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忠诚,赖姓迁徙

本文目录一览:

  • 1、茅台酒厂的创始人是谁
  • 2、陕西省西乡县历史上是不是曾叫丰宁县,有没有平宁里(古地名)?
  • 3、修谱的来源
  • 4、赖说珍是谁?
  • 5、在历史上姓赖的有多少名人?谁可以告诉我来历?
  • 6、赖姓迁徙
  • 7、赖姓的来源
  • 8、姓赖的人出于何处
  • 9、赖氏字辈。(任,志,勇)属于那里
  • 10、赖姓的祖先是谁

茅台酒厂的创始人是谁

赖永初,祖籍福建泉州。据考证,当年的赖氏,以国为姓后祖居河南颍水之滨,至东晋赖忠诚时,因中原长期遭受五胡之乱,加之黄河水患等天灾人祸,难以安居,造成历史上第一次大南迁。赖忠诚当时任南康郡虔州太宗,中宪大夫,遂卜居霞松阳桴原,今江西赣州安远松阳界,其后裔继续往南赣浙闽一带迁徙。闽粤赖氏至此繁衍定居。晋江市的赖厝,包括了烧厝、后间、苏塘、吴厝在内五个自然村落,赖氏人丁兴旺,聚居连片,今仍统称赖厝,赖氏家庙就座落于其间。赖厝赖氏开基年代约在宋末,时赖允用率七子自河南光州固始迁入闽,后七子各怀其志分居异地,而赖泽翁则定居于晋江八仙山西麓,蕃衍后代,是为“赖厝”,泽翁则是赖厝肇基始祖。赖氏世居基间或乔迁在外开枝散叶,辛勤劳作,重教兴文,后代多有成就。赖标、赖极、赖枢三兄弟入闽后,赖标定居于上杭古田黄坊村;赖极则又从上杭古田继迁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定居;赖枢定居于清流县黄家地,兄弟三人各成派系,并各自创家立业、繁衍生息。赖氏入闽定居后,由于战乱和旱涝灾害等原因,其后裔又继续往南迁徙,至宋末元初,入住永定的赖氏有:赖八郎脉派、赖虞观脉派、赖朝美脉派和赖百二郎等四大派系(赖六郎的第三、四子朝英、朝奉外迁宁化、莆田等地定居)。清同治八年(1869),盐商华联锋在此建立了贵州成义茅台酒厂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间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8500一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1944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高达21000公斤,其酒俗称“华茅”。

陕西省西乡县历史上是不是曾叫丰宁县,有没有平宁里(古地名)?

只有个丰宁乡的。 西乡县,白龙镇,丰宁乡,80年代扯乡并镇,现在白龙塘镇,丰宁村了没有西乡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辖15个镇、8个乡..赖忠诚(236~298年)宁都客家赖氏始祖。蜀汉间曾任都尉太常卿。三国末西晋初,自丰宁(今陕西省西乡县)平宁里徙宁都桴源(今肖田乡美佳山)被窝岭下。经十八年辛劳,在崇山峻岭中辟出一方田园,从事农桑生活,并教子习文练武,过着营谋耕读之悠然岁月。其后裔瓜瓞绵延。[1]蜀汉章武元年(221),县地脱离成固(今城固)管辖,独立为县,名曰南乡。同时纳入安阳县西北土地之一部,全县略大于今西乡、镇巴二县之版图。   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在今四季河(旧名寺溪河)置洋州,调整郡县政区,县地因之三分:东北(今子午、碾子沟、七星坝、三花石、白龙塘一带)入洋川郡黄金县;西北(今桑园铺一带)入怀昌郡怀宁县;@@本县时名丰宁县,属丰宁郡,@@留有本土大部,版图较前缩小。   隋大业二年(606)撤销洋州,调整郡县,本县治所自峡口迁往原洋州驻地(今匹季河),同时收回本县东北、西北原于西魏时期拨交黄金、怀宁(时已改名怀昌县)二县之土地,版图复归。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析本县南境立洋源县,疆域缩小过半。敬宗宝历元年(825)撤洋源县,其疆域绝大部分复归本县,原有版图基本恢复。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撤销洋县建置,其领土交拨本县。未几,洋县收土复立。   清嘉庆七年(1802)割南境24地(乡)立定远厅(今镇巴县),本县疆域大减。嘉庆十四年准楼房坪菩提河民众所请,奉命以本县蜡溪、大市川调换定远厅之楼房坪、菩提河(今大河区),从此二县管理方便,四地人民惬意。   民国22年(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建立赤北县,本县西南楼房坪一带为该县第五区管辖,23年,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赤北县建置遂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割本县杨家河一带归镇巴县。1953年接收镇巴县觉皇乡王儿垭以北之插花地入高川区马家湾乡管辖。1957年5月割茶镇区子午乡金宝滩及松树沟乡庙坝、张家铺子等地入石泉县饶峰区。1961年底又将本县松树沟公社同心生产队部分插花地划归石泉县。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宁都建县历史悠久。宁都县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用阳都、宁都、虔化、博生等县名,元清时期两度升为直隶州,1934年10月为国民党专署驻地,解放初曾设宁都专区,1952年并入赣州专区。宁都曾是早期的江西文明。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 宁都县东龙客家祠堂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宁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现在全县客家姓氏130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誗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候,定居宁都。

修谱的来源

客家人对家谱视为“传家之宝”。宁都最早修谱始于唐武则天时代(整姓谱),宋代已有许多客家姓氏开始修谱,至明清两代,修谱之风甚盛,尤其是清代修谱达到顶峰,至今逾万人的20多个姓氏基本上都在宋代有了家谱。县内各氏族平均50多年为一届修谱期。宁都130多个客家姓过去姓姓有谱。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尤以文化大革命的动难,收缴、焚毁了许多家谱。但在八十年代地名普查中,县地名办想方设法查到保存于民间的宗谱、通谱、族谱、房谱、祭谱等计有1053部,其数量之多在全赣南地区乃至全省也属首位。这是宁都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一提的是,《桴源赖氏初修族谱》是宁都最早的家谱,为唐长安二年(702年)所修。墓碑和族谱均记载其始祖赖忠诚是迄今有文字依据迁入宁都的最早汉人,西晋永嘉年间,自颍川徙居桴源(今肖田乡美佳山村委会桴源村)。裔孙赖靖,号雪溪,十二岁能文,习业五经,注重教育,唐嗣圣间,守令荐于朝,雪溪固辞不就,潜心编纂宗谱,成为宁都客家修谱的首创者。

赖说珍是谁?

赖说珍是他自己古代赖氏名人汉朝朝廷户部主事,交趾郡太守赖先 2.汉朝朝廷金紫银青光禄大夫赖仙芝 3.汉朝相国赖珠 4.汉朝崇政殿大学士赖妙通 5.汉晋两朝国学侍讲赖忠郎 6.蜀汉都尉太常少卿赖忠诚 7.三国时蜀国太常赖恭 8.晋朝中宪大夫江东太守,大司马赖遇 9.晋朝相国赖匡 10.晋朝太常寺少卿赖硕 11.隋朝易赤竹坪为虔化县治赖灿 12.唐朝直殿大将军赖标 13.唐朝管军元帅赖重贞 14.唐朝世袭直殿大将军赖小标 15.宋朝吏部尚书赖衍恭 16.宋朝国师赖文俊 17.宋朝殿试钦点榜眼赖荣 18.宋朝进士吏部尚书赖恭 我就帮亲找到了这些,没有上面的人物,

在历史上姓赖的有多少名人?谁可以告诉我来历?

赖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八位。 其分布很,广东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赖姓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赖,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 史称赖氏正宗。 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 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 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 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 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 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 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 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及兴宁《赖氏源流》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 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 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 叔颖30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徙居会同(今属河南)武村,次子赖德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 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 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 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 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 赖氏,早在明朝末年就出现在台湾。 由于大陆赖姓迁台较早,数百年来,赖姓在台湾得到了较快的繁衍滋长,成为台湾省族人较多的姓氏之一。 目前它已居台湾诸姓的第十五位。 追溯台湾赖姓之源,同大陆的赖姓一样,同宗于中原。 他们是福建、广东的赖氏先人之后移居去的,据台湾:“其由颖川继迁松阳,自庄公始······庄之子遇,遂以松阳为君·····”;台中赖罗传宗亲会的资料也载:“泊州世祖灿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阳,余五子均迁江西,其留居松阳者,其后一部分始迁福建,先后散播于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等地。 至四十九世祖显益、显祖延显,原居诏安县官坡乡,生五子,长子卜隆居平和县心田乡,遂为心田一世祖,次子卜英及五子卜罗,均留诏安原藉,三子卜芬移居平葛竹乡,四子卜茂则迁平和安厚乡,亦各为当地赖氏开基祖。 其后裔孙之渡台者,以平和、心田乡为最多,葛竹、安厚次之,大埔、揭阳、饶平又次之。”到台赖氏分别由福建和广东迁居。 福建这支来源于泉州,入台后多居于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 来自广东的这支,多源于饶平、大埔,入台后多居中部和北部的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 台中赖姓始祖叫赖云从,为唐末入闽的后代。 乾隆年间从漳州移居台中三份埔的。 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堂号 "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 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 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 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 另外还有:"颖川"、"南康"、"河南"、"四川"、"松阳"等堂号。 历史名人 赖文光:清末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赖汉英:太平天国时期杰出将领。 赖镜:清代画家。 赖良:元代文学家。 赖文俊:宋代地理学家。

赖姓迁徙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兴宁《赖氏源流》及江西《宁都莲湖松阳赖氏十二修族谱》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叔颖31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留居宁都县城、湖田、七里、莲湖、会同武村,次子赖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庚)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求)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赖姓的来源

赖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赖姓来源主要有三:出自姬姓,以国为姓;出自姜姓,以国为姓;少数民族改姓。郡望主要有颖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等,堂号主要有南康、五常、报本、怀德、积善、思敬、水声等。姬姓赖氏源自黄帝,出自国名。姜姓赖氏源自炎帝,亦出自国名。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赖姓人口稀少,主要集聚在福建。明朝时期,赖姓大约有13万人,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两省,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明末清初,赖姓进入台湾省。赖姓是一个非常古老且常见的姓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炎黄源流史》、《文献通考》等书籍记载可知,赖姓其实就是起源自神农氏后代中的赖山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烈山氏”,因为当时“赖”“烈”“厉”三字读音相同。赖山氏部落最初主要聚集在今天山西省汾水,不过随着时间的扭转,其中有一支迁徙到了东部,在商朝时期于河南省历乡建立了“赖国”,归顺于商朝,等到周武王将商朝消灭之后,赖国就开始南迁,最终被周武王赐予了子爵的封号,建立了赖子国,后来被楚灵王所灭,遗民就迁到了鄢地,最终为了纪念故国以赖为姓。明郑时期,赖姓族人随郑成功部将开垦沙连堡社寮庄及山脚庄、竹山镇后埔、社寮东埔蚋。清初,平和赖姓心田房、山莲房及葛竹房、庵后墟族人迁台者甚众,其中赖云辉为阪仔镇心田村赖姓迁台始祖。南靖县赖姓仅梧宅支系就有三百多人迁台。乾隆年间,晋江赖国宠入垦台北林口,同安赖信义入垦台中丰原。台湾赖氏主要分布于台中市、新北市、彰化县、台北市等地。虽然赖氏一族发迹于江西,但目前赖姓人最多的却是在广东。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245万的赖姓人口中,有54%左右住在广东省。从江西到广东,这个过程大约演绎了1700多年。赖姓始祖赖忠诚在桴源安家落后,家族发展迅速。西晋304年,其长子赖光赴任浙东刺史,成为桴源赖氏第一个仕迁先民。赖氏,从此走出江西,闯荡天下。如今,在广东很多地方旅游,不经意间总能看到赖氏宗祠,而这些祠堂的堂号,主要包括颍川堂、秘书堂、南康堂、河南堂、锡美堂、怀德堂等等,它们讲述着赖氏一族的发源地、迁徙历程、奋斗故事,绵长乡愁。

姓赖的人出于何处

母亲肚子里Y(^_^)Y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历史记载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 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广东省普宁市梅林镇赖氏六世宾公祠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早在明朝末年赖氏就出现在台湾。由于大陆赖广东省普宁市梅林镇赖氏六世祖宾公祠姓迁台较早,数百年来,赖姓在台湾得到了较快的繁衍滋长,成为台湾省族人较多的姓氏之一。追溯台湾赖姓之源,同大陆的赖姓一样,同宗于中原。他们是福建、广东的赖氏先人之后移居去的,据台湾:“其由颍川继迁松阳,自庄公始······庄之子遇,遂以松阳为君·····”;台中赖罗传宗亲会的资料也载:“泊州世祖灿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阳,余五子均迁江西,其留居松阳者,其后一部分始迁福建,先后散播于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等地。至四十九世祖显益、显祖延显,原居诏安县官坡乡,生五子,长子卜隆居平和县心田乡,遂为心田一世祖,次子卜英及五子卜罗,均留诏安原藉,三子卜芬移居平葛竹乡,四子卜茂则迁平和安厚乡,亦各为当地赖氏开基祖。其后裔孙之渡台者,以平和、心田乡为最多,葛竹、安厚次之,大埔、揭阳、饶平又次之。”到台赖氏分别由福建和广东迁居。福建这支来源于泉州,入台后多居于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来自广东的这支,多源于饶平、大埔,入台后多居中部和北部的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台中赖姓始祖叫赖云从,为唐末入闽的后代。乾隆年间从漳州移居台中三份埔的。赖姓堂号颍川堂南康堂河南堂四川堂松阳堂秘书堂麒麟赖氏:颖川堂叔颖101世孙赖子达从葛竹乡移居开乡创祖---径水乡清朝初年,赖姓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赖氏始祖赖氏始祖,叔颖(亦称颖)公,乃轩辕黄帝二十九世裔孙,文王十九子,武王之弟。佐周灭商,以定天下,武王宠锡子爵,封于赖国,遂以国为姓。传至添公,赖国与楚灵王所灭,为避其害,族人逃离故国。其中一脉,历至光公(亦称光郎公),官任浙江道观察御使。风处州松阳,山水清秀,就而居之。其曾孙遇公,在任江东知府时,奏请并恩准定为松阳郡,后代子孙以松阳为号.又传十三至标公,仕唐为锦衣卫.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奉旨西征,功勋卓著,升直殿大将军.高宗甲戌年(公元674年)闽省寇乱,加封威武都将军,统兵五路,由松阳出发,至建宁之疆,乱寇闻而丧胆,追至上杭地界,一鼓而定,蒙圣恩谕敕,镇守闽汀上杭古田坪埔,遂率春属而家。公奉旨莅任,仁政于民,垦荒造田,号称"周公复生"。盖因扶佐皇朝,功劳盖世,传十一世子孙,皆世袭将军。公及遗后十一代和十二代部分世祖及夫人之墓茔数座坐落在以古田为中心,方圆十余公里之内,故古田乃标公一脉开基发祥之地。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部分坟茔已有变迁,墓中文物,多有失散。其中标公原葬于坪埔店边竹山大路北艮山兼寅,一官公和嵩郎公合墓葬于标公坟右畔,四郎公原葬于坪埔人村里,金鹅抱卵形,艮山兼寅。追思十一世祖五郎公与罗太夫人育下十二世祖九兄弟,有“九龙”之美誉。排行第二之七郎公遗下居古田之仲旻、仲庆、均智、均羲四房嗣孙,于乾隆五十一年合建总祠于古田待凤口,未山兼丁,堂名致爱,溯祀入闽始祖标公之神主。

赖氏字辈。(任,志,勇)属于那里

(宁都赖氏) 序郑赤琰江西宁都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份,始建于三国嘉禾五年。现有450多个姓氏,据谱牒记载,其中有130多个客家姓,客家先民迁入的年代最早为西晋初,大部分在唐宋时期。这是赣闽粤客家大本营中,绝无仅有的知名纯客县。该县有一批功底扎实、辛勤耕耘的客家研究专家学者,近几年出版了《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孙中山客家始祖在宁都》、《宁都客家姓氏综观》、《赣闽粤台丘氏溯源》、《易堂九子年谱》、《宁都方言志略》、《宁都史话》、《易堂正气录》等有关客家著作。现在又将《早期南迁汉民·客家第一姓——宁都赖氏》一书付梓印刷。这些著作是客家研究的喜人成果。劳格文博士多次到宁都考察,并仔细阅读和研究了这些成果,十分欣赏,认为宁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确立了在客家发展史中的显著地位,对客家民系的成长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劳格文遂写下:“宁都早期客家摇篮名不虚传”的题词。承刘劲峰先生辱请,再经邱常松先生每隔三几天便来长途电话催促,委我写序,经不起他们的热诚感动,只好硬著头皮写下此序。我的最大踌躇是因为我对赖氏始源的研究是门外汉,不是这方面的权威学者。可是这十多年来推动客家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我确切了解,在劳格文博士深入田园调查的研究工作下,他的确建立起一支能做事、又认真、更硬颈的研究团队,他们遍及粤东、闽西与赣南。在赣南的研究人员便是刘劲峰、罗勇、邱常松等。其中一个田园调查重点便是宁都。而宁都的最大的收获便是谱牒的发掘。据劳格文博士告知,现在在赣南宁都等县发现的谱牒非常可观,而且历史久远,都是原始性的文件,是有好几千件个案。统计数字之多,学术价值之大,不仅破了中国历史,同时也是世界同类研究所未见,其中工作做得最具体、深入、完整的要推宁都。记得我在2001年10月岭南大学族群与华人经济研究部为“宁都谱牒展"在香港展出开幕仪式上指出:三十年代罗香林教授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客家五次大迁移的著作,首次很有系统而又客观地勾划出客家先民由中原南迁后历经将近七百年,定居在闽粤赣三角山区后,仍就不断远播遍及整个中国西南各省和海外。这个历史事实的考证完全得力于劳格文率领其工作团队所收获的巨大数量。若将这些收获加以更深入而全面去考察,学术上的收获当更加以倍数计。姓氏在全球族群都有类似中国的做法,主要功能是家族联络的标志,但能够像中国人那种持之有恒的却少之又少。而在中国众多民系中,时至今天以方言群来分类,却要推客家民系最能坚持延续他们的谱牒工作,这个事实可以从劳格文博士的工作收获得到证明。在达尔文及其它人类学家的巨大科学发现中,证明到越是高级的动物,便越能规避血缘近亲交配,人类更是如此。但在人类聚族而居的久远历史发展中,要实实在在做到不近亲结婚,却难之又难。可是在国际客家学会筹组的数次研讨会中,曾有学者将一个客家姓氏经历超过l 50年的婚姻加以分析,发觉同姓联姻的没发生过。甚至与另一姓通婚的也不曾超过三个个案。由此可见,客家族群对于规避同姓联姻是多么坚持。这既是他们的文化,也是他们对遗传学的科学认识。他们深知近亲联姻会导致人的素质的低降。由此可见对于姓氏的研究,不但有文化的价值,同时也有科学的价值。近代科学家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其它灵长类的结亲状况,希望从中了解他们的进化历史,但对于人的同样研究却乏善可陈,我想若果我们的客家研究能针对姓氏既作为客家发展源流历史的进程来探究,又当作人类结亲的建制来研究,从中去窥探一个族群的进化素质,从而把客家学提升到世界人类科学研究的水平,这将是颇具学术价值的一个瑰宝,愿我客家学研究的同仁共勉之,是以为序。(写于香港新界加州花园)※郑赤琰:国际客家学会会长,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秘书长,澳门客家崇正总会常务副会长;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及“族群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部”主任,1975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郑博士是国际著名政论家和客家研究学者,出版发表过大量颇有影响的著作论文。序刘劲峰很早就听说宁都赖氏是客家族群中最早的姓氏之一。记得许多年以前,余读到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一代宗师罗香林先生所著的《客家研究导论》及客家先贤赖际熙编著的《崇正同人系谱》,里面曾以较多的篇幅谈到客家赖氏的源流,称:赖氏系出春秋时有赖国,其后遂以国为氏……遇子匡显于义熙时,见晋室凌夷,遂告归。其子硕,字仲方,晋末丁世变,避居南康,寻迁揭阳赤竹坪家焉。揭阳后改虔化,今江西宁都也。自仲方传十一世朗之子毙,宋初流寓福建上杭之古田。毙之曾孙朝美举进士,迁永定。朝美之子孙复分居闽粤各州郡(有的后来又分迁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之后,为从事客家传统社会的专题研究,余曾到过赣南的许多个乡村,并在龙南杨村、石城秋溪、安远圩岗、上犹五指峰等地接触到许多赖姓人,他们也都一个个捧出老家谱,声称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西宁都。为什么这么多的客家赖姓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认定他们的祖源在宁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赖姓的先辈们又如何会从宁都这么个看来并不十分起眼的县份流徙到闽粤各地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吾的心头。如今看了由宁都客家联谊会编著的《早期南迁汉民·客家第一姓——宁都赖氏》,才恍然大悟,原来,宁都正处于地形相对封闭、生产生活资源相对富庶的客家大本营——赣闽粤边的大门口。早在晋代,赖氏的先祖赖忠诚、赖仲方为躲避战乱,便几度率先进入了这块有地可耕的乱世乐土。之后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生殖繁衍,赖姓的人口越增越多。为了开辟新的天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其子孙逐渐告别故土,并播迁到了闽粤及海外各地,这也就并不奇怪了。其买,仅仅从血统上去追寻世界各地的客家赖姓人是否一定都出自赖忠诚、赖仲方一脉,余以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就象所有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所有的客家人都认同自己的祖先都来自中原一样。这实际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且这种认同是

赖姓的祖先是谁

赖姓是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寻根溯源1、出自姬姓。根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姜姓。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记载,炎帝后裔烈山氏在周朝时被封于赖子国(今河南息县包信镇),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3、源自少数民族。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五三八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梁散盯,称为赖姓。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繁衍播迁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颖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颖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赖姓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郡望堂号赖姓郡望主要有五个:1、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2、南康郡,治所在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4、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5、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西南部。堂号:“颖川”、“南康”、“河南”、“四川”、“松阳”、“秘书”等。宗族特征1、赖姓是一个发源于北方,而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以广东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2、赖姓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江西万安为盛,故有:“一县两代人才多,江西万安赖氏兴”的佳话流传于世。3、赖姓字行严谨,寓意深远。如民国时抄本《赖氏家谱》中有福建赖姓一支字行为:“寿福承祖泽,光宗寄昆贤。”名人精粹赖裴:江西雩都(今于都县)人,唐乾元年间进士,被任命为崇文馆校书郎,未赴,退居乡里,人称其所居之地为“秘书里”。赖文政: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南宋曾两次领导过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茶农、茶贩起义,后被诱降,死于江州。赖禄孙:元朝宁化人(今属浙江),大孝子。延 年间赣寇作乱,欲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曰:“宁杀我,勿伤我母。”其母病渴乏水,禄孙含唾煦之。赖瑛:广昌人,明永乐年间进士,以刚直敢谏,体恤民意而深受百姓拥戴,官至参政。赖世隆:明朝清流人,宣德进士,官编修,曾献策平定邓茂作乱,招集散亡盗贼十余万,功勋卓著。赖礼:南康(今属江西)人,明代历任武功(今属陕西)、沅江知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广受称颂。赖镜:城西人,明代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