,人们还没有从地震的恐惧中走出来。为防止余震再次发生,6岁的毛新宇和父母住进了简陋的抗震棚。9月9日中午,毛新宇结束了玩耍,一路跑回家,扑到邵华的怀里,嘴里嘟囔着肚子饿了。而此时,邵华刚刚痛哭了一场,脸上都是泪水的痕迹,她强忍着悲伤,说:“新宇,你不能再淘气了,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爷爷去世了。”年少懵懂的毛新宇没有办法理解“去世”的含义,但是他从大人的脸色上看出了异样,隐约觉得一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紧盯着邵华,急切地问:“去世是什么意思?”邵华比较直接的告诉毛新宇:“爷爷是很伟大的人,但是人有生老病死。去世就是爷爷永远不在了。”永远不在了?就是再也见不到了吗?毛新宇不由自主、继续求证似的问道:“爷爷去世了,我们是不是永远见不到爷爷了?我们以后还能不能见到他?”邵华哽咽地说:“你难受吗?你要是感到难受就哭出来吧。”在得到邵华肯定回答的那一瞬间,毛新宇想到再也听不到爷爷醇厚的声音,再也见不到爷爷慈爱可亲的面庞,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毛岸青、毛新宇那段时间,毛岸青家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此后,每当毛新宇经过家里的灵堂,看到灵堂中央摆放的毛主席遗像,都会忍不住久久的凝视,嘴里喃喃自语:“我最喜欢的爷爷再也见不到了。”多年后,当被问到对毛主席最难以忘怀的事情,毛新宇说:“我现在回想起来最难过的是,爷爷逝世的消息是母亲亲口告诉我的,所以这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事。”1976年10月,中央决定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并准备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得知这一消息,毛岸青、邵华得到些许安慰。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自那以后,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历时半年的日夜奋战,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5月24日竣工。这里将是毛主席长眠的地方,也将是全国人民散播对毛主席无尽思念的地方。同时这里也将是毛岸青、邵华、毛新宇深深缅怀毛主席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1978年)5月24日,得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邵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提前通知家里的司机:晚上要出趟门,还高兴地说:“全家早点吃晚饭。”邵华的喜悦也传递给了毛新宇,看见妈妈这么高兴,毛新宇兴奋地问道:“为什么这么早吃晚饭,是不是晚上要带我去什么好地方玩啊?”邵华脸上挂着笑容:“今天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因为爷爷的纪念堂刚刚建成,今天晚上乘着夜色,妈妈抱着你到纪念堂去转一圈。”当天晚上,邵华带着毛新宇坐车来到天安门广场。毛新宇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两眼放出亮光,他指着远处的毛主席纪念堂问邵华:“妈妈,那是什么地方?这么漂亮?”邵华静静地仰头凝视着毛主席纪念堂,认真地对毛新宇说:“这就是爷爷以后长眠的地方。爷爷就zài这儿休息。你不是老问,爷爷去世了,我们以后还能不能见到他吗?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带你来这儿见到爷爷。”毛岸青、邵华、毛新宇在毛主席纪念堂就这样,邵华带着毛新宇在毛主xí纪niàn堂周边一遍遍的走。他们用一种沉默无声的方式,尽情地发泄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哀痛。那天晚上,母子俩用本能的敏感去感受这里的气息,思念的声音响彻在这片空旷的地带。邵华问毛新宇:“爷爷休息的地方漂亮吗?”毛新宇回答:“真漂亮,真漂亮。”“纪念堂成了我与爷爷心灵沟通的窗口”1977年夏天,毛岸青、邵华带着毛新宇dào哈尔滨避暑,毛主席生前的警卫闻讯,特地前来探望。当时正值中午,毛岸青、邵华正在居住地休息,工作人员带着毛新宇去和那名警卫打招呼,并介绍说:“这是主席的孙子,亲孙子。”话音刚落,那名年过半百的警卫,颤颤巍巍地走到毛新宇身边,把他紧紧搂在怀里,动情地哭了起来。年仅7岁的毛新宇突然愣住,不明白这名警卫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毛岸青一家参观工厂长大成人后,毛新宇回想起当年这一幕,深深地为这名警卫对máo主席的敬仰之情感动。与此同时,他也渐渐懂得亿万中国人民对爷爷毛主席的特殊感情。自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毛岸青、邵华经常带着年幼的毛新宇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在毛新宇小的时候,每年9月9日和12月26日,他跟随父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经常会遇到从前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那些工作人员与毛主席朝夕相处,获得了一段段不朽的回忆。毛新宇向毛主席的坐像鞠完躬后,便会走到他们中间,听他们讲述毛主席生前的点点滴滴。有些事情,毛新宇并不了解,因cǐ他听得十分沉醉。邵华和毛新宇有一次,毛主席曾经的管家吴连登想起毛主席的一件往事,是关于中南海影壁上镌刻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的由来。据吴连登回忆......有一天,汪东兴陪同毛主席外出。在汽车上,毛主席突然开口问汪东兴:“东兴啊,这个影壁,你是不是考虑给它用起来?”汪东兴敏捷地说:“这个地方还要写上您的话。”毛主席一边沉思,一边说:“写什么啊?”汪东兴灵机一动:“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对这个想法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好!这是党的大门,是人民的大门。我们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写在这里,就是教育全党全国的干部,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这么说,与这些工作人员交谈,使毛新宇有了更多的机会“靠近”爷爷毛主席,对毛主席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le解。他曾说:“纪念堂成了我与爷爷心灵沟通的窗口。”冬去春来,很多年过去了。如今,毛新宇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年固定的日子里,他仍会带着全家到毛主席纪念堂。毛新宇一家毛新宇曾说:我看到人民群众在纪念堂前排成长龙,顶着烈日或冒着细雨,等着进去瞻仰主席遗容,我很感动。爷爷一生心里装着人民、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很多人把对爷爷的感情寄托到我身上,想跟我合影,还祝福我和孩子身体健康。后记毛主席逝世后,他的音容笑貌、他对毛家人的谆谆教导始终铭记在毛新宇的内心深处,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淡忘,毛主席永远的存在于毛新宇的记忆长廊里。同时,也存在于千千万万人们的记忆里......
中国将军诗书画院的中国将军诗书画院隆重纪念伟人诞辰
200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以及铭记他的丰功伟绩,中国军谊诗书画院于12月24日、25日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书画笔会”。全国政协常委李栋恒中将,全人大常委徐根初中将,中国军谊诗书画院顾问糜振玉中将,中国军谊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陈学政少将,中国军谊诗书画院副院长王育华、殷宝洪、任之通少将和吕家书少将,马振邦少将,黄彬少将,中国军谊诗书画院秘书长周小献,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郭公达,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金连经,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画教授周志龙,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市美协副主席程振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玉楼,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田云鹏,洛阳牡丹仙子、国家一级美术师梅振荣和毛泽东当年身边工作人员吴连登等出席了笔会活动。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毛泽东博学多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其代表作有气势磅礴和文才飞扬的《沁园春·雪》等,广为传颂。开幕式上,李栋恒、吴连登、程振国、田云鹏以及各位将军们先后讲话,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并表示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与时俱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会上,书画艺术家们饱含深情,挥毫泼墨,把对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倾注笔端,创作了20幅将军书画作品,并倾力合作了巨幅国画《北国风光》《万紫千红浩气长存》以及《一唱雄鸡天下白苍松翠竹富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