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一种年龄
- 2、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 3、各个年龄段的叫法
- 4、年龄的另一种说法?
- 5、人的年龄分为几种?
- 6、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 7、年龄中所说的“一轮”是指多少岁?
- 8、年龄的三种表达方式
- 9、年轻人的年龄范围是几岁到几岁?
- 10、英语形容年龄的两种方式,一种是___yearsold,还有一种是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种年龄
1、人生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拥有了多少,而是你的心是否满足。2、即使自认为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大多是肤浅的行为。换一种心境,就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在显赫时月盈若亏,不骄不狂。3、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外傅之年:儿童10岁。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5、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在市场上展出,并附上说明: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用笔作上记号。展览完毕,整幅画都涂满了记号,画家深感失望。6、“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别沉迷于过去的阴影中,否则你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7、 表示年龄段时,例如“People aged under 25 like games, while people aged 30-40 like movies and people aged over 50 like reading”,意思是“25岁以下的.人喜欢玩游戏,而30到40岁的人喜欢看电影,50岁以上的人喜欢阅读”8、许多生活的美好,都来自于内心的安静,来自于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的决心。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陪你笑的人或许会有很多,但能够陪着你哭的人非知己莫属。知己,亦师亦友,可同性可异性,倘若你能拥得一个知交兼爱人,那么你就是被上帝最眷顾的人。10、这样不仅可以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古代年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推荐于 2018-02-14大帅【1对1免费聊】 资深情感主播已回答5644人问题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老师帮我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咨询后心情好多了~在我国古代时期对于年龄是有着很多种说法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也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称谓吧!0岁,有四种称谓: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谓始生之年时;赤子,刚出生的婴儿肤色为赤色,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襁褓,婴儿小时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满周岁的孩子;汤饼之会,孩子出生第三天举办宴会。2岁时期被称为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8岁被称为总角。在古代,古人都会把孩子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9岁又叫黄口。黄口本指是雏鸟的嘴,借指儿童。10岁称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yue)幼学。后来被引申为幼时的学业。12岁对于女孩有单独的称呼叫做金钗之年。13岁,女孩子被称为豆蔻,男孩子被称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15岁在古代的称谓比较多,有五种不同的称谓。分别是及笄(ji,指年满十五岁的少女);志学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会把原先的总角散开,扎成一束;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成童,指十五岁或者十五岁稍微大点的年纪。16岁有种说法叫二八,主要泛指女孩子。20岁有三种称谓。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年,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其二为结发,其三就是弱冠。24岁的女子被称为花信年华。30岁而立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有两种,一种是刚才提到的不惑之年,另外一种称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54岁有说法是六九年。60岁有三种称谓,耳顺之年,花甲(我国古代干支记时间,六十年一甲子,所以称60为花甲),耆(qi)。61岁称还历寿,按照天干地支计时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年是新一轮重新算起,故称“还历”。70岁称为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7岁称喜寿。80岁:朝(chao)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mao die)之年。88岁称米寿。90岁鲐背之年。99岁称白寿,是对99岁的雅称,一百的百去掉一念白。100岁称上寿。108岁称茶寿。140岁称为双稀或者双庆,七十古稀,140有两个七十,所以称为双稀。(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记得点波关注)古代年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摽(音: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 100岁乐期颐。上面的是比较全面的,不过一般你只要记住下面的就可以了“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具体如下:1、童年时期不满周岁为襁褓,2至3岁为孩提,7岁女性为髫年。8岁男性为龆年,9岁泛称总角,童年为垂髫,12岁女性为金钗之年,13岁女性为豆蔻年华。13至15岁为舞勺之年,青少年称为束发。2、少年时期15岁女性称及笄之年,16岁女性称为碧玉年华,15至20岁称为舞象之年。20岁的男性称为弱冠,20岁女性称为桃李年华,24岁的女性称为花信年华。3、中年时期30岁男性称为而立之年,40岁男性称为不惑之年,50岁统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且知命之年。4、老年时期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年过古稀、杖国之年。80岁的称为杖家之年、中寿,80至90岁的老人称为耄耋之年,90岁的老人称为鲐背之年。5、百岁以上00岁老人称为期颐、上寿,120岁的老人为花甲重开,140岁的老人成为古稀双庆。其他意思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相对有效年龄寿命,是指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动物的、由最高级灵魂所支配进行的。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有利于自然,社会良性发展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脑力活动所占用的时空。
年龄的另一种说法?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贵庚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人的年龄分为几种?
人的年龄分为四种,你知道是哪四种吗?日历年龄:人们的日历年龄随着时间的消逝均等地增长着,不管你如何善于保养,也无论你怎样懂生活,在日历年龄的增长面前,任何人的岁月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外貌年龄: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保养的差异,日历年龄相同的人其外貌年龄也会大不相同。生理年龄:人们生理年龄不一定相同,有些人未老先衰,百病缠身;有些人则宝刀不老,青春常驻。心理年龄:人们在心理年龄面前并不是平等的。有些年轻人,在心理上却老得多,迟钝、保守、僵化;有些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童心未泯,难得胡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与人们的经验、知识和才能积累成正比的。有些人年纪一大把,办起事来却幼稚可笑;有些人则“人小鬼大”,老谋深算。活动广泛,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思想深刻,足智多谋是社会年龄高的标志。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及笄:女子十五岁。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拓展资料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参考资料:年龄称谓_百度百科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孩童孩提时代:指2至3岁的孩童黄口小儿: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髫年:女子七岁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女子年满十五时,用簪子将头发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龄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韶年:男子七岁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岁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之年:男子二十岁。这一天父亲长辈要为其举行及冠之礼,表示成年。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知命之年:男子五十岁花甲或耳顺之年:男子六十岁古稀之年:老人七十岁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纪过了八十岁便可以撑着拐杖上朝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岁米寿:老人八十八岁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岁。因为这时老人身上会长斑,就像鲐鱼背白寿: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岁期颐:老人一百岁,指的是期待颐养天年的意思,说明老人年迈,需要子孙赡养茶寿:老人108岁。茶上面的“艹”字头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点一个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比如说什么弱冠啊 总角啊 耄耋啊 不惑啊 而立啊之类的展开我来答??张敦扬小男神来自文化艺术类认证团队 2018-07-02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及笄:女子十五岁。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人这一辈子,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古人就根据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更形象、诗意的表现了人们在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关于年龄,我们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等常见说法。这里小编就把在古代什么样的年龄段叫什么样的名称,其中许多称谓也是有男女之分的一一分享给大家。0-1岁: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赤子——刚生的婴儿。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3-8岁:垂髫(tiáo)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龀”指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由此称。“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8-14岁: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10岁以下:黄口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10岁:幼学、外傅之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男子13岁:舞勺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男子15岁:束发,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男子15-20岁:舞象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仍如上面所说的,将瓜字破为二字。男子20岁:加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30岁:而立、始室、克壮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立,“立身、立志”的意思。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40岁:不惑源自孔子言论,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耳顺——源出孔子言论;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六十年周而复始。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61岁:还历寿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从心——源出孔子言论;古稀——源出杜甫诗;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致政之年——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官员辞职归家。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代指。80岁:伞寿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90岁:鲐背、冻梨表示老年人皮肤状态,见前文。99岁:白寿百少一为“白”,亦99,故借指。100岁: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需人养护。《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140岁:双稀、双庆古稀70岁,双稀即二倍、140岁。
年龄中所说的“一轮”是指多少岁?
一轮读音: yī lún释义:年龄中所说的“一轮”指十二年。即十二生肖轮流一次。出处:《儿女英雄传十七回》“马三爷比我小一轮,属牛的今年七十一。”其他释义:用称圆月、红日等。 唐 孟郊 《读张碧集》诗:“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表数量。用称循环一次的事物或动作。按:此谓小十二岁。如:篮球冠军赛已经打了一轮。表动量。犹一转。 鲁迅 《彷徨·祝福》:“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特指月亮。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拉枯族一种纪日方法。十二天为“一轮”。《民族工作手册-拉枯族》:“拉枯族的命名有着自己的特点。凡小孩出生满一轮那天,须得给小孩命名.但也有满两个月那天取名的。指高考的第一轮复习。一轮是指12岁十二岁1012岁年龄中所说的“一轮”是指12岁。一轮的含义:(1)用称圆月、红日等。 (2)表数量。用称循环一次的事物或动作。(3)表动量。犹一转。 (4)特指月亮。(5)指十二年。十二生肖轮流一次。《儿女英雄传十七回》“马三爷比我小一轮,属牛的今年七十一。”(6)指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扩展资料: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1、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2、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3、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4、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5、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6、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7、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轮
年龄的三种表达方式
年龄的三种表达方式如下:一、用人生各个时期表示。稚齿:稚,幼小。齿,年龄。指人的幼年时代。少年:指人的十多岁阶段。当年:指人的壮年时期,意为“正当壮年”。如陶渊明诗“当年讵有几?”(壮年能有多久)。垂老:垂,接近的意思。指快到老年的时期,如苏轼词“遗民几度垂老年。”二、用人生各时期的身体特征表示黄童:幼年时期。白叟:老年时期。韩愈诗句:“黄童白叟,踊跃欢呼。”超断 :这两个字均指儿童换乳牙,借指七、八岁的儿童。又因“髫”与“蹈”同音,也可做“凯”。壮:青壮年时期,辛弃疾词“壮岁旌旗拥万夫。”这里的壮是指二、三十岁的时候,《礼记·曲礼上》说得更确定“三十曰壮,有室。”二毛:青白二色头,指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交替时期。《左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抓获将老的人)。垂白:须发将白,指老年将近。鲍照诗“结发起跃马,垂老对讲书。”白首:头发白了,指老年。陶渊明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指儿童。老苍:头发苍白如银,指老年。杜甫诗“脱略小儿辈,结交皆老苍。”黄发:老年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指高寿者。陶渊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三、用人的服饰装束特征表示。襁褓:指婴儿时期。“褓”是包裹婴儿用的小被,“襁”是捆束小被和用来背负的条带。《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裸。“垂髻 :古代儿童的发式,让头发自然下垂,借指儿童时期,也做“垂发”、“垂岁”。《魏志》“臣垂髻执简”,《后汉书》“垂发励志,白首不衰”,《北史·柳遐传》“垂岁便有成人量。”总角:角,小发髻,10岁左右的儿童束发成角。结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插笄,这以后就是成年人了。刚成年的男女结婚,叫“结发夫妻”。及笄(音基)︰指女子15岁。笄,簪子,结发插笄之后,就是女子的待嫁之年。关于年龄的三种表达方式简介如下:一、用人生各个时期表示稚齿:稚,幼小。齿,年龄。指人的幼年时代。少年:指人的十多岁阶段。当年:指人的壮年时期,意为“正当壮年”。如陶渊明诗“当年讵有几?”(壮年能有多久)垂老:垂,接近的意思。指快到老年的时期,如苏轼词“遗民几度垂老年。”二、用人生各时期的身体特征表示黄童:幼年时期。白叟:老年时期。韩愈诗句:“黄童白叟,踊跃欢呼。”超断 :这两个字均指儿童换乳牙,借指七、八岁的儿童。又因“髫”与“蹈”同音,也可做“凯”。壮:青壮年时期,辛弃疾词“壮岁旌旗拥万夫。”这里的壮是指二、三十岁的时候,《礼记·曲礼上》说得更确定“三十曰壮,有室。”二毛:青白二色头,指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交替时期。《左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抓获将老的人)垂白:须发将白,指老年将近。鲍照诗“结发起跃马,垂老对讲书。”白首:头发白了,指老年。陶渊明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指儿童。老苍:头发苍白如银,指老年。杜甫诗“脱略小儿辈,结交皆老苍。”黄发:老年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指高寿者。陶渊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三、用人的服饰装束特征表示襁褓:指婴儿时期。“褓”是包裹婴儿用的小被,“襁”是捆束小被和用来背负的条带。《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裸。“垂髻 :古代儿童的发式,让头发自然下垂,借指儿童时期,也做“垂发”、“垂岁”。《魏志》“臣垂髻执简”,《后汉书》“垂发励志,白首不衰”,《北史·柳遐传》“垂岁便有成人量。”总角:角,小发髻,10岁左右的儿童束发成角。结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插笄,这以后就是成年人了。刚成年的男女结婚,叫“结发夫妻”。及笄(音基)︰指女子15岁。笄,簪子,结发插笄之后,就是女子的待嫁之年。年龄简介:年龄,汉语词汇,拼音:【nián líng】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此外,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法年龄:即年代年龄或者说时序年龄为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是最常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简单,易掌握,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记载。
年轻人的年龄范围是几岁到几岁?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5个年龄段的划分,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上对年龄段的划分一般认同的是:14岁以前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青壮年和逐渐进入的劳动年龄段(中国是到60岁);64岁以上为老年人。 中国的 有据可查的,关于青年的年龄目前至少有7种不同的界定: 1.共青团在团章中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共青团;团员年满28周岁,如果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2.我国的人口统计,关于青年人口有两种计算法:一种为15—24岁;一种为15—29岁。人口统计是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前一种计算法为两个年龄组,后一种计算法为3个年龄组。 3.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多将30周岁以下员工归于青年,列为青年工作的对象,并按此人数给本单位团委划拨活动经费。 4.全国各级各类杰出青年的评选,年龄上限一般都划到39周岁。评选“十大杰出青年”、“优秀(杰出)青年企业家”、“十佳进京创业青年”以及“五四奖章”获得者,几无例外。有的评选甚至超过40周岁,如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年龄上限都为40周岁,北京市2002年评选“十大杰出青年”的30位候选人中,40周岁以上的就有4名。 5.全国青年联合会,入选委员的年龄上限为40周岁,入选常务委员的年龄上限为45周岁。 6.企业界、科技界、文学界和艺术界等不少界别,对冠名为青年企业家、青年科学家、青年作家、青年艺术家的年龄上限,一般都到了45周岁,有的甚至高达49周岁。 7.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龄段);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岁)。 对青年年龄的这些不同界定,表现在下限年龄的差异有3个:13、14和15。表现在上限年龄的差异多达10个:24、25、28、29、30、39、40、44、45和49
英语形容年龄的两种方式,一种是___yearsold,还有一种是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age和...years old都可用于准确的年龄,其句型为: A: one’s age(s)+be+数字 如:1.My age is nine. 我的年龄是9岁。 2.Their ages are 8,7,and 6. 他们的年龄是8岁,7岁和6岁。 B:人+be+数字+(years old) 如:1.My brother is ten (years old).我弟弟10岁了。 2.I am thirteen (years old). 我13岁了。 另外,表示年龄大约多少岁时,可用下列介词短语(以50岁为例): 1.above (或over) fifty 50多岁 2.below (或under) fifty不到50岁 3.nearly fifty将近50岁 4.in one’s fifties 50多岁(50~59岁) 5.about fifty 5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