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美国有四座城市上榜

本文目录一览:

  • 1、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俄方会因这样的压力妥协吗?
  • 2、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这将对莫斯科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 3、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会给当地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 4、莫斯科公国中的封建因素有哪些
  • 5、二战中苏联是如何抵抗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三年的围攻的?
  • 6、模联立场文件。相关资料也可。!
  • 7、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是中国第几次
  • 8、1945到1970年间美国发生了什么事?
  • 9、欧洲最大的旅游城市,为何如今却有20万人面临失业?
  • 10、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美国有四座城市上榜

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俄方会因这样的压力妥协吗?

我认为确实会因为这样的压力而妥协,因为如果没有工作的话,生产力就会下降,创造力和产业的生产能力就会下降,可能会导致社会混乱不会。因为俄罗斯一旦妥协的话,会使它前期的努力成为泡影,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人失业。不会,因为俄罗斯的意志很坚定,对已经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退缩,而且出台了针对失业人事的办法。俄方不会妥协。面对西方无理的制裁,俄方会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俄罗斯来说,肯定是不会因为这些压力而妥协的,如果俄罗斯妥协的话,那么俄罗斯的领土在未来将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的。俄罗斯这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其他的国家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俄罗斯已经超过了20万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很多国家都认为俄罗斯会因此而向西方各国妥协的,但是俄罗斯肯定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的话,那么俄罗斯在未来将会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西方的制裁已经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于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影响到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和其他国家关系破裂的情况之下,会造成更多的人失业,而且俄罗斯的石油出售也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的。俄罗斯肯定是不会妥协的。国内的很多专家认为俄罗斯肯定是不会妥协的,因为对于俄罗斯来说,领土已经被其他的国家所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保卫国土才能够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的感觉到国家的存在。如果俄罗斯这一次妥协的话,那么其他国家都会欺负俄罗斯的,从而会让俄罗斯在未来的发展更加的困难。俄罗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会变得更加的困难。不得不说,俄罗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的,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西方的很多国家都是有联系的,在其他国家制裁俄罗斯的过程当中会让俄罗斯国内的很多老百姓失业,而且也会让国家的税收减少的。在领土被其他国家侵占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会妥协的,如果这件事情放在我们国家的话,我们国家肯定也是不会妥协的。

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这将对莫斯科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发生政治问题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会受到严重干扰的一个重要表现,以莫斯科和西方各国的交锋为例,西方发表制裁,莫斯科的言论之后,可能会使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对于莫斯科的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消除的。而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莫斯科的经济也会因为这次的制裁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活力。首先莫斯科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可能会有所倾斜,西方对于莫斯科制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乌俄战争的影响,导致了这种以经济为主要增值手段的一种表现,相较于莫斯科现在的经济发展制裁之后的莫斯科,虽然可能会有人面临着失业,但是这些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很有可能会进行新型产业的开发或者是新行业的活力注入。其次,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会有所改变,将在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倾向于能源出口而现金的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向问题,这次的制裁对于莫斯科来说很有可能是再一次发起经济康复的一个机遇,重要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最后对于莫斯科的人民来讲,这也是一个阵痛的时期。任何改变想要产生就必须伴随着遗忘的脱落,这种脱落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讲可能是一种极其痛苦和艰难的决定,但是对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平稳发展来讲是一个必然的作用,即便没有西方的制裁,莫斯科在未来后的几十年都有可能会进行经济转型而面临人群失业,西方的制裁只是莫斯科的转型或许提前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经济下滑、失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变大、老百姓收入减少、经济停滞不前等,所以对莫斯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甚多。我认为这对莫斯科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这么多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就导致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国家还要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对当地的经济和物资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灵活就业不叫失业那可以去乌克兰捡破烂稳定的就业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稳定的就业环境,国家的相关的产业就很难长久、健康的发展,会对莫斯科的经济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个人认为这将对莫斯科经济造成以下的影响:一、俄罗斯核心产业收入暴跌都知道俄罗斯地大物博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出口国,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一直是俄罗斯对口出口的经济命门。而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的其中一条就是不接受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作为一直倚仗石油出口的俄罗斯这次的经济制裁确实是不小的打击,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国家的外贸经济收入阻碍国家整体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二、相关产业的发展停滞西方制裁莫斯科导致20万人面临失业,意味着俄罗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停滞。失业人口的增多,使得相关产业都面临着倒闭或者发展缓慢的窘境。对于国家内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其次,为了挽救国内经济萧条而导致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国家需要额外支付相关支出来缓和国家的失业浪潮。一定程度上阻碍俄罗斯国内经济的继续推动和建设,使得俄罗斯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三、货币价值贬值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俄罗斯的通用货币卢布的价值暴跌,成为全球范围内表现最差的货币。货币价值的暴跌不利于俄罗斯对外进口相关的物资和能源,阻碍了俄罗斯进口经济的发展。其次,货币的贬值在国内的主要表现就是通货膨胀,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会造成国内整体的经济愈加的萧条。再加之失业人口的增多,很容易激化国内的社会矛盾。总结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如下:首先,由于失业人口增多会导致俄罗斯核心产业收入暴跌。其次,会使得相关产业受到局限和停滞。最后,是使得俄罗斯的货币贬值,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西方制裁致莫斯科20万人面临失业,会给当地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首先肯定会造成当地经济的停滞,不过俄罗斯他针对这些制裁也有自己相应的政策。虽然有短暂性的影响,但是很快就会变好。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经济衰退。不能够大量发展农业,经济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甚至影响到国家不能成为发达国家。股票下跌,由于俄罗斯在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受到制裁,莫斯科约有20万外企员工面临失业风险。针对已暂停业务或决定撤出俄罗斯的外国公司的员工,有关部门上周批准一项4100万美元的计划,以支持在莫斯科就业。对乌克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成百上千的外国公司、主要是西方公司宣布暂停在俄业务或撤出俄罗斯市场。瞎说什么,大帝说了,状况不能再好。失业?没有的事,“不甚理想的灵活就业”而已。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伴随着普通百姓生活的变故,就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当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头上的时候,就是一座无法避免的大山。这座大山可能会对一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以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博弈来讲,西方制裁莫斯科是致使20万人面临失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这些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首先如果莫斯科20万人失业的话,就会对其当地的制造业进行产生一些无法挽回的影响。莫斯科是一个以重工业和军工业为主的国家,他们国家的轻工业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当地的人来说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机会是稳定,而富足的,当这20万人失业之后,整个轻工业很有可能会陷入停摆的状态,进而造成当地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更加不平衡。其次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市场进行会出现一步的退化。俄罗斯的消费市场本身并不是十分广阔,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多数依赖于天然气的出口和各种资源的出口,对于俄罗斯本身来讲,当地的消费市场不足以拉动国内庞大的生产,而当20万人再次面临失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本消费动力不足的市场活力会明显下降,这对于本身需要经济转型的俄罗斯来讲,是一个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最后不管是西方制裁俄罗斯还是俄罗斯禁止,对西方国家进行天然气的出口,每一步背后都有着大国博弈的思考,但事实上所有的这些结果都是要由当地的平民百姓来承担,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中带给我们的思考,经济造就的实力永远可以让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站着讲话。

莫斯科公国中的封建因素有哪些

粮食问题,就业问题。1、粮食问题,在封建时代,粮食的产出相当依赖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气候,在信息时代,很多要素都会影响粮食的产出。2、就业问题,神罗和十三殖民地的制裁,使得莫斯科公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迅速萎缩,间接导致大量人口失业。

二战中苏联是如何抵抗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三年的围攻的?

二战期间,德国坚信只要攻占列宁格勒,苏联就会崩溃。列宁格勒是圣彼得堡。1917年,列宁在圣彼得堡领导了十月革命。1924年,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改名为圣彼得堡。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饥饿”是主题。城市里的食物越来越少。士兵每人只能得到500克面包,非战斗人员每天只能得到300克。最糟糕的是,工人和孩子每天只能吃125g面包,也就是“混合面包”。德军的目的是饿死列宁格勒人口300多万,打击苏联的反德士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已经作出指示:不惜任何代价,无论牺牲有多大,我们都要把粮食送到列宁格勒。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不缺粮食。缺少的是把它送到列宁格勒的手段。最早苏联采用的是空投。这是个好主意。莫斯科的特种部队航空旅在几个月内已经向列宁格勒投入了4300吨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所有民众的需求。需要另一种方法。斯大林盯着列宁格勒的地图,皱着眉头。突然,他眼前一亮,一大块蓝色映入眼帘。这个蓝色的大湖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多加湖,原名涅瓦湖,面积184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深处230米。拉多加湖位于列宁格勒东郊,最远距离20公里。拉多加湖东南有涅瓦河,经列宁格勒流入芬兰湾。战前,列宁格勒有一条从市区到奥西洛维茨港、拉多加湖的客运水路。德军围攻列宁格勒后,拉多加湖对列宁格勒的重要性并非不为人知。但是,德军却是千里奔袭,节节败退。我们带的武器,重点是攻城,不能完全覆盖拉多加湖。这让苏联人看到了机会。从苏联各地运来的粮食集中在拉多加湖东岸,然后趁德军不备,将800吨粮食运往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港。列宁格勒也被通知尽可能修复港口。但在秋天,拉多加湖气候恶劣,强风是家常便饭。为了阻止苏联通过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德国轰炸机经常在拉多加湖水面巡逻,发现一艘船炸毁了另一艘船。许多运粮船还没走多远就被德国人炸沉在了湖底。斯大林说:“继续运,看看我们有没有更多的粮食或者德国的炮弹!”1941年9月12日后,苏联加紧入侵列宁格勒。驳船装载着谷物、罐头食品和鱼。虽然德军用轰炸的方式将其拦截,但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两个月内,苏联强行向列宁格勒运送了6万吨各种食品。其实苏联不怕德国的炮弹。毕竟德军炮弹有限。你最怕什么?上帝啊。拉多加湖的纬度很高。入冬后,拉多加湖开始结冰。苏联运粮到列宁格勒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但列宁格勒如果不能及时送到,也撑不了多久。我该怎么办?因地制宜。由于拉多加湖结冰,将开辟一条冰上救援道路。然而,冰路最大的危险是冰的厚度不够。正常情况下,拉多加湖在每年的12月底之前不会结出厚厚的冰。十一月的冰很薄,汽车无法在冰上行驶。苏联的外围是列宁格勒,可以等到12月底,但是有危险。能持续到12月底吗?显然不能。车太重了,可以用马拉的雪橇。马的重量很轻,但是因为太轻,大风一吹,所有的马都被吹进了湖里。时间不等人,只能用车。列宁格勒已经开辟了一条冰路,随着天气转凉,冰层越来越厚。汽车在结冰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有时会把冰推出裂缝,掉进湖里。截至12月1日,已有40多名汽车司机失业。然而,只运送了800吨粮食不过,苏军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城内苏军收复重镇提赫文,距离苏军外围向城内输送物资的距离非常近。苏联不惜一切代价开辟了几条人生道路,各路部队维护着这些人生道路。当拉多加湖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时,车队可以畅通无阻地前往城市运送物资。苏联拉多加湖上有加油站和供热站,过往的汽车可以在这里加油取暖。拉多加湖更像是苏联的多余之地,德国人面对苏联的“招数”束手无策。在此期间,苏联通过冰路向列宁格勒运送了27万吨粮食、5.5万吨石油、2.3万吨煤炭和数万吨武器弹药。此外,车队从该市疏散了5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苏联不计成本,只用了18天就建成了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生命线。火车的运输能力远大于汽车,列宁格勒的物资短缺得到了有效缓解。虽然德军不断轰炸,但苏联每天能开2250辆满载货物的货运列车进城。在全国的支持下,列宁格勒在围城战中越打越勇,终于在1944年1月27日迎来了春天。

模联立场文件。相关资料也可。!

议题:金融危机中的国际合作议题概述2008年9月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格林斯潘称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到2009年,这场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提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逐步显现。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参与缓解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灾难,世界各国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缓解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政府所表现的以及持续的联合统一对战胜这场危机将是决定性的。如今,在金融以及很多全球相互依存和联系的领域,并不能去过分强调和夸大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合作,然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不是靠各国政府自己可以解决的。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加强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挑战。第一部分 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虽然在2008年9月起爆发蔓延开来,而它的导火索却是在几年,甚至数十年前埋下的。1、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1970年,美国又设立了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原因。2、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而投机行为背后隐藏的贪婪使投机愈演愈烈。3、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失业情况国际劳工组织在今天发布的《世界就业趋势》年度报告中,作出了这一令人担忧的预测。报告称,世界失业率在2009年将上升至7.1%。该组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数据,作为进行计算和预测的基础。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指出,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调低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今年的失业率及新增失业人数预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该组织此前发布的2009年失业率预期为6.1%。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29日报道,国际劳工组织28日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转为就业危机,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全世界可能会失去5100万个工作机会。报告还提到:“如果经济衰退在今年加深,全球性工作危机会迅速恶化。”报告说:“我们可以预计,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收入和工作条件都会变差。”根据最新的趋势预测,新增加的失业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北非和中东去年底的失业率最高,分别达到10.3%和9.4%,中欧、东南欧和前苏联地区为8.8%,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7.9%,拉丁美洲为7.3%。东亚是全球情况最好的地区,失业率为3.8%。高失业率给人类带来过很多麻烦,也制造过恐慌。1929年的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和德国25%的失业率,并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对于那段历史,现代人只能在好莱坞的电影里去寻找了。但眼下,失业潮又从华尔街开始蔓延到全球。英国《卫报》曾断言,“在大多数国家,失业率超过 10%就是非常危险的,让社会处于大规模抗议和骚乱的边缘”,而现在,连海湾产油国阿曼和卡塔尔的失业率都达到了17%和12%。有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将进入一个失业时代,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失业问题将困扰很多国家。能否处理好失业问题,关系这些国家的稳定,也决定着这些国家能否从经济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全球失业“排行榜”触目惊心 12月22日 这一天对51岁的多娜?安德森来说,意味着“独立、自给自足、为美国社会工作和奉献的曰子”结束了。她成为美国萨密特公司首批解雇的35人之一。失业后,她将不得不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约翰森?拜恩不在首批被解雇名单中,但他预感到,自己很快也会失业。令他头痛的是,他刚买了新房子,可能供不起房贷了。 这只是全球出现高失业潮的一个缩影。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全球性的失业狂潮。据美国政府统计,11月全美失业率高达6.7%,创34年以来单月失业率的新纪录。法新社12月24日最新报道说,过去四周美国失业人数增加58.6万。加拿大11月新增失业人数7.1万,失业率由上个月的5.3%升至6.3%,不仅创下自1982年以来单月新增失业人数的新纪录,且这一数字是预计的3倍多。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失业重灾区并非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美国失业率上升最快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金融业、娱乐业和服务业。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很多知名企业纷纷裁员,此举造成的失业人数足可以拉出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排行榜:花旗银行裁7.3万人;美国银行裁3.5万人:通用汽车裁3.4万人:雷曼兄弟倒闭后有2.3万人失业;DHL快递公司裁1.5万人;星巴克裁1.2万人,日本索尼裁8000名全职工人;另有8000名季节工和临时工也将下岗…… 同时,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全球失业率最高的并非频繁出现在世界媒体上的富国和大企业。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自我调节能力极强,因此尽管它是金融风暴的策源地,也是较早被关注高失业率的国家,但横向比较,其失业率并不算高。本次失业大潮早已跨越国界,出现了相互波及和转嫁的恶性循环。有经济学者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失业潮中,最后一张被放倒的“多米诺骨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它们相对于美国来说会更惨,要承受前面所有倒下牌的分量。如果美国预计明年的失业率是7%,那么一些原本经济出现起色的亚非国家失业率就要多出五六倍。如靠石油产业打了经济“翻身仗”的安哥拉,2005年失业率高达80%,今年初已降至 25%,11月却因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又回升至40%。以出口加工业见长的亚洲各国,因欧美经济不景气,一些轻工、玩具和家电企业所收到的订单锐减,致使大批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率上升。 阿拉伯国家人口总数约3亿,但世界银行去年的报告认为,未来10年阿拉伯国家的失业人数将达到1.2亿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东地区负责人阿玛特最近说,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现在中东各国的平均失业率达到15%,在15至25岁的青年中,失业率更是高达40%。“阿拉伯市场网”24日报道,最近两个月,海湾各国金融、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已经裁3万多职员,各大公司的平均工资也下降了大约40%。阿拉伯管理和建筑业专家委员会主席、人力资源专家哈勒米?萨拉姆说,目前阿拉伯国家的年失业率以3%的速度递升,是全球最高的。 失业潮对俄罗斯的冲击也浪大。俄科学院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经济学家叶夫根尼的预计十分悲观,他认为“一直都在6%以下的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将在2009年翻一番”。前总理卡西亚诺夫近日也认为,俄罗斯明年的失业人口将翻一倍,达到11000万人。就业问题也是中国的最大民生问题。在中国社科院12月中旬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2008年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 失业潮给人类带来过大麻烦 现代失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1914年提出。庇古在《论失业问题》一书中提及“摩擦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并因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最早的全球高失业大潮爆发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在1928年,欧美各国的失业率都在2%左右,但大萧条最甚的1933年,德美等国的失业率均高达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失业。全球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二战后,为了应对全球就业问题,改善劳工状况,联合国还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这个专门机构。 在苏联时期编辑的大百科全书中,失业被看成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才存在的问题。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末宣布彻底消除了失业问题。苏联官方首次承认存在失业问题还是在解体前的几个月。上世纪90年代初和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期间,俄罗斯出现过两次大的失业潮。现在,金融危机让俄罗斯遭遇第三次失业高峰,很多俄罗斯媒体认为,现在只是失业高峰的开始,真正的顶点还没有到来,人们普遍对经济危机前景感到悲观,对未来的就业形势充满恐慌。 除了战争,全球性的失业还引起过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会增加犯罪率,甚至索马里海盗猖獗的背后也有高失业率的阴影。在发达国家,围绕着失业问题,不仅各种工会组织游行示威,而且最近两年在法国、希腊等国还引发了严重骚乱。 此外,失业让人类变得不够忠诚。美国《圣安东尼奥商业期刊》12月23日报道说,面临解雇的员工将对公司构成安全威胁。美国网络安全公司网络方舟对华尔街的226名雇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8%的雇员表示可能把重要的公司数据带走。一半的受调查者承认,他们已经下载了敏感的商业机密数据,并将把它们作为保住自己岗位的谈判工具。62%的员工说,偷偷将公司信息带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各国政府和公司都很紧张 高失业率中暗藏着不稳定的因素,这成为各国目前最头痛的难题之一。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苦寻对策。俄《新政策》杂志12月23日援引俄专家的观点认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好出路,而基础设施问题正是俄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17日表示,修建公路、住房等一些公共工程将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另据俄《独立报》23日报道,为减少开支,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瓦兹”汽车制造厂采取了给企业员工放长假的办法,宣布将新年假期延长至明年2月2日。在这期间虽然工资照付,但员工得不到平时的津贴,使企业支出相对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压力,同时不至于让员工失业。据法国《快报》24日报道,部分法国企业开始实行“‘强制休假”制度。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雇主正在不解雇员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削减劳动力成本,比如戴尔公司开始延长无薪假期,思科公司年底停工4天,摩托罗拉公司下调工资,内华达州赌场开始每周4天工作制,美国本田采取自愿无薪休假制度,西雅图时报公司“命令”500名员工无薪休假一周…… 在旧金山,一家网络设计公司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时曾大幅度裁员。但公司的老板玛丽亚说,这一措施是十分痛苦的,她不想再重复。这一次,她采取了削减红利的办法。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教授詹妮佛?凯特曼说,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节约公司未来招募新员工并进行培训的费用。不过,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布尔霍认为,这种“宽宏大量”不会持续太久,如果员工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看起来还要持续很久,他们会感到很失望,希望拿回所有的补偿,“目前这些措施只是临时措施。” 目前,阿拉伯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比较独特。埃及一家合资化工厂规定,如果外国公司想在它的投标项目上中标,必须按照1:20的比例解决当地过剩的劳动力,即外国人来1个,就得安置20位埃及人就业。此外,针对残疾人多的现象,沙特等国规定,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雇用残疾人。韩国《朝鲜日报》24日报道说,为解决青年失业问题,韩国政府决定明年聘用5.4万名青年实习,为此还专门召开了“雇用对策特别工作组”会议。 失业可能刺激新一轮增长 中国《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丁刚认为.就业难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问题,也必然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当然,经济危机时期,失业问题会更严重。各个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这与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得非常快,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企业受到危机的沉重打击,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的经济是有活力的。公司载员工意味着甩掉包袱,迅速分散压力,以便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研发和扩大再生产,这种机制将会刺激美国新一轮增长的到来。 丁刚认为,失业的增加并不会引起美国社会的大动荡,一是因为现在美国的社会救济能力要比1929年大萧条时强得多,普通个人和家庭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增加了很多;二是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对于追求“美国梦”的移民来说,经济危机虽然带来生活水平下降,但他们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今天,美国的失业率上升最快,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最先走出危机的也将是美国。相反,一些欧洲国家因受福利政策所累,企业很难摆脱困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长远解决就业问题,要加强职业培训,使劳动力能够尽快适应经济转型。失业于个人来说是痛苦的,接受培训,再就业,需要耐心。在某些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布兰迪斯大学是美国颇具名气的一所私立大学。该校教授威廉姆最近呼吁全校教师自愿扣减1%的工资,为学校节约成本,以避免同事遭到解雇。威廉姆说,现在有超过30%的教师已经自愿削减工资,为学校“省”了10万美元,已经“救”了几位险遭解雇的同事。经济世界的普遍情况——在华盛顿参加会议的阿尔及利亚财政部长卡里姆?朱迪11日接受阿尔及利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为阿尔及利亚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阿尔及利亚金融业不够发达,在全球经济中相对孤立。但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经济支柱的阿尔及利亚的国际收支状况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阿萨夫11日强调,依托高额的石油收入和充裕的财政盈余,沙特原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不会受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阿萨夫指出,世界金融危机对沙特股市的影响是间接和暂时的,沙特主要银行今年第三季度普遍业绩卓著,利润持续增长,因此不存在银行抵押风险。 ——阿根廷经济部长卡洛斯?费尔南德斯11日在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会议时说,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了避免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新兴市场国家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力争实现对外贸易和公共财政的双盈余,同时要积累充足的外汇储备,以便从容应对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从目前情况看,拉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金融市场泡沫不大,国家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干预,因此,拉美地区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的概率不大。 ——智利中央银行11日宣布,将向该国金融系统注资50亿美元,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信心。据悉,注资行动将从下周开始,计划每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亿美元,返还期限在60天至90天之间。智利央行表示,将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局势和本国市场走势,随时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进一步行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区的一些官员近日表示,此轮金融危机可能在6至8个月后波及非洲。届时非洲国家的侨汇很可能大幅下降,旅游业也将受到影响。此外,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减少对非援助。欧洲 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欧盟经济状况正在迅速恶化。该委员会同时分别下调了对2009年欧元区和欧盟整体经济的预期。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2009年欧元区经济前景将明显不及此前预期;不过他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帮助欧元区经济在2010年出现明显的回升。 欧元区失业率将接近10% 根据欧盟委员会预计,2009年欧元区经济将下降1.9%,欧盟27个成员国经济将下降1.8%,远不及2008年11月预期的增长0.2%。同时,2009年欧元区失业率可能从2008年的7.5%升至9.3%,欧盟失业率也将从2008年的7.0%升至8.7%。欧盟委员会称,随着2008年金融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 而在欧盟内部,欧盟委员会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将下降2.8%,2010年也将仅增长0.2%;法国经济2009年则将在该国工业产值和信心大降及贸易伙伴经济显著放缓的影响下萎缩1.8%,明年会反弹至增长0.4%;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其2009年经济将收缩2.3%,并在2010年实现0.7%左右的增长。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刘力群表示,由于德国将于2009年9月下旬进行大选,所以德国现政府必将在2009年上半年大力恢复经济。而德国各主要政党在经济问题上态度的统一,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大选可能造成的政策连续性不足,因此,德国经济复苏的前景要优于欧洲其他主要经济体。 衰退可能持续至今夏 欧盟高层经济官员表示,财政措施和减息应能限制经济衰退的程度。通胀率下降使欧洲央行可以在过去四个月内把利率从4.25%降至2.0%。 该委员会称,2009年欧元区平均通胀率水平应为1.0%,远低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0%上限。而低通胀率和2008年12月推出的2000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则将有助于欧元区经济在2010年温和复苏,尽管这一预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明年增长0.4%,欧盟经济明年增长0.5%,并认为欧元区经济衰退可能持续到2009年夏季。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明显回升,他认为投资者低估了决策者对危机的处理能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经济恢复,同时发展中国家在经过短暂的经济增长回落以后将继续高速增长,另外石油价格下降也是利好因素。

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是中国第几次

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党代会的福建代表有3人,他们分别是:苏兆征、罗明、许土淼。1928年3月,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月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开会研究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李维汉、任弼时留守,负责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为留守中央秘书长。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会议内容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明确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二、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三、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四、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五、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六、实行,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七、没收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民;八、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安置工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开。由于当时国内白色恐怖严重,难以找到一个能够保证安全的地方开会,再加上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分别于当年春天和夏天在莫斯科召开,少共国际也将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到中共都将派代表团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将中共六大放在莫斯科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84人。内容共产国际东方书记处派出大量人员参加了大会各项决议案的起草工作。大会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结党领导的军事运动和红军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军事斗争的任务;总结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大会通过了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选出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选出由3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审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三、杨殷、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

1945到1970年间美国发生了什么事?

1945年7月中、苏、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7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上,在盟军代表面前,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50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自卫队成立,结束日本五年无军队的历史;1962年美国把本国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1970年代,世界连续掀起两次能源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西方世界甚至出现所谓「失落的十年」阶段,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变化。【健身的女子】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民生百态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清理。有网友看了这组照片后大为感慨,“美国当时就如此繁荣”、“跟四十年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完全不同”、“大家生活无比惬意”等。【纽约时代广场】时代广场,位于纽约第七大道与百老汇大道交汇处,周边高楼密集,聚集无数商场和剧院,是娱乐和购物中心,在全球有着巨大的名气。时代广场原名“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又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这里成为全球游客来纽约必到的场所之一。【航天飞机成功收回】尽管航天飞机如今早已退役,但它在美国航天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限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向飞船一样被主推火箭发射升空,但是可以向飞机一样飞回降落。同时,航天飞机还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华尔街】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它位于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非常短的一条街道。然而,这里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这里的风吹草动对全球的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举个例子,“911”恐怖袭击发生时,华尔街交易所停止交易,这一刻,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几乎停摆,华尔街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爷爷的天伦之乐】从1945年二战结束直到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尤其在60年代的美国农业几乎全部实现了电气化,在经营管理上则实现了专业化、社会化。同时,当时美国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并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消防员正在灭火】美国实行消防员职业制,消防员在美国人心目中一直被视为平民英雄,消防员这一职业也被民众评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比总统的排名还要高。消防员之所以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消防员在“911”恐怖袭击中的英勇行动。据报道,纽约每一个有队员在9·11袭击救援中遇难的消防站,门前必有一块铭牌,上面镌刻着消防员的名字,有的还附上他们生前的照片,供过往美国民众观瞻。【公园里的演奏】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当时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航空事业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945年7月中、苏、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7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上,在盟军代表面前,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50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自卫队成立,结束日本五年无军队的历史1962年美国把本国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1970年代,世界连续掀起两次能源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西方世界甚至出现所谓「失落的十年」阶段,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变化。2.美国历史重大事件1、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英属北美之外。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剥削,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严重阻碍作用,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2、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 ,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战争给当时的欧罗巴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尔·马克思说,南北战争代表了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战争。南北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3、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 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 美国独立后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西进过程中,大批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迁往西部,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破坏了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平衡,为南北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西进运动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侵略行为,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消灭了众多印第安文明,当时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 有一帮先驱者向西部探索,并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直行进到太平洋,就是现在墨西哥一带。后来大量人包括政府和军队涌入西部,通过劫掠、诱导、欺骗、屠杀印第安人,并开发西部地区。 4、工业革命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5、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罗斯福于1941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向与德意日作战的国家提供物资。8月14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9月24日苏联政府声明同意其基本原则,接着召开莫斯科三国会议,奠定了美英苏战时合作的基础。 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在开始时接连败退。1942年5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退日军。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击败日军,美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同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0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 11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总统。 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美英就处理德国、波兰等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就苏军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国驻日最高统帅,美军进驻日本,实现了由美国独家控制日本的局面。1945年7月中、苏、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7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上,在盟军代表面前,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50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自卫队成立,结束日本五年无军队的历史;1962年美国把本国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1970年代,世界连续掀起两次能源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西方世界甚至出现所谓「失落的十年」阶段,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变化。美国1970年发生的大事如下: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是1970年5月4日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的一起著名事件,当天上千名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在举行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的战争时,与在场的国民警卫队发生冲突。军人使用武力,向示威学生开枪,共造成4名学生死亡、另外9人受伤。此次事件引起全美国超过450所校园罢课,5天后再有十万人在美国首都华府游行抗议。事后,尼克松组织的总统特别调查委员会认定,开枪是没有必要且不可原谅的。受害者家属起诉俄亥俄州州长与国民警卫队,法院判决州政府支付受害人家属64000美元赔偿并且公开道歉。事情的起因是尼克松竞选总统时许诺结束越战,当选后却违背诺言。变本加厉进军柬埔寨。被欺骗的选民愤怒而起游行,在肯大示威的学生和赶来的军警发生冲突。在1970年1月21日,波音747客机首次商业飞行,由泛美航空搭载362名旅客从美国纽约飞往英国伦敦。1945年7月中、苏、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7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上,在盟军代表面前,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50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自卫队成立,结束日本五年无军队的历史;1962年美国把本国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1970年代,世界连续掀起两次能源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西方世界甚至出现所谓「失落的十年」阶段,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与变化。1910年代:卢西塔尼亚号沉没(1915年)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艇击沉了卢西塔尼亚号,促使美国结束孤立主义。1920年代:股市崩盘(1929)这个事情就无需赘言了,我们不妨记住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1930年代: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1933年)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政治性公关活动,以此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1940年代: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投掷原子弹来加速日本投降。1950年代:美国陆军-麦卡锡听证会(1954年)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参议院麦卡锡将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一个时代。但这次听证会导致这位昔日的政坛明星一败涂地而变得声名狼藉。1960年代:暗杀马丁·路德·金(1968年)这位民权运动领袖被杀,说明一个国家政治两极化可能带来的悲剧性暴力后果。1970年代:水门丑闻(1972-74年)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1980年代:PATCO罢工(1981年)里根总统以铁腕手段镇压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会的罢工,而这个组织恰恰是总统大选时里根的支持者。1990年代:莫妮卡·莱温斯基事件(1998-99年)这就是所谓的拉链门事件,另一主角就是当时的总统克林顿。2000年代初:9月11日袭击事件(2001年)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了世贸中心,造成近3000人死亡。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其增长的速度比受战争破坏严重的日本、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为低,但比英国为高,也明显地高于美国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速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战时最高额的1945年是3552亿美元。战后略有下降,朝鲜战争爆发后重新上升,到195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28亿美元。此后连续上升,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达1883美元。60年代上升得更快。从1961年到1969年,经济持续高涨。1965年的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9.9%。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了37.5%,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作为美国经济三大支柱的钢铁、汽车和建筑工业,战后仍然继续发展。整个50年代,汽车销售量年平均接近700万辆,60年代则超过900万辆。1940年和1970年之间,小汽车由2750万辆激增到9000万辆,由平均每五人一辆增至几乎每两人一辆。战后蓬勃兴起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子、航空和宇航、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为迅速。化学工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用化学方法加工和生产一整批新工业品——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药物、杀虫药剂等的结果。30年代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收音机和通信设备,其产值在1939年不过5亿美元。战时和战后技术革命的结果,使1969年电子工业的产值接近150亿美元。电视机的产量1947年是7000部,到1971年美国家庭拥有6300多万部黑白电视机和2700多万部彩色电视机,平均每两个家庭有三部电视机。电视台从1946年的10个增加到1969年的673个。1954年,美国只有200部电子计算机,到1970年估计达10万部。电子计算机和工业数据处理设备的销售额连续20年创造新纪录,1969年高达78亿美元。家庭、办公室和工厂消耗天然气的价值,由1940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69年的108亿美元。煤气公用事业成了庞大的工业,1969年资产达430亿美元以上,比1940年增加了八倍。1970年,美国约有47条定期的国内、国际航空线,雇员30多万人,总收入达85亿美元。1948年,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的销售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大关,到1968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雇员超过100万人,其中半数是工程师和科学家。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第一次载人登上月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国农业巨大繁荣的时期。农场人均净收入(按1960年美元计算)1940年为1714美元,1946年上升到3677美元,1970年达到4500美元。这个时期农业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了专业化、社会化。5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从1940年的26.5万个增加到1969年的36.7万个。这类农场在二战开始时只占1/25,此时已占1/7。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1950年,每个农民可供养15.5人,1960年增加到25.8人,1970年又增加到47.1人。1947~1970年间,美国农业人口减少了2/3,从占总人口比例的1/6降至1/20,而美国农畜产品却居世界首位,1970年生产的玉米占全世界的43%,大豆占74%,动物油脂占57.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输出国。美国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也迅速扩大。1946~1950年的年平均出口额是118.29亿美元,进口额是66.59亿美元,顺差51.7亿美元;1970年出口额增至432.24亿美元,进口额是399.516亿美元,顺差32.724亿美元。战后初期,美国出口贸易约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1/3,但此后美国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1970年降为15.5%。1971年美国第一次出现外贸逆差。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出急剧扩张。资本输出总额从1938年的115亿美元猛增到1970年的1555亿美元(其中私人直接投资占781亿美元)。1960~1970年,美国仅从直接投资一项中就获得623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老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新工业部门的发展及一系列新工艺、新产品的涌现。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成本降低和产量增加。30年代工业生产率只增加约20%,1950~1970年则增加了94%。30年代农业每人每小时生产量没有变动,但1940~1970年间增长率为430%。第二,国民经济军事化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特点。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扩大印度支那战争,使国家长期保持高额的军事开支,刺激了经济,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经济部门的增长。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力量和国家的力量相结合,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在一定时期中刺激了经济的增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发展。第四,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同垄断资本利润迅速增长、投资的日益扩大分不开的。美国公司纳税后的利润1937年为52.8亿美元,1947年为201.9亿美元,1972年为546.2亿美元,是战前的十倍。利润的膨胀引起了投资的扩大。美国私人企业固定资本投资按1972年价格计算,1951~1960年为597亿美元,1961~1970年为928亿美元。投资增加使再生产不断扩大。此外,美国垄断资本通过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掠夺别国的原料和燃料,倾销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也是维持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维持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诸因素,在资本帝国主义制度下也含有深刻的内在矛盾性。国民经济军事化和信用膨胀支撑了工业的增长,但又削弱了工业进一步增长的基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引起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在这20年中先后出现了四次经济危机。1953年3月~1954年4月的危机是50年代的第一次美国经济危机。1957年3月~1958年4月的一次危机和1960年2月~1961年2月的一次危机,前后相距不到两年,是美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周期。60年代扩大印度支那战争曾一度推迟了危机的爆发,出现了战后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经济周期,即1961~1969年持续高涨104个月,但危机终于在印支战争高潮的1969年10月爆发。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每次持续时间为8~1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8.1%~13.5%。经济危机常同财政状况恶化和美元危机交织在一起。早在1960年10月就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伦敦市场上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世界各地随之掀起一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美国借助英格兰银行的支持,才平息了浪潮,渡过了难关。到1970年7月,又爆发了一场新的更为严重的美元危机。这时,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02亿美元,只及流动外债(510亿美元)的1/5。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年底,被迫宣布美元贬值7.89%,即法定兑换率由1盎司黄金合35美元改为合38美元。即使在繁荣的60年代,美国失业人口尚在300万人上下,70年代后增加到400~500万人。企业开工率经常严重不足。二、70年代的危机滞胀与80年代的发展1973年12月至1975年4月,美国发生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危机,它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7.8%,全国失业人口达850万,失业率为8.9%。这场危机的一个特点是物价持续上涨。危机期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5.3%。1975年上半年危机渡过高潮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出现了相对停滞的趋势,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西方经济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滞胀。在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远比五六十年代慢,而且行程曲折,没有出现全面的经济高涨。国民生产总值在1976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1971~1980年间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本投资缓慢。在生产设备大量过剩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基本是靠消费性需求的增加,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高潮。而固定资本投资不振,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滞胀导致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1978年,美国有全失业人口605万,远高于危机前的数字。另一严重问题是通货膨胀。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采用凯恩斯学说,实行膨胀性金融政策,放松银根,鼓励投资与消费,并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这一做法对防止危机、促进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到70年代,遇到低增长、高失业的形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达到7%左右。美元在金融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也日渐丧失。1977年10月到1978年11月连续发生八次美元危机。1979年又一次出现抢购黄金的浪潮。年初每盎司黄金兑换218美元,到1980年1月21日一度高达375美元。1980年2月,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比1973~1975年那次危机下降的幅度小。但这次危机不是经历繁荣之后出现的,而是在滞胀基础上产生的,因而还是严重的。失业率上升到30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峰,达到10.8%,失业人数达1200万以上。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危机持续了三年左右。70年代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危机和滞胀之中,这是由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因素促成的。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上升,美国逐渐丧失了战后20年独霸世界市场的优势。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9%,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1970年下降到40.9%。1947年,美国出口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1/3,1970年降到15.5%。在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中美国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从1965年起,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相继超过了从美国的进口。第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战后时期技术革命所创造的某些新产品,生产量不断扩大,使市场逐渐达到饱和,如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而另一方面有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要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尚需要时间,还不能取代处于衰落中的传统工业,对这些“夕阳”工业进行新技术改造还需时日。这种新旧交替变化调整中所表现的“停滞”现象,是和传统的周期性危机有所不同的,它既是一种危险,但又是一种机遇,既有危机,又有转机。第三,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规律使美国资本向世界扩张,寻求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美国国外资产从1950年的544亿美元,上升到1970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多。但国内的传统工业如汽车、钢铁等工业,由于工资高、利润低,资本家不愿投资进行更新改造,致使这些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削弱了传统工业的基础和竞争力。第四,第三世界联合开展维护资源的反霸斗争。从1973年起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展“石油战”,连续三次提价。1950年原油价格每桶1.71美元,1973年涨至5.11美元,1981年10月达到34美元的高峰。“石油战”结束了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廉价石油资源时代,加剧了美国的能源危机。1970年美国进口石油11.57亿桶,1977年上升到31.03亿桶,为消费量的46.4%。石油是工业和农业的动力,石油涨价导致整个物价的上涨。第五,是美元霸主地位的丧失。战后,美国凭借其绝对优势地位,创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从中得到许多好处。但到70年代美元一再贬值,多次发生危机,这不能不对经济滞胀发生影响。然而,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世界首位。按1972年美元价格计算,197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750亿美元,1980年为14,807亿美元,十年期间增长了37.7%。国民收入按当年美元计算,1970年为7984亿美元,1980年为21,214亿美元。1983年,美国率先走出危机,经济回升很快,打破滞胀局面。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9%,是1951年以来美国的最高增长率。此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一直到1990年,经济连续八年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有所下降。从道·琼斯股票指数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改善。危机前的1972年,道·琼斯股票指数为1052,1982年降为776,1983年升为1287,超过危机前的指数。1987年突破2000,比1972年增长将近一倍。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806亿美元,比日本和西欧国家高出很多。美国经济的这种迅速发展,使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再次得到加强。美国经济问题依然很多。财政赤字、内外债务和外贸逆差居高不下。里根政府作出巨大努力来削减赤字,虽取得一些成果,但1987年仍有1476亿美元的赤字。美国的国债则是有增无减,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在1975年还有顺差91亿美元,而此后则连年逆差。1980年为253亿美元,1988年增为1374亿美元。美国经济日益受到西欧和日本的挑战。垄断资本统治的加强五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企业合并运动。战前20年代有一次合并高潮,1920~1929年大公司合并的企业约7000个,1945~1954年大公司合并的企业仅为2929个,而在1965~1969年这五年就达8213个。1947~1972年,最大的100家公司在全部制造业资产总额和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39.3%和23%上升到47.6%和33%。1970年,最大的50家银行占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47.8%、存款总额的47.4%。过去的合并运动主要是横向合并和纵向合并,而这次混合性合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合并形式,即许多不属于同一行业或同一生产程序的企业,甚至是业务上毫不相关的企业之间进行合并。到1970年,这种混合性合并占全部合并企业数的87.8%,形成众多的经营多样化的联合企业。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原来主要经营电信业务和制造电信器材,60年代以来合并了50多家与电信无关的公司,经营范围扩展到面包食品、人造纤维、住房建筑、旅馆酒吧、保险、投资基金、房地产、计算机、化学制品等。通用电气公司合并了众多企业后,产品达300种。从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公司加速合并大量国外企业,成为国际化垄断组织即跨国公司。到1972年,美国垄断组织已在国外拥有约8000家工业企业。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是一个巨大的跨国公司,它的200多家子公司分布于60个国家,1969年占该公司资产总额的一半,占职工总数的72%,1970年占销售总额的42%和纯利润的35%。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加剧,美国垄断财团,即金融资本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加强。它们以所掌握的一批金融企业为核心,通过放款、互派董事、收购股票等方式,渗入工矿、交通运输、贸易等部门,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洛克菲勒和摩根两个东部老财团,不仅在美国居于统治地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财团。洛克菲勒财团靠石油起家,现拥有埃克森等七大石油公司,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财团的金融中心是大通曼哈顿银行,它打进军火、化学、电器、电子、航空、原子能、钢铁、橡胶、公用事业等部门,至少控制了20多家资产各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摩根财团的金融中心是摩根信托公司和银行家信托公司,它在美国基础工业及军火工业部门一直占有垄断地位,在钢铁、电器、电子、汽车、化学、有色金属等方面实力更为突出。1970年,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控制的资产达3742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其他16个大财团资产的总和,超过了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四国金融垄断组织所控制的资产总额。在美国十大财团中,次于它们的有美洲银行财团、芝加哥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得克萨斯财团、杜邦财团和克利夫兰财团,还有为数众多的地方性财团如旧金山财团等。垄断财团同国家政权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它们对美国政治生活的控制。美国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都要反映大财团,首先是洛克菲勒和摩根两大财团的利益和要求。50年代艾森豪威尔上台是摩根和洛克菲勒争夺妥协的结果,他的内阁是有名的“富豪内阁”。1961年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上台,是洛克菲勒财团实力增强的反映。后来约翰逊和尼克松先后入主白宫,则有南部和西部财团崛起的背景。历届政府的部长及高级官员,大多是与垄断资本有密切关系的人。垄断组织和政府机构的人员互换达到很大的规模,1967年7月到1971年12月,有1101名中高级军官转入私人军工企业任职,同时各军工垄断组织领导人有232人进入国防部。美国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在经济上的结合空前紧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高度发展。美国政府推行广泛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保证垄断资本的利润,刺激生产的发展。一是政府增加采购和订货。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劳务的开支从1946年的275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1003亿美元,从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1%增加到占19.8%,大部分是用于军事采购。美国大财团垄断了大部分军事订货,这就保证了它们获得垄断高额利润。二是扩大投资兴办国有企业和工程。国家从保证再生产的条件出发,对投资大、周转时间长和利润率低的一些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和公共事业等进行大量拨款。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国家占到投资总额的60%左右。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等需要巨额资本,投资风险大,从一开始就由政府兴办。1950~1971年,原子能工业建厂投资由21亿美元增加到100亿美元。60年代后期,对宇航工业,国家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三是国家开支巨额的科研经费,保证垄断资本集团获得新技术成果和巨额利润。仅军事研究发展费用就从1960年的66亿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25亿美元,其中95%以上落入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军火公司手中。研究取得成果,这些公司即可获得新产品的专利权,得到一笔新的军火订货,还可以将新技术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如果研究失败,费用则由政府报销。四是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信贷、金融和劳动等经济政策,调节国民经济,影响再生产过程,应付经济危机,调节劳资关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高额利润。五是由国家与外国签订各种协定,成立各种经济组织以及通过美援,以国家的力量推动私人资本和商品输出,占据有利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帮助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加强对外经济扩张。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反垄断倾向和竞争机制也在强化。当代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中小企业并存,需要更能适应产业结构更新、易于满足多样化消费的中小企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也要求美国保持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因此,美国在战后一直坚持1890年和1914年制定的反垄断法,禁止有组织的反竞争安排,不允许任何一个企业或财团垄断某部门的全部生产或销售。1950年,又通过塞勒—凯维弗尔反合并法,禁止相互竞争的企业合并。1970年通过反托拉斯法修正案,规定因他人违背反托拉斯法而受害的个人和企业可以提出上诉,法院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应受理此事。

欧洲最大的旅游城市,为何如今却有20万人面临失业?

据统计,澳洲最热门的城市悉尼和墨尔本原本需要200万才能买到的房子,现在只需要170万就能成功拿下!房价一下跌,那么开发商就赚不到钱!开发商没钱,就没法开发新的楼盘。受美国怂恿的澳洲,与华关系出现裂痕。大量中国的投资者连夜撤离,导致澳洲房地产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房价随之暴跌,近20万名建筑工人因此失业!小偷太多,每5个人中就有1名找不到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就了一大批小偷。中国投资者大举撤离,导致澳洲房价暴跌。原因就是,自美国对华施压之后,澳洲毫不犹豫与美站在同一战线。那不勒斯,凭借地中海岸和长达27个世纪的厚重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也是全球最早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18世纪初期就成为欧洲最大的旅游城市,巅峰期曾创下年接待游客535万、单月60万人次的记录。这座城市是意大利美丽的地方那不勒斯欧洲很多国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些年来开始一蹶不振,我们比较熟悉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这样非常发达的国家,近些年来经济都不好,很多城市的人们大面积失业,这其中就包括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在国内非常出名,因为这里有一支足球队,很多著名球星在这里效力过。国内的经济环境这几年不太好欧洲就更是如此过去我们觉得欧美国家发展的非常快,我们在不断向他们靠拢,可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才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很多欧洲国家都需要我们的支持,甚至需要我们的援助。我们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而很多欧洲国家的人真的是享乐惯了,他们更多的时候只知道享受国家的社会福利,而不知道努力工作。那不勒斯靠旅游业已经很难支持城市发展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如今只能靠旅游业支持城市的发展和正常的运转,那不勒斯曾经是意大利乃至欧洲非常重要的城市,如今也已经不行了,所以很多欧洲城市还是非常喜欢中国人的,因为中国人可以为他们带去财富。那不勒斯是很多中国城市的前车之鉴很多 中国城市非常重视旅游业,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始不重视工业和商业发展了,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应该两条腿甚至四条腿走路,而不是顾此失彼。

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美国有四座城市上榜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估计世界上有1亿无家可归的人,其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中,都存在着成千上万的无家可归者。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是贫穷,其它的原因还有长期的失业,家庭暴力,药物滥用,酗酒,精神疾病等,以下是2019年世界上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名单。 10.美国华盛顿特区 9000人无家可归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首都,尽管如此,在这里仍然有成千上万的穷人没有栖身之所。他们被迫靠救济度日,在大街上和公共场所过夜。2015年至2019年间,该地区的无家可归者人数上升了14.4%。 9.匈牙利布达佩斯 10000人无家可归 匈牙利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强行将越来越多的无家可归者安置到避难所。该法案继续禁止无家可归者呆在公共场所、地铁和公共交通站、游乐场或布达佩斯的世界遗产等特殊地区,议会禁止无家可归者住在公共场所,这项法律被人权活动人士称为非常残忍。 8.美国西雅图 12000人无家可归 直到几年前官方公布的数字是10730人无家可归,在西雅图,大约有1万无家可归的人住在街道上。大量无家可归的人是由于裁员和失业,租金和房地产价格已经超出了失业者的承受范围。 7.美国波士顿 16000人无家可归 波士顿近年来,无家可归者的人数每年增加约7%。原因是收入不再与支出同步,低收入工人的工资依然停滞不前,导致许多工薪家庭无家可归。如果出现医疗紧急情况或失业,情况会迅速恶化。 6.巴西圣保罗 21000人无家可归 圣保罗是巴西最富有的城市,据估计,该市有超过21000名无家可归者。2011年的政府人口普查显示,有超过1.5万的无家可归者,在此之后没有进行全面的真实的人口普查。 5.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30000人无家可归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无家可归人口统计数据为1.5万,然而,有几家机构指出,事实上,该市有3万无家可归的人。三分之一的无家可归者是儿童,五分之一的人是老年人。 4.墨西哥城 46000人无家可归 墨西哥城是超过48000名无家可归者的家园,家可归的人生活在街道、公共场所、公园甚至下水道和下水道里。许多灾难经常发生,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是受害者。 3.俄罗斯莫斯科 50000人无家可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一直面临大规模无家可归的问题。大约3.5%的俄罗斯人无家可归,根据某些研究,俄罗斯无家可归者的人数约为150至300万人,而在莫斯科则有五万人。 2.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50000人无家可归 雅加达无家可归的人口超过5万人,在过去,这个数字正在不断上涨。其根本原因是贫困、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住房和失业的成本,在所有亚洲国家中,雅加达的无家可归者情况最糟。 1.美国洛杉矶 58000人无家可归 洛杉矶无家可归的人数达到58000人左右,虽然洛杉矶黑人的总人口只有9%,但大多数无家可归的人都是黑人。这意味着洛杉矶一半以上的黑人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