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皇帝一共36位,历史上有没有姓黄的皇帝 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本文目录一览:

  • 1、黄姓皇帝一共36位,是哪几位?
  • 2、中国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 3、中国古代中有过黄姓皇帝吗
  • 4、历史上有没有姓黄的皇帝 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 5、中国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 6、中国古代中有过黄姓皇帝吗
  • 7、黄姓皇帝有哪些?
  • 8、黄姓皇帝有多少人 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黄姓皇帝一共36位,是哪几位?

中国历史上共有黄姓皇帝36位,他们分别是:夏代的黄帝、商代的帝辛、西周的成王、东周的顷王等14位;隋代的杨坚和唐代的李渊皆自称黄帝后裔,算作其中的两人;明朝的朱元璋、朱高照和朱厚照也都以黄帝为祖宗自居,算作其中的三人;清朝的顺治帝、乾隆帝和光绪帝也是黄姓皇帝,算作其中的三人。此外还有22位不太出名的黄姓皇帝。黄姓是中国人常见姓氏之一,因黄帝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许多人自称黄帝后裔,但实际上成为黄姓的原因各不相同。亲,黄姓皇帝一共36位历史上姓黄的帝王有一个,即黄巢。黄巢生于820年,于884年去世,曹州冤句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没有啥姓黄的君主。黄帝又不姓黄。还36个都出来了。你编的。中国历史上,黄姓皇帝一共有36位,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西汉、东汉和南北朝时期。这36位黄姓皇帝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列出如下:1. 黄帝(公元前2698年-公元前2598年)2. 炎帝(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597年)3. 尧(约公元前2356年-公元前2255年)4. 舜(约公元前2255年-公元前2205年)5. 黄帝的后代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庖、帝皋、帝契(公元前2255年-公元前1912年)6. 刘德(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57年)7. 刘武(公元前156年- 公元前87年)8. 刘洪(公元前85年-公元前74年)9. 刘贺(公元前74年-公元前45年)10. 刘展(16年-27年)11. 刘宏(20年-59年)12. 刘虞(57年-88年)13. 刘协(5年-57年)14. 刘赐(51年-80年)15. 黄初元年外戚何进16. 刘渊(301年-309年)17. 刘曜(307年-330年)18. 黄丽嫔(东汉宣帝子女,陈留王刘瑁长女,刘表的母亲)19. 刘整(343年-361年)20. 刘隆(386年-399年)21. 刘裕(386年-422年)22. 刘义符(403年-424年)23. 刘劭(407年-424年)24. 刘裕的外甥孙恩(生卒年不详)25. 刘聪(466年-469年)26. 刘义真(465年-472年)27. 刘昱(473年-477年)28. 刘义符的养子刘显(生卒年不详)29. 北魏恭帝拓跋浚的母亲黄皇后(生卒年不详)30.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母亲黄广华(生卒年不详)31. 北周宣帝宇文贇的母亲黄皇后(生卒年不详)32. 北周宣帝宇文贻的母亲黄氏(生卒年不详)33. 北周介休王宇文觉的妻子黄氏(生卒年不详)34. 南梁武帝萧衍的妻子黄皇后(生卒年不详)35. 南齐和高氏的女儿高阳公主的丈夫黄法慧(生卒年不详)36. 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黄妃(生卒年不详)以上就是黄姓皇帝的全列表,他们分别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的影响,留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1 中国历代皇帝表 中国历代皇帝表上古时代 1、炎帝 神农氏 2、黄帝 轩辕氏 3、少昊 金天氏 4、颛顼 高阳氏 5、帝喾 高辛氏 6、帝挚 高辛氏 7、唐尧 放勋 8、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2、惠帝盈 7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8、宣帝询 本始,25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12、平帝珩 元始, 5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3中国历代皇帝表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4中国历代皇帝表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5中国历代皇帝表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6中国历代皇帝表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所以,没有,除非乱世,可能有自立的皇帝

中国古代中有过黄姓皇帝吗

黄巢。不过他没有统一政权、只是地方政权。黄巢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1.刘姓共59帝 西汉15帝;汉皇帝刘玄(公元23年称帝,都长安,25年亡于赤眉军,被杀);东汉14帝;蜀汉2帝;前赵5帝;南朝宋9帝;定扬皇帝刘武周(公元617年称帝,都马邑,620年亡于唐,奔突厥后被杀);燕皇帝刘守光(公元911年称帝,都幽州,913年亡于后唐,后被杀);南汉4帝;后汉2帝;北汉4帝;齐皇帝刘豫(公元1130年被金所立,都汴梁,1137年被金撤消) 2.李姓共47帝 成汉5帝;越皇帝李贲(公元544年称帝,都交州,546年亡于南朝梁,不知所踪);唐22帝;吴皇帝李子通(公元619年称帝,都江都,621年降唐,被杀);楚皇帝李希烈(公元784年称帝,都大梁,786年为其将陈仙奇毒死);后唐4帝;南唐3帝;西夏10帝 3.朱姓共29帝 楚皇帝朱粲(公元615年称帝,都冠军,619年降唐,后又降王世充,最终为唐所杀); 秦帝朱泚(曾将唐朝德宗皇帝赶出长安.占据长安称秦皇帝改年好应天) 闽帝朱文进(窜位后称帝不向朱温称臣与后梁分庭抗礼) 后梁3帝;明22帝(包括南明6帝) 中兴朱一贵 4.赵姓共20帝 南越武帝赵佗(公元前183年称帝,都南海,前179年自去帝号);宋19帝 5.萧姓共19帝 南朝齐7帝;南朝梁9帝(包括南梁);梁皇帝萧纪(前南朝梁武陵王,公元552年称帝,都成都,553年亡于南朝梁,被杀);梁皇帝萧庄(前南朝梁永嘉王,公元558年称帝,都郢州,560年亡于南朝陈,奔北齐);梁皇帝萧铣(公元617年称帝,都江陵,621年降唐,被杀) 6.拓拔姓(元)共19帝 北魏19帝(包括东魏、西魏) 7.司马姓共16帝 晋16帝 8.耶律姓共13帝 辽13帝(包括西辽) 9.孛儿只斤姓共13帝 元13帝(包括北元) 10.慕容姓共12帝 前燕2帝;后燕4帝;西燕4帝;南燕2帝 11.爱新觉罗姓共11帝 清11帝 12.完颜姓共10帝 金10帝 13.石姓共9帝 后赵7帝;后晋2帝 14.王姓共8帝 新1帝;郑皇帝王世充(公元619年称帝,都洛阳,621年降唐,被杀);前蜀2帝;闽4帝 15.高姓共8帝 北燕1帝;北齐6帝;齐皇帝高绍义(前北齐范阳王,公元577年称帝,都范阳,580年亡于突厥,流死于北周) 16.陈姓共7帝 南朝陈5帝;汉皇帝陈友谅(公元1360年称帝,都武昌,1363年战死,子理嗣,1364年亡于宋) 17.苻姓共6帝 前秦6帝 18.杨姓共6帝 隋5帝;南吴1帝 19.曹姓共5帝 曹魏5帝 20.宇文姓共5帝 北周5帝 21.孙姓共4帝 东吴4帝 22.吕姓共4帝 后凉4帝 23.姚姓共3帝 后秦3帝 24.赫连姓共3帝 胡夏3帝 25.郭姓共3帝 后周3帝 26.赢姓共2帝 秦2帝 27.冯姓共2帝 北燕2帝 28.安姓共2帝 燕皇帝安禄山(公元756年称帝,都洛阳,757年为子庆绪所杀,759年安庆绪为其将史思明所杀) 29.史姓共2帝 燕皇帝史思明(公元759年称帝,都范阳,761年为子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为唐所灭,自缢) 30.孟姓共2帝 后蜀2帝 31.明姓共2帝 夏皇帝明玉珍(公元1362年称帝,都重庆,1366年崩,传子升,1371年亡于明) 32.吴姓共2帝 周皇帝吴三桂(公元1673年称帝,都衡州,1678年病卒,子世潘嗣,1681年亡于清) 33.公孙姓共1帝 成家皇帝公孙述(公元25年称帝,都成都,36年亡于东汉,被杀) 34.卢姓共1帝 汉皇帝卢芳(公元29年称帝,都九原,37年亡于东汉,奔匈奴) 35.冉姓共1帝 冉魏1帝 36.张姓共1帝 前凉1帝 37.葛姓共1帝 齐皇帝葛荣(公元526年称帝,都定州,528年亡于北魏,被杀) 38.林姓共1帝 楚皇帝林士弘(公元616年称帝,都豫章,622年病故众散) 39.梁姓共1帝 梁皇帝梁师都(公元617年称帝,都朔方,628年亡于唐,死于内讧) 40.武姓共1帝 武周1帝(女)也就是武则天 41.黄姓共1帝 齐皇帝黄巢(公元787年称帝,都长安,884年亡于唐,为其甥林言所杀) 42.董姓共1帝 罗平皇帝董昌(公元895年称帝,都越州,856年亡于唐,被杀) 43.徐姓共1帝 天完皇帝徐寿辉(公元1351年称帝,都汉阳,1360年亡于汉,被杀) 44.韩姓共1帝 宋皇帝韩林儿(公元1355年称帝,都毫州,1366年亡于明,被杀).统一政权没有、地方政权好像只有黄巢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唐末 黄巢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 就是黄巢落榜时所写诗句中的一句。黄姓始祖是陆终,陆终是轩辕黄帝的直系曾孙,陆终赢姓,赢姓有嬴政秦始皇;还有赵姓源自赢,宋朝赵匡胤没有,历史上黄姓并没有出过皇帝,黄姓出过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宰相黄霸、黄中庸,名将黄忠、黄盖。1、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2、黄霸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3、黄中庸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三年郡试贡元,皇祐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蔡京败,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4、黄忠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5、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历史上有没有姓黄的皇帝 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1、有一位自立为王的皇帝:黄巢。 2、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五岁时侍奉祖父,便可对诗。 3、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河南最为严重,麦才半收,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冬季蔬菜太少。但自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4、于是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县揭竿而起,攻州占县,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郓州。声势大涨。黄巢生性喜欢动乱,就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草军声势日益浩大。 5、草贼出入蕲州、黄州,蕲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抗,答应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双方相约罢兵。王仙芝与黄巢等就与渥一同赴宴。不久,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 6、黄巢恨朝廷没有赏赐自己,就斥责王仙芝说:“曾共同立下誓言,横扫天下,现在只有从官员到左军,让这五千多人回到哪里去呢。”冲突之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尚君长入陈、蔡;黄巢向北进发,北掠齐、鲁,与王仙芝分道扬镳。 7、黄巢率领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众将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 8、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

中国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1 中国历代皇帝表 中国历代皇帝表上古时代 1、炎帝 神农氏 2、黄帝 轩辕氏 3、少昊 金天氏 4、颛顼 高阳氏 5、帝喾 高辛氏 6、帝挚 高辛氏 7、唐尧 放勋 8、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2、惠帝盈 7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8、宣帝询 本始,25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12、平帝珩 元始, 5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3中国历代皇帝表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4中国历代皇帝表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5中国历代皇帝表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6中国历代皇帝表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所以,没有,除非乱世,可能有自立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姓黄的皇帝是黄巢唐曹州人,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有啊。 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曾经攻占唐朝首都长安后称帝,国号大齐,称帝三年后兵败。他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姓黄的皇帝。有,唐朝末年起义军首领黄巢,后来称帝国号大齐有一个 黄巢(820年~884年)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今攻占过长安 建立国号为大齐中国历史上姓黄的皇帝是黄巢唐曹州人,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巢(820年~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乾符二年 (875年)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接着王﹑黄两军会合,协同作战,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就西向进攻洛阳周围地区。唐统治者急调大军夹击。王﹑黄乃于干符三年十月间南趋唐州(今河南泌阳)﹑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以后又活动于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复冲击敌人。同年底,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刺史对王仙芝进行诱降,仙芝动摇,欲受唐官职。黄巢指斥他说:起初我们共立大誓,横行天下,现在你独自取官降敌,广大群众何所归宿!因怒击伤仙芝首。仙芝畏众怒,不敢受唐命,遂与黄巢分兵作战。黄巢率军北上,攻克郓州(今山东东平北)﹑沂州等地。以后王﹑黄虽曾一度合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不久又分兵。 干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尚让率余部奔亳州(今安徽亳县)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   从此,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两支义军会合后,势力又见壮大。黄巢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后沿黄河南岸西进,“欲窥东都(洛阳)”,唐朝急调军队增援东都。黄巢知攻东都无望,于是引兵南下,渡过长江,东趋下游。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遭到镇海(今江苏镇江)节度使高骈部将张璘﹑梁缵的阻击,义军乃转由浙江南进,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属福建)。黄巢在福州大力打击官僚﹑地主,杀了顽固不化的“处士”周朴。   后率大军沿海岸南进,于六年九月攻占岭南重镇广州。经过大约两个月的休整,黄巢在这年冬又率领大军北伐,自号“义军都统”,并发表文告,宣布即将打入关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官勾结,贿赂公行;还宣布义军禁令,禁止刺史广殖财产,县令犯赃者全族处斩。他所指责的都是当时极弊,深得群众拥护。义军拥众数十万,从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发,乘大筏沿湘江顺流北上,攻克潭州(今湖南长沙),又下江陵(今属湖北)。本欲乘胜进兵中原,直趋关中,但至荆门(今属湖北)为唐将领刘巨容所败,乃转而东进。于广明元年 (880年)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的骁将张璘。七月,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东岸)飞渡长江。高骈与唐廷有矛盾,又慑于义军声威,虽拥兵十余万,但保境而已,不敢出战。黄巢渡江后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于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进军途中,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沿途群众纷纷参加义军,众达百万。入洛阳城后,义军劳问居民,闾里晏然。黄巢北攻时,还特意转牒唐朝各镇兵将;你们各宜守垒,勿犯我兵锋。我将入东都,到京师向皇帝问罪,与你们无涉。这些话分化了敌人营垒,所以兵行无阻。黄巢在东都并未久留,随即转旗西指,于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义军入城之日,向贫民散发财物,并由大将军尚让向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原唐朝官员,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罢官。其中枢主要官员有: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原唐官崔和,杨希古并同平章事(即宰相);孟楷﹑盖洪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掌管近卫军队);翰林学士中还有著名诗人皮日休。黄巢在长安执行严惩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义军查获降官张直方夹壁中隐藏的高官显贵百余人后,全部处死。大齐政权还没收富豪的财产,号称“淘物”。富室皆赤脚而行。次年,唐军曾一度攻入长安,义军暂时撤出,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   但黄巢既未派大军追击唐僖宗,也没有首先全力歼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大齐政权也缺乏必要的经济政策,生产﹑财政均无着落。这样,敌我力量对比就逐渐发生了不利于义军的变化。关中地主坚壁清野,使大齐政权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中和二年 (882年)大齐的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降敌;沙陀族李克用应唐朝的乞援,率劲旅一万七千人南下;敌方军力大大增强。这时,黄巢发现困守关中已很不利,乃于三年四月东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   六月间,义军开始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守将顽抗,义军久攻不克,朱温和李克用又先后前来增援,黄巢遂于四年四月解围,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节度使时溥的阻击,作战不利,最后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于六月十七日兵败自杀(一作为甥林言所杀)。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 不久后,唐王朝即告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古代中有过黄姓皇帝吗

有过一个,叫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扩展资料:黄巢建立的政权介绍:黄齐(880年-889年),唐末农民政权,由盐商出身的黄巢所建立。定都长安,国号大齐,为区别于其它的齐政权,史称黄齐。这个政权与汉晋等朝代一样,经历了西齐黄氏,和东齐秦氏两个时代。历二帝前后约十年。是一个典型的赢姓割据政权。自王仙芝起义到马殷归唐,前后历六主而易名。故黄齐为马楚之前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入江西,经浙东,从山东转战广州,再由广州回攻洛阳,破潼关,攻下首都长安,转战十余省,切断唐室江南运河的经济命脉,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最后由朱全忠篡唐。唐室实亡于黄巢民变。黄巢的长征方式直接影响了李自成、洪秀全、石达开、毛泽东等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巢中国古代没有姓黄的皇帝,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如下: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黄姓出过一个皇帝就是黄巢有,黄巢,称帝时间不久大概3年,国号大齐准确的来说没有!没有,历史上黄姓并没有出过皇帝,黄姓出过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宰相黄霸、黄中庸,名将黄忠、黄盖。1、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2、黄忠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扩展资料众所周知,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起源的姓氏。主要来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相传,祝融的儿子陆终是黄姓的得姓始祖。黄姓起源于北方,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并且以国为姓。黄国灭亡后,黄氏族人人纷纷南迁。到了后来,黄姓就广泛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区,并且最终成为了当代中国第七大姓氏。截止到目前,黄氏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也就只有黄歇。黄歇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四公子之一,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丞相,并且被封为春申君。真正意义上做了皇帝,或者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并没有。但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朝代,除去几个少数民族的政权,汉族的朝代也不超过十个。真正做了皇帝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而中国的姓氏那么多,没有出现过皇帝也是很正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姓

黄姓皇帝有哪些?

历史上姓黄的皇帝只有一位,即黄巢。黄巢于唐末领导起义,自立为王,改元同庆。经过多次的反复攻伐,最终兵败自杀。两位黄帝始祖最早黄族黄巢农民起义家没有,历史上黄姓并没有出过皇帝,黄姓出过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宰相黄霸、黄中庸,名将黄忠、黄盖。1、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2、黄霸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3、黄中庸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三年郡试贡元,皇祐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蔡京败,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4、黄忠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5、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只有一位是黄巢。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黄巢起义失败,是因为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占领过的地方又没有派兵留守,队伍缺乏训练,一旦撤离,挡不住训练有素的唐军反击,已占据的地盘很快又被朝廷夺回,所以不可能长久。黄巢是黄氏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帝。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 瓦解了唐王朝,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并首次提出“均平”、“均田”的口号,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扩展资料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黄姓皇帝有多少人 历史上有姓黄的皇帝吗

1、有姓黄的皇帝,黄巢勉强算一个,其它就没有了 2、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长安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黄巢封其妻为皇后,以尚让、赵璋、崔璆、杨希古为四相,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郑汉璋为御史中丞,费传古为枢密使,李俦、黄谔、尚儒为尚书,王璠为京兆尹,许建、朱实、刘塘为军库使,朱温、张言、彭攒、季逵为诸卫大将军、四面游奕使,方特为谏议大夫,张直方为检校左仆射,马祥为右散骑常侍,皮日休、沈云翔、裴渥为翰林学士,令其甥林言为功臣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