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怎样的

本文目录一览:

  • 1、不走科举,靠买官入仕途,仅用10年,就升一品大员,李卫凭什么?
  • 2、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怎样的
  • 3、在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善终?
  • 4、真实历史中,李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5、汉朝的李卫的结局
  • 6、雍正帝去世之后,李卫瞬间没有了靠山,乾隆是如何对付他的呢?
  • 7、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 8、历史上真实的清官李卫简介有哪些
  • 9、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么?
  • 10、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那么宠他?

不走科举,靠买官入仕途,仅用10年,就升一品大员,李卫凭什么?

凭的是雍正,他办事得到了雍正的肯定,又是雍正的心腹,所以就一路升职到一品大员。还能凭什么,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口才呗,会说话,会做人,讨得皇帝和大臣的喜欢,想不升官都难啊。这个和雍正的提拔是分不开的。虽然是靠买官步入官场,但是他是靠不怕强权、勇敢行事、勇于担事,不结党营私,业务熟练的真材实学逐走向一品大员的职位。他凭的是自己的能力,当官后不仅能很好地处理政事,还能得到上司和帝王的另眼看待。如果给你说,一个非科甲出身,花钱买官的汉人在清朝,用短短10年的时间从一个五品闲职的员外郎干到直隶总督,加封尚书一品大员,你信么?在那个满族统治天下的时代,我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是穿越小说吧?但偏偏有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李卫。图注:李卫画像李卫的仕途?康熙二十七年,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家境自幼殷实,生活富足。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资员外郎(买官),随后不久就被调入朝廷担任兵部员外郎。“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明清时期多用于安置捐资之任,说白了就时闲散人员。但到了康熙五十八年,李卫任户部郎中(正五品)一职以后,其开挂一般的人生就随着雍正皇帝的上台而展现。图注:雍正画像雍正初年,任云南盐驿道(正四品)雍正二年,任云南布政使(正三品,相当于副省长)雍正三年,任浙江巡抚(从二品,相当于省长,从云南到浙江,妥妥升官)雍正五年,任浙江总督(正二品,相当于省长、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结合)雍正七年,被加封兵部尚书(从一品)雍正十年,任直隶总督(从一品,河北省省长加北京军区司令,掌管整个京师安防,可见雍正对其之信任)乾隆三年,因病去世,年仅51岁,乾隆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号敏达。也就是说,李卫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捐官入仕开始,到雍正七年(1729年)加封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从一个处长干到部长,只用了短短12年。而虽然一生历经康雍乾三朝,但是我们能看到李卫受雍正影响最深,甚至可以说李卫传奇的一生都是靠雍正提拔起来的。李卫既非科甲出身,又非功臣之后,可为什么雍正帝却一直对他圣眷不断?李卫虽然被称为雍正“三大宠臣之一”,但其升迁可不是靠献媚取宠,而是靠实打实的功绩而提拔上来的(以雍正的心机,靠献媚取宠成为封疆大吏也不可能)。其一不畏强权?康熙晚年,吏治废弛、贪腐成风,朝中大臣多为沽名钓誉、因循守旧之辈,中央机构执行力严重下降;而在地方也产生了大批官商勾结、形成了地方宗族势力的利益集团,致使国家的税收严重下降。面对这种局面,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急需大量与朝中势力没有瓜葛,能够忠君奉主,实心办事之人。这时候的李卫进入了雍正眼中,康熙五十八年,李卫在任户部郎中时,其分管户部的亲王属下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就加收平余十两。所谓“平余”就是各地在征收赋中以加派送给户部。图注:影视剧中的李卫李卫认为本身地方税收就困难重重,加上平余后就更是难以征收,在多次劝谏该亲王取消平余无效后,他直接在户部大厅写上“某王盈余”几个字眼,把该亲王弄得非常难堪,使其不得不停止加收。其二能力极强?这种不畏强权,勇敢任事的做法立刻吸引了雍正帝,一继位就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处理云南盐政。雍正二年又提拔为李卫为云南布政使。图注:云南地图这时候的云南可谓是个烂摊子,地处边陲,民风彪悍,盐政也几乎废弛;官卖、走私、亏空等家常便饭。而李卫上任后,通过降低官盐价格,打击官卖走私等方法,使得云南盐政不到三年便焕然一新,亏空也基本厘清。通过这种方式,李卫让雍正看到了自己不仅不畏强权,敢于担事,在业务能力这一块儿也是十分干练。随即雍正提拔李卫任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对李卫寄予厚望。而李卫也不负雍正的期望,他在浙江打击盐枭集团,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修筑钱塘堤坝防止水患,整理玉环岛,治理社会治安;在任期间整个浙江省“东南千里五盗贼之警”。雍正大悦,让各地总督向李卫学习,并称赞李卫“尔乃国家伟器”,“乃成全圣祖之是也,岂止朕之功臣,乃朕之恩人也”。其三不党不私?李卫任直隶总督时,直接向雍正检举揭发同为“三大宠臣”之一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贪污受贿,虽然雍正帝大事化小,但是其不结党的做法也让雍正十分信任他。图注:鄂尔泰画像同时雍正和李卫还经常又书信往来,由于李卫为人孤傲,经常得罪同僚。雍正曾在朱批上对李卫说:“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但防太过,莫患不及。”可见雍正对李卫之厚爱。总评:纵观整个清朝历史,李卫都可以算得上是清正廉洁,敢于任事的“能吏”,并且自身不党不私,不媚不谀,全是靠实力而达到这个高度,堪称人臣典范。加之雍正皇帝确有革新康熙后期社会之乱象,且信任李卫,二人一和,最终留下了一段君臣佳话。参考资料:赵立波.李卫为何深得雍正器重[J].幸福,2018(16):57.吉朋辉.直隶总督李卫的“能”与“不能”[N].中国档案报,2018-03-30(002).刘海宇.清代李卫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怎样的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身为85后们,大部分都看过《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徐铮扮演的李卫,幽默诙谐,滑稽聪明,而且处事能力极高,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人就问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是有李卫这个人,那么他的人生经历和电视剧里面演的一样吗?带着这些疑问,今天给大家聊聊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的时候老爹花钱给他买了个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相当于是买了个文凭),30岁的时候,又花钱买了个兵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的一个官员),之后又买了个户部郎中(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的司局级),从这里不难看出李卫家里还是很有钱的,因为这一点,也造就了李卫不贪财的性格。虽然李卫刚开始的官是买的,但是可不要怀疑他为官的能力哈,李卫是三朝元老,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10年多的时间,从一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的文职一跃升到总督的职位,成为封疆大吏,一品大员,这个和他的能力肯定是分不开的,因此李卫也成了雍正朝的宠臣之一,其他三位是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李卫在户部上班的时候,看不惯其他王公贵族爱贪财的小毛病,然后就直接上书雍正,针砭时弊,不畏权贵,雍正被李卫的为人感动,开始重用他。历史上的李卫真正开始做官为皇帝出力,是从地方盐税方面开始的,而且一管就是好些年。盐务是清朝管理很严格的。雍正元年,就命令李卫担任直隶驿传道,然后又担任云南盐驿道。在清朝全国十几个盐税区,浙江盐区是最重要的也是私盐泛滥最多的地区,浙江盐区总共包含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四个省份。由于贩卖私盐利润极高,所以很多人就铤而走险贩卖私盐,雍正就让李卫去查贩卖私盐的行为。雍正三年,任命李卫为浙江巡抚,同时兼任两浙盐政,当时有一个盐枭集团,成员有好几百人,领头的是沈氏,该集团有好几艘运盐大船,上面有私人武装,当衙役来抓他们的时候,就和他们干架,经常把衙役打的连滚带爬,十分张狂,公开和官府叫板,李卫和这个集团斗智斗勇,搜集证据,最后将该私盐团伙一网打尽。另一方面,李卫积极实行盐政方面的改革,使得盐的产量逐步提高,同时还增加了盐税的征收,雍正对李卫是非常的满意,大加赞赏。在担任浙江巡抚期间,为了尽量减少台风来袭的时候造成的损失,李卫筹集资金,整治修理了海堤。除了擅长治理盐方面的走私外,李卫还是一个擅长抓小偷的官员。雍正六年,江南出现了很多盗匪,雍正下令让李伟侦查江南的七府五州的盗窃案,李卫明察暗访,摸清了这些盗匪的底细,当查明了真相后,大吃一惊,原来并不是盗匪不好抓,而是和官员勾结在一块,难怪抓不住,他们给地方官行贿,地方官就找替身判罪,李卫就上书雍正,写明原因,皇帝大怒,严惩了一批地方官。由于李卫不畏权贵,精明能干,不免就得罪了一些大臣,或是遭到了他们的嫉妒,李卫经常被这些大臣们弹劾,好在雍正皇帝一直很赏识他,经常为了维护李卫,而对大臣们的告状置之不理,曾经还特意为李卫设置了一个职位,这个官是大清唯一一个,也只有李卫做过,清朝一直把福建和浙江2个省连在一起,设立闽浙总督这个职位,而这一次,雍正设立了浙江总督这个职位,可见李卫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李卫虽然不是科举途径出身,但是仍旧受到雍正的重用,这个和雍正帝的用人选材标准有很大的关系,雍正注重才能,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有能力,人品好,我就用,正因为如此,李卫才能够同颖而出,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在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善终?

因为李卫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没有外心,更没有做背叛雍正皇帝的事。而雍正皇帝器重的另外两个臣子:年羹尧、隆科多,这两个人居功自傲,对雍正不尊重,且有异心,所以没有善终。公元1719年的时候,李卫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户部郎中一职。雍正当上皇帝后,又把李卫封为直隶驿传道,之后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李卫当上云南盐驿道后勤勤恳恳,做了很多实事,公元1724年的时候,李卫又升职为任布政使,从李卫的经历来看,李卫很受雍正皇帝的重视和信任,这应该是因为李卫在做官过程中勤劳清廉,有作为,而且对雍正非常的忠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把雍正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雍正皇帝非常喜欢李卫。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卫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从来没有滥用职权,这样的为人处世这也让雍正皇帝对李卫很安心,不会觉得他心怀二心。李卫在公元1738年的时候生病去世,去世的时候年龄为五十一岁。比起抄家的年羹尧和隆科多,他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主要是他们自己心怀二心,居功自傲。年羹尧立了军功之后,就仗着自己的功劳不把雍正放在眼里,他的行为让雍正皇帝十分生气,雍正皇帝多次警告年羹尧要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但是年羹尧却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隆科多在这方面和年羹尧一样,觉得自己立了很多功劳,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甚至还贪污敛财。所以最后落了个悲催的下场。因为李卫是个聪明人,他没起从中获利的心思,反而处处为皇帝着想,这让雍正对他越发满意。因为李卫非常忠心,让雍正极为的信任,而且他这个人非常的通透,对雍正的心思和做法都是猜透不说透,所以他才能够善终的。李卫他对雍正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为雍正办事,为国家为君王忧愁,他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所以才得以善终。李卫、田文镜,包括张廷玉和隆科多、年羹尧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他们的结局之所以不同,和这种本质区别是分不开的。在雍正执政时期,年羹尧、李卫、隆科多三人深受雍正信任。不过,年羹尧在西北平乱后,居功自傲,不把雍正放在眼里,最后把雍正赐死,隆科多在雍正登基上,发挥巨大作用,由于仗着是皇亲国戚,贪污受贿,朝臣议论纷纷,最终被雍正圈禁。在三人中,唯一善终的只有李卫,这是因为李卫懂得处理好和雍正的关系,而雍正也认为李卫没有威胁。一、李卫与雍正相遇早,双方坦诚相见,雍正对其很赏识李卫出生于苏州富裕家庭,家庭花钱捐了员外郎的官。由于江南发生水患,作为皇子的雍正被派去赈灾。在这过程中与李卫相识,当时九子夺嫡大戏还没落幕,雍正处境也不好,但李卫在赈灾中,尽心辅佐雍正,二人建立的患难与共的情谊。二、李卫身居要职,但处理事情没有私心在清朝盐务工作由朝廷专营,是国家财税收入重要来源。李卫在担任云南、江浙等地,负责盐务事务时,不但把私盐泛滥事情解决了,还建立良好的盐务管理体系,增加了朝廷收入,而自己一直清正廉洁,没有做中饱私囊的事情。三、李卫性格直爽,却懂得不碰雍正皇权的核心利益李卫和年羹尧、隆科多不同,他们二人一个手握军权,一个是朝堂上重臣,影响力都很大,都可以左右清朝政局。李卫深知这点,平时喜欢打抱不平,如弹劾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扰民等,李卫懂得在这些小事上表达意见,既显得忠心耿耿,又让雍正哭笑不得,经常教育他要节制,少发脾气,让君臣二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真实历史中,李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李卫作为一名大清重臣,一生廉洁奉公,不惧怕权贵,不管担任什么职位,都能够恪尽职守,所以格外受百姓的爱戴,也受雍正的倚重。  康熙时期,李卫任户部郎中一职。在雍正帝即位后,正式开始了平步青云的一生。任云南盐驿道一职的时候,李卫顺利的管理了盐政,并且在缉查私盐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在浙江的任期上,李卫着重的修筑了沿海一带的海塘。  雍正七年,李卫因为政绩优秀。被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等重要职位。不久后,又被派为直隶总督。在乾隆帝继位三年后,李卫因病去世,谥敏达。  他一生,勤俭廉洁,他因病而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雍正执政的那个年代里,他已经算是相当长寿了。  在雍正在位期间,李卫凭借着自己圆滑的头脑,深受雍正帝的喜爱。  李卫在处理问题上也是有着独特的能力。他特别善于缉捕盗贼,在浙江任职的时候,当时浙江境内有很多盗贼,李卫率领兵丁严加管理,斩首了当时最有名的盗贼甘凤池,使得浙江境内安定下来。   不仅李卫自己被封高官,连其后人也被封为高官。李卫共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清朝的文臣武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力,虽然没有他们父亲那么位高权重,但也算是小有名望。      李卫去世后,乾隆皇帝派人为李卫在其的家乡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把李卫安葬在那里,并修建了一座祠堂,用来纪念李卫。后来,李卫后人为了看守李卫的坟墓,就搬到了李卫的坟墓附近居住,后来居民越来越多,慢慢就形成了一个村子。到了今天,这个村子里依然还有着很多李卫的后代。

汉朝的李卫的结局

历史上的李卫,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李卫自康熙晚年混迹官场,因才干卓越屡获升迁,后来更是深得雍正器重,可谓平步青云。及至雍正死后,乾隆表面上对前朝老臣优待重用,实则却伺机打压。概言之,李卫虽看似善终,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过得倒也比较苦闷。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家境相对殷实,通过“入赀”(按:即俗称的捐官)进入官场,康熙五十八年时已经升任户部郎中。由于李卫是京官,故而有机会获得了胤禛的赏识:世宗在籓邸,知卫才,眷遇至厚,然察卫尚气,屡教诫之。——《清史稿·李卫传》据《清史稿》所载,康熙朝时,雍亲王便已经看中了李卫的才干,并多次调教点播,以期日后重用。正史中的李卫,与影视剧演绎的差异较大,其早期虽然不算显达,倒也不至于如同胤禛府中的家奴。及至到雍正即位后,李卫深受器重,历任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浙盐政使、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跻身封疆大吏。雍正朝的李卫,曾做了不少事实,在管理盐道、修筑海塘和肃清盗匪等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不过,李卫也绝非就是一个完人。雍正后期,朝中党争现象已经开始滋生,甚至有公开化的苗头,当时除了张廷玉和鄂尔泰两党外,李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雍正十年时,李卫十年,入京为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成为督抚之首,权势日盛。雍正十一年,李卫上奏弹劾鄂尔泰之弟鄂尔奇,此事被史家视为李卫与鄂尔泰党争的一大表现。不过,当时鄂尔泰正得宠,故雍正并未予以严惩,而是在两者中间“和稀泥”:疏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上为夺鄂尔奇官,命果亲王及侍郎莽鹄立、海望按治,得实,请罪鄂尔奇。上以鄂尔奇为鄂尔泰弟,曲宥之;奖卫,命议叙。——《清史稿》时任步军统领的鄂尔奇确有贪赃枉法,但雍正碍于鄂尔泰的情面,并没有对其严惩。不过,对于检举揭发的李卫,则还是进行了褒奖。到乾隆继位时,雍正曾经器重的股肱之臣中,唯张廷玉、鄂尔泰和李卫尚在,其中尤以张、鄂两人最受重用,李卫则稍逊于前者。乾隆初年,李卫又同时兼任直隶总河(按:清代职官名,主要负责治理水患),但在治理永定河过程中并未太大成效,一度引乾隆不满。总体而言,李卫在乾隆刚登基时,尚较受重视,有时还因弹劾官员有功而获得褒奖。比如乾隆二年时,李卫因参劾库克(按:诚亲王府护卫)有功,被乾隆赐予了赐四团龙补服。但是,随着乾隆皇位的稳固,李卫似越来越不受重用。尽管李卫生病后,乾隆还特命御医前去诊治,可晚年的李卫却今非昔比。他一度祈求辞官,但不幸很快于乾隆三年十月病逝。李卫死后,乾隆赐谥号敏达。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南巡时,曾在西湖花神庙见到了李卫与其妻妾的之像,勃然大怒,随即命人将其毁掉: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清史稿》在乾隆看来,李卫仗着先帝的恩宠,任性骄纵,殊为可恶。从乾隆的态度可以看出,其实他对雍正所留下的几位老臣,并不是十分看重,甚至有种厌恶之感。其实,日后乾隆给鄂尔泰定案和打压晚年的张廷玉,均可佐证这一感情倾向。世人多以李卫善终,且重病时获乾隆派御医诊治便是善终。但却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度受宠的元老,在新君即位后渐受冷淡,并不时地遭受训斥,这未免也是种折磨。不过,李卫倒也是幸运的,未及乾隆发难,便已因病去世,没落得个特别凄惨的下场。

雍正帝去世之后,李卫瞬间没有了靠山,乾隆是如何对付他的呢?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个事情众所周知,巧合的是他的孙子乾隆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比他的爷爷康熙少了一年,这还是乾隆故意让他的。要知道乾隆在让位嘉庆之后,实际上是一直在继续把持朝政的,从乾隆自负的内心来说,他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雍正都不大看得起。乾隆在接过父亲的皇位之后,马上就开始让手下散播舆论,主要就是说自己的皇位不是雍正传下来的,而是当年康熙在世时就已经看中了自己,所以雍正这个皇帝还是沾到自己的光,才能够当上。这些言论被乾隆大肆传播,被民间误以为真,而且乾隆继位之后的首要大事,就是对父亲雍正做出过的事情进行修正,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对雍正的心腹官员下手。李卫就是雍正皇帝在位时最信任的官员之一,李卫心思单纯且做事认真负责,不怕得罪人,所以经常抓贪官抓坏官,屡屡得到雍正皇帝的嘉奖。乾隆上位之后,李卫占着自己是雍正皇帝的宠臣,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于上书弹劾亲王,乾隆对于他的行为和要求也是不置可否,其实实际上就是将李卫架空了。有一次乾隆在民间遇到了老百姓给李卫立的庙,并且其中还有香火供奉,乾隆感到特别生气,下令把李卫的像给拆除了。如果事情再这么继续下去的话,估计李卫被对付也是早晚的事情,毕竟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还让李卫当了这么长时间的高官,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不过好在乾隆继位的第三年,李卫就去世了,要不然最终不能够善终也是有可能的。乾隆并没有对李卫做什么事情,或者也可以说来不及做,李卫就已经去世了。雍正在世的时候对李卫十分地宠爱,李卫的性子直,但是很对雍正的胃口。对于李卫做的一些事情,雍正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卫经常弹劾别的官员,但是他做事情认真负责,雍正把事情交给他去办也是十分放心。乾隆其实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他甚至觉得雍正是不如自己的,他还传出谣言,说雍正能当上皇帝还是他的功劳,是爷爷希望他以后能继承皇位,才先让雍正当皇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乾隆当上皇帝后,一直对自己父亲的一些言论加以反驳,似乎这样就能证明他高人一筹。雍正勤于政务,很少休息;而乾隆却是经常去民间游玩,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乾隆的思想明显跟自己的父亲不一样。雍正当皇帝的时候,曾经处决过有些人,但是乾隆登基之后竟然给这些人平反了,其实也不是不行,但是对于曾经雍正的宠臣,乾隆反而是处处打压,这到底是为何。乾隆上位不久之后李卫就去世了,乾隆去到民间游玩,竟然在一个地方发现有人为李卫立了一尊神像。乾隆当时应该是十分震怒的。他还说李卫是一个很狂妄的人,仗着雍正的宠爱就为所欲为,他觉得李卫不配,让人把李卫的神像给拆了。可想而知乾隆的肚量有多小,连一尊雕像都容不下。毕竟是雍正的重臣,所以乾隆也没有太过于严厉,只是将李卫的权力架空了。乾隆收回了李卫手中的权利,最终李卫变得默默无闻了。李卫属于三朝老臣,还需要什么靠山?到乾隆时代李卫依旧被重用,不过李卫乾隆三年就病死了,没活到需要清除老臣的时候。雍正帝去世之后,李卫没有了靠山,但是他依然是个一根筋,乾隆也不理会他。可是在他死后,乾隆下江南时看到有人给他立了神像,乾隆大怒,便下令拆除了。乾隆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多岁,如果不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爷爷的在位时间,估计还得在当几年的皇帝。乾隆是一个比较自负的人,甚至于有点看不起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在他继位以后就开始对雍正做出的一些事情进行反驳。雍正在位期间打击过很多人,而乾隆登基后就给这些人挨个平了反,而对于雍正的心腹大臣却看不惯,李卫就是其中的一个。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人应该都知道,李卫属于一个粗人,但是却很得雍正的喜欢。他没那么多心思,而且对雍正是极为忠心的,他做事也不从不顾后果,所以看谁做了违法的事就参谁。雍正派他去做事,他也是非常的认真,雍正很看重他。有些事即使李卫做得比较招摇,雍正也不会追究。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继位,李卫换了新主人,可是依然做事不转弯。三年后李卫便去世了。后来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看到有个庙里有人给李卫立了塑像供奉香火,乾隆很是恼火,便下令把塑像给拆除了。其实这像也不是李卫自己立的,是百姓为了纪念他立的,并不能算在他的头上。或许是因为李卫的性格,就是让乾隆看他不爽。

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李卫,字又阶,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他和雍正朝许多名吏一样,并非出自所谓的科举正途,而是捐纳出身。李卫自幼习武艺,常有以武定国之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青海用兵行捐纳事,出资为兵部员外郎,两年后,升任户部郎中。这就是李卫仕宦生涯的起步阶段。在户部任上,李卫不畏权贵,勇于任事,这种作风为刚刚即位,立意刷新吏治的雍正所赏识。于是,在怡亲王允祥的保荐下,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李卫升为直隶驿传道,接着又改授云南盐驿道,成为雍正边疆重地的心腹之人,时年36岁。从此,开始了其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三年,擢浙江巡抚,四年,兼理两浙盐政,五年,就任特为他而增设的浙江总督管巡抚事,七年,加兵部尚书衔及太子太保,十年,内召,署理刑部尚书,寻授为直隶总督。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死于黄疸病,时年53岁。电视剧《雍正王朝》上说李卫是雍邸旧人,大概只是出于影视的可视性,并无真凭实据。其实雍正用人,格外在意的是,官员对新政的支持和对自己的忠心,李卫无疑是合乎这些条件的。而在调任浙江之前,李卫并没有做过成都县令,也未任过四川巡抚,而是直接从云南调到浙江的。李卫在发展生产方面也成绩卓著。垦荒即是其中之一。浙江人多地少,个别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0~300人/平方公里,所产粮食不足自给,如何能有效地供给粮食,只有尽可能地增加耕地。开发玉环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位于太平县和乐清县之间的玉环岛,方圆七百多里,有荒田十余万亩,土质肥沃,潮水淤地又可煎盐。但因此岛临海,难于防范,前浙闽总督满保禁止百姓开垦。但生计的压迫早已迫使百姓突破禁令,进行私垦,禁若不禁。李卫认为只要防范得当,玉环山不仅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而且可以成为防范洋人入侵的关口。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派遣文官管理征粮、民间诉讼等事,在要隘处,调派武弁防查洋匪。为防止垦田之徒纷至沓来,良莠莫辨,由太平、乐清地方官员负责募民开垦,移民仍行保甲法。为防止粜米出海,令百姓只交纳本色(米)而不许交纳折色(钱或他物),如果卖米,也只能销往内地,颗粒不许出海。经过几年整理,到雍正末年,岛上已是一片繁荣景象,每年为国家增收田赋租谷两万五千余担,浙省受惠不少,玉环岛因此也成为"海疆屏障"。李卫很重视治水。浙江东北部土质肥沃,所产稻米名闻全国,但地濒大海,川渠纵横,所以,治水是农业丰收的前提条件。自唐至明,历代政府屡斥巨资修塘,但由于水流湍急,直冲塘堤,因此溃易而筑难。李卫于四年正月莅任,二月即着手查勘海塘,从海宁海塘入手整治。海宁地形较高,居于嘉、湖、苏、松等府上游,所以,海宁海塘利害所系,非关一邑。李卫历时一年时间,修补了浦儿兜草塘、老盐仓草塘、姚宁堰草塘,此后在浙期间,几乎每年都要修葺海塘。修建海塘工程的费用,照例都由政府开支,但所拨银两大多不够开支,李卫除了自筹资金外,还奏准迫令贪官赃吏在家乡捐资助塘,此后成为一项定例,从而减轻了百姓负担。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对封建赋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即是改革措施之一。贯彻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是李卫的另一治迹。李卫来浙前,原浙抚法海已准备实施摊丁入亩,但遭到巨绅的竭力反对。他们聚集于巡抚衙门,联名抗议,法海惊慌失措,为平息事态,安抚绅心,答应暂缓均摊。但有丁无田之人要求改革的呼声更高,双方各不相让,影响了当地的稳定。甚至在雍正四年二月乡试之际,丁多地少者又聚众闹事,将当街铺面上的瓦扔下去,逼迫商人罢市。李卫果断平息此事,对闹事之人严令镇压,明确表明支持均摊,使拖延已久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李卫对官员贪污深恶痛绝,早在任户部郎中时,有一亲王管理户部,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损耗十两。李卫对此竭力反对,谏阻不听,乃置一柜蓄其钱,外写"某王赢余",置于廊下,把该亲王搞得非常难堪,不敢多收。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对盐政的整治即是从吏治着手,从而使云南盐政迅速转亏为盈。任浙抚时,鄂尔泰之弟,时任户部尚书、步兵统领的鄂尔奇徇私舞弊,滋扰百姓,李卫大胆弹劾,雍正不得不循例解决。李卫办事雷厉风行,一反康熙末年官场的拖沓风气。钱粮亏空是康熙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国库的盈亏,而且与吏治也息息相关。雍正即位后,下令用六年时间清查钱粮,补齐亏空。但因时间久远,官员屡变,关系网盘根错节,各省督抚闻令或束手无策,或敷衍塞责。雍正六年清查期限结束时,浙江积欠最少,不到六十万两。《清人逸事》上关于李卫追补积欠一事的记载颇有戏剧性,兹录于此:"卫诈称生日,开筵受贺,浙中七十二州县,无不皆至。公张灯陈百戏,止而觞之,召诸州县至密室,语曰‘清查使者至矣,汝库亏丝毫无欺我,我能救汝,否则发露被诛,勿我怨‘,皆泣谢曰‘如公教‘。归皆核册密呈。"轻松地了解了州县的亏空状况,很快追补了浙江历年亏空的钱粮。李卫还十分重视社会治安,长于治盗。早在任云南布政使时,就曾亲自入山擒获为害一方的两名山贼。调任浙江后,不仅管理本地命盗案,雍正六年,因两江总督范时绎及陈名夏缉盗乏力,江苏七府五州命盗案也归李卫管理。李卫是一个个性十分张扬的人,他捐纳的出身使他少了许多读书人的儒雅。一方面他是雍正三大宠臣之一,备受皇帝的知遇和赞赏。另一方面,他好像整天处于各种人事纠葛之中,他和雍正所欣赏的另两位督抚鄂尔泰、田文镜均不相容。《清人逸事》记载,田文镜曾经弹劾李卫,结果世宗雍正不为所动。于是田文镜转而结纳李卫。李母去世,田遣人携重礼吊唁,李卫大骂:"吾母虽馁,不饮小人一勺水也!"将使者推出大门外,写有田文镜名字的纸也投到厕所中。参劾鄂尔泰之弟鄂尔奇,则更是公然与鄂尔泰为敌。无怪乎后来世宗故去,鄂尔泰被任命为辅政的总理事务大臣,李卫自感"结怨招尤,孤立无援",对雍正之死哭临极哀,晕倒在地。李卫有时似乎不近人情。堂弟李信枝、李怀谨犯法,他不徇私情将其囚禁,惹起族人公愤,声称要开除他的祖籍,不准他姓李。李卫听人说书,遇到忠良受屈,小人肆志时,却他拔剑出撞,呜咽愤骂,堪称性情中人。他忠于职守,被时人看做能臣,几次累得吐血。但他却喜欢游玩,阳春三月,春风杨柳,西湖之上,碧波荡漾,饭毕,他常常敲锣打鼓搬上文案坐于亭台楼榭间办理公事,以致田文镜参他爱"嬉游",弄得雍正都无法替他辩解。李卫是捕盗高手,整治治安肃然有序,却在治内不禁赌、不禁妓、不擒樗蒲,理由是"这是捕盗线索",令人不禁宛然生笑。他终生以文臣为职,对兵戎却时时想往。雍正将其调任浙抚时,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请求给"总兵武弁"即可,甚至在任浙抚期间,两次请求去西北效力。李卫幼时读书,"不求甚解",不甚识字,但绝非不通文墨,文移章奏虽不过目,听人读时,不满意处命立即修改,提议往往入木三分,切中肯綮,"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李卫的形象,据袁枚说"鼻孔中通,身长六尺二寸。痘瘢如钱,著颊上皆满,而白皙精采,丰颐广颊,腰腹十围",即体格魁梧,近于肥胖。这与荧屏上精瘦的赵意所演绎的李卫,从长相上倒是大异其趣。总之,李卫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封疆大吏。不管是早期在云南做盐驿道,还是后来做浙江巡抚或直隶总督,均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由于李卫勇与任事,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与田文镜、鄂尔泰一起被雍正誉为"模范督抚"。康乾盛世的创造离不开雍正的功绩,自然也应该有李卫的一份功劳。李卫堪称为国家富强安康贡献一生心力的"模范督抚"。来源;历史教学

历史上真实的清官李卫简介有哪些

据文献记载,李卫字又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生,江南铜山人。其实李卫家境富裕,而他本人长得身强体壮,自幼便喜好习武。指着科举为官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李卫便于1717年捐钱买了个候补员外郎的官缺,不久后他正式补任兵部员外郎。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户部郎中是正五品),也就是此时李卫结识了他一生的贵人——雍亲王胤禛。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王爷在每收钱粮一千两外,要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几次谏阻,王爷都置之不理。李卫于是在走廊上放置一柜,上写‘某王赢钱’,使这位王爷十分难堪,只得停止多收。此时正是“九子夺嫡”的时期,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李卫不畏权贵,同时十分巧妙的处理了这件事,因此得到了胤禛的赏识,估计此时李卫也就加入了胤禛集团。1723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刚一上台,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李卫还未上任又被改封为云南盐驿道,管理一省盐务。现在大家可能觉得管盐的能有多大权力?请注意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封建时代,盐铁是有国家专营的,盐务是个肥缺,封建时代的腐败,特别是清朝的腐败,大多是从盐务上来的。由于李卫在任上治理盐务有方,1724年升任布政使之职,负责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仍然兼管盐务。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主管一省的大员,一年后兼任两浙盐政。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要知道在明清一代,官员的升迁是十分看重“出身”,一般而言非科举出身的人,很难做到督抚一级的高官。而依靠捐资为官的李卫在十年间,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缺职,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之快,实属罕见。李卫在浙江为官五年,“莅政开敏,令行禁止”。他先后整理盐政、打击私盐,组织人员修理浙江沿海的海塘。更为重要的是李卫排除重重阻力,最先在浙江地区推行“摊丁入亩”的改革。雍正帝得知后甚至欣慰,下诏褒奖道“天下督抚与朕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同时雍正帝鉴于“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任命在浙江任总督的李卫负责江南(江苏)苏、松等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此后有任命李卫协同处理江南军政,查处钱粮亏空,此时的李卫实际上已负责两个省的军政。李卫不负雍正帝的希望,先后办理多起谋反案件,如甘凤池就是李卫拿获的,并弹劾江南总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烆等人。别看李卫并非科举出身,目不识丁,但他对读书人非常尊敬。雍正初年浙江因发生几起文字狱,雍正帝一怒之下,禁止浙江文人参加科举考试,此时身为浙江总督的李卫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恢复了浙江文人的考试资格,结果当年殿试中,状元、榜眼、探花均被浙江文人取得,因此当地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颇好。1732年5月李卫被任命为“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要知道直隶总督是清朝所有总督中地位最高的。到任后李卫依然不畏权贵,上疏弹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鄂尔奇乃是雍正帝的重臣鄂尔泰的弟弟。雍正帝二话没说,立即将鄂尔奇免官拿问。1737年李卫上疏弹劾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同安州百姓争抢土地,最终情况属实,乾隆帝嘉奖李卫秉公执法,赏赐他四团龙补服。1738年李卫又弹劾河道总督朱藻的贪污,其弟朱蘅要挟地方官吏并插手赈灾之事,经吏部尚书讷亲、刑部尚书孙嘉淦查证,情况属实,最终将朱藻、朱蘅二人绳之以法。李卫在直隶总督任上共六年,他多次上奏朝廷,审查州府的边界,增置将吏,整治这些“三不管”地带,同时派人捕盗捉贼,以安定地方,因此李卫以善长治理盗贼闻名。1738年8月李卫在随乾隆帝拜谒泰陵(雍正帝的陵寝)时突发疾病。10月乾隆帝允许他准解任还乡调养,并派御医诊视,但已无力回天,时年55岁的李卫病死。乾隆帝闻讯后下诏“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赐祭葬,谥曰敏达。古人讲究盖棺定论,用“敏达”两字来概括李卫的一生最为恰当不过了,为人机敏,处事练达。当然李卫也并非毫无过错,由于他不通文墨,性情粗放,常常对上司、同僚无礼,在云南期间,竟然在自己的执事牌子书写“钦用”的字样,因此受到雍正帝的批评。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雍正帝对李卫的信任,用雍正帝自己的话来说:“李卫之粗率狂纵,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洁,勇敢任事,以挽回瞻顾因循,视国政如膜外之风耳。”据记载李卫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也不乏能人。长子李星垣是乾隆年间的武探花,曾担任御前二等侍卫、广西右江总兵,1764年调任两广总督之职。此后因卷入李侍尧一案,被判处斩监候。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灿、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也先后担任地方府道官职。13年前,也就是2002年一部名为《李卫当官》的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剧中那位由徐峥饰演的李卫更是深得观众们的喜爱,此后又推出了《李卫当官2》、《李卫当官3》等续作。《李卫当官》系列讲述的是康熙年间江南遭遇洪灾,出身贫寒的小混混李卫在逃难时,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奉命赈灾的四贝勒胤禛。因李卫机敏过人,得到了四贝勒的赏识,将他收为奴才,派到地方为官。虽然李卫目不识丁,但他为人机敏,惩恶霸、智斗贪官,妙趣横生。许多观众都知道《李卫当官》是虚构的,但很少有人了解,其实历史上李卫是真有其人的。虽然他和电视剧中李卫有差异,但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据文献记载,李卫字又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生,江南铜山人。其实李卫家境富裕,而他本人长得身强体壮,自幼便喜好习武。指着科举为官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李卫便于1717年捐钱买了个候补员外郎的官缺,不久后他正式补任兵部员外郎。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户部郎中是正五品),也就是此时李卫结识了他一生的贵人——雍亲王胤禛。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王爷在每收钱粮一千两外,要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几次谏阻,王爷都置之不理。李卫于是在走廊上放置一柜,上写‘某王赢钱’,使这位王爷十分难堪,只得停止多收。此时正是“九子夺嫡”的时期,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李卫不畏权贵,同时十分巧妙的处理了这件事,因此得到了胤禛的赏识,估计此时李卫也就加入了胤禛集团。1723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刚一上台,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李卫还未上任又被改封为云南盐驿道,管理一省盐务。现在大家可能觉得管盐的能有多大权力?请注意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封建时代,盐铁是有国家专营的,盐务是个肥缺,封建时代的腐败,特别是清朝的腐败,大多是从盐务上来的。由于李卫在任上治理盐务有方,1724年升任布政使之职,负责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仍然兼管盐务。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主管一省的大员,一年后兼任两浙盐政。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要知道在明清一代,官员的升迁是十分看重“出身”,一般而言非科举出身的人,很难做到督抚一级的高官。而依靠捐资为官的李卫在十年间,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缺职,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之快,实属罕见。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据文献记载,李卫字又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生,江南铜山人。其实李卫家境富裕,而他本人长得身强体壮,自幼便喜好习武。指着科举为官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李卫便于1717年捐钱买了个候补员外郎的官缺,不久后他正式补任兵部员外郎。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不是看病的郎中,户部郎中是正五品),也就是此时李卫结识了他一生的贵人——雍亲王胤禛。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王爷在每收钱粮一千两外,要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几次谏阻,王爷都置之不理。李卫于是在走廊上放置一柜,上写‘某王赢钱’,使这位王爷十分难堪,只得停止多收。此时正是“九子夺嫡”的时期,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李卫不畏权贵,同时十分巧妙的处理了这件事,因此得到了胤禛的赏识,估计此时李卫也就加入了胤禛集团。1723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刚一上台,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李卫还未上任又被改封为云南盐驿道,管理一省盐务。现在大家可能觉得管盐的能有多大权力?请注意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封建时代,盐铁是有国家专营的,盐务是个肥缺,封建时代的腐败,特别是清朝的腐败,大多是从盐务上来的。由于李卫在任上治理盐务有方,1724年升任布政使之职,负责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仍然兼管盐务。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成为主管一省的大员,一年后兼任两浙盐政。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要知道在明清一代,官员的升迁是十分看重“出身”,一般而言非科举出身的人,很难做到督抚一级的高官。而依靠捐资为官的李卫在十年间,从一个从五品员外郎缺职,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之快,实属罕见。李卫在浙江为官五年,“莅政开敏,令行禁止”。他先后整理盐政、打击私盐,组织人员修理浙江沿海的海塘。更为重要的是李卫排除重重阻力,最先在浙江地区推行“摊丁入亩”的改革。雍正帝得知后甚至欣慰,下诏褒奖道“天下督抚与朕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同时雍正帝鉴于“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任命在浙江任总督的李卫负责江南(江苏)苏、松等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此后有任命李卫协同处理江南军政,查处钱粮亏空,此时的李卫实际上已负责两个省的军政。李卫不负雍正帝的希望,先后办理多起谋反案件,如甘凤池就是李卫拿获的,并弹劾江南总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烆等人。别看李卫并非科举出身,目不识丁,但他对读书人非常尊敬。雍正初年浙江因发生几起文字狱,雍正帝一怒之下,禁止浙江文人参加科举考试,此时身为浙江总督的李卫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恢复了浙江文人的考试资格,结果当年殿试中,状元、榜眼、探花均被浙江文人取得,因此当地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颇好。1732年5月李卫被任命为“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要知道直隶总督是清朝所有总督中地位最高的。到任后李卫依然不畏权贵,上疏弹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鄂尔奇乃是雍正帝的重臣鄂尔泰的弟弟。雍正帝二话没说,立即将鄂尔奇免官拿问。1737年李卫上疏弹劾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同安州百姓争抢土地,最终情况属实,乾隆帝嘉奖李卫秉公执法,赏赐他四团龙补服。1738年李卫又弹劾河道总督朱藻的贪污,其弟朱蘅要挟地方官吏并插手赈灾之事,经吏部尚书讷亲、刑部尚书孙嘉淦查证,情况属实,最终将朱藻、朱蘅二人绳之以法。李卫在直隶总督任上共六年,他多次上奏朝廷,审查州府的边界,增置将吏,整治这些“三不管”地带,同时派人捕盗捉贼,以安定地方,因此李卫以善长治理盗贼闻名。1738年8月李卫在随乾隆帝拜谒泰陵(雍正帝的陵寝)时突发疾病。10月乾隆帝允许他准解任还乡调养,并派御医诊视,但已无力回天,时年55岁的李卫病死。乾隆帝闻讯后下诏“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赐祭葬,谥曰敏达。古人讲究盖棺定论,用“敏达”两字来概括李卫的一生最为恰当不过了,为人机敏,处事练达。当然李卫也并非毫无过错,由于他不通文墨,性情粗放,常常对上司、同僚无礼,在云南期间,竟然在自己的执事牌子书写“钦用”的字样,因此受到雍正帝的批评。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雍正帝对李卫的信任,用雍正帝自己的话来说:“李卫之粗率狂纵,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洁,勇敢任事,以挽回瞻顾因循,视国政如膜外之风耳。”据记载李卫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也不乏能人。长子李星垣是乾隆年间的武探花,曾担任御前二等侍卫、广西右江总兵,1764年调任两广总督之职。此后因卷入李侍尧一案,被判处斩监候。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灿、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也先后担任地方府道官职。

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么?

历史上是真的有李卫这个人,他与田文镜、鄂尔泰并称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知名的能臣。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家里条件非常优越,是当地大户。李卫不是读书的料,识的字也不多,他的官是买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个员外郎,他的运气不错,不久后就进入京城做了兵部员外郎,后来他还任职了清廷的户部郎中。任职期间,李卫较为尽职,即使亲王犯错,他也不放过,对于权贵也是一视同仁,因而受到还是亲王的雍正的赏识。等到雍正一登基,李卫的官职就如坐火箭般蹿升了。他先是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被改任为了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他又升任为云南布政使,一年后,又被提升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掌管盐政。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又升任他为浙江总督,从他入朝为官算起,这也只是过去了十年,如果从雍正上位算起那就更短了。一个五品的员外郎用十年时间成为一品要员,除了皇帝的赏识外,自然是与他的个人能力分不开的。李卫的为官经历可以看出,他擅长处理盐政,在盐务上颇有建树。在两浙时,他大力打击私盐贩子,保障了浙盐销路,他还注重修理海塘,因而在当地的名声很是不错,抓捕盗犯方面他也很有一手,传说中的知名武林高手甘凤池就是栽在他的手里。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雍正十年(1732年),他又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也是在同年,李卫被朝廷任命为直隶总督。任职期间,李卫不改本性,对不法的权贵,极力抨击。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在任上徇私枉法,鱼肉民众,李卫上奏弹劾,受到雍正奖励。乾隆登基后,李卫的待遇也是不错。乾隆元年(1736年),李卫被朝廷任命为裁营田观察使,兼管直隶总河。在任上,他也是很尽职,处理得井井有条。乾隆二年(1737年),诚亲王府护卫库克犯法,与百姓争地,李卫上奏再次弹劾,后彻查属实,受到乾隆的嘉奖。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又弹劾河督朱藻贪污受贿以及朱藻的弟弟朱蘅干预赈灾,朱藻兄弟两人最终因此获罪。然而,不久之后,李卫就病倒了,乾隆特地派了御医去诊治,最后收效甚微。当年(1738年),李卫因为病重而去世,享年为五十一岁。乾隆帝对李卫不薄,按总督例厚葬了他,赐予他谥号“敏达”。李卫的后代也都混得不错:长子李星垣,官至两广总督;次子李星聚,官至福建延建邵道;三子李星灿,官至州判;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粮道;五子李星福,官至两江后补督阃府。孙子中李光文做过福建台湾南路参将、李光第做过墨营守府敕授武德骑尉、李光普做过广西信使督巡检。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那么宠他?

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两广总督,他是一个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然后他帮助雍正皇帝扫清了很多旧势力,帮助雍正皇帝迅速登上皇位,然后他的性格以及他的处事风格,都和雍正皇帝的政治思想符合。李卫的真实身份是户部专员,后来晋升为官。之所以用正帝很宠他,是因为他有着很强的个人能力,而且也能够提出良好的意见,所以受到了赏识和重用。李卫的官职并非是科举得到的,而是通过花钱买来的;因为他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总能一针见血的找出问题的要害所以很受雍正帝的宠爱。是李氏家族的嫡子,这个家族从明朝的时候就非常有钱了。因为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可以按照皇帝的想法帮助皇帝做一些事情。李卫的真实历史,与《李卫当官》等电视剧中的形象有较大区别。李卫不是出生在一个乞丐。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之所以能够进入仕途,也是因为家里有钱,帮他买了个官。因此,剧名 "李卫麦官 "也很合适。员外郎级别不低,是六扇门的副总管,从五品,相当于今天各部委的副主任。李卫的起点并不低。他很快就被任命为军机处的外交部长,但因为他是买办,所以得到了一个罪状。但李伟对他的罪状工作非常重视,因为与大多数买官的人不同,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他做一个好官的梦想。正是由于李伟的努力工作,两年后,他从副书记怀朗升为专职郎中,正五品。后来,他在云南延禧路一职上表现得相当出色,雍正又提拔他为尚书,从二品,成为省部级重要领导。这时,李卫负责全省的财政、税收以及盐政的监督工作,绝对是个大官。由于他工作能力强,雍正非常欣赏他。李卫正式进入了快速晋升的模式。李卫只做了一年的官,就被提升为浙江巡抚。李卫还负责监督浙江两省的盐政工作。盐政在古代非常重要。在担任省长仅一年后,李卫被提升为浙江巡抚,正式开始了他作为最高领土长官的职业生涯。李卫在江南为官时,查处了许多贩卖私盐的大案要案,修建了海堤,揪出了许多地方反动势力。雍正对解决了其他官员无法处理的所有问题,感到非常满意。后来,李卫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他回来后,雍正授予他直隶总督的职位。直隶总督地位超脱,被视为新疆大臣之首,兼负御守之责。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李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他多次充当百姓的主宰者,对雍正的利益非常关心。另外,李卫买的是官职,所以他的身份很干净,不存在结党营私的风险,这也是雍正的看法。因此,在整个雍正王朝中,李卫是极为受宠的。乾隆登基后,仍任命李卫为直隶总督,督导直隶河道。李卫不仅治河水平高,而且摆脱了河道官员制度中的贪污腐败,得到了乾隆的高度赏识。乾隆三年,李卫得了重病。乾隆皇帝派医生到李卫的宫殿为他治疗。然而,李卫在五十一岁时病逝。李卫是个丝织品家族的官员,因为康熙时,底层的解决户部的钱粮要给皇子一个孝敬,李卫便写下孝敬××王的一斗外,这让皇子很没面子,当然也引起了当时雍王的注意。另外,李卫之是个强盗。雍正的政策心里又觉得很透彻,又有武则天的帮助。当然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