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体验系统环境
终端:PC&APP端
移动APP体验环境及版本号:华为mate7 Android 6.0/软件版本v7.3.0
2. ? 诞生背景
百度派(也称派或π),是百度旗下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崇尚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用户在这里分享知识,寻找答案,独立思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1 ? 时代背景
克莱·舍基在其著作《认知盈余》中对“认知盈余”做了如下定义: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互联网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知识分享变得更加便捷,认知盈余的力量得到充分的放大。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认知盈余的红利时代,而百度派正式基于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它是知识经济和内容时代的产物。
2.2 ? 产品背景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从上线到现在已经11年,在过去的11年百度知道已经累计解决了超过4亿个问题,积累了海量忠实用户。百度派(也称派或π)时是百度知道基础上衍生出的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崇尚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用户在这里分享知识。与百度知道不同的是百度派是更专业、更质量、更详细、更深入的话题讨论社区,并充分的融入了社交元素。
?
3. ? 还原产品
3.1 用户-场景-需求
3.2 产品架构
3.3业务逻辑
3.3.1 从内容主线上来看
关键数据是发布的问题和问题的专业回答,问题是有信息获取者(提问者)发布并通过平台分类处理进行推荐展示,回答者可以看到通过话题分类和问题展示来进行专业回答。
3.3.2 从用户主线来看
不论提问者回答者都需要进行实名注册和身份验证,才可以在平台提问问题和回答问题,并且设立了相互关注机制
3.3.3 从渠道终端来看
百度派有PC段和移动端,PC端有独立的域名,移动端属于百度知道APP的一个子版块。PC端和移动端都可以进行提问和问题的回答。
3.3.4 从信息展示来看
PC端:问题、回答情况、来自话题、点赞数、其他回答、收藏、关注的话题、关注收藏、推荐话题、热门话题、我的提问和我的回答
APP端:问题、回答、来自话题、点赞书、阅读数、回答数、其他回答、我的提问、我的回答、累计点赞数。其中我的提问、我的回答、累计点赞数和百度知道的数据重合。
4. 用户体验评测
4.1 重点功能使用及容易度
重点功能包含:提问问题、回答问题、问题搜索、用户搜索、关注
提问问题:在提问问题方面,目前来基本无门槛,操作比较便捷
回答问题:目前百度派对优质的回答的判定标准是在字数上不低于500字,回答要有配图,要做深入分析。虽然这些标准未从产品层面做出限制,但是后续的运营策略肯定会以这个为参考,做为一个优质内容的最低评判标准,并在推荐和曝光上给一定的倾斜,从而是百度派的问题的回答风格和标准作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在显性层表现出来。对于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回答的问看和难度,使得内容质量有所保证。
问题搜索:问题搜索上目前不支持精准搜索,在模糊化搜索上依然存在体验式上的问题,这是百度派需要优化的地方
用户搜索:跟问题搜索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比如我想搜索用户名“跟小贤学运营”的时候输入“跟小”显示的是如下图所示,而搜“小贤”时显示无结果。在用户搜索体验上有待提升。
关注:在用户关注上基本符合目前的关注习惯,在操作上也比较便捷。
当然由于百度派也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出现上述提到的问题也是有情可原,在体验层面后续百度派会越来越好的。
4.2 ? 用户黏着程度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邀请内测的多为活跃和达人用户,因此用户的黏着度较高,随着百度派开放至少基于百度知道流量基础上获得的用户可以建立起相对不错的粘性。
4.3 ? 用户整体评价
暂无
5. ? 后续产品迭代和内容迭代推演
对于百度派这个产品来说,是百度知道发展的必然结果,百度派区别于百度问答关键在于:专、精、深三个层面。在定位上百度知道应该属于轻问答、大众化、轻量化的问答产品,而百度派是在百度知道基础上延伸出专业、精细和深入的问答类产品。因此相对于百度知道,百度派的问题和回答应该更专业、更详细、更深入。
5.1 运营区隔
从目前的网上关于百度派的评论来看大部分人几乎将百度派完全等同于知乎这种专业类问答社区。那如何做到跟知乎区隔呢?就前提体验来看可以从两点来做深入:
5.1.1 氛围上做区隔:知乎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严肃、高冷范,而百度派从目前的体验来看他的氛围相对要温和,当然在后期运营上也要逐步建立更加区隔化的氛围,比如百度派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融入温和、性感、或者活泼等氛围元素。
5.1.2 ? 用户上做区隔:百度派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是在于它是基于百度知道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更专、更精、更深入的问答产品,它满足的是百度知道用户更专业层次上的问答需求。所以前期百度派在用户获取上一定不是去跟知乎抢用户,而是是基于百度知道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转化,做用户粘性。这是百度派产品最大的优势,因为用户本身的对百度的认知已经建立,且用户的问答习惯已经培养起来,百度派是在在百度知道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化,这个过渡是非常自然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百度知道用户的粘性。
百度派是做平台,既然是做平台一定是具备双边或者多边效应的,百度派是属于双边平台,这双边主要表现在,一边是问题的提出者,一边是达人&专家(或者KOL),这个双边的用户其实是可以重叠的,具体我们可以把用户分为以下三部分:
·单纯的问题提出者(广大用户)
·单纯的问题的专业回答者(领域内专家)
既会提出问题,也会回答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的问题(达人用户,既有提问的需求,也有回答其他用户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是后话,在平台运营的关键是发挥双边效应,平台两遍是相互平衡的过程
前面我们梳理了百度派的基本业务逻辑,百度派这个产品要想顺利运营起来,首先要保证其最基本的业务逻辑的顺利运转,最核心的的工作应该有以下几点:
专家&KOL用户的邀请入驻
百度知道的活跃或者达人用户的吸引注册
优化用户问题发布体验,快速匹配问题相关领域专家,前期的消灭零回复的问题很关键(设定问题回答期限,超过期限的可以做优先曝光和推荐)
对于普通用户和专家&达人各自要达到的目标:
针对普通用户:目标是保证用户发布的问题能够快速的获得专、精、深的回答
对于专家&达人:能够让专家&达人的专业回答获得认可,并给予这类群体一定个人品牌的曝光和推广机会
对于百度派平台前期的运营可量化的目标:
内容核心目标:
问题发布数
问题回答率
用户核心目标:
专家&达人入驻量
用户注册量
在保证上面的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优化和体验,做好百度派社区氛围的搭建和引导。
百度派的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证百度派基本业务逻辑的顺畅运转(包含产品核心功能完善)
第二个阶段:
1)在产品层面:做产品功能上的拓展(比如专栏文章、专题内容或者品牌内容订阅,以及其他可拓展的功能)
2)在内容层面:内容的专题化和品牌化
3)在用户上:
——用户获取的开源机制建立,保证用户的持续获取
——继续为专家&达人加入创造条件和做好吸引力的包装
——专家&达人获取的开源机制建立:a.外部直接获取;b.用户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挖掘和培养
4)在商业化上进行相应的模式探索
第三个阶段: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商业变现能力,以及后续的创新玩法的实现,甚至可以是内部产品的孵化。(一切不以最终变现为目的的产品都是耍流氓,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