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师有一儿子,名字叫司马攸,为何司马师却还传位司马昭呢?
- 2、司马师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 3、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师简介
- 4、司马师为人怎么样?
- 5、晋景帝司马师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司马师为何有景帝的称号?
- 6、司马懿掌权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怎么不篡位呢?
- 7、司马昭野心人尽皆知,司马懿最后为何传位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 8、司马懿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懿为什么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而不交给司马昭?
- 9、司马师是怎么死的?
- 10、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司马师有一儿子,名字叫司马攸,为何司马师却还传位司马昭呢?
司马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那个儿子司马攸是司马昭过继给他的,而且当时朝政险恶,只有司马昭才能镇的住他们。因为司马攸的年纪还太小,再加上司马司看得出来司马昭内心的野心,所以才会将位置传给司马昭来保全自己的儿子。司马师是司马昭之兄,司马师需要稳定政局,还要平定叛乱,只要一旦有失误就是断送司马氏的努力,但是司马攸年龄太小,无法独立承担司马氏的大任,只有司马昭才能做到,历史证明他真的做到了。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昭之兄,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三国历史人物,在他阴谋策划之下,司马氏才能鸠占鹊巢夺魏建晋,但司马师在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为何在去世之后,却没有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司马昭?历史上的司马师,可以用“阴险毒辣,沉着坚强,雄才大略”十二个字来说明,如果说周瑜、诸葛亮是三国前期的最强豪杰,那么司马师就是三国中期的最强枭雄。《晋书》记载: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短短数字,勾勒出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形象,才华横溢,雅有风彩,人亦风流,但这只是表面形象,司马师手段却令人不寒而栗。司马师原配叫夏侯徽,夏侯尚之女,而夏侯尚是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与曹操渊源很深。但在公元234年,曹睿在位时,25岁的司马师却毒杀了夏侯徽。根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于是就毒杀了夏侯徽。但细思之下却让人不寒而栗,234年时诸葛亮病死五丈原,魏国领兵对抗的是司马懿,此时曹睿对司马懿与司马氏有防范但总体还是重用,为何司马师却杀了夏侯徽?或许,这时司马师就已经阴谋颠覆曹魏江山,让夏侯徽获悉之后,迫不得已而杀之。234年,离高平陵之变还有15年,这时司马师就已布局,足见此人深谋远虑,但毒杀妻子又显得手段狠辣。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前夕,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次日清晨,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以至司马懿都感慨“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这里有一个疑问,司马懿政变的三千死士从何而来,为何曹魏上下毫无察觉?原因很简单,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高平陵之变时一朝而集,以至众人莫知所出。因此,司马师应该是很早就阴谋颠覆曹魏江山,谋算之远,古今罕见。大功告成后,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司马师被加封为卫将军。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皇室残余力量还很强大,而这时司马懿已经71岁,并没有足够精力应付残局,司马氏又如何彻底控制曹魏,进而建立晋朝的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司马师。251年,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接掌司马氏,此后曹魏发生多次将领起兵反叛司马师,均为司马师领兵平叛。在这一过程之中,司马师不仅要稳定政局,确保司马氏大权,还要平定叛乱,没有足够能力根本办不到,且只要一次失败,司马氏江山可能就岌岌可危,就会面临更多叛乱。因此,司马师才是晋朝的关键奠基人。
司马师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因为司马师逝世时他的儿子还很年幼,如果由他儿子来继承皇位则会让政权不稳,所以司马师才将位置传给司马昭。因为司马师的儿子太小了,司马师传位的时候考虑的是自己的家族,还有和曹魏的斗争都需要一个能够担当大局的人,所以他选了司马昭。因为司马师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还十分年幼,根本无法独立掌控政权。所以只能由司马昭来接替司马师。因为逼不得已,那时候司马昭更有能力,比他儿子有能力多了,所以司马师只能传给他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公元255年,司马师在许昌病逝,终年四十八岁。在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由此,对于司马懿建立的基业,经过司马师的壮大,再传到了司马昭手中。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师明明有儿子,为什么他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首先,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师共有五女,皆夏侯徽所生(其一为甄德妻)。除此之外,司马师还有一个养子——司马攸。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是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也即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因为伯父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攸就过继给司马师入作继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注重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没有亲生儿子的前提下,养子也可以来继承家业或者基业。比如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就是以养子的身份继承了郭威的权力。至于汉末三国时期,袁绍这位诸侯就是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所以,对于司马攸来说,虽然只是司马师的养子,但是,其依然有资格继承司马师的和地位。但是,司马师还是选择了司马昭,这和司马攸的年龄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史料记载,司马师是公元255年去世的,在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司马攸只有7岁左右。面对曹魏内部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斗争,一个不到8岁的小孩,显然是无法应对的。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诛杀了曹爽等人,掌握了曹魏朝廷的大权。但是,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都遭到了曹魏势力的激烈抵抗。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淮南三叛”了。就司马师的病逝,就和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叛存在直接的关系。公元255年,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所以,还没有回到曹魏都城洛阳时,司马师就病逝了。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司马氏的地位稳固,司马师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来继承家业。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师简介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师简介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 司马师,三国时期的重要权臣,是西晋的奠基人之一。在他掌权以来,制定法规,整顿纲纪,无一不做的仅仅有条,当然他最大的才华还是要数在军事上,他善用巧计击败了吴国的军队。 司马师图像 但关于他的死,史上也有很多版本,但最多的莫过于他的死因是应为他的疾病。他幼年时其就患有眼疾,在眼睛旁边有一颗肿瘤,常年医治无效,这也是他死因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战败的失利。公元255年,镇东将军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造反,反叛司马师,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东吴,作为人质向东吴的君王讨好,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没有得到东吴的有力支援。于是他们就开始向西出发,本想着要占领许昌,可才走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司马师则吩咐军队驻扎在前方,并命人监视他俩。最终,司马师自己领军,驻扎在汝阳,并故意装出一副不堪一击的样子,引诱他们。后又从后方袭击文钦,导致文钦大败。镇东将军一听到消息后,就慌忙逃走,而文钦则逃往了东吴。 后来,文钦不甘示弱,打算悄悄侵入军营行刺司马师,而听到消息的司马师受到惊吓,再加上自小就有眼疾,经常流血流脓,导致眼睛被震出眼眶。从此以后,司马师就一病不起。 长期的卧病不起,目痛和心神不宁。知道自己将要死去,于是召来弟弟司马昭,委托后事,就在这期间,司马师病痛再次袭来,泪流满面,大叫了一声之后就死了。 司马师的眼睛 司马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官位大到将军,也是西晋的奠基人。他是司马懿和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长兄。他为人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曾与父亲密谋诛杀曹爽,功封食邑千户,还旋加了卫将军。 司马师图片 在他父亲死后,安排大将军辅助朝政,独揽大权。,掌权后的他,制订了制定选拔官吏的制度,号召百官推荐贤能义士之才,上下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司职掌。司马师也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巧计击溃吴国的军队。在公元255年时期,司马师在亲自率兵,准备要平定文钦之乱的时候,途中生病去世。后来晋朝建立,被追封为景皇帝。 关于他的眼睛,从生下来就伴有肿瘤疾病,很可能就是现代医学上所谓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就医学上的来说该疾病来源于光感受器前的体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家族遗传的可能,这种疾病若能及早治疗的话就有可能痊愈,提高治疗率。可惜他所处的时代是在三国时期,那时并没有像如今一样发达的医术来帮他们诊治,那是的他们只能好着“走一步,算一步的”的打算度过伴有眼疾的生活。 司马师处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朝廷上防着被人算计。也正是朝政的尔虞我诈,使得在文钦之乱中,由于文钦的儿子打算袭击军营,司马师受到过度惊吓,再加上眼睛本身就有眼疾,导致眼睛经常流脓,眼睛就被震出眼眶。最终死于南昌。 司马师老婆 “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这句话所描述的主人公正是司马师。早年的司马师算是一个愤青,与夏侯玄、何晏二人整天在一起品评人物、抨击朝政。在这个小圈子里,司马师的人气颇旺,就连当时的的自恋狂何晏都说他是能干大事的人。 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画像 他的一生有三个妻子,其中原配夏侯徽、继室羊徽瑜,还有一个继室被黜了。共拥有五个女儿,一个养子。据说在司马师26岁的时候杀害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夏侯徽。 那时的夏侯徽具备了女性独有的智慧,能够常常在司马师身边指导一二,所以二人的感情非常好。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师有背叛国家的嫌疑,司马师情急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将她杀害了,享年24岁。至于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在公元234年, 诸葛亮 去世,面对极大风险的司马懿依旧保住了大权,还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至于如何保住大权这样的机密,司马师肯定也参与在其中,也就难免她的妻子夏侯徽有所察觉了。就这样夏侯徽夹在两难下,还没等她作出决定就惨遭灭口。 另一个妾室羊徽瑜,是司马氏的第三任妻子,出生官宦人家。她为人聪明贤惠,嫁给司马师后没有子女,司马师就以他弟弟司马昭的次子收为继子。司马师死后,该继子对羊徽瑜非常孝顺。羊徽瑜大方得体,在司马师登基为皇后屡次进言追加夏侯徽为景怀皇后。 司马师的儿子 司马师,新势力“晋”的新人物,曾多次修筑父亲攻打 诸葛亮 的进攻。自从他父亲死后,朝中的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手中。关于死后传位问题,很多人就质疑为什么司马师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之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 司马师画像 在淮南反叛中,是司马师击败了文钦,后来文钦的儿子为了给他父亲报仇,扬言要偷袭军营。司马师日夜担心紧张过度,再加上那个从小患有眼疾的病痛,经常流血流脓,最终抵抗不了病痛的折磨去世于许昌。终年47岁。就在同年二月,司马昭就受封晋王。这是有人就会问,为什么司马师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事实上,司马师病死时,享年只有48岁,根本就没有儿子,只有和原配夫人所生的五个女儿和养子司马攸。是没有亲生儿子的,那时只是把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来当自己的儿子。 这样,在司马师死后,只能有弟弟司马昭过继他的权力。司马师有勇有谋,弟弟司马昭虽然不及哥哥,但是受兄弟情谊的影响,司马昭无论在政治还是在军事也算是非常成熟了。因此关于许多司马师有亲生儿子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无稽之谈,而他的养子司马攸,为人性情温和,有政治头脑,因此就成为伯父司马师的继子,封为舞阳侯。或许是家族遗传的关系,司马师的兄弟及子一辈的人都非常具有政治头脑。 司马懿和司马师是什么关系 司马师是司马懿和张春华的长子,他也的确具备长子素质,他遇事沉着,性格坚强,也有称呼他司马子元的。曹爽的事情也有他的一份,帮助他爸把曹爽一群人都杀了。 司马师画像 他比他爸爸更进一步的是,他把刀直接架到皇帝曹芳的脖子上了,司马懿死后,他独揽大权,他已经等不及了,他爸等了一辈子,死了都没反,他可忍不住,结果曹芳也看出司马师不是个东西,准备先下手为强,可是曹芳派的人太烂了,没动手就被司马师发现了,他果断逼皇帝退位,重新立新帝。司马师运气不好,新帝没立多久,自己病死了。 我想,当年司马懿应当是很喜欢这个长子的,他跟自己很像,他有野心,也很冷静,最起码比司马昭能扛得住事。与诸葛恪一站,司马师赢得很漂亮。这说明在军事才能方面他也不错。其实看到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曹魏军政大权,就看得出来,司马懿很器重这个儿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更因为他有实力,他能够顶住父亲的这个位置,而不会让曹家人干掉他。司马懿一辈子小心翼翼最终才独揽大权,他那么聪明,不可能把这样辛苦攒下的成果送给一个没用的人,他一定是精心培养了这个儿子,而司马师过去的表现也让司马懿充分相信他。他们是一对搭档父子,野心勃勃,目标一致,同一条路上的两个闪光点。
司马师为人怎么样?
《晋书》:“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赞曰:“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魏氏春秋》:“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何宴:“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毌丘俭、文钦:“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虞世南:“少有名节,见重当时。王佐之才,著於往日,及诛爽之际,智略已宣,钦、俭称兵,全军独克,此足以见其英图矣。虽道盛三分,而终身北面,威名震主,而臣节不亏,侯服归全,於斯为美。”王夫之:“所恶于强臣者,唯其很耳。戆者,很之徒也。无所忌而函之心,乃可无所忌而矢诸口,遂以无所忌而见之事。司马师、高澄、朱温、李茂贞唯其言之无忌者,有以震慑乎人心,而天下且诧之曰:‘此英雄之无隐也。’”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晋景帝司马师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司马师为何有景帝的称号?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司马师生平故事一、早年经历司马师早年迎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二人育有五女。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青龙二年(234年),司马师毒杀夏侯徽。魏景初年间(237年三月-239年),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多次升迁后担任中护军。他设置选用人才的法规,推举人才不超越其功劳,官吏无从徇私。后来司马师母亲去世,司马师为她守丧,获得孝子之名。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事后,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而事变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二、战功卓著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嘉平四年(252年),升为大将军,意欲攻取东吴新建的堤坝。十二月,发兵攻打东兴,并听取诸葛诞的计划;分三路攻击,主力放在诸葛诞自己的部队,并架起浮桥。东兴之战却被诸葛恪所击败,朝臣众议要把诸葛诞等参战的武将下贬职位。司马师把战败归咎于自己,并说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司马昭因为是监军所以被削弱称号,其他武将都没有过大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而已。嘉平五年(253年)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派遣二十万大军包围合肥新城,朝廷纷纷议论,担心分兵攻打淮泗,并有守住各个水口的打算。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一个,多防的地方则用多兵,少防的地方则不足以抵御。”诸葛恪把兵力全都集中在合肥新城,就如司马师所料,并派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等请战。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命令诸将以高垒来对待,诸葛恪相持数月,攻城兵力力竭,死伤过半。司马师命文钦督遣精锐部队会合,要其断诸葛恪的退路,毌丘俭等将断后。诸葛恪惧怕而遁逃,文钦上前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三、擅行废立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夷灭三族,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为齐王,司马师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在郭太后的坚持下,司马师争执不过,于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大权。四、淮南二叛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司马师,并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当成人质送到东吴,向孙亮讨好,却并未得到东吴的大力支援。春一月,毌丘俭、文钦渡过淮河由寿春向西进发,没有办法捣洛阳占许昌,走到了项县就停住了。司马师吩咐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扎在“南顿”,对毌丘俭、文钦监视,另派诸葛诞带领豫州的兵,进攻寿春;派胡遵带领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谯县与今日的商丘之间,断绝毌丘俭、文钦从项县回归寿春的路。司马师自己亲率主力,屯聚在汝阳。另外,司马师又叫邓艾带一万多名“泰山诸军”部队到乐嘉县,做出不堪一击的样子,引诱毌丘俭、文钦出击。毌丘俭果然就叫文钦来打邓艾,司马师就指挥大股骑兵,从后面袭击文钦,文钦大败。毌丘俭在项县城里听到消息,慌忙弃城而走。毌丘俭走到慎县以后,躲在河旁的草丛里被老百姓射死。文钦一口气逃往了东吴。毌丘氏与文氏两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国的,都一齐被斩杀。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当初,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于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二月,曹髦素服临吊,谥号忠武。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称帝,尊司马师为景帝,其墓称峻平陵,庙号世宗。
司马懿掌权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怎么不篡位呢?
因为司马懿当时就算掌权了,也有很多大臣是忠于曹家的,他们先要逐渐蚕食掉这些大臣再篡位司马懿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父亲,三人父子兄弟感情很好。司马懿老成谋国,非常的有才能,让司马师和司马昭信服。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本身没有篡位的心思,而且他们的实力也不是很强。作为曹家第一代打江山的曹操,在去世仅十个月后,他的儿子曹丕就逼汉献帝禅让帝位,废除仅剩下名义的汉朝,曹丕从接曹操的班到建立魏朝只用了十个月时间。29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掌控了魏朝朝政,2年后司马懿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接班继续掌控魏朝4年,司马师因病去世后,司马昭掌权,10年直到司马昭去世,也没有在任内改朝换代,无奈只能继续留给下一代来完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仅仅在司马昭去世几个月后,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于是司马炎建立晋朝,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过程与曹丕建立魏朝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司马炎已经是司马家族的第三代人了,而曹丕却是曹氏家族的第二代人。曹丕篡位也就是说:曹丕建立魏朝比司马炎建立晋朝少了一代人。为何如此?这就涉及到篡位的流程,不是任何一个手握大权的权臣都可以篡位为帝王的,比如秦朝的赵高,手握朝政大权,连皇帝胡亥也敢杀死,权力绝对是大到没有任何人能控制的地步,赵高也很想做皇帝,但是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因为篡位是一个有流程的技术活,想要成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一、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就是指掌控朝廷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也就是政权和兵权,只要控制了这些权力,就有了进一步篡位的基础,如果没有,那不叫篡位,而叫造反,造反是很难成功,并且有很高风险,比如三国晚期的钟会谋反,他只是手中有了一点兵权,就开始不切实际的幻想造反成功,成功没有这么容易的。曹操与三国控制绝对的权力是一个权臣或者一个集团能够篡位的基本实力,如果没有,就不太可能会成功的,至少成功的几率不高,同时这也是保证整个天下稳定的基础,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社会往往各方抛都相对均衡,只有绝对的权力才能控制天下。二、背后的政治集团。任何权臣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曹操,他的背后站着谯沛夏侯氏及曹氏武将集团和颍川士族集团,这些政治集团推动着曹操一步一步向前走,打好篡位的基础,曹操从丞相到魏公,从魏公到魏王就是一步一步篡位的流程。即使曹操想放弃政治权力,不想称帝,那恐怕站在他身后的政治集团也不会同意,任何势力只要成为集团,那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曹操只是这个集团的代言人而已,因为曹操个人能力突出,所以集团对曹操的控制不强,反而是曹操控制了集团,但是到了曹丕时代,能力不如曹操,控制力也没有曹操强。九品中正制甚至曹丕以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集团的利益,从而换取士族集团的支持,士族集团就是曹丕背后的政治集团,是以士族为基础,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不择手段,只有垄断权力。正因为曹丕背后有一整个集团的支持,所以只要了10个月,曹丕就完成了由魏王到皇帝的蜕变。三、有一套的篡位流程。总有人说曹操终生没有篡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曹操的晚年一直在做着篡汉的事情,比如曹操的官职变化,前面说过了,曹操从丞相到魏公,再到魏王,建立自己的独立魏王国,就具备了将权力世袭化的基础,这是分辨一个权臣是否篡位的重要依据。曹操的魏王国在名义上是东汉帝国下属的诸侯国,实际上已经是控制整个北方,包括汉朝末代皇室的实际控制者,曹操在临死前已经完成了所有篡位的流程,包括建立独立魏王国,建立一套独立于东汉政府之外的朝廷班子等等,这些事情已经由曹操时代完成。曹操与司马懿曹丕时代只需要拉拢士族获得支持,同时,把篡位的流程戏再演一次就行,比如汉献帝 禅让时,曹丕要让三次,三次之后才能恭敬地接受,这些都是流程,所谓前人种地,后人乘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曹操把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曹丕所要做的就是拉拢民心,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四、人心所向(合法性)。司马昭只要控制舆论不时宣传,总会有人 认同,当到达一定时间,就能获取大部分人心,有了人支持,建立一个全新朝代并不是什么难事,任何帝王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人心才能获得成功。再来看司马师与司马昭,司马懿去世后,只是把大将军职位世袭给司马师,严格说来,大将军一职是不能世袭的,同时不能独立建立一套政府班子,还得依附于魏朝才有合法性,再加上司马师朝廷篡位的时间太少,在位仅5年,同时没有完成篡位流程,自然不能在司马师手上完成篡位任务。司马昭虽然在位时间长一些,达到10年,他的官职也是大将军,原本司马昭在稳步推行篡位流程,但是由于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手下弑杀,导致司马昭篡位进程戛然而止,司马昭还是靠灭亡蜀汉政权的功劳被加封为晋公,次年又加封为晋王,才完成了篡位的准备工作。司马懿父子因为一旦称王,就具备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可以独立建国,可以独立建立一套政府班子,并且王爵离皇帝也就是一步之距,一旦称王,就意味着篡位的前期流程结束,可以进行下一步篡位的具体工作,比如获取支持、逼迫皇帝让位等。只可惜司马昭刚刚当上晋王,离篡位就差一步时去世了,因此司马家族的篡位流程要靠第三代人来完成了,所以就是司马炎在即位晋王之位仅几个月后,就完成了各项工作,建立晋朝,这与曹丕建立魏朝的过程和流程是一样的,但是时局不一样,曹丕是二代创业者,司马炎是三代创业者。
司马昭野心人尽皆知,司马懿最后为何传位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因为司马昭的杀心太重,野心太大,而且司马昭的名声太臭,司马懿怕传位给司马昭会导致政权不稳!时至今日都流传一句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司马昭当时的野心很重。由此司马懿是不可能传位给他的。首先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大儿子,这个自古就是传长的习惯,在就是司马师的能力也不输于司马昭。因为他能力也不输给司马昭,而且更符合他父亲眼中皇帝的标准因为在司马懿的眼中,司马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比司马昭强,更适合做下一任晋国的君王。每一任君王在选择自己的下一个继承人时,总会有他自己的考量,并非是胡乱指任,他肯定是看到了在常人眼中没能看到的一面,而且着重于某一点的取舍上,比如说容人之量,心理素质,人物性格,政治谋略和远见等各方面的能力。司马家族的三父子,在我国历史上那是赫赫有名的,父亲司马懿,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三人都是具有宏才伟略的。小编曾经听过林俊杰的一首名叫《曹操》的歌,歌词里有这么一句,“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是的,正如歌词里所说,东汉瓦解以后,中国的古代史就进入了三国时期,即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混战时期。彼时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方面,和今天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一样错综复杂。历经了各种战争,才结束了三国的纷争,曹氏一族建立政权的魏国得以一览天下,而司马三父子当时是魏国的谋臣,他们是辅佐魏国君王曹氏的人。随着魏国曹氏权力的更迭,曹氏的政治大权逐渐旁落到司马家族手中,最后他们取而代之建立了自己的朝代——晋朝。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若按照前朝的制度,司马懿的王位也应当传给司马师,但那个时代他们已经看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缺陷。所以基本上已经不遵循这个制度了,更倾向于立贤,尽管可能在大多数世人的眼中,司马昭的才能比司马师要更为突出,但司马懿的挑选继承人还是司马师。司马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司马懿的传诏,是因为他是父亲眼中更为贤德之人,而这些可能是世人所没能看到的一面。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内容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写下自己的看法。
司马懿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懿为什么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而不交给司马昭?
原因是在古代,都是立嫡长子为继承者。而且司马师的能力比司马昭强,所以司马懿把权力交给了司马师。而且他们兄弟之间并没有想其他家族抢夺,他们是古代少有的。在高平陵之战爆发的前夕,司马懿把整件事情告诉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当时司马昭被吓有一点害怕,反观司马氏非常的冷静听取司马懿的部署。在这件事情上,司马懿就看到了司马师临危不乱的优点。在这之后,司马氏取代了曹氏。朝堂上遍布是司马氏的门生,最终三国尽归司马氏之手。在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托孤大臣。之后曹爽一直打压司马懿,并且他想废掉小皇帝自立。但是在司马懿的计策下,曹爽还是失败了。在曹爽死后,在朝堂上已经没有压制司马懿的大臣。旧臣死的差不多了,而他们的后代不成器。于是魏国被司马氏掌握,最终在司马昭的手中结束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之间,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对于权力的渴望,但是他们兄弟之间两小无猜,这也是少有的。在领军作战上,司马师有绝对的优势。司马懿在选择继承人上,下了血汗功夫。他自己观察他们两人,发现司马昭做事急急躁躁。而司马师沉着冷静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司马懿把权力交给了司马师,司马师也不负重托,继续把持魏国的朝堂,并且逐步消灭其余的割据势力。在他的运作下,派钟会和邓艾消灭了蜀国。国土有增加了许多,但是天妒英才,司马师临终前把权力交给了司马昭。最终司马昭看到魏国气数已尽,便篡魏建立了西晋。我们可以先从才能上说,司马师比司马昭沉稳,比司马昭有才能,更比司马昭有人望。再从古代的继承制度上说,司马师是长子,拥有第一继承权,是继承司马懿权利的不二人选。从影响力和拥有的实权来说,也应该由司马师继承衣钵。夺取魏国权力的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已经参与了司马懿的军政大事。包括司马家的家军也是由司马师负责训练的。而司马昭还没有进入集团核心。当高平陵之变前夜,司马懿向两个儿子托底交代。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未睡,而司马师安然入睡。历史上之所以司马昭的记载比司马师多,是因为司马师死的早,而且司马师无后,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从司马昭那过来的,叫司马攸,司马攸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威望,能力都远超司马炎,但是司马师死的时候没有把权利给司马攸,而是传给了弟弟司马昭,虽然司马攸在血缘上是司马昭的儿子,但是在继承关系上确是司马师的儿子,所以司马昭没有吧权利给司马攸,而给了司马炎。因而,司马懿将权利给司马师是很正确的选择,只是司马师死的早了,才导致了司马昭看上去比司马师合适继承。源于曹髦的金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我们的认知中,司马昭比司马师存在感更强。那么为何司马懿最后要将权力传递给司马师,而不是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呢?从家庭地位、名望、心理素质、政治手段四个方面,都是司马师优于司马昭,司马懿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很正常的。家庭地位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而司马昭是嫡出次子,在东汉时,爵位承袭是嫡长子优先的。虽然官职并非是世袭的,但是司马懿把持朝政,可以实现官职的人事安排,这时候让身为嫡长子的司马师接替自己是符合常理的。司马懿父子心理素质司马师是一个冷静甚至冷酷的人,有着超越常人的强大心理素质。在高平陵之变前夜,司马懿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司马师和司马昭,这是一个事关司马氏全族人性命的大事。司马昭听闻后,晚上都睡不着觉,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司马师和平常一样的坦然入睡,高平陵之变当天依然表现的很冷静,带领的队伍也是井然有序,由此可见司马师强大的心理素质。司马懿看到司马师的表现,也是颇为赞叹。为了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事先私自蓄养了3000死士,这样的行为和私自募兵无异,是形同叛逆的行为。但是司马师却做到让死士散布各地,而没有走漏风声,司马师的平日生活也并未被他人发现端倪,从中可以看中司马师的管理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司马师政治手段李丰、张缉等人密谋废除司马师,扶夏侯玄上位。司马师得知后,不顾司马昭的求情杀死了夏侯玄三人,并且夷灭三族,行事果断且冷酷。后来司马师想要废除魏帝曹芳,是通过郭太后来实现的,并且想要立曹据为帝,但是和郭太后发生争执。最终顺从郭太后的意思,立曹髦为帝。曹髦为了反抗司马式的专政,亲自攻打司马昭的府邸。司马昭让贾充去防备,结果贾充的手下成济弑杀了曹髦。虽说是弑杀魏帝、曹髦是司马昭的部下所为,但是这也和司马昭御下无方有关。曹髦都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推断司马昭是一个蔑视皇权,行事有所张扬的人,他的心态会影响到部下的行为,导致部下敢于做出这样鲁莽冲动的行为。司马昭在这一点上,体现二人政治手段差异的事件,发生在司马懿去世以后。但是“知子莫如父”,司马懿对于二人的处事方式是有数的。在政治手段上,司马师和司马懿风格相像,内敛低调、并且行事冷酷,而司马师更为张扬些。司马懿让司马氏上位,但是人心不附,反对司马氏的人也不少。想要消灭这些反对势力,并且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政治手段的。相较于司马昭的张扬行事,司马师内敛冷酷的的方式更加有效。司马懿让司马师接替自己,也是为了巩固司马氏的权势。司马懿名望司马师在母亲张春华去世后,他的守孝行为得到世人的认可,有孝子的美名。青年时的司马师和夏侯玄、何晏是齐名的名士,颇有声望。而司马昭没有大的战功,也没有大的功绩,也没有特殊的事迹,他的名望是不及司马师的。这一点是一个侧面原因,但并非是司马懿决定将权利转交给司马师的主要原因。司马昭从家庭地位、心理素质、政治手段、名望上看,司马师是比司马昭更加合适的继任人选,故而司马懿将权力交给了司马师。司马师仅掌权4年,司马昭在司马师病逝后成为大将军,统领军事、录尚书事,也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司马昭掌权了12年,并且期间发生了弑杀魏帝的大事件,加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使得我们更容易记住司马昭,而忽视了司马师。司马懿是让司马氏上位的人,司马师是消除反对势力、巩固司马氏势力的人,司马昭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进一步替儿子司马炎铺平道路、扫除障碍,最终让司马氏得以篡夺曹魏天下。因为司马昭太霸道了,而且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因为司马师为人处事比较稳重,司马懿觉得更加的合适。司马师是谁?是司马昭的大哥。司马懿名满天下,司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可以说,从知名度来看,司马昭的名气远比司马师有名的多,可为什么司马懿在权力的交接中,要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而没有交给司马昭呢?司马懿其一,长为先的继承传统,决定了司马懿将权力传给长子司马师,而不传给司马昭。其二,司马师并非无德无才之辈,甚至可以说在司马懿最后发动的高平陵政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记载称,在司马懿告病回家隐藏后台之时,正是司马师,悄悄的为司马家族培养了3000多忠勇死士,在日后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变当天,司马师亲率军士攻占司马门,控制整个京都局势,为司马懿的成功政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司马师而司马懿也刻意把大儿子司马师当继承人来培养,权力不断集其一身,司马懿去世之时,司马师已经是抚军大将军,成为魏国实际上的军政最高长官。司马师名气之所以没有弟弟司马昭大,主要原因是其在位时间太短,仅仅四年时间就去世,甚至没有留下嫡传儿子,最后只能由弟弟司马昭接其大统之位。司马昭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司马师通过联姻强化与郭太后的同盟,安抚曹魏老臣,对内平叛,对外击败东吴入侵等,不断加强司马家族的统治力,为司马家族日后的称帝基本扫平了障碍。可以说,如果不是司马师命短,司马昭根本不会有任何机会登上司马家族的最高地位。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
传说是被文鸯吓死的。 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氏专权,猛将文鸯率兵攻击,司马师急怒之下眼疾复发而死。司马师随其父司马懿征战,抵御诸葛亮出祁山之兵。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承父位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后废曹芳,诛杀皇后张氏。次年毋丘俭、文钦起兵造反。司马师带兵伐毋、文。钦子鸯领兵袭营,致使司马师旧疾复发。破毋、文后,司马师还许昌,终眼睛迸出而死。死后谥曰忠武,无后嗣,其弟司马昭继为大将军。晋朝建立时,追封司马师为景帝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1] 。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掌权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一,助父夺权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有文采,少时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何宴就曾称赞司马师很有才能,日后必定成就大事。魏明帝时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中护军,负责选拔官吏。司马师为人公正,提拔官吏都符合他们的功绩。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养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专政。曹爽与司马懿不和,故意打压司马家。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商议对策,决定先称病不出以麻痹曹爽,然后再寻找时机将其除掉。司马师一方面拉拢不满曹爽专政的大臣,一方面暗中培养死士,以备不测。正始十年(249年),曹爽随魏帝曹芳出城祭拜曹睿。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便与司马师商议好了计划。然后司马师将此事告诉弟弟司马昭,便安然入睡。司马昭听了此事后十分忧虑,没敢睡觉。第二天司马懿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曹爽没有大志,只得向司马懿投降,自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二,控制曹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司马师接管曹魏大权。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强迫魏帝曹芳封他为大将军、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师一方面下令选举人才,救济穷困以收买人心;一方面任命王昶、陈泰、胡遵等心腹镇守地方,以巩固统治。不久孙权病死,司马昭认为有机可乘,下令伐吴。魏军兵分三路伐吴,结果为吴将诸葛恪击退。嘉平五年(253年),诸葛恪乘胜发动反攻,围攻合肥新城。曹魏群臣担心吴军分兵入侵淮泗,便建议加强当地的防御。司马师认为诸葛恪刚在东吴掌权,想要在合肥建功,不会分兵它处,况且淮泗口岸众多,加强防御会耗费众多财力,便没有同意。诸葛恪急于攻克合肥立威,便专心拼死攻城。司马师于是派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救援合肥。毌丘俭、文钦想要立即攻打吴军,司马师说:“吴军孤军深入,合肥易守难攻,等到诸葛恪久攻不克再进攻。”结果诸葛恪误中魏人诈降之计,不但久攻不克还损失惨重。司马师趁机派魏军出击,大败诸葛恪。三,废黜少帝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便与中书令李丰、岳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等人商议除掉司马师,让太常夏侯玄辅政。结果机事不密为司马师得知,他便有了废帝之意。司马师先派人召李丰前来询问,然后训斥他祸乱朝政。李丰知道密谋已经泄露,于是大声痛骂司马师专权,欺君罔上。司马师大怒,派人打死李丰,将李丰、夏侯玄等人灭族。然后司马师强迫曹芳废掉皇后张氏,接着又逼迫太后下诏废掉皇帝曹芳。不久司马师拿着太后废黜皇帝的诏书与群臣商议废帝事宜,声称曹芳昏庸无道,应该立即废黜。众人畏惧司马师,只得同意废帝。最后司马昭废曹芳为齐王,迎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为了震慑曹髦,防止再出现类似曹芳的事,司马师便亲自上书训导曹髦,告诫他为君之道。曹髦畏惧司马师,只得加封他为相国、大都督。四,临终传弟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不满司马师专权,起兵声讨。司马师与众臣商议对策,多数人认为派大将征讨即可,但其心腹钟会等人则劝司马师亲自征讨。最后司马师采纳钟会之议,亲自率十余万大军讨伐毋丘俭。司马师一路进展顺利,使得毋丘俭部将史招、李绩投降。毋丘俭与文钦退守项城,司马师于是进逼项城。众将向司马师请求攻城,但他说:“毋丘俭、文钦所率淮南将士的亲属都在淮北,他们有所顾忌,必定不会为毋丘俭真心卖命。我军完全可以坚守不战,坐等敌军瓦解。”稍后司马师派镇南将军诸葛诞率从安风进军寿春,派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徐军绝毋丘俭归路。司马师驻军汝阳,派竞州刺史邓艾进军乐嘉。邓艾故意示弱,引诱毋丘俭来攻。文钦率军来攻邓艾,遭到司马师从后偷袭,双方发生激战。文钦之子文鸯十分勇猛,仅率数十人就闯入司马师军中左挡右杀,使得魏军连连败退。司马师身患重病,听闻文鸯闯入病情加重,于是强忍疼痛,稳定人心。文钦畏惧司马师军力强大,不敢发起进攻,文鸯虽然勇猛,也只得撤退。司马师立即命令大军追击,大败文钦。最后毋丘俭被杀,文钦逃走,第二次淮南叛乱结束。司马师病情加重,于是在临死前将大权交给弟弟司马昭。总的来说司马师是司马代魏的重要人物,通过废黜曹芳,平定毋丘俭之乱,巩固了司马家对曹魏的控制,削弱了曹魏的反抗力量,为其侄司马炎篡魏建晋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