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黎氏八骏的黎锦熙

本文目录一览:

  • 1、现代汉语八大家
  • 2、重叠手段是谁提出来的
  • 3、黎锦熙的生平年表
  • 4、黎锦熙的学术贡献
  • 5、黎氏八骏的黎锦熙
  • 6、乔振宇出演电影《无负今日》,他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 7、《龟德颂》这篇文章
  • 8、莫言、余华本色出演电影《无负今日》,他们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 9、黎锦晖认为学国语应该从哪入手
  • 10、无负今日演员表

现代汉语八大家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包括《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是八位学者现代汉语语法论著精华之集大成。黎锦熙(1890.2—1978.3)湖南湘潭人,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教育家。1911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16年成立”中华国语研究会“,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1926年,与钱玄通、赵元任等人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1946年,参与创建九三学社;1949年,加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5年当选为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力(1900.8—1986.5)广西人,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留学;195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吕叔湘(1904.12.—1998.4)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1936年公费赴英国留学;1950年,任教清华大学;1980年,任中国语言语言学会会长;胡裕树(1918.7—2001.11)安徽人,语言学家、教育家。194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张斌(1920.1—2018.3)湖南长沙人,语言学家。1943年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50年代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曾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朱德熙(1920.10—1992.7)江苏苏州人,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1939年,考取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任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邢福义(1935.5—2023.2)海南人,语言学家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担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陆俭明(1935.11—)江苏人,语言学家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叠手段是谁提出来的

黎锦熙。重叠手段最先是由黎锦熙在1924年首次提出“重叠法”的概念。黎锦熙(1890.2.2—1978.3.27),男,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黎锦熙的生平年表

黎锦熙出生书香门第。兄弟八人各有专才,人称“黎氏八骏”。1905年,黎锦熙15岁时考中了最后一届秀才。1906年,受湘赣萍浏醴起义的影响,来到长沙,与张子平发起“德育会”,后遭通缉,逃匿还乡。1907年,考入北京铁路专修科。次年因学校毁于火灾,返回湖南,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三年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12年,开始编辑小学教科书,将《西游记》收入课文,包含了改革教育、废除八股文、学作语体文的思想,引起保守人士的惊骇。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教员。学生中包括毛泽东等人。 1915年,赴北京应教育部邀请任教科书特约编纂员(后为编审员)。1916年,和同仁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拟定该会宗旨为“国语统一”(推行普通话)和“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1918年,和同仁促成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注音字母及常用字的标准读音。1920年起,和同仁促成教育部改定小学、初中“国文科”为“国语科”,取消小学读经,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1920年,开始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教授,兼任全国小学、中学白话文语法讲习所讲师及天津、保定、武昌、安庆、济南各讲习会语法讲师。1922年,兼任天津、济南、上海、长沙暑期国语讲习所讲师。1923年,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国文系教授,又与钱玄同、赵元任等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同年,创立国语辞典编纂处,任总主任。1924年,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此前的语法书,只有文言文的文法,没有白话文的文法。有人甚至说,白话文“只有新文学而无新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应运而生,是第一本汉语白话文语法专著。书中借鉴了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和里德的图解法,首创了“句本位”的汉语语法学,用句法控制词法。在1956年统编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颁布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几乎是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唯一通行教材。1926年,与钱玄同、赵元任等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1928年,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1933年,出版《比较文法》。 1949年,被毛泽东指定和吴玉章、马叙伦、范文澜、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同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校委会主席。1950年,继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一届学部委员。1949年至1978年中,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3月27日,于北京逝世。逝世当天犹在审定由女儿记录整理的他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会上的书面发言稿。

黎锦熙的学术贡献

1915年,26岁的黎锦熙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他潜心研究语言文字,认为中国文字必须改革。在他及同仁的倡议和组织下,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他为该会拟定的宗旨是:一、国语统一,即规定标准语。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进行国语的统一工作,意义重大。二、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话文。“五四运动”前夕,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如《狂人日记》等一大批反封建的白话文学作品,显示了新文学的生命力。一些封建卫道士们攻击说:白话文学虽有“文学”,却无“文法”,有“文”无“法”,终是无以为“文”。为了反击这种谬论,1920年,黎锦熙与同仁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届国语讲习所,并把他写的《国文文法系统表》同沈朵山合作改编为《国语文法系统表草案》,之后他又将其改为《国语文学》,在北京高等师范(即北京师大的前身)国文系及女高师等校首创讲授这门课程。他用大量例证阐明白话文不仅有“法”,而且这个“法”十分缜密,足以指导为文。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它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这部我国“五四”以来具有重要影响的语法专著,至1959年已连续再版了24次之多。黎锦熙生前在每次再版前都要对书中观点、体例、例句等进行修改,以求与新时代共进。 早在1917年他向教育部提出的《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内就有“《国语辞典》之编订”一项。他建议编纂《国语辞典》以填补群众阅读白话文学作品遇到难解之词无书可查的空白。几经努力,终在1923年促使“国语统一筹备会”设立了“国语辞典编纂处”。1928年他领导的“国语辞典编纂处”改名为“中国大词典编纂处”,下设搜集、调查、整理、编著、统计五个部。计划到1948年成书三大册,共三十卷。那时流行的工具书只有《辞源》、《中华大字典》等几种,至于编纂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的能给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出现的词作一系统总结的《中国大辞典》还没有人提起,当然就更不会有编纂这样词书的专业单位了。他们的工作,是要把五代、北宋的词和金元的戏曲、明清小说、从古到今的字书、词典所没有收录的词语,统统加以搜集、整理、注释。规模宏大,头绪纷繁。尽管他们做了充分准备和大量工作,并已先后印出了《中国大辞典样本稿》、《中国大辞典长编》,却由于经费不足、战乱频仍而未能成书,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但值得告慰的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黎锦熙把所剪录的数百种书报、依音序装屉储存排定整理的300多万张卡片完好地保存下来,在解放后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这些历尽千辛万苦的珍贵档案,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编纂大型辞书辞典提供了异常丰富的资料和极其宝贵的经验。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在黎锦熙的领导下,以有限的人力,先后编辑出版了《国语词典》、《增注国音常用字汇》、《新部首国音字典》、《增注中华新韵》、《北平音系十三辙》等以及解放后应社会之需编写出版的《学文化字典》、《正音字典》、《汉语词典》等多部工具书;培养了一批精熟编纂字典、词典的专门人才;还为出版事业开辟了一条编辑与出版分工的新路。这也是我国出版史上非常值得记载的一页。黎锦熙一直想编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辞典》,直到晚年,他还向中共中央写了“请中央组织《中国百科大辞典》的编写工作的建议”。 《新著国语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24。《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4。《比较文法》,北平著者书店,1033。《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建设的“大众语”文学》,商务印书馆,1936。《方志今议》,商务印书馆,1940。《中华新韵》,商务印书馆,1950。《汉语语法教材》,商务印书馆,1957、1959、1962,与刘世儒合著。《文字改革论丛》,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4。 2.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 3.黎锦熙、刘世儒,建设的“大众语”文学,商务印书馆,1936。 4.黎锦熙、刘世儒,修辞学比兴篇,商务印书馆,1936。5.黎锦熙、刘世儒,注意符号与简体字,商务印书馆,1937。6.黎锦熙、刘世儒,中国语法教程,天津大众出版社,1952。7.黎锦熙、刘世儒,同音字典(合编),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 8.黎锦熙、刘世儒,中国语法中的“词法”研讨,中国语文,1953(9)。9.黎锦熙、刘世儒,词类大系,中国语文,1955(5)。10.黎锦熙、刘世儒,从汉语的发展过程说到汉语规范化,中国语文,1955(9)。 11.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商务印书馆,1957、1959、1962。12.黎锦熙、刘世儒,汉语释词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7。13.黎锦熙、刘世儒,文字改革论丛,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14.黎锦熙、刘世儒,汉语复句学说的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语文,1957(6)。15.黎锦熙、刘世儒,汉语复习新体系的理论,中国语文,1957(8)。 16.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和学科体系,北京师大学报,1957(2)。17.黎锦熙、刘世儒,汉语拼音字母的科学体系,中国语文,1958(4)。18.黎锦熙、刘世儒,汉字构词法和词素研究,北京师大学报,1959(5~6)。19.黎锦熙、刘世儒,略谈汉字简化三原则,光华日报,1960年8月25日。20.黎锦熙、刘世儒,语法再研讨—代词和代名词问题,中国语文,1960(6)。 21.黎锦熙、刘世儒,拼音字母和文化革命,人民日报,1960年4月14日。22.黎锦熙、刘世儒,对于难字注音的意见,光明日报,1961年11月1日。23.黎锦熙、刘世儒,语法术语通释,北京师大学报,1962(4)。24.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规范化论丛,文字改革出版社,1963。25.黎锦熙、刘世儒,论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商务印书馆,1978。26.黎锦熙、刘世儒,对语言学科规划的几点意见,中国语文,1978(2)。

黎氏八骏的黎锦熙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他从事教育工作60年,大批学生在其培养指导下成名成家,如白涤洲、舒舍予、孙楷第、廖舒东、徐世荣、张寿康等诸多语言学家和作家,被语言学界称为“黎派”。更值得一提的是:黎锦熙对***同胞的国语教育亦十分关注并作出了贡献。他认为***方言最复杂,所以最需要标准语。***有五十年“假名”(***拼音字母)教育,以注音符号代假名,容易接受。他认为***的国语办好了,不但可以迅速扫荡***的五十年文化侵略,而且可以为闽粤苏浙等省作模范。为此,他于1944年倡导创办了国语专修科,并于***光复后,动员他的一百多弟子先后奔赴***,成了推行国语的骨干。黎锦熙桃李满天下,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日中教育恳谈会副会长伊地智善继先生于1986年夏来京参加“首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时曾说:“与会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吃过黎锦熙先生‘奶’的。”他一生服膺勤、恒二字,坚持写日记70多年。常言:“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生活简朴,自奉节俭,甘于淡泊,不慕荣利。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在七十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中,他进行了广而深的学术探讨。他在语言、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文学、史地、教育、哲学、拂学和目录等学科,都有着丰富的著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七百余种,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并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辞典编纂三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语言教育方面,如创立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大力从事语文教材改革和建设,改革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方法,改革作文教学法,开创语法教学法等等,均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部分句段采自首师大黎泽渝 成善卿-语言学泰斗黎锦熙一文)

乔振宇出演电影《无负今日》,他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他扮演的角色是黎锦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汉语言文字学家,他编撰了字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育学。在剧中乔振宇饰演的是中国语文学科的奠基人黎锦熙,这也是他第1次饰演这样的角色,公众对此的期待还是非常大的。乔振宇出演的角色就是黎锦熙,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老师,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老师。乔振宇出演的电影《无负今日》,他在影片中饰演的主要是黎锦熙先生,他是中国的注音之父。他是打扮成民国的扮相进行出演的,他也希望这次出演能够让更多的人去知道黎锦熙先生。这个影片领衔主演的是乔振宇,还有一些特邀主演,他们都出席了首映式的现场、而且还跟媒体进行人进行交流,这部影片会在9月10号的时候在平台上映。这部影片主要就是讲述在时光当中,不同的时代那些人和现在的一些交响,是非常意味深长的。主要就是不同的时代故事进行串联,里面有黎锦熙 、鲁迅、启功、莫言等等。他们都是师者的现在,所以就组成了师道传承的长歌。这个影片想要还原历史,所以不管是拍摄还是场景,以及剧本都是很考究的,所以这也是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支持以及认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觉得,这部影片是可以体现出中国师道的一种传统,而且对于教师们也有鼓励的一部作品,还有满满的真诚和爱意。很多人都被这部影片所感动了,觉得这部影片也是讲述了这些师长们的历史,很值得大家去进行观看。莫言是这次这场影片这个影片的总监制之一,他也是对于演员的演技进行了赞赏。而且觉得这部影片,能够展现出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以及文脉的一部作品,是非常优秀的,可以看到当年学子的一些风采。乔振宇也是对于自己这部影片有相应的理解,他们也是希望要过想过好当下,要完成个人的价值,这也是对于岁月的一个回报。这个影片其实创作上是比较大胆的,对于纪录片体、报告体和故事体都进行了融合,这部影片也是展现出了人民教师的伟大精神和形象。

《龟德颂》这篇文章

《龟德颂》:  任重能背,  道远不退,  快快儿地慢慢走,  ——不睡! 黎锦熙(1890年-1978年),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黎锦熙还多有往来,特别是解放初期,毛泽东经常一个人跑到黎锦熙家聊天,因为和他聊天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收获。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莫言、余华本色出演电影《无负今日》,他们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乔振宇出演的电影《无负今日》,他在影片中饰演的主要是黎锦熙先生,他是中国的注音之父。他是打扮成民国的扮相进行出演的,他也希望这次出演能够让更多的人去知道黎锦熙先生。他们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两位作家,是非常优秀以及出名的作家他们没出出演,只是监制。该片由王劲松、乔振宇领衔主演,刘芸、高伟光、曹磊特邀主演,马书良、尹昉、孙茜等特别出演,余华、莫言监制。莫言可以担任任何影视剧的反角,而不需要化妆,也不用导演说戏,因为他天生就是个反角。是否无负今日,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行为说了算,历史说了算,人民说了算。既要金玉其外,又要金玉其内。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作表面文章只能华而不实,哗众取荣。莫言、余华本色出演电影《无负今日》,他们在影片中就是本色出演,演的就是莫言和余华,这部电影是献给教师的,而莫言和余华现在也都是老师,所以他们在电影中就是演自己。莫言和余华都开始演电影,小编还是挺期待这二位上镜的莫言和余华都是文坛泰斗级的人物,特别是余华,他写的小说被改成电视剧的特别多,而莫言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余华的《活着》等等,不仅被改成了话剧、电影,而且这部书的版权还是可以供着余华生活的,可见这本书的畅销程度。而现在这两位作家都开始演电影了,网友直呼演艺圈真的是太有文化了,作家都开始演戏了,小编也觉得看作家演戏还是挺过瘾的,就不知道这二位能演成什么样了。莫言和余华演电影,这部《无负今日》是部什么片子其实《无负今日》就是讲述师生之间的一些事的,传达的就是师德师风师教的,主角是乔振宇王劲松等实力演员,他们也将分别扮演鲁迅李大钊等角色,而在数十位主角中,莫言和余华就是演自己就好了,这个最简单,这部《无负今日》能够找到本尊出演,真的是很厉害了,其实演这样的角色,还是本人出演的比较好,能够完全体现出人物的特色,毕竟只有自己才能演好自己嘛。小编觉得导演还是挺有心的,把余华莫言都请过来了,这部电影是为教师节定制的电影,导演请到本尊来演,真的是很有心。现在演艺圈但凡演这种纪录片电影的,能够请到本人来演的并不多,因为很多已经去世了,而这次余华和莫言将出镜也是给了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能写好故事的,难道自己的故事都演不好嘛,小编还是挺期待梗王余华老师的表演的,不知道会不会有爆笑的场面呢。

黎锦晖认为学国语应该从哪入手

黎锦晖认为学国语应该从【唱歌】入手黎锦晖,字均荃,1891年9月5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黎锦晖排行老二,他兄弟八人号称“黎氏八骏”,日后全都是著名人物。长兄黎锦熙是中国注音字母创始人,三哥黎锦曜是地质矿冶专家,四哥黎锦纾是教育家,五哥黎锦炯是铁路桥梁专家,六哥黎锦明是作家,七哥黎锦光则是《采槟榔》、《夜来香》等名曲的作者,八哥黎锦扬是美籍华裔作家(现今唯一健在者)。在八兄弟之中,则要数黎锦晖的成就最大,在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已至教育史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创造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黎锦晖认为“学习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可以养成儿童优良的习性,锻炼他们思想清楚,处事敏捷的才能”。于是,在几年时间里写了《三个小宝贝》、《葡萄仙子》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再版16次,《明月之夜》再版30次。这些曲调简练、生动明快的节目,通过歌舞团的演出很快风行全国,成为各地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教材,在学生中迅速推广开来。

无负今日演员表

1、黎锦熙演员 乔振宇终生致力于国语改革和推广事业的北师大教授。他在课堂给学生讲解名著经典中的文法,为了普及白话文,也是为了让千千万万老百姓接触到知识的润泽。他促成教育部改定小学的“国文科”为“国语科”,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废除小学“读经”。2、王梓坤演员 王劲松1984年北师大校长。儿时家境贫困,学业难以为继,黄少诚老师风雨中赶赴而来,带他重新踏上求学之路。恩师的鼓励一直鞭策着他成长,可直到恩师去世他也没能留下一张恩师的照片,这也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3、鲁迅演员 曹磊民国时期的教师,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尊敬。他去旁听黎锦熙为学生讲课,还特意为学生解答什么是希望:穿过斑驳的秋叶,阳光落在身上,今日此时,便叫希望。4、余华演员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地给学生讲述了自己当年写作时的心得,让笔下的人物有了生命,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他还以《活着》这本书作为示例,讲述了“活着”二字,是汉语里非常有力量的词汇,代表了中国人和命运的关系。片名由来“无负今日”是梁启超先生的寄语。1925年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学录》上的题词写到,“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推斯志也,何艰阻之不可胜,而物务之不可成哉!诸君制同学录,而乞言于余,余谨以‘无负今日’四字为赠。昔孔子思吾党小子曰:‘进取不忘其初’。夫惟不忘其初,乃可以进取。诸君念之矣。”百廿匆匆,初心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