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何徐志摩儿子,坚决拒绝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
- 2、徐志摩有几个孩子
- 3、张幼仪的三个孩子是谁
- 4、徐志摩有几个孩子
- 5、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不为人知的儿子陪他多年,他的父亲态度怎样呢?
- 6、由“华人神探”李昌钰的“夕阳红”,想到徐志摩儿子的“报母恩”
- 7、徐志摩和张幼仪生下的三个儿子叫什么名字?
- 8、徐志摩有几个儿子
- 9、陆小曼死后,其继子收到一封信,回复三个理由,令继母无葬身之地
- 10、徐积锴还在吗
为何徐志摩儿子,坚决拒绝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
一直接受西方教育的徐志摩是个追求自由的青年,他对于爱情是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向往,甚至可以说过于理想化,因此,对于父母包办婚姻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十分不情愿。作为一个情诗大家,他一直用诗词刻画一个追寻真爱的形象,甚至可以做出在婚后疯狂追求林徽因这种不顾世俗眼光的事情,为此还让自己的原配去堕胎。追求无果后,又与自己好友的妻子暗通款曲,最后双方各自离婚走到了一起,成功地将自己一步步地活成了人们心中渣男的形象。但即使这样,他还是遇到了那个愿意为他众叛亲离、背负沉重的道德谴责和众人鄙夷的眼神,也要和他在一起的那个人,两人互相吸引,但也注定要互相折磨,那个人就是名媛陆小曼。陆小曼,出生于名门望族,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父亲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做了几年官后辞职经商,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母亲是名门闺秀,温婉贤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陆小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耳濡目染,对诗词、绘画、音乐都有所天赋,京剧昆曲也很在行,是北平有名的才女,十七岁时就成为了外交部的翻译,除了精通英语,陆小曼的法语水平也不容小觑。不仅如此,才华横溢的陆小曼集合了父母的所有优点,长相清秀可人,博学强识,大家闺秀的气质更是倾倒众人。不过,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导致她身上少不了大小姐的作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女陆小曼也自然逃不过。她的第一任丈夫就他父母钦点的人选——王赓。王赓也是人中龙凤,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又到美国西点军校攻读军事,30岁便坐到了少将位置,之后不久又升为中将。名校毕业,又积极上进,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在陆小曼看来,真正的爱情不是门当户对,身份相当,而是两人灵魂相互吸引彼此走到一起。由于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失望,陆小曼从一个眼中不染一丝世俗,气质出众笑容灿烂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整日埋怨丈夫不解风情的怨妇,王赓终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她,这与陆小曼想象的那种卿卿我我,爱意绵绵的爱情背道而驰,她失望极了。就在这时,她遇到了她渴望的灵魂——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与陆小曼相识于一场舞会。当时,徐志摩被陆小曼散发的光芒所吸引,让他失落的感情世界一下子柳暗花明,他因为追求林徽因无果而郁郁寡欢,这时出现的陆小曼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慰藉。徐志摩的浪漫多情,遇到了陆小曼的风花雪月,缘分真是妙不可言。两人作词吟诗,促膝交谈,爱意已经要溢出眼晴了。而对他们关系起到最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的,不是别人,正是陆小曼的丈夫——王赓,当时王赓因为工作要调离北京,而陆小曼不舍得离开北京,恰巧徐志摩与王赓师出同门,因此就将陆小曼拜托给了他。之后,两人就开始了你侬我侬,诗情画意的生活了,期间,徐志摩为陆小曼写过很多情诗表达自己炽热的爱,后被辑录成《爱眉小札》。王赓在南京任职时听闻了两人的事,便写信给陆小曼:“如果还念有夫妻之情,那就南下找我,如果心有所属了,我便祝福。”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北海公园举办婚礼,但两人的婚礼并不被双方父母祝福,四人都没有到场,两人的超前思想并不被当时所认同,面对众人的质疑和诘责,两人并没有退缩。新婚之初,两人在乡下的老家过起了田园生活,好生惬意。但好景不长,打小娇生惯养的陆小曼生活开销非常大,两人的生活很快就失去了经济支撑。即便如此,陆小曼依旧没有改掉骄奢的生活习惯,喜欢上海的夜生活,跳舞,看戏,从不考虑钱的事。为此,徐志摩不得不拼命赚钱,北京上海两地奔波,更是写书来铺贴家用,但依旧入不敷出。生活习惯的迥异和一些观念的碰撞,使得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飞往北平。命运总是爱开玩笑,飞机因大雾原因在济南地区爆炸,机毁人亡,在此之前,陆小曼因与其意见不合争吵而拿烟管砸向他。得知消息后,陆小曼当场昏厥。在灵堂上,她更是数度哭倒,哭到难以自持。徐志摩的死让她彻底醒悟,她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凶手,痛悔不已。三十四年后,63岁的陆小曼因病去世。离世前提出想与徐志摩合葬的愿望。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却坚决地拒绝了她的请求。原因是:两人虽是合法夫妻,但陆小曼一直不被徐家人认可。另外,徐志摩死前,两人感情已经出现了问题。并且,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一直与有妇之夫翁端午同居,这伤风败俗的事情是对徐志摩的莫大耻辱与不尊重。因此,徐积锴拒绝了陆小曼与徐志摩“死同穴”的要求。那个曾经风光不可一世的北平才女陆小曼,死前最后的心愿未能达成,在她闭眼的那一刹,回顾这一生又会有什么感想呢?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的儿子,出于私心,他不会让自己母亲以外的女人和自己的父亲合葬,而且因为徐家人并不认同陆小曼这个儿媳妇。在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常年和翁瑞午同居,虽然一直名义上没有改嫁,可是在徐家人看来也是不忠于徐志摩并且败坏家风的表现,难以称之为徐志摩的遗孀。徐志摩儿子是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所生,出于私心,他儿子拒绝合葬也是意料之中。此外,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和他人同居这件事损害了徐家名声,因此徐志摩儿子坚决拒绝。因为陆小曼不是徐志摩的原配,按今天的说法,陆小曼是徐志摩的小三,所以徐志摩的儿子坚决拒绝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因为徐志摩的长子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所生,出于私心的缘故,徐积锴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和别的女人合葬的。而且徐志摩的家人都认为徐志摩的死亡和陆小曼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只不过是猜测,但是徐志摩的家人对陆小曼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在民国时期,虽然当时民众的思想处于开放的阶段,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历史旧习,而徐志摩的家人思想也是比较封建的。徐志摩的原配便是他的父母为他寻找的好女子张幼仪。虽然在徐志摩的心中,张幼仪是一个土包子,长得也不好看。但是在徐志摩父母的心中,张幼仪是一个很好的女子。徐志摩虽然接受了父母的包办婚姻,但是当张幼仪生下了一个孩子后,徐志摩便想要逃离这场包办婚姻。后来,徐志摩为了逃离张幼仪,选择了留学生活。而当时的陆小曼也是包办婚姻,虽说王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丈夫,但是王庚毕竟工作太忙了,经常没时间陪伴陆小曼。王庚作为梁启超的学生,陆军中将,有时候会忙得忘记了陆小曼。不过,王庚之所以会和陆小曼离婚,根据陆小曼母亲的描述,认为陆小曼是因为看多了小说,遇到了徐志摩这样的人后才选择离婚的。虽说两人的爱情轰轰烈烈,但是等到两人结婚后,爱情还是会最终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平淡中。而陆小曼在生活上是非常奢侈的,徐志摩当时为了维持两人的生活,除了依靠自己的文笔赚钱,同时还打了好几份工。虽然陆小曼在临终的时候想要和徐志摩合葬,但是张幼仪的儿子却是不同意的。并且徐志摩的家人认为徐志摩之所以会过早的离世,这其中和陆小曼在生活上的奢侈是分不开的。
徐志摩有几个孩子
一个。根据查询百度百科得知,徐志摩只有一个子女,名叫徐积锴。徐积锴,徐志摩与张幼仪之子,现有一子三女,居住在美国。妻子,陆小曼,中国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等,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张幼仪的三个孩子是谁
徐志摩和张幼仪生下的三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徐志摩的两个儿子都是张幼仪所生,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彼得(早夭)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徐志摩的两个儿子都是张幼仪所生,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彼得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徐志摩,原名章_,字_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徐志摩和张幼仪育有一子,名叫徐积锴,小名阿欢,1918年出生。就在徐积锴出生后不久,徐志摩就远渡重洋,离开了家乡,留下妻子张幼仪和幼子徐积锴两人在公婆家生活。徐德生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二子,小名彼得出生于1922年,同年张幼仪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彼得两岁时病死於德国。徐志摩有子嗣吗?1、徐志摩的两个儿子都是张幼仪所生,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彼得(早夭)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2、如今,徐志摩子嗣均远在异国他乡,徐志摩大概没有料到,在硖石西山,悲秋残阳下,凄风苦雨夜,是他只见过一次的幼子,日复一日地跟他那游荡的孤魂,紧相依,长相伴。3、两个。徐志摩的两个儿子都是张幼仪所生,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彼得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徐志摩,原名章_,字_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4、徐志摩逝世于空难,徐善曾是徐志摩的孙子。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5、就这样两人成婚了,同时张幼仪悲剧的生活也开始了,1918年,婚后的两人生下了长子徐积锴,但徐志摩并没有因喜得贵子而对张幼仪有所好感,反而不久之后直接离家留洋去了。6、徐志摩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叫徐德生,只可惜在三岁时就夭折了;大儿子叫徐积锴,在他13岁时,父亲徐志摩便坠机身亡,他便由母亲张幼仪抚养长大,小名叫“阿欢”,从事土木工程。他生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儿子1、张幼仪的苦心孤诣和自强不息不仅得到了徐家二老的支持和认同,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徐积。徐积体谅母亲的不易,尽力让母亲舒心顺意,他的性情和品格也越来越像母亲张幼仪。2、徐德生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二子,小名彼得出生于1922年,同年张幼仪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彼得两岁时病死於德国。3、天真的张幼仪以为只要自己生下丈夫的孩子,就能够守住这段婚姻。然而即使在自己怀孕的时候,徐志摩却去追求风花雪月的爱情,正与林徽因打得火热。不光如此得知张幼仪怀孕,徐志摩居然让她拿掉孩子。4、徐积锴拒绝陆小曼和自己父亲合葬的理由听起来也相当充分,首先,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的儿子,出于私心,他不会让自己母亲以外的女人和自己的父亲合葬,而且因为徐家人并不认同陆小曼这个儿媳妇。5、母亲敬到了抚养我的责任,母亲需要慰藉照顾,谁来照顾慰藉母亲,谁能陪伴母亲终老,母亲如果遇到可以这样的人,儿子愿意像侍奉夫妻那样侍奉他。6、只可惜在三岁时就夭折了;大儿子叫徐积锴,在他13岁时,父亲徐志摩便坠机身亡,他便由母亲张幼仪抚养长大,小名叫“阿欢”,从事土木工程。他生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他的她女儿外,其他子女均不熟汉语。张幼仪:15岁结婚,22岁离婚,离开徐志摩后,她谋生也谋爱1、一向待人温和有礼的徐志摩,是所有人的谦谦君子,却唯独对待张幼仪,狠心绝情。在长久的分离过后,在张幼仪二哥的提议下,徐家父母决定送张幼仪到欧洲与徐志摩夫妻团聚。2、尽管此时他们的长子已经3岁,张幼仪还怀着他们的次子,但是徐志摩还是很坚定的提出离婚。其实,张幼仪也很优秀,但是她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徐志摩了解她。因为当时的徐志摩简直就是熠熠闪光,他有着满脑子的文人梦想。3、张幼仪从小所受的封建思想,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在徐志摩看来都是封建思想的糟粕,他讨厌封建思想,同样的他也瞧不起张幼仪。22岁在身怀有孕的情况下,与徐志摩离婚。4、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上海,家世显赫。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错,同年徐志摩前往国外留学。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1921年要求与幼仪离婚。5、被离婚的张幼仪当时只有22岁,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在德国孤立无援。6、岁结婚后她一边忍受着丈夫的冷暴力,一边恪尽职守,把家中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然而徐志摩并不为这一切买账,他自予新时代人,早已把张幼仪连同他们的婚姻都划分为“旧时代产物”。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不为人知的儿子陪他多年,他的父亲态度怎样呢...1、传言当时徐志摩父亲很喜欢张幼仪,但是徐志摩很喜欢林徽因,要是让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只会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最后的结果不但是自己没有办法离婚,还有可能断了自己的财政。2、爸爸我在心里有好多话想对您说。我为我有一个关心我的爸爸感到荣幸,为我有一个虽然没有宫殿般豪华的家,但却很温暖的家感到自豪。在小时候我总觉得爸爸是种严厉的象征,爸爸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把我的恶习统统砍掉。3、我们应该在小时候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顶撞父母,多体谅父母的难处,长大后有时间多陪陪父母。4、他的母亲生前一定很疼他,他也一定爱他的母亲。尽管妈妈已去世,而他仍然记得妈妈的忌日。5、世间之大,最伟大的就是无私的、伟大的母爱,儿子无以回报、只有那好的成绩,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礼物。张幼仪的四个孙子现在怎样了张幼仪四个孙女今天的现状是长孙女徐棋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二孙女徐放毕业于美国纽约普拉特学院,现在是新加坡支显宗基金会任董事长。三孙女徐行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在各大高校任教。张幼仪和四个孙子孙女周国平曾说:“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张幼仪如今能被大肆吹鼓,完全是她的孙女为她立书著作,创造了一个类似《回家的诱惑》这种从被抛弃的哀怨女人成长为女强人企业家的富含戏剧性的人设。而这种人设在现代社会又是极其被人们吹捧的。张幼仪死后没有与人合葬。张幼仪没有选择与徐志摩合葬,也没有选择与跟自己生活了18年的苏纪之合葬在苏州,而是选择将自己安葬在纽约这个她人生最后居住的地方,墓碑上只写着四个字:苏张幼仪。
徐志摩有几个孩子
两个。徐志摩的两个儿子都是张幼仪所生,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彼得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徐志摩,原名章_,字_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不为人知的儿子陪他多年,他的父亲态度怎样呢?
徐志摩一直就是民国期间的话题人物,在这段时间当中他的身份很多样,不但是的著名的诗人,还是散文家,就连他的恋爱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当年他很才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了那个年代当中的经典。但是最后两个人还是有缘无份。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有一个儿子叫做徐积锴,但是不知道的是这个人是他自己的大儿子,他还有其他的儿子,但是可惜的是不被大家认识。这个孩子就是当年他跟自己门当户对的发妻张幼仪结婚之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918年。当时妻子张幼仪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原本一直期待着丈夫可以回来,但是在回家之前她先收到了丈夫的一封信,信上的内容让他很难接受。大致内容就是让她收拾一下自己的的行礼,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去国外跟自己生活,读完这封信之后的张幼仪以为丈夫要跟自己好好过日子,在这个事情出现之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一直不错,所以张幼仪很难想像后面的故事走向跟他的想想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匆忙之间收拾好行李就去国外。可能就是这种长期的两地分居,这个时候的张幼仪还不知道原先多情的丈夫徐志摩已经变心了,已经不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丈夫了,当时的丈夫徐志摩爱上了民国的才女林徽因,满心想着的都是要如何得到林徽因,至于叫张幼仪过来就是希望对方的可以同意离婚。传言当时徐志摩父亲很喜欢张幼仪,但是徐志摩很喜欢林徽因,要是让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只会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最后的结果不但是自己没有办法离婚,还有可能断了自己的财政。到了国外的第一天张幼仪就在人群当中看到了徐志摩。后来两人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丈夫总是早出晚归,因为林徽因要求他在张幼仪和自己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所以他才要提出离婚的。当时已经打定主意要离婚的徐志摩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林徽因,但是最后还是让妻子怀孕了,最后依旧做了不负责任的人,扔下了自己的妻子孩子,选择了林徽因,但是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了。离婚之后徐志摩被父亲听了留学费用,并且还断绝了关系,但是反而将张幼仪接回家,和大孙子在一起生活,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他打理。就在两人闹离婚的时候,张幼仪生下了二儿子,但是可惜孩子天生身体弱,到了三岁多的时候就夭折了。1931年徐志摩乘坐飞机去世,两人的坟墓先后相隔十几米,按照这种说法,这个儿子是陪伴徐志摩最久的人。
由“华人神探”李昌钰的“夕阳红”,想到徐志摩儿子的“报母恩”
12月1日,80岁的著名刑事鉴定专家,人称“华人神 探”、“当代福尔摩斯”的李昌钰,在美国与62岁的扬州企业家蒋霞萍举行婚礼,婚礼邀请了至亲好友和双方子女到场,婚礼形式低调而温馨。 李昌钰表示,蒋霞萍是他生命中第三位重要的女人,前两位是母亲和已故前妻。李昌钰表示,前妻去世后,他一度非常消沉,甚至都不想活了,是蒋霞萍的陪伴和照顾让他感到生活又有了意义。两人性情相近,都喜欢素食,生活简单,热心公益,是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的。 老年再婚,殊为不易,或因财产,或因养老,或因世俗等等原因,不少子女反对甚至禁止老人再婚,极端者甚至演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让老人徒增烦恼,郁郁寡欢。 在衷心祝福“神探”二老和谐美满“夕阳红”的同时,笔者不由想起了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徐积楷先生。 众所周知,1922年11月8日,徐志摩报上发表《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还写了《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发表。成了轰动一时的民国以来第一桩新式离婚案。 徐志摩和张幼仪生有二子,长子徐积楷,次子徐德生(生在德国,三岁不幸夭折)。徐志摩飞机遇难时小积楷才13岁,是母亲带他北京、上海求学,后赴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科技大学攻读经济和土木工程,学有所成。 1953年,单身31年的张幼仪与香港苏医师相爱,拟再嫁,特写信给已经做了工程师的儿子征求意见。徐积楷回信令人动容:“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诸孙长成,全出母训……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不但理解支持母亲再嫁,还表示会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继父。 夫妻离婚,大家都是成年人,可以做到“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是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积锴幼年丧父,目睹母亲多年打拼,尊老教幼(徐志摩死后,张幼仪侍奉公婆、养老送终),不可谓不艰辛。为了母亲的晚年幸福,他支持母亲再婚的态度,肯定是发自肺腑的。 能有这个孝敬、豁达的态度并非偶然。,锴对于父亲也是理解和同情的。虽然徐志摩离开的时候他只有13岁,但是从没贬低过自己的父亲。他对父亲有种天然的同情与理解 “我觉得,父亲命太苦!”徐积锴跟父亲的老友胡适、梁实秋等人以及顾维钧、孔祥熙后人均有来往。他目睹父亲诸好友多享尽天年,备尝天伦,个人感情生活也不像父亲那样历经磨难,以致酿成惨剧,感慨万端。 他一直认为如果父亲能够像他母亲张幼仪一样长寿,肯定会有更多作品呈现于世,还会受到世人欢迎。能这样善待体味亡父个人的感情世界,在人子之中,也属难得。 宽己容易恕人难。能够谅解一切难于宽宥之事的人们,必定长寿。张幼仪88岁无疾而终。徐积锴先生出生于1918年,大表叔金庸6岁,已经100高龄! 虽然一直居住美国,但是从没忘记故乡之根,经常回到内陆祭拜祖先,即便晚年腿脚不便,仍然安排子孙回乡祭祖。 真心祝福期颐老人健康长寿!
徐志摩和张幼仪生下的三个儿子叫什么名字?
只生了两个,长子徐积锴,乳名阿欢,次子徐德生,又叫彼得,在1922年出生于德国,三岁就因病夭折。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扩展资料: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徐志摩有几个儿子
看书上说只有一个,在老家。电视剧里讲却有两个,一个在老家,一个在国外,但国外的这个夭折了。徐志摩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叫徐德生,只可惜在三岁时就夭折了;大儿子叫徐积锴,在他13岁时,父亲徐志摩便坠机身亡,他便由母亲张幼仪抚养长大,小名叫“阿欢”,从事土木工程。他生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他的她女儿外,其他子女均不熟汉语。
陆小曼死后,其继子收到一封信,回复三个理由,令继母无葬身之地
1951年,翁瑞午妻子陈明榴去世,他的大女儿翁香光红肿着眼奔向陆小曼家。 进了屋,果然见到了父亲翁瑞午,翁香光抑制不住心底汹涌的怒火,劈头朝父亲吼: “你为什么不早点与母亲离婚?如果早离婚的话,她还可以找个好人家,过上几年的舒心日子!” 翁瑞午愣在原地,没有回话。看着默默对峙的父女俩,一身素衣的陆小曼站在一旁,尴尬得不知如何自处。 得不到父亲的答案,翁香光又转身怒问陆小曼: “你为什么抓住我父亲不放?为什么?为什么?你说!你说呀!” 这些疑问在翁香光心里已深埋二十年,现今母亲孤独去世,她便再顾不得辈分,只想替可怜的母亲问个究竟。 1931年,她才12岁,上海的大报小报都在醒目位置报道了诗人徐志摩乘飞机坠亡的新闻。 她知道那是父亲的朋友,但没有料到这个朋友的去世会彻底扰乱自己的家。 当年,为了与徐志摩结婚,已有身孕的陆小曼不惜堕掉王庚的孩子,签下离婚协议,但堕胎手术令陆小曼丧失了生育能力,并落下了病根。 因为担忧陆小曼的身体,徐志摩婚后在日记里一次次向上天祈祷,又托人四处寻访名医。 当他打听到翁瑞午是一指禅推拿创始人丁凤山的弟子,医术高明,便将他请到家中为妻子治疗。 陆小曼几次昏厥,翁瑞午都及时赶到,救她脱离险境。为此,徐志摩十分感谢翁瑞午,与他成为好友。 除了医术高明,翁瑞午喜唱京剧昆曲,与陆小曼志趣相投。两人经常探讨戏曲,并一起上台演出。 1927年12月6日,上海静安寺路上的夏令配克影戏院里上演名剧《玉堂春》。这部剧中,陆小曼扮演的民女苏三与翁瑞午扮演的山西巡按王金龙历尽千难万阻,终成眷属。为了博妻欢心,不通戏曲的徐志摩也上台跑了龙套。 沪上名媛唐瑛评价陆小曼当日的表演是扮相唱功俱佳。 作家陈小蝶称翁瑞午扮相清新俊逸,并盛赞他与陆小曼的默契配合令舞台生色不少。 与陆小曼翁瑞午相比,徐志摩则逊色很多,当月《上海画报》甚至评价徐志摩在《玉堂春》中“台步如机械人,令人发噱”。 徐志摩对流言蜚语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认为,夫妇之间是爱,朋友之间是情,男女的情爱既有如此分别,丈夫就不应该禁止妻子结交男朋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赴北平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因为不放心陆小曼的身体,他临行前特意拜托翁瑞午好好照顾陆小曼。 没承想,这次托付成了徐志摩的临终之托。 几天后,徐志摩坠机身亡的消息传来,陆小曼悲伤过度,当场昏厥。郁达夫多年后仍对这一幕记忆深刻。他表示,在接到徐志摩噩耗的陆小曼身上看到,最深的悲哀,是瞬间僵若木鸡,其次才是痛哭流涕。 悠悠醒转后,陆小曼失声痛哭,挣扎着要去接回徐志摩的遗体。 可她素来身体弱,此时更是虚脱得连走路都困难,家人纷纷上前劝阻。最后,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安排由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去山东接回遗体。 徐积锴奔赴山东后,翁瑞午也代陆小曼赶到空难现场,协助徐家人料理后事。 徐父把儿子的死怪罪在陆小曼身上,拒绝她参加追悼会,她只能默默送去挽联。 此后,徐家人与陆小曼几乎断绝了往来,徐志摩生前好友也对她颇有怨意,与她往来越来越少,陆小曼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陆小曼不愿辩白,便闭门不出,默默忍受非议与白眼。 翁瑞午回上海时,闭居在家的陆小曼病体孱弱、心神恍惚,只有钱瘦铁、赵家璧、陈小蝶、陈巨来等好友作伴。他便日日上门为她治病,悉心开导她,待到夜里再回家。 至于两人如何发展为同居关系,陈巨来后来回忆,一日恰逢 汽车 故障,翁瑞午在陆小曼家二楼烟塌睡了一夜。自此,每逢夜深不便回家,他就睡二楼烟塌。 徐志摩在世时,翁瑞午就时常住二楼,陆小曼已习以为常,便独自回三楼卧室,任他睡二楼。 翁瑞午与陆小曼自认坦荡,但陆小曼名气太大,两人的同居关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气得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警告陆小曼要中断每月的资助。 收到徐申如的警告后,翁瑞午大怒,遂搬上三楼。自此,在负担发妻和五个子女生计的同时,翁瑞午全盘照料起了陆小曼的生活。 每次陆小曼病倒,他都是医生兼佣人,既抓药煎药,又端茶送水。 她有想吃的东西,即使要顶烈日、迎寒风,他也排队买回家。 她不喝牛奶,只喝人奶,他给她请回奶妈。 她决心学画,他斥巨资给她请名师。 囊中羞涩时,为了维持她的高品质生活,他不惜变卖祖上传下来的书画古玩。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翁瑞午对陆小曼绝对称得上一往情深。 可是,徐志摩已成陆小曼心头的朱砂痣,翁瑞午的一腔深情注定付诸东流。 虽然翁瑞午住进陆小曼家里,并对她呵护备至,但陆小曼坚持同房不同床,并与他约法三章:不得抛弃发妻,不能与自己结婚。 同居期间,她的会客室里摆放的是她与徐志摩不同时期的合照,没有一张翁瑞午的;她的卧室也一直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并每日供奉一束鲜花。 她决心活成徐志摩期望的样子,于是深居简出、埋首绘画、素服终生。 余生里,她唯一在意的是编著《徐志摩全集》。为了收集全徐志摩的作品,她拖着病体,一遍遍地给徐志摩的亲友写信、访图书馆、寻收藏家。 她曾在文章中写,几次重病中,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亲眼看到凝聚徐志摩一生心血的作品出版成书。 同居30载,陆小曼与翁瑞午的暧昧关系被外界议论纷纷,但陆小曼自认光明磊落: “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情爱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陆小曼兀自沉浸在对徐志摩的追思中,忽略了翁瑞午对自己的情深义重。 翁瑞午多年付出得不到回应,终在晚年背叛了陆小曼。 50年代后,一名女学生登门跟陆小曼学画。因为彼此投缘,陆小曼认这名女学生作干女儿。女学生便称陆小曼“寄娘”,称翁瑞午“寄爹”。不料,翁瑞午竟与干女儿走到一起,并致她怀孕。 女学生怀孕后,她的母亲闹上了门,陆小曼却若无其事。别人说起此事,她淡淡表示,自己对翁瑞午只有朋友的感情,不存在爱情,对此事并无醋心。 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去世,临终前,他仍放不下陆小曼,特意托人请来她的朋友赵清阁和赵家璧,拜托她们今后多多关照陆小曼。 翁瑞午的子女认为自己父亲为陆小曼倾尽所有,理应在陆小曼家中设灵。 陆小曼拒绝了翁家人的要求,并解释: “当年翁瑞午之所以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是因为志摩想让他为我治病,他住在我的家中23年,也是为了给我治病,翁瑞午是我丈夫徐志摩的好友,所以我不好意思赶他走,所以我们最多只是姘居,不是夫妻。” 陆小曼的回应看似无情,其实是因为性情率真、不屑伪装。对她而言,只有徐志摩是她的夫,任何人都不能取代。 无数才子爱慕她的率真,她却也因此难被世人理解。 理解她的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虽然她此时已是上海画院专职画师,又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活成了徐志摩所期望的努力上进的女子,但她在街头偶遇王映霞时,却称自己生活在海一样深的孤独里。 1964年中秋,陆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第二年春天,她病情加重,大咳不止。 最后的日子里,她最常说的话是: “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重逢了!” 结果一语成谶,她4月便匆匆离世。 弥留之际,她将《徐志摩全集》书稿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并念念不忘要与徐志摩合葬。 离世时,陆小曼穿着一件露出棉絮的破棉袄。好友赵清阁心里不忍,在入殓时为她换上一套新的绸衣衫裤,给她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前极负盛名的陆小曼,灵堂前竟分外冷清。来吊唁的除了至亲,只有友人陈巨来,挽联也只有一副,还是她的学生送来的。 丧礼后,她的表侄庄篪写信给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希望完成陆小曼与徐志摩合葬的遗愿。 徐积锴很快回信拒绝,并列出自己拒绝的三个理由: 一、先祖父始终未曾接纳陆小曼为徐家儿媳。 二、先父最后一次与陆小曼见面话别,发生激烈争吵,两人感情并不和睦。 三、陆小曼与翁瑞午长年同居在一起,即使先父活着,两人的婚姻也难以长久。 最终,陆小曼被火化后未立即安葬,而在骨灰盒上贴上编号和名字,寄存在殡仪馆。此后,因多年无人认领,殡仪馆又数度搬迁,她的骨灰盒渐渐不知所踪。 中国自古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死无葬身之地”算得上是最恶毒的诅咒。 一颦一笑皆风情的陆小曼曾是惊艳整个民国的绝代佳人,却沦落到死无葬身之地。这命运,荒诞得任谁都会心生悲凉。 多年后,陆氏宗亲设法寻找陆小曼的骨灰盒,可惜年代久远,终无功而返。 直到1988年,她的堂侄陆宗木丹、陆宗麒和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了一座纪念墓,墓里放了她生前用过的物品,一代佳人才终于有了归宿。 她的墓是位于公墓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四周青苔丛生、杂草掩盖,墓碑上草草刻着“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 生前,她如灼灼玫瑰,爱慕者无数,死后,却只有青苔环绕,多少有些寒酸了。 不过,既然不能与心心念念的爱人合葬在一起,想必她宁愿如这落寂青苔,不引人注目吧,一如徐志摩去世后,她素面布衣、闭门谢客、孤寂余生。 文 | 安芯
徐积锴还在吗
徐积锴还在。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现有一子三女,居住在美国。由于政治原因和个人的禀性,长期以来,对其父亲之事,不愿张扬,也很少公开露面,以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久前,美国华文报纸《世界周刊》记者张惠媛,几经周折,打听到徐积锴住在纽约华人众多的皇后区。经再三约请,徐积锴实在推辞不过,才允一访并自己驾车前往约定的饭店晤谈。60年代,正逢“文革”,徐志摩作品在内地几近绝迹。台湾虽有出版,但辗转翻印,错讹百出。为此,梁实秋愿出面编辑全集。徐积锴即专程到台湾,鼎力协助,并在美国各大学图书馆搜集徐志摩作品,历经一年艰辛,终由台湾“传记文学社”印行了全集。这位经商的土木工程师,终究还是跟文墨打了点交道,为留存徐志摩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