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三兄弟,廖家三兄弟为什么打压李良锋

本文目录一览:

  • 1、廖家三兄弟为什么打压李良锋
  • 2、廖记棒棒鸡的介绍
  • 3、廖记棒棒鸡加盟好吗,廖记棒棒鸡的加盟前景如何?
  • 4、廖氏“三洲”的由来
  • 5、“潜伏将军”廖运周,为何能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21年后全身而退?
  • 6、解放战争时期投共的总司令都有哪些?
  • 7、廖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 8、廖氏“三洲”的由来
  • 9、廖氏兄弟,历史上真有这两个人吗
  • 10、四川邻水风貌与廖氏发祥地概况

廖家三兄弟为什么打压李良锋

人家做得比他好,赚钱多背信弃义,20多年来让廖家三兄弟占着“廖”姓,受到当地政府的偏爱,现在这个事情逐渐清楚了,就害怕担心了

廖记棒棒鸡的介绍

廖记棒棒鸡,中国知名熟食连锁品牌。 廖记棒棒鸡,由廖氏三兄弟(廖钦弘、廖钦勇和廖钦明)所创建,始于1993年,目前在全国拥有500余家连锁直营店。商标持有人为廖记食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廖记食品)。廖记食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廖氏三兄弟创立于1993年,2012年改名为廖记食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距今已有23年历史。目前,在成都、重庆、武汉、昆明设有子公司,拥有“廖记棒棒鸡”直营连锁店500多家,是四川省著名商标,其商标已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了注册。市面上常见的廖记棒棒鸡店,分属两家公司:一家为成都廖记连锁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现名为廖记食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廖记食品),一家为廖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廖家廖记,是李良锋开办。)查询国家商标网可发现,目前,“廖家廖记”拥有“liao ji bang bang ji”商标;而“廖记食品”则注册了“廖记棒棒鸡”商标。对于廖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李良峰创办)旗下棒棒鸡,加盟时合同商标上写的是“廖家”,授权书是“棒棒基”,而发的招牌是“廖记棒棒鸡“,这样的情况无法取得营业执照。特此提醒广大加盟商。

廖记棒棒鸡加盟好吗,廖记棒棒鸡的加盟前景如何?

谢邀!廖记棒棒鸡,中国知名熟食连锁品牌,隶属廖记食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由廖氏三兄弟(廖钦弘、廖钦勇和廖钦明)始创于1993年。由于选材上乘,烹饪考究,口感独特,深得顾客喜爱,被评为四川省着名商标。廖记棒棒鸡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很多城市都和大家见面了,同时,收获了大批可爱的粉丝。目前,有些区域处于不开放的状态,所以不能运作,有些区域的名额满了,也不能做,如果你想开一家廖记棒棒鸡店,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地区的查询,意向区域处于开放状态,总部会做一套全套的报价,包括加盟的费用,装修的费用,店面租金,人员工资,水电,保证金,以及店内的流动资金,如果你也想开一家店,点击【地区查询】进行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近些年来,在一些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出现了一只“鸡”,强势的碾压周围的美食店铺,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天在店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无论寒暑,可以说火爆的让人有点惊讶。这就是在西北地区远近闻名的廖记棒棒鸡。廖记棒棒鸡从靠着一个街边的货柜开始创业生涯。由于选材地道,烹饪考究,口感麻、辣、鲜、香,廖记棒棒鸡深得顾客喜爱,不到短短一年时间,就声名大噪,产品供不应求,现在他的加盟店已经开在了各个繁华的地段。廖记棒棒鸡加盟费贵吗?加盟廖记棒棒鸡前景怎么样?廖记棒棒鸡是著名中国熟食连锁品牌之一,现在全国拥有门店600多家,员工3000多人。说起廖记棒棒鸡的起源还是一段非常传奇的经理。廖氏三兄弟由于贫寒,十多岁时便相继退学外出务工。偶然吃到当地一名小吃,觉得其味道独特、鲜美。三兄弟决定将这种美食发扬光大,于是拜师学艺潜心苦究,终于悟得真谛。1993年正式命名这道小吃为廖记棒棒鸡,经过25年的精心经营,现在廖记公司已经发展成全国知名企业,拥有非常雄厚的资本,所以说加盟廖记棒棒鸡的前景十分的不错。廖记棒棒鸡加盟廖家棒棒鸡加盟投资费用分析:廖记棒棒鸡加盟投资费用分析以上就是廖记棒棒鸡的加盟费用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加盟费是真心的不贵。廖记棒棒鸡从个体到连锁,从街边手推车到品牌化运营,从1家小摊发展到如今全国600余家,其中历经的艰辛数不胜数,但不忘的是当初成立廖记棒棒鸡的初心,用匠心,传承地道川味。希望每一位加盟商都可以秉承这样的初心,将廖记棒棒鸡的美味传播到我国的大江南北,话不多说,赶快加盟我们吧!

廖氏“三洲”的由来

三洲——廖彦光官封清河太守,其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公的一种等级,北周时定食邑1000户至800户不等,唐朝时改为正二品,食邑2000户)。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故后代以“三洲”作为堂联~“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三州世泽;万石家声: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官至工部尚书;他的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两千石(一石为六十千克)谷以上,五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一万石。

“潜伏将军”廖运周,为何能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21年后全身而退?

在我党 历史 上,一直存在二条战线:公开战线与隐秘战线。 在隐秘战线上,我党有过许多杰出的隐秘战士,他们在刀光剑影、云诡波谲的战场上同国民党斗争,为我党工作,牺牲极大,最后能全身而退活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人不多。 廖运周将军是其中幸运的一位,他不但在战争年代为我党我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在1948年11月距离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年从国民党军队中亳发无损全身而退,堪称隐秘战线上的传奇。 一、廖运周早年的革命斗争与“潜伏历程” 廖运周,黄埔军校五期炮科毕业生,1903年,出身于安徽凤台廖家湾一个普通的家庭。受其堂兄黄埔一期生廖运泽的影响,1926年,中断了河南中州大学学业,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炮兵科学员。 1927年,在国内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因为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他奉命长期隐蔽,只与我党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此后廖运周利用黄埔军校出身处处表现为“党国忠臣”,加之工作努力,事事求“上进”,于1938年2月,廖运周升任改编后的国民党第110师656团上校团长。同年10月因在武汉会战中阻击日寇有功,不久正式升任为国党军第110师师长。 在多年的潜伏中,廖运周始终保持着与我党北方局地下党组织同志单向联系,传递了大量重要军事情报。由于廖运周本人思虑周密,办事谨慎,一直没有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怀疑,并不断被上司所器重信任。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由于蒋介石开始发动内战,1946年6月,时任110师师长的寥运周为了避免在正面战场遭遇我党军队对阵,寥运周提出想回到党内。我党在经过认真考虑后,同意了寥运周这一计划。 然而,就在寥运周筹划起义的前夕,蒋介石突然命其师所在的第85军整体从河南新乡移防开往山东,于是起义工作被迫中断。 在寥运周部驻防河南新乡的这一年里,正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挺进中原是我军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危险极大的战略险棋。为了减轻黄河以北和山东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对我军的压力,调动国军内撒回防,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已经在思考这一战略重大问题。至同年5月16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常委,开始谋划经营中原。 二、汝河之战中,廖运周将军为刘邓军挺进大别山让开一条通道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在挺进中原重新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威胁南京地区这步险棋上,中央及毛泽东主席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挺进中原失败,刘邓大军只好又回到黄河以北。 1947年8月17日,刘邓大军在抛弃或炸掉所有的重型武器及其它辎重后,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在渡过汝河时可谓危险到了万分,在这时,廖运周所率的110师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避免了刘邓大部队突围不出有重大牺牲的危险。 23日,刘邓大军三纵陈锡联、一纵杨勇、二纵陈再道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六纵队掩护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军整编第八十五师和十五师一个旅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追兵三个整编师仅距二十余公里,情况一时万分危机 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邓小平对纵队和旅领导说:“能否渡过汝河,关系到完成向大别山进军的战略任务,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打过去。” 刘伯承接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以进攻手段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 六纵是刘邓大军中最骁猛敢战的部队,能否杀开血路掩护刘邓大军司令部渡过汝河,成为此次中原局和野战军直属队向南挺进的关键。 在当时刘邓直接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动员令来动员部队,由此可见情况万分危机。肖永银指挥十八旅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大雷岗渡口;李德生指挥十七旅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直接保护刘邓的十六旅旅长尤太忠率部为右路军后卫,决定由已在四十六团指挥作战的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电台继续指挥四十六团以机动防御阻击追敌,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坚持到最后胜利。 尤太忠旅长即同张国传政委亲率四十七、四十八团奔过浮桥,接过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六纵政委杜义德也进行了相应部署,命令副司令韦杰负责全军过河,维护秩序,并且派人通知后卫四十六团,打到最后,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或者想办法转回鲁西南。 六纵九个团中,四十六团是唯一的红军团,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团之一。杜义德随即赶到前卫团指挥作战。十八旅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在毫无遮蔽的平原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幸运的是六纵在冲杀的这一条路,正面就有廖运周所率的110师。在这过程中,廖运周师长并不能随意变更其截击方向,必须听命国民党第85年军军部之令,所以说这次我军与廖运周师部正面碰上有其非常偶然的因素。 国军第八十五年110师师长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他故意“怯战”,令110师让出了一条大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原刘邓大军6纵司令部参谋武英遇到了廖运周时问寥:“既然你是地下党,为什么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在汝河边打我们?” 廖运周说,面对解放军的冲锋,我当即把几个团长找来,给他们下了一道命令:“你们要灵活一点,共军打到哪个村庄,你们就撤出哪个村庄!” 几个团长有点不解地看着他,廖运周给他们解释说:“共军是杀红眼了,不要命地往前冲,我们把枪往天上打,不能去硬碰硬。” 这几个团长明白了,师长这是要“保存实力”。为这事,八十五军年长吴绍周事后曾严厉地训斥廖运周有意放走共军。 廖运周“据理力争”道:“要我顶也能顶住,可是打到最后,110师也就完了,对85军也没好处。” 吴绍周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在国军部队里,有人有枪就有实力,没有人枪了就是光杆司令。他吴绍周也是聪明人,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 为了保存实力而避战,竟然被上级理解,这在国民党军队中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所以说国民党军队不失败天理也难容了。 1949年元月19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开南京政府要员会议宣布隐退,愤怒地吼道:“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而是被国民党打败的!”蒋的这话也不无一定的道理。所以说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下,其实国民党军队早就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即使有廖运周做内应,刘邓大年挺进中原时的汝河之战,因敌我对比过于悬殊还是残酷无比。 第16旅后卫第46团最后通过浮桥后,炸掉了浮桥。在最后的时刻,旅长尤太忠一一看望滞留在岸边的伤员,伤员们关切地问他:“旅长,我们大部队都过去了吗?” 尤太忠握着他们的手:“同志们,你们好好养伤,大部队已经过去了!”说完,他立即转过身,强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 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部队要强行军赶上大部队,十六旅只能带走一部分轻伤员,这些重伤员只能留在汝河岸边就地分散自行安置。 据此也可以想象这场发生在汝河南岸战斗的残酷。 新中国成立后,原第16旅参加过安置这次伤员的会计赵歧贤回忆说:“那些伤员真惨啊,这不比在解放区打仗,一个战士可以动员两个民工支前,负了伤,有担架抢救。在这里,只能给他们简单地包扎一下。我对他们解释说道:‘部队要走了,带不上你们,只能靠自己,能回家的就先回家,回不去的,将来再去找部队。’” 赵歧贤给了他们一些钱,有些是银元,有些是中州票,让他们能走的就走,能爬的就爬,找个地方先隐蔽起来。战士们也很听话,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刘邓挺近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最残酷的战略行动,那些被带走的轻伤员,最后还是安插在了大别山老乡家里。这些人中大多数最后被敌对的土顽小保队所杀害。 历史 有时也很诡异,幸运的是留在汝河边的一些不能前行的重伤员,正好被赶来打扫战场廖运周收拢起来,留在了110师。 1949年11月27日,淮海战场上,六纵接受廖运周的110师起义。110师中一些士兵跑出来,扑在解放军战士身上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原来,他们正是在汝河之战时留在了汝河边受伤的同志。 所以主席晚年多次提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一着险棋,最后他们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对全国局势的改变影响很大,刘邓是有功的。” 在这场战略行动中,立下了大功的同样还有隐秘战线上的廖运周。如果不是有我秘密党员廖运周“怯战”放开一条路,恐怕6纵及刘邓大军司令部及直属队要付出更加沉重的牺牲代价。 三、淮海战役中,廖运周带领110师临阵起义,结束21年在国民党军队的潜伏,全身而退,安全归队 如果说汝河之战中是廖运周这位“潜伏将军”辉煌的序幕,那么在随后的“淮海战役”中临阵起义,直接加速了黄维兵团的全军覆灭则是他一生谍海生涯的高潮。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到22日,黄百韬兵团5个军被我军全歼。蒋介石惊恐万状,急调黄维、李延年兵团驰援徐州,原属汤恩伯兵团的第八十五军,也划归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急速开赴徐蚌前线。 此时的廖运周意识到机会即将来临,在请示邓小平所领导的淮海前委党委后,决心在前线举行起义。 11月24日,第八十五军从蒙城开到双堆集的赵庄。黄维把兵团司令部安在南坪集,命令各军向宿县攻击前进。不料,我解放军暗中向南移动占领了蒙城,一下子切断了黄维兵团的后路,把黄维兵团包围在一个设计好的“口袋”里。 黄维发觉情况不妙,急欲跳出我军的包围圈。黄维自恃兵力雄厚拥有12万之众,且装备精良,仍有信心从我军包围圈中突围杀出。 就在这时黄埔又收到不好的消息:原本和自己一同作战的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为了保全自己,一早就南撤先跑路了。 此刻的黄维意识到自己的12兵团在双堆集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军作战。 但是饱读兵书又在德国军事院校留过洋的黄维也并未慌张,他对自己12兵团这支国军精锐主力部队仍有信心冲杀出去。分析思考后,于是决心在五个军中抽出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计划向西突围杀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在挑选4个主力师时,黄埔军校出身的廖运周的110师因为敢打,自然被选中。 廖运周一接到先锋突围的命令,马上就派人向解放军报告黄维的部署,同时要求利用突围之机举行起义,请求解放军予以接应。 为了打乱黄维原先齐头并进的部署,制造阵前起义的契机,廖运周向兵团司令黄维建议:“若4个师齐头并进,挤在在狭小的地带,并不便于展开兵力,不如先用一个师打前锋,其他3个师在后面紧跟策应;前锋师进展得手,后面的3个师迅速跟上,以便快速撕开共军包围圈的口子。” 黄维听后很是高兴,对廖运周道:“很好,我黄埔精神尤在,突围后我向校长为你请功!” 11月27日清晨6时许,110师官兵约5500余人,在廖运军的安排下快速开出双堆集地区的周庄、赵庄。每一位官兵们的手臂上都按预先与我人民解放军商量好的办法扎着白毛巾,冒着淮北平原刺骨的寒风,迅速向解放军的阵地前进。 从双堆集到吴大庄、西张庄30华里的行军中,黄维不断用报话机向廖运周询问“突围”的情况,廖运周一路上不断报告:“进展顺利,已突破共军的第几道防线,正在加速前进。” 两个小时后,110师起义官兵按照预定的路线,全部通过了解放军的前线阵地。我军第6纵队迅速合拢口子,进入阵地并封闭了通道。 比时,跟在110师后面的敌人其余3个师部队,突然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急忙向黄维报告:“共军火力猛烈,我军伤亡很大!” 黄维十分奇怪,又问廖运周已到了哪里。廖运周回答说:“正在前进,一切正常。” 黄维有些怀疑马上派飞机侦察情况。廖运周按和黄维约定的信号,向飞机表示“一切正常”。 侦察机在上空盘旋了几周后飞走了。飞机一飞走,廖运周马上下令关闭全师所有报话机,连同电台一起上交师部,切断同黄维的一切联系。 至此,黄维兵团的覆灭已经不可逆转,前方被打回后撒的3个师残部与12兵团前进的部队混乱地涌挤上前后不足20华里的地段上,部队一片混乱。 被围十天后,黄维兵团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组织突围:12万人所需的口粮、2000多匹骡马的草料、100多门重炮的炮弹消耗、数万支冲锋枪步枪的子弹补充,都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12月2日开始,黄维12兵团一切给养就全靠南京方面的空投维持作战了。然而蒋空军运力有限,而剩下的10万余大军每日所需粮草数量非常庞大,空投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突围不成决定固守后,黄维下令在双堆集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但运输机数量有限,每日仅得数吨或十余吨补给,而该兵团作战最低需求也在每日200吨物资以上。 12月5日起我军发动总攻一步步攻克外围村庄后,到12月14日黄维就已经彻底崩溃了,情知无法坚持下去了,于是要求不顾一切突围。 在缺粮少弹士气低落之下的突围,很快就演变成了溃逃。至12月16日,第12兵团所属的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全部就歼,黄维被俘,胡琏逃了出去。 至此,黄维兵团12万人马荡然无存。 再说廖运周起义后的当晚,刘邓派第二纵队政委王维纲,代表二位首长看望起义部队官兵,并在连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廖运周是我党多年的地下党员。 11月29日,刘邓首长发出《廖运周将军给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电》,并高度赞扬了原国民党第110师官兵的义举,鼓励他们为革命再立新功。 事后战史专家们分析,黄维的第12兵团虽然已被解放军包围,但该部武器装备精良,而且尚未受到解放军的重大打击,如果4个主力师同时朝一个方向拼力突围,还真有可能被他给跑掉。 幸运的是,在周恩来21年就布局下的廖运周将军这枚棋子,在淮海战役发挥了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极大加速了黄维兵团的覆灭。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国民党军共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1个绥靖区官兵共计55.5万人被全部消灭并被改编。 四、尾声与花絮,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为人民再立新功,1955年成为开国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被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后又任吉林省 体育 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5年9月开国首次授衔,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21年的将军,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802位开国少将之一。 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另值得一提的是廖运周起义后,其堂兄黄埔一期生廖运泽将军、黄埔四期生廖运升在受到蒋介石的怀疑打压情况下,仍然起义成功。 廖运周起义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廖运泽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往广州。由于蒋介石十分珍惜第110师的番号,便将暂编第一师改编为新的第110师,并任命廖运周的堂兄廖运升为师长。本来廖运升也没机会再任新的第110师师长的机会了的,但由于暂编第一师原是安徽的地方部队,淮军有浓厚的宗族观念,所以蒋介石在拆开廖氏兄弟后,又不得不任命廖运升为师长。 但是,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廖运周率部起义不久,廖运泽、廖运升就立刻派人与他联系,请解放军派人前来协助起义。 1949年5月2日,新第110师开抵浙江义乌。廖运升马上召开了各团团长秘密会议,提出就地举行起义的主张,与会的团长们都表示愿意起义。5月3日天一亮,新第110师在共产党游击队向导的带领下,连夜行进,次日凌晨,部队开到黄宅镇。廖运升立刻向全国发出了起义通电:“我们决定起义!” 新中国后不久,周恩来总理电告廖运泽将军回国,1952年廖运泽从香港归来。至此,廖氏三兄弟,全部安全着陆。廖运泽,1987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廖运升,1981年8月21日在南京病逝,京年80岁。 廖氏三兄弟,全部安全从国民党军队回归到了新中国的怀抱,并且二次起义带出同一番号两个师起义成功,这在世界军事 历史 上也是没有过的事。他们的传奇成为了我军 历史 上一段佳话。(完) ——作者江南之春2020年10月23至25日写于宜昌 文章写作参考书目 : ①《淮海战役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编者刘晓冰; ②《淮海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编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③《挺进大别山》河南人民出版社,作者骆荣勋; ④《敌营二十年:廖运周将军的非凡经历》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张圣芬、牛耕;

解放战争时期投共的总司令都有哪些?

傅作义算和平改编。。卫立煌跑香港了 解放后回国。。杜聿明纯粹是被俘 何谈投共。。张钫 李济深 程潜 张治中 陈绍宽 陶峙岳 。。。。马占山,江桥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北方满族人,和浙江蒋公几乎无任何渊源和瓜葛,解放后病死 马占山是江桥抗战的主将 蒋光鼐、蔡廷锴------------文革受冲击死亡。 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主将 何基沣、张克侠-------------此二君非常有名,老何之子前几天在央视津津乐道了他父亲帮助共产党打淮海战役的情景,张克侠骂蒋介石比土匪还坏,活到80年代寿终正寝。 卢沟桥头的抗战名将 张治中、冯玉祥,张治中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 冯玉祥建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这二位历史名人,是八一三淞沪抗战前期的主将后也为抗战出力甚多 -----------张治中79岁寿终正寝。其中冯玉祥之女冯理达成为共产党党员模范,今年才死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官--------60年代投共,是大家都知道的最反感蒋秃的国军将军之一,但是可能是由于文革的原因死亡. 卫立煌抗战前期“通共”,据说曾要求入CCP,后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国民党的著名爱共反蒋将军,被称为穿黄袍(黄埔)戴绿帽子(陆大)的将领,只能算是“嫡系中的杂牌”,60年病死,其子曾经参加近年央视节目 孙蔚如、孔从洲,十七路军的抗战名将-----------“孙蔚如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活到了改革开放后,其中孔从洲是毛泽东亲家” 陈明仁。著名抗日将军,抗战功绩卓著 -----------“建国后待遇甚高,1972年至1974年,陈明仁患癌症住院,周恩来亲自过问陈明仁的治疗方案,关怀备至。 其子现在属于太子党,” 高树勋,坚持在敌后的国军抗战名将---------“建国后待遇很甚高,毛泽东高度评价他” 傅作义、商震,晋绥军的抗战名将---------“傅作义、商震的骨灰都放到了八宝山” 曾泽生,在台儿庄\武汉\长沙\高安都有上佳表现-------“解放后待遇很高” 卢汉、程潜、陶峙岳抗战中功绩也不小---------“卢汉受毛泽东高度评价,程潜文革受特别保护,陶峙岳更是活到了1988年” 董其武可称是抗战名将--------------“活到了1989年” 李默庵,抗战中曾是卫立煌麾下,有战功 ----------“活到了2001年” 张轸,抗战中有战功却几次给冤枉撤职----------“活到1981年” 吴奇伟,抗战中屡建战功,拱卫重庆的主将-------“反蒋投共,朱毛不计曾经他和红军有过节的前嫌及其欢迎他” 黄琪翔,抗战中屡建功勋,曾担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 侯镜如,也有不小战功----------“活到1994年” 罗广文,也有不小战功,罗广文当上十八军军长时,胡琏是副军长-----------“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次年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时病逝”韩练成,也有不小战功--------“活到1984年” 郑洞国,从长城抗战到远征军,郑洞国战功赫赫----“其子现在属于太子党,本人活到1991年” 陈铁,贵州抗日将领,黄埔一期,曾是卫立煌麾下----“活到1983年” 廖家三兄弟:廖运周、廖运升、廖运泽------“都活到了80,90年代” 覃异之,长城抗战起就与日军作战,37年曾挂彩 ---------“活到1995年” 王劲哉,抗战中这个王劲哉的经历很“怪”-----------“文革受冲击死亡” 李玉堂,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1950年在海南岛起义未成,后在台北碧潭被蒋介石杀害 ---------------“呜呼哀哉,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邓宝珊,榆林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省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左世允,抗战中同是榆林守将--------------“后任解放军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于学忠,东北军的抗战名将,-----------“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十七路军智将赵寿山,后来成了一野副司令----“西安事变功臣,解放后待遇很高” 黄樵松,到37年激战北平郊区到转战娘子关、到参加台儿庄会战……直到45年守卫南阳,无愧是抗战名将。-----“本人坚决反蒋投共,1948年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终被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刑室。就义前,黄樵松等高呼“南京解放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 朱鼎卿的13师长期在宜昌一带坚持抗战,也可说是参与拱卫了重庆 ------------“活到1982年” 潘朔端,滇军抗战名将,新中国的人民公仆-------------“参加共产党,历任大小官职,活到了1978年” 贾亦斌,抗战中曾两次负伤不下火线------------“好像现在还未死,可见待遇多高” 周祖晃,曾率部在台儿庄、昆仑关与日军激战-------“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59年病死” 莫树杰,桂军抗战将领,曾任84军军长立下赫赫战功-----------“待遇不错,活到1985年” 张光玮,桂军抗战将领,曾任84军军长颇有战功---------------“1971年病死,但是不确定是文革的原因” 郭汝瑰,抗战中郭汝瑰在一线作战的事迹,至今鲜为人知---------“淮海战役的大功臣,最反蒋的将军之一,揭发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的本质的书《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活到1997年” 李兴中,也是十七路军抗战将领 --------------“担任政协河北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2年寿终正寝” 刘斐 ,37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组组长、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军令部次-----------“活到1983年” 张炎,十九路军抗战将领-----------“1945年反蒋起义未果被杀害” 樊崧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抗战将领----------------“活到1979年” 潘裕昆,远征军师长,参加香港起义--------------“香港起义反蒋后居住香港” 志愿军参谋长解方----------------“曾是国军第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抗日有很功,参加解放军打击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参加志愿军抗击美帝功劳更大”

廖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廖姓没有和哪个姓是世仇。廖氏,一个古老的名门望族。时至今日,廖氏族人谨记尊公祖德之教诲,传承和弘扬优良的家族传统文化,同心同德,互帮互助,共创辉煌。廖姓,一个在中华文明的历程中有着非凡的贡献的大姓,是华夏5000年文明历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廖氏族人秉承以国为本、以爱为根、做人为谦、尊老重孝、亲友互助等等优良的廖氏家训教诲,并当作齐家修身的形为准则,在这非常健康、优良的廖氏家风文化的熏陶下,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担当、有作为、有影响力的廖氏名家。远有官升宣州刺史(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省军区司令员)的廖崇德,在任期间,所管辖地域民众安居乐业、民风淳厚,被人们传颂爱戴,离任时更被士庶挽留,传为佳话;其裔孙之众几乎占到廖姓人口的一半,支系之繁盛兴旺程度在中华百家姓中都是少有的。注意: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廖姓分布很广,人数也很多。邕宁县那楼镇那务村的廖姓后裔均为壮族。百色市廖姓人口约 2000人,主要分布于市内汪甸、永乐、那毕、百色镇、阳圩、龙和、泮水等乡镇,大部分为壮族。全族归“武威堂”堂号,原籍江西泰和,归属祖廖文、廖武、廖威三兄弟宗支。还有的由广东、南宁、宾阳迁来。德保县位于百色地区南部,境内山峦起伏,鉴河、布来河环绕全境,自然环境优美。县内廖姓2000余人,均为壮族,零星分布在马隘、城关、东关、都安、燕峒、足荣、那甲、龙光、荣华和东凌10个乡镇的村屯。口传始迁祖原籍广东南海县。开基祖是廖泰公。田东县壮族廖姓有3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林逢、英和、上法、林驮、良余、英竹、百笔、东红、南立、那拔、六两、那练、义圩、安东、朔晚等15个行政村。始迁祖为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裔,生于明洪武年间,原籍山东白马县,先迁广西东兰县,后徙至平果县那海村,生子文密、文帽,今已繁衍22代。开基祖为廖愿、廖齐、廖还,明朝末年为拓荒谋生迁移至田东。

廖氏“三洲”的由来

三洲——廖彦光官封清河太守,其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公的一种等级,北周时定食邑1000户至800户不等,唐朝时改为正二品,食邑2000户)。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故后代以“三洲”作为堂联~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廖氏兄弟,历史上真有这两个人吗

明朝初年的廖氏兄弟(廖永安和廖永忠)?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彦敬,安徽巢县人,元朝末年军事人物。与弟廖永忠及俞通海等上山落草自保。在朱元璋起兵后,率领手下归附。攻元中丞蛮子海牙于马场河,击破元兵,后攻牛渚、取采石、收太平,积功升任管军总管一职。后又破海牙水栅,擒陈兆先,会合朱元璋主军一同攻打集庆(今南京),因功升擢建康翼统军元帅。后领水军取镇江、常州,和常遇春一同拿下池州,和俞通海攻打江阴,劝降张士诚守将栾瑞,升同知枢密院事。破士诚兵于常熟福山港,又取通州狼山,廖永安遂乘胜深入,但在太湖被张士诚部将吕珍所败,廖永安被擒后坚持不降,被囚八年后身死狱中。朱元璋感廖永安忠诚,遥授其行省平章政事,封为楚国公。打败张士诚后,朱元璋于南京山上祭廖永安之灵。洪武六年追谥武闵。洪武九年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而后改封廖永安为郧国公。无子,授其从子升为指挥佥事。其弟廖永忠之孙廖镛官至都督,廖镛与其弟廖铭同为方孝儒之门人,方孝孺被杀后两人将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廖永忠(1323年-1375年),巢(今安徽巢湖)人。廖永安弟。中国明代开国名将。元末,随兄廖永安归附朱元璋,渡江克集庆。兄死,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鄱阳湖之役,建奇功,朱元璋手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拜中书平章政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龙凤年号”迎韩林儿至瓜步,座船翻覆,小明王溺死于江中。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任征南副将军,与汤和讨方国珍。洪武元年(1368年),拜征南将军,从海路进军,平定福建、两广,以功封德庆侯。洪武八年(1375年),因小明王事件“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由于兄长廖永安死后无子,朝廷授永忠之子升为指挥佥事,永忠之孙廖镛与其弟廖铭同为方孝儒之门人,方孝孺被杀后两人将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有,廖运周和廖运升是堂兄弟,1948年11月27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第八十五军一一○师,在淮海战场的双堆集附近起义。蒋介石既痛恨廖运周的叛逆,又爱惜嫡系部队的番号,遂将暂编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五军一一○师,少将师长叫廖运升,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1949年5月4日,第二个一一○师又在浙江省的义乌起义。领导起义的主官叫廖运周,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生,少将师长。他们领导了两个一一○师起义。实际上应是廖氏三兄弟他们是安徵准南廖家湾人黄埔-期的廖运泽中将四期的廖运升少将五期的廖运周少将

四川邻水风貌与廖氏发祥地概况

邻水县是一块古老的田园, 历史 悠久。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西部,西有峨嵋甲天下,东有华蓥天下秀的 旅游 盛地。境内有100余个姓氏。东至垫江,长寿县接壤,西至广安、华蓥二市接界,南至重庆市江北地区相连,北至大竹县相依。有三山两槽四条河。即: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护城河、御临河、白水河、大洪河,四河汇集一体,滔滔河水直流统景小南海、小山峡至嘉陵江畔,构成了青山绿水,是廖氏宜居的风水宝地。华蓥山脉与高登山相连,雄伟壮观。顶峰有古老的庙宇,僧人常年念经,民间有人常去烧香拜佛,求菩萨保安宁。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华蓥山是革命老区,双枪老太婆闻名天下,华蓥山大峡谷千丈瀑布、洞中天河天下奇观。铜锣山上至陕西汉城接界,下至重庆江北相连,山脉中有咸丰七年建造的三星寨,三面悬岩,寨内有水,敌军从未攻破过。对岸有三个尖尖,远看像三个天鹅蛋圆溜溜的,传说中有地下金鸭儿,每天早出晚归打活食。大河沟廖家湾“前生凤凰迎关圣,后有山尖登炮台。右有天生石桥一座,左有金猴望“明月”,瑞峰堂庙宇十二殿,殿下有地下室,在明朝前名为宏领寺,有僧人数百余人,天天念经,锣鼓喧天。即卧龙岗上观全景,关路滩川字河显倒影。现以瑞峰堂为中心地带,打造修建农家乐、 旅游 圣地,万峰山上有四寨:上有皇城寨,下有中城寨,左有牛头寨,右有猪嘴寨。万峰山上原有庙宇,现已恢复,常有人烧香点烛,求神拜佛,希望有神灵降福。下有统景 旅游 区,人们在疲劳时常去游泳。牟家鹅巷颈、五块桥一座,城北麦家山有一位名人,黄恩树的拱桥你不得过,我得过。 康熙四十九年,必际公率廖氏三兄弟奉旨由广东省韶州府乳源县武阳都塘头下村入川。有珍、有琏、有本三公路过牟家坪(镇)乔子丘口渴,正发现一口凉水井,便坐下来歇气,有琏公将随身携带的饭碗拿出来打水,一不小心,饭碗掉于井下,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对啦,对啦,我们廖氏三兄弟有落根之地了!从此就以牟家坪乔子丘建造房屋,开垦良田。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先后分派到贵人槽龙井湾、董家槽(今清水村廖家湾)。板桥大河沟廖家湾、圆堂安、螃蟹丘、晃瓜寨、柑子镇、河水沟桅子湾、王家沟、夏家槽,文隆后裔仁兴公从广东韶关乐昌仙婆庙下门迁徙至邻水龙安廖家河边等地。康熙四十八年宦威公入川至邻水观音桥王翰漕香炉山坎下梁家沟后漕撮箕凼几口处定居,子孙繁衍至今,有十里不缺“廖”之称。 公元前十一世纪,巴人由楚国入川于江洲(今重庆市区)建立巴国,邻水地域辖区地,公元前314年秦于江洲设巴郡,辖所设立的宕渠县、邻水为宕渠县地。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始置邻水县。以县内发源于邻水(今大洪河)为名,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水并入大竹县,明朝时化元年(1465年)复置邻水县。1949年12月21日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属川东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3年初撤销川东、川北、川西、川南区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邻水县改属达县专区。1993年7月21日,划入新成立的四川省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地区撤销,成立广安市,邻水县为广安辖区县至今。全县辖区45个乡镇,479个村,4319个村民小组,42个居委会,20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976200人,耕地面积6066.45亩。人口密度50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52亩。 川东平行岭谷区之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以8-12公里的间隔在境内平行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展布全境,构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其间之御临河、大洪河沿山脉走向輹显南北方向出境。山与谷之间地貌形态多样,平坝占总面积的9.31%,谷地占19.27%,低丘占13.42%,高丘占14.41%,低山占34.08%,低中山占3.79%,山源占5.72%,华蓥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为四川盆地最高峰;御临河、滑滩段水位高程185米,为广安市最低水位高程。 邻水境内属中区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01 ,年降水量1170米,无霜期301天,年平均活动积温625 。地形地势对区域性气候有较大影响,山区主体气候明显。在出露地层海拔高度与坡向,坡度与气候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原生矿物质区系,动植物区系,土壤区系,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县府决定修好一座城,建设一个库。北有狮子坝水库常流不断,紧接关门石水库相连,清水常流不息,正在西天乡玉紫溪新修大型水库一个。保证邻城20多万人口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县政府紧靠银鼎山、玉屏山,顶峰改旧新建造八角楼壮丽奇观,放眼观全城风貌。观音桥镇“茶果一片香、牛羊满山岗”,到了秋天漫山遍野映山红,坛同镇有自来水冲石罈数个,牟家坪(镇)紧靠铜锣山脉,山上有宝佛寺,乌梢丘相连,下有金银沟相依,山下有条河,一桥飞驾南北跨角,人们疲劳时到双店子歇脚。荞子丘是廖氏入川发祥地,上川祖在这里繁衍子孙,尔后分别迁居全县各地创业。廖氏分派至贵人槽龙井湾后创业于董家漕(现清水村廖家湾)。 贵人槽的得名: 传说,在唐朝末年有一支系韩氏择业于龙须桥后朝凤凰山定居,韩姓当时属旺族(现长安乡大堰村拱背桥7组),一位慕名的韩千在凤凰散翅选址建造了一座四水归池的楼房。韩千生三子一女,全家共6口人。不久韩千外出,后来在印度任武臣相。长子韩武,次子韩虎为当朝武状元,韩凤文状元,唯有女儿满头癞疮。宋朝初年两国为中印边界发生争端,父子各为其主,双方发兵在黑水河打仗,在交战中韩千发现儿子用的战鞭,正是当年皇帝恩赐的御鞭。从此,父子相逢停战团聚。 二十年后韩女长大成人,有一天上山割柴回家,走到枫秧树脚,突遇暴风雨,浸湿全身衣服,象一只落汤鸡。母亲慌忙跑出来接柴。正巧,碰上朝庭钦差大人到民间选妃,母亲见女儿从头到脚湿透,便拿出梳子给女儿梳头,连梳几下,满头癞疮脱掉,便长出青秀头发来,一下子变得十分美丽。母亲当时目瞪口呆,忙说“女儿啦,你怎么今天突然变得这么漂亮呢?”钦差大人一见美女,当即将韩女母子俩带回家洗澡,梳装打扮,更换衣服,鸣锣、吹号、敲鼓,请大红花轿抬回皇宫,请功领赏。临走时,他母亲封福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女儿啦,女儿啦,这回你好死啦。”美女刚回宫不久,果然死啦!从此以后,此地得名为“贵人槽”,韩家大院得名为“敬贡 塆 ”,韩女封为“敬贡娘娘”。 笔者于2012年7月16日,农历5月28日考察坐谈撰稿,原旧址连磉石、古墓属实。 梁板乡上有董家槽廖家湾,下有举世闻名的廖家槽,所辖五个村,大多数都是廖氏居住的地方,还有清亮的小溪,青烟洞雾罩浓浓,传说中有正山宝降妖,现已开发 旅游 区农家乐园。廖家湾前生牛头望青山,后有跑马配马鞍,左有青龙来包,右有白虎弯腰。清水村2组对河两岸有站佛、睡佛,佛僧腹部左、右两边刻有对联,伸足可踏卧龙,翻身能骑白马。二僧属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圆堂安廖氏居住地左侧有五马归槽,象征着廖氏子孙人才辈出,打马进朝岗之勇士。修么滩败称砣,修九龙败八角。九龙镇传说中有一口常流不断的地下井,里面有九条龙翻身起舞,是吉祥的象征。丰禾上农纲,柳塘鱼米之乡。五七年以前交通不便,邻水至东槽无公路,唯一的一个么滩镇水码头是邻水人民生活日用品,各种粮油物资进出口咽喉之地。 邻水地下矿藏丰富,农业生产稳定,交通便捷,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横贯东南西北,东西4条高压线路横穿广安至长寿县境,农村农网改造密如蛛网。邻城人民面貌焕然一新,工业园区厂房一座座拔地而起,挞子丘洋房雄伟壮观,街道宽敞,天城明都电梯房高耸云霄,北部新区建设迅速,梁板乡场镇新村建设正在兴起,邻城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廖氏家族人杰地灵,子孙繁衍如雨后春笋,各位宗亲与全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珠岩廖氏塘头下文松公裔 廖宗扬五世曾孙厚国 撰稿 资料来源《邻水廖氏通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