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万钟,中条山战役时间和经过:日军集中兵力突破防线

本文目录一览:

  • 1、曾万钟的人物简介
  • 2、曾万钟的国内革命
  • 3、曾万钟的介绍
  • 4、曾万钟生平
  • 5、曾万钟的治军松散
  • 6、开国中将孙继先回忆37年配合国民党滇军曾万钟在娘子关侧袭日军
  • 7、云南籍将军,民国时期的云南昭通曾走出59名将军
  • 8、中条山战役时间和经过:日军集中兵力突破防线
  • 9、《朱德军事文选》借道北上抗日共襄义举
  • 10、苫米地四楼是怎么死的

曾万钟的人物简介

曾万钟(1894—1968),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鼎铭,云南大关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3期毕业。早年在滇军任职,1924年任滇军第1旅旅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7师19团团长,1927年任第3军9师师长,1932年任第3军12师师长,1933年3月调任第3军7师师长,1936年11月任第3军代军长兼7师师长,12月兼任西北剿匪总部第1纵队代司令官,1937年8月任第3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38年7月任第35军团军团长,1939年2月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3月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5月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年退役回滇,参与创建云南省民革。后曾任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曾万钟的国内革命

1932~1933年,因刘湘、刘文辉互相倾轧,矛盾激化而发生的“二刘之战”,曾万钟率部下一万余人进攻刘文辉防区。在刘文辉的千里岷江防线被突破后,李家钰部乘势追进,将刘文辉部师长陈光藻、旅长石肇武俘获。石肇武系土匪出身,被刘文辉招安后收为干儿子,驻防成都时奸淫估霸,无恶不作。李家钰将石肇武处死,首级运到成都,在少城公园示众三天,人心称快。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0月,刘湘任命李家钰为四川剿匪第三路总指挥,曾万钟伙同罗泽洲部组成三万多人的兵力进攻川陕苏区。1934年1月,李家钰、罗泽洲部进抵仪陇,先后在城郊五里墩、鼎山一带,遭红九军二十七师重创,被子歼八百余人。同年7月,李家钰协同杨森、潘文华部在飞机掩护下,轮番进攻通江县北红军阵地,被红军全歼其一个营,李家钰部渡梁永河溃逃。13日,红三十军在巴中以东的右垭口大破李家钰军,歼其四个团后收复巴中,把围剿的川军逐出了苏区。1934年底,曾万钟督饬所部两团及工兵两连人力,修成蒲江至新津全长四十五公里的简易公路,即现今蒲江至成都公路蒲新段原路基。同时,曾万钟还委派邛、蒲公路局长钱文轩,鸠工修筑蒲、邛公路,完成蒲江北门至西崃板桥铺路基二十余公里。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茂县土门。曾万钟奉令转移灌县堵截。所部在进至汶川、威州道上的板桥沟,被红九军突破防线,曾万钟部营长耿伯萍跳泯江淹死,全营覆灭。旋红九军又在理番岭岗山奇袭并重创李家钰部第二混成旅第四团,团长龚彬战败只身脱逃。战后,李家钰受蒋中正严斥,李家钰为泄怒将龚彬枪决。10月,蒋中正缩编川军,任李为陆军整编一○四师师长兼四川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令其远戍西昌。11月13日,红军进逼名山、雅安,李家钰受命率四个旅兵力至百丈一线同红军接火,李家钰部又伤亡、被俘八百余人。1936年2月,红军胜利完成反堵截、追尾任务,挥师北上。川军各部追堵失败,李家钰只得率部就防西昌。事后川军再次整编,李家钰任四十七军军长。

曾万钟的介绍

曾万钟(1894—1968),字鼎铭,云南大关人。云南讲武堂将校班毕业后,参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后,参加护国、护法等运动。历任滇军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35年以后,升中将。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三军第七师师长兼第一纵队司令、第三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5月退役。

曾万钟生平

曾万钟,字鼎铭,云南大关人。1864年生。曾任国民党战区副司令长官、云南讲武常将校班毕业后,参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后,参加护国、护法等运动。历任滇军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并率部参加北伐。1935年以后,升中将,任第三军军长,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战区:①第一个第1战区于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司令长官蒋介石(名中正,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兼)。1937年10月25日,任命程潜(字颂云)继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任命鹿钟麟(字瑞伯)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1、第2、第14集团军,骑兵第4军等部队。1938年2月20日任命宋哲元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3月9日任命刘峙(字经扶)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所辖部队为3个集团军、1个军团,9个军,2个师,1个旅。1938年该战区于豫鲁皖地区之作战后撤销。②第二个第1战区于1939年初组建,司令长官卫立煌(字俊如,1939年1月9日任命),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字仿鲁,1939年1月9日任命)、冯钦哉(1939年10月21日任命),下辖第2、第3集团军,第76军、新5军等12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1940年孙连仲调走,此时下辖3个集团军,3个军,1个师,2个旅。1942年1月,蒋介石因怀疑卫立煌资助八路军,有亲共嫌疑,将卫他调,任命其亲信蒋鼎文(字铭三,1月12日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1942年1月14日,汤恩伯(名克勤)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3月30日,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字鼎铭)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因豫中会战失利,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被迫引咎辞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受撤职处分,1944年7月6日,陈诚(字辞修)被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胡宗南(字寿山)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作战不力受撤职留任处分)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月12日,胡宗南代理第1战区司令长官职,7月13日实任。副司令长官有:汤恩伯(名克勤)、曾万钟(又名光鼎)、郭寄峤(又名光鼎,由本战区参谋长升任)孙蔚如(原名树棠、字蔚如)、裴昌会(字同野,1945年6月26日由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升任)、范汉杰(1945年7月20日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职升任)、石敬亭(字筱珊、1945年8月8日任命)。1946年时的第1战区主官有:司令长官胡宗南,副司令长官裴昌会、范汉杰、刘茂恩(字书霖,由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改任)。1947年,第1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 第1战区:①第一个第1战区于1937年8月成立。1937年8月20日,司令长官蒋介石(名中正,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兼)。1937年10月25日,任命程潜(字颂云)继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任命鹿钟麟(字瑞伯)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1、第2、第14集团军,骑兵第4军等部队。1938年2月20日任命宋哲元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3月9日任命刘峙(字经扶)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所辖部队为3个集团军、1个军团,9个军,2个师,1个旅。1938年该战区于豫鲁皖地区之作战后撤销。②第二个第1战区于1939年初组建,司令长官卫立煌(字俊如,1939年1月9日任命),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字仿鲁,1939年1月9日任命)、冯钦哉(1939年10月21日任命),下辖第2、第3集团军,第76军、新5军等12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1940年孙连仲调走,此时下辖3个集团军,3个军,1个师,2个旅。1942年1月,蒋介石因怀疑卫立煌资助八路军,有亲共嫌疑,将卫他调,任命其亲信蒋鼎文(字铭三,1月12日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1942年1月14日,汤恩伯(名克勤)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3月30日,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字鼎铭)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因豫中会战失利,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被迫引咎辞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受撤职处分,1944年7月6日,陈诚(字辞修)被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胡宗南(字寿山)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作战不力受撤职留任处分)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月12日,胡宗南代理第1战区司令长官职,7月13日实任。副司令长官有:汤恩伯(名克勤)、曾万钟(又名光鼎)、郭寄峤(又名光鼎,由本战区参谋长升任)孙蔚如(原名树棠、字蔚如)、裴昌会(字同野,1945年6月26日由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升任)、范汉杰(1945年7月20日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职升任)、石敬亭(字筱珊、1945年8月8日任命)。1946年时的第1战区主官有:司令长官胡宗南,副司令长官裴昌会、范汉杰、刘茂恩(字书霖,由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改任)。1947年,第1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 第6战区:①1937年9月成立。1937年9月26日,冯玉祥由第3战区司令长官改任该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日任鹿钟麟为副司令长官。该战区在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失利后被撤销。②1939年,新组建第6战区,10月2日任命陈诚(字辞修,号石叟)为战区司令长官。同日任命商震(字启予,原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为副司令长官。10月5日任命杨森(字子惠)为副司令长官。12月1日任命谷正伦(字纪常)为副司令长官。1940年2月3日,商震继任司令长官职。5月15日,该战区撤销。作战区域并归第9战区。7月8日,该战区又重新恢复,仍由陈诚任司令长官,商震改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杨森改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谷正伦继续担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7月13日任命吴奇伟(字梧生)为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6月13日任命黄琪翔(字御行)为副司令长官。参谋长郭忏(字悔吾)。1942年7月10日,任命王缵绪(字治易,第29集团军总司令)为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下辖4个集团军,1个江防军和2个指挥部。1943年2月12日,陈诚调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代理第6战区司令长官职。同年6月,孙正式升任司令长官。1944年1月5日,郭忏被任命为该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5年2月11日任命陈继承(字武民,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为副司令长官。6月26日,孙连仲改任新成立的第1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调第1战区副令长官孙蔚如继任该战区司令长官。8月7日任命周碞(字奉璋,第26集团军总司令)为该战区副总司令。同日任命冯治安(字仰之,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为该战区副总令。此时的序列是:总司令孙蔚如;副总司令吴奇伟、郭忏、陈继承、周碞、冯治安;参谋长郭忏兼。抗战结束后,该战区与第9战区合编为武汉行营。

曾万钟的治军松散

第五集团军因为长期驻扎在晋南多年,总司令曾万钟治军亦不甚严谨,以至于军纪松弛。当时有人形容,军营如市场,说的就是曾万钟的第五集团军,当时因为中条山被日军封锁,只能靠着黄河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渡口维持起码的补给,因此各部的物资都十分的紧缺,曾部因为驻扎日久,颇有点地头蛇的味道,因此中层军官则打着部队家属的幌子,搞起了“物资流通”先是小小的贩卖一下粮食,之后就有枪弹,最后甚至搞起了鸦片生意,这样一来,军营中那些个小商贩,大买主那是川流不息。这个师长能卖,那个团长就不行么?这个团长可以,那个营长岂能干看着,于是生意是越做越大,军纪也是越来越坏,日军特务甚至可以自由的进出。当时的日本特高课声称,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瘫痪第五集团军所有的指挥系统,果不其然,在中条山战役打响不到一个小时,日军小股部队在汉奸特务的配合之下,炸毁了军火库,焚毁医院、割断电线,对各军、师指挥机关进行袭扰,使得曾万钟和部队的通讯指挥系统完全失灵。

开国中将孙继先回忆37年配合国民党滇军曾万钟在娘子关侧袭日军

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北平型关首战告捷。节节溃退的国民党军队,在这一胜利鼓舞下,于忻口一带设防,阻止日军南下。 十月初,日军进攻忻口未下,侧后又遭到八路军的不断袭击,处境十分被动。敌人为挽回这一不利局面,急调平汉线主力和津浦线一部兵力,由石家庄沿正太路西进,企图夺取娘子关,迂回太原,加快其进攻山西、占领整个华北的步伐。这时,我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师长率领下,奉命到娘子关的正面防御,迟滞日军向山西纵深发展。 十月十八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到达娘子关南侧的平定地区。陈赓旅长派我去娘子关,同正在那里进行防御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曾万钟联络。此行,我不是以七七二团参谋长的身份,而是以旅部副官的身份,任务是代表三八六旅旅长到曾万钟处接受作战任务。当时,为了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只要符合我党“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作战方针,我们就积极谋求同国民党军队的协同作战。所以,我受领任务之后,稍做准备,就带着一个骑兵班,向娘子关方向奔驰而去。 娘子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石家庄通往太原的必经之地。日军第二十、第一O九两个师团正向这里发起猛攻,已陷娘子关东南重要阵地旧关及附近高地,并以主力一部由侧鱼镇向正太线以南山地西犯,对娘子关正面实施迂回攻击。曾万钟一部已被围困在旧关以南山地,处境十分危险。 正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曾万钟的指挥所。曾万钟的指挥所设在一座高山脚下的小村庄里。第一个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他的副官。我简要说明来意后,这位副官就把我带进一所小房子里,让我坐下稍等。过了一会儿,曾万钟的政训部长赶来,很客气地对我说:“曾司令有点事,稍等一会儿就来,我们先谈谈好吧!”我说:“可以。”他便说起日军进攻如何猛烈,他们坚守如何顽强等等,自我标榜了一番。最后他说:“日本人在我们这里攻了好几天都没有攻上来,我们是能够守住的。贵军善于游击战,是否可以从侧面迂回过去,打他一下?”我想,这个意见当然可行,只是他不是最后决策人,说话不一定算数,还得看看曾万钟的态度再说。所以,我一面听一面点头,没有明确回答他。这时,曾万钟来了,政训部长忙凑上去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他连连点头,对我说:“你来,表示欢迎!”随后,他带我走进作战室,指着地图向我介绍了敌情和他们的兵力部署,并说:“贵军善于游击作战,是否能从日军侧翼迂回过去,打他一下?这样有助于我们在正面固守。”他用手做了一个迂回动作后,等待我回答。 我稍加思索,就肯定地说:“可以!”并说:“陈旅长这次派我来是接受任务的,回去后向旅长汇报。”回到旅部,我把同曾万钟联络的情况向旅长作了汇报。陈赓同志说:“这样定下很好!”于是,就把袭击长生口日军的作战任务交给了我们七七二团。当时,七七二团的团长是叶成焕同志,副团长是王金山同志。我们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部队隐蔽、迅速地向长生口方向开进,在长生口以南不很远的山区停下来,着手进行战斗准备。 十月二十二日,我们组织营以上干部及部分连排干部,在距敌两里多的一座高山上,隐蔽观察了一天。发现长生口一带有个日军炮阵地和鬼子兵的许多帐篷。经过研究,我们决定袭击该敌炮阵地,并派二营的两个连趁夜暗直插敌炮阵地。 黄昏后,担任袭击任务的两个连,每人携带八枚手榴弹,每班配备两挺轻机枪,在副团长王金山同志率领下采取分组交替前进,迅速、机警地插进了敌营地。骄横的日军,由于过分轻视中国军队,不但没有外围警戒,就是内卫也十分麻痹。他们万万没想到,会有一支毫无畏惧的部队,像一把钢刀插进他们的营地。有的敌人虽然看到了我们,却分辨不出我们是什么人,更没想到这竟是来袭击他们的八路军,依然在那里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傻呆呆地望着我们。就这样,我们插进敌营地的两个连,大部分于隐蔽处潜伏起来,做好了接应战友的准备。其中担任炸炮任务的两个排,直插到敌人的炮兵阵地,按照预定计划迅速地解决了敌炮阵地上的敌人。接着,分头将山西造的大个手榴弹一个一个地塞进敌炮筒内。顿时,阵地上炸声四起,敌人的几十门炮全部被炸毁。炸毁敌炮后,我团二营两个连的同志又向日军步兵营地冲击,用机枪、步枪猛扫帐篷内外的日本鬼子,当即被我杀伤不少。敌人毫无准备,东逃西窜,顿时大乱。我们的同志却趁此机会,安全地撤出了战斗。这时,前边的敌人发现后边有情况,急调部队冲杀过来;后边的敌人以为这是来袭击他们的,急忙迎着还击。就这样,敌人自己干开了,枪炮声接近黎明才停下来。 这次夜袭,从打响到撤离,大约两个小时,我们仅有三名战士负伤。毙伤敌人的具体数字,虽然未能查清,但可以肯定,敌人的伤亡和损失是不小的。可以说,这是一次代价小、战果大、比较成功的夜袭战。 曾万钟对我们这次行动一直比较关注。我们到娘子关之前,日军对他的压力很大,几乎使他陷于顶不住、走不脱的境地。现在,我们从侧后袭击日军,救其之危,他当然盼望我们打胜仗。当我们向长生口迂回的时候,他就派人给我们团部接了直通电话,以便随时了解情况。战斗打响后,他又打来七八次电话,询问战斗情况。当战斗最激烈时,曾万钟很不放心,在电话中问我们“投入了多少兵力”,我们回答“两个营的部队,还有一个营做预备队”。他问:“你们用什么方法打?”我们说:“用游击战方法打的。”后来,他得知我们夜袭成功,就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称赞:“打得好!打得好!”并说:“我要报告蒋委员长,给你们请功!说八路军在长生口一带打了一个胜仗,打得很出色。”确实,长生口战斗之后,日军有三四天没向娘子关进攻。 长生口战斗胜利结束的第二天,日军第二十师团的一个旅团就向我们迂回过来。他们走在山沟里的石头路上,马蹄声已清晰可闻,我们随即组织转移,大约走了十里多路,遇上了刘伯承师长。原先,我们并不知道刘师长离我们这样近,现在因情况紧急,就决定由我带领一个连,专门掩护师长转移。当时,敌人跟得很紧,战斗打得很激烈,但我们还是以很小的代价安全地转移出来了。 此后,在刘伯承师长的指挥下,七七二团于十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在七亘村连续伏击敌辎重部队,缴获满载弹药及军用物资的骡马三百余匹,歼敌四百余名;于十一月二日,在昔阳县东的黄崖底再次伏击敌人,击毙日军三百余人、骡马二百余匹及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从长生口夜袭到黄崖底伏敌,前后十二天里,连续打了三个胜仗,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支持了友军,而且也给了当地人民以极大鼓舞,给了国民党军队以很大影响。遗憾的是,正当我们在七亘村打胜仗的时候,曾万钟却于同一天放弃了娘子关天险,致使太原很快就失陷了。 1911年生。山东曹县人。1931年1月入国民党军第26路军当兵,同年底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2师6团连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1军团1师1团营长,先后参加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在大渡河战斗中,率部攻占安顺场渡口后,参与组织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到达陕北后任团参谋长,参加直罗镇、东征战役。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31军93师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参谋长,参加了七亘村战斗。1938年3月任津浦支队支队长,深入冀鲁边开辟根据地,扩大队伍,并积极配合国民党部队在台儿庄的作战。9月,津浦支队被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鲁北的乐陵、宁津一带展开抗日战争。1939年3月,津浦支队划归115师指挥,进入泰西地区。5月,参加 陆房 突围战斗,成为胜利突围的主要部队之一。1939年10月起任山东纵队第2支队支队长、第2旅旅长,1943年7月调任抗大第1分校副校长,鲁中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参与指挥孙祖战斗和葛庄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大队。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第3纵队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舟山群岛诸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司令员。1958年10月回国后,任第20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0年4月13日在济南病逝。

云南籍将军,民国时期的云南昭通曾走出59名将军

图为龙云近照 通常情况下,被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的将领才可以被称为将军。 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是,民国时期,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是师长这一级,个别情况下,旅长也会被授予少将军衔。下面是民国时期已知云南省昭通籍军人被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的名单,一共59人,其中上将4人,中将14人,少将41人。昭通11县(区、市),看看哪个地方出的将军最多。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名单中,部分将领在共和国之前已拥有了将军级军衔,解放后年又被中央军委授衔。 卢 汉 昭阳区 龙 云 长期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上将; 卢 汉 担任过云南省政府主席,上将; 卢浚泉 卢汉的叔叔。曾担任锦州警备区兼第六兵团司令,中将; 杨德亮 担任第七兵团副司令,中将; 龙泽汇 担任93军军长,中将; 陈绳初 担任昭宣师管区司令,中将; 龙绳武 龙云长子。担任总统府中将参军,中将; 龙胜祖 龙云次子。担任总统府中将参军,中将; 龙绳曾 龙云三子。担任西南人民革命军尹武纵队司令,少将; 唐永霖 担任第6编练部政治部主任,少将; 蒋文模 担任滇军第五军高级参谋,少将; 龙雨苍 担任滇军第3旅旅长,少将; 裴存藩 担任昆明市市长、南京市参议院办公室主任,少将; 龙秉灵 在滇黔绥靖公署任职,少将; 李润民 担任新编第10师师长,少将; 辛承贵 担任督军公署咨议官,少将; 罗 展 担任第184师师长,少将; 刘之锐 曾担任绥靖公署高级参谋,少将; 刘毅祥 担任昭通警备司令部司令,少将。 总计19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4人,少将13人 龙泽汇 鲁甸县 顾德恒 任职部队不详,职务为师长,少将; 陇 耀 担任暂编21师师长,少将。 总计2人,均为少将 张开儒 巧家县 张开儒 担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总长,上将; 李福星 担任民国总统府、云南督军署高等顾问,上将; 袁昌荣 担任昆明行营总参议,中将; 杨文炯 担任云南护国军第1军副军长,少将。 总计4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 陇文生 镇雄县 鲁梓楠 就职于陆军,职务不详,中将; 陇维邦 担任云南省政府参军,少将; 陇生文 担任第278师师长,少将; 陈绍桓 担任第125师师长,少将; 晋西廷 在滇军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蒋文华 担任第2军参谋长,少将; 安纯三 在暂编20师担任师长,少将; 张邦藩 担任云南宪兵司令部司令,少将; 张吉祥 曾担任第278师师长,少将; 彭肇康 担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少将; 常绍群 担任远征军20集团军1总队司令,少将; 宋 炯 担任台湾海军舰长,少将; 常绍华 担任唐继尧挺进纵队纵队长,少将。 总计13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12人 禄国藩 彝良县 禄国藩 担任云南宪兵司令部司令,中将。 共1人,为中将 龙绳曾 盐津县 卓 立 担任第6编练司令部参谋长,少将; 张仲强 担任楚宁师管区司令,少将。 共2人,均为少将 曾万钟 大关县 曾万钟 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中将(部分资料上介绍其为上将); 李华英 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主任参军,中将; 李余生 担任暂编第20师师长,少将。 总计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 曾泽生 永善县 曾泽生 担任60军军长,1948年率部起义,参加过抗美援朝,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李雁宾 在护国军第四梯团任职,职务不详,中将; 陈映丹 在护国军中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龙奎垣 担任第六旅旅长,少将; 唐振东 在云南陆军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钟光汉 在滇军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刘崇厚 在滇军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谭美书 在滇军任职,职务不详,少将; 唐扶黄 担任昭通镇守使,少将; 曾 坑 担任93军师参谋长,少将。 总计10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8人 李雁宾 绥江县 曾恕怀 担任云南宪兵司令部司令,少将; 谭友福 第三军参谋处参谋长,少将; 谭善洋 在滇军唐淮源部任参谋长,少将; 邱 陵 在滇黔绥靖公署第一方面军任军需处长,少将。 总计4人,均为少将 杨宏光 水富县 杨宏光 在第六兵团担任副司令,中将。 总计1人,为中将 安恩傅 另外,还有一些昭通人虽然在国民党军中服役,并且担任要职,但笔者并没有查阅到他们被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的资料。他们是(共15人): 参考资料:《昭通地区志》、《彝良百年人物》、《咱们昭通人》。

中条山战役时间和经过:日军集中兵力突破防线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军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军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军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军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第一阶段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十余门,强渡沁河。”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 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 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 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 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 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 *** 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守军为孔令恂的第80军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和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唐淮源的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和12师(师长寸性奇),以及直属第5集团司令部指挥的公秉藩第34师。” 7日下午,日军“分多数纵队,成广正面法,集中机炮火力,并以飞机诱导步兵,向我西村、辛犁园、王家窑头、梁家窑头王竣师右翼80团(唐、孔两军接合部)阵地猛攻。另以独3旅附37师团一部,向刘家沟、古王、计王王治岐师全面佯攻,牵制激战”。 8日凌晨,日军突破张店以东第27师防线,孔、唐两军联系被切断。第27师溃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带。与此同时,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军第165师在遭到日军袭击后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线。乘隙而进的敌挺进纵队于当晚占据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沟等渡口;最远的一支进到平陆、垣曲、夏县三县交界处。 9日正午时分,第80军所部遭敌便衣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进一步溃败。“在一场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剩余部队傍晚退到黄河渡口南沟。”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弃部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部队争相竞渡,伤亡惨重。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汝贤见事不可为,投河殉国。 夏县日军先头部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 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路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南通五福漳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 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三次突围失败的情况下,“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3军第12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 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继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麒之后,再写一军之中军、师长同时殉国的悲壮史诗。 “还有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唐王山周围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按:马村系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第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 北线:这里是中条山地区中国守军曾万钟第5、刘茂恩第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役一开始日军即以重兵向横垣大道两侧猛攻。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铃第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第17军同时遭受日军重兵打击。 激战至8日拂晓,第43军十八坪阵地被突破,堵击无效。军长赵世铃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抵抗,终因左右两翼皆被敌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线。日军则在一举突破守军防线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桑池、贾家山、杜村河南下(桑池守军第15军一部溃逃);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 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日军实现了中间突破计划,中国军队被分割成两半。 9、10两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路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济源西进日军会合;西路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9日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的内层包围圈完全形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东北线:驻防这一线的中国守军主要有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 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 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整个补给线中断”的事实,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三四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约二千余之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有受敌顾虑。”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第二阶段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 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中国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 以西线为例,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5月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再三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月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各兵团所到之处消灭了敌人(按:日方的说法,指国军)三千至五千名”。 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朱德军事文选》借道北上抗日共襄义举

一九三六年八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为贯彻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减少红军北上的阻力,朱德给他当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友、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二师师长唐淮源(字佛川)、西北“剿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一纵队(即第三军)司令王均(字治平)、第七师师长曾万钟(字鼎铭)写了这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七日 佛川学兄并转治平、鼎铭学兄惠鉴: 别来岁久,殊深悬念。乃以山河修阻,邮电封锁,不获驰书通候故人,并商抗日救国大计,良用歉然。数年来日吞华北,得寸进尺,不仅东北、平津已成亡国失地,西北亦危急不可终日。全国皆危急,而蒋介石氏始终媚日求荣,甘心卖国,对暴日不抵抗,反借日力剪除两广抗日义举①,阻止我抗日红军,并压制全国抗日民众,公然放言牺牲未到最后关头,言抗日者斩。此种卖国汉奸之面目,国人共见。我抗日红军历年以来,抱定抗日救亡主张,与蒋贼独夫作殊死战,惜孤军奋斗,未得肃清抗日障碍,达到直接抗日目的,深以为恨。迩者两广兴抗日之师,全国军人早有同情,响应者实众。我等应全国民众之请,誓师北上,师行万里,假道陕北,志在联合全国抗日爱国人士及我西北将士与西南义师共歼日寇,收复失地,保存吾华领土完整。是以本军所至之处,即开诚布公,主张愿与任何阶级、派别及武装部队一致联合共赴国难,决不与任何赞同抗日之部队为敌,甚望凡我同胞鉴此诚意,彼此停战议和,共商救国大计,共组抗日联军及国防政府。兄等与弟十余年患难交好,均在同一革命战线共同奋斗,虽中途分离,实亦时势迫成,当能共谅。处兹亡国大祸临头之今日,必能化除成见,共襄义举,共以救国为重。吴越同舟尚知共济,同室操戈徒招日寇窃笑,弟素知兄等救国有心,当不以斯言为河汉也。如其不幸彼此发生冲突,不仅徒伤国防实力,于民族国家前途亦大不利。倘能彼此密派代表,共同协商则更妥当;抑或兄等迫于环境与职守关系,亦何妨坚守各城壁垒,使我军得以寻其空隙通过,达我直接抗日之目的。我军当亦退避三舍,或假作周旋,以为兄等留地步也,想兄等必有同情,专此再达。秋风多厉,诸为珍重。 顺询 安好 益之②学兄代为问好 诸同学统此致意 弟 朱德 顿首 注 释 ①两广抗日义举指一九三六年的两广事变,也称西南事变。是年六月,广东地方势力陈济棠(国民党军粤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和广西地方势力李宗仁、白崇禧(国民党桂系第四集团军正、副总司令,南宁绥靖公署正、副主任)发表通电,宣布北上抗日,接着组织西南联军出兵湖南,同蒋介石的军队武装对峙。同年七月,陈济棠因部下为蒋介石收买而被迫下台;九月,李宗仁、白崇禧同蒋介石妥协。 ②益之即朱培德,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苫米地四楼是怎么死的

在1938年四月日军对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根据地的进攻中,只有日军第一〇八师团的三路部队进攻到了太行山腹地:分别由长治、屯留北进的两个联队的日军,突破了曾万钟第三军的防线,进入抗日根据地的武乡、襄垣和辽县;由平定和昔阳南进的一个日军联队,在炮兵、工兵、辎重兵和骑兵的配合下向辽县发起进攻,遭到八路军秦基伟支队、汪乃贵支队和第一一五师曾国华支队的奋力截击,日军伤亡数百人,被迫多次改变路线,于十四日抵达辽县和辽县东南的芹泉镇。此路日军是围攻作战的主力,指挥官是骄横的旅团长苫米地四楼。苫米地旅团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武乡和沁县,这给八路军总部带来了巨大威胁。但朱德认为,苫米地旅团孤军深入,这也给八路军提供了围歼日军的战机。当时在榆社至武乡附近,有中国军队朱怀冰、曾万钟和武士敏等部。朱德命令曾万钟以一部在武乡边打边退,将第三军主力隐蔽在附近山地间,等日军通过武乡后追尾攻击,并与事先埋伏好的朱怀冰部实施夹击。但是,由于部队行动迟缓,这一计划未能实现。苫米地旅团不断地寻找八路军总部,又从武乡北进到榆社,进入榆社才发现这里已是一座空城,无人无粮道路也被破坏了,苫米地突然感到孤军深入的危险,立即决定退回武乡。此时,朱德带领八路军总部已转移至武乡西北的义门村。在电影《太行山上》的日军中将苫米地四楼被标枪击中身亡!~根据剧情:今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大片《太行山上》气势恢宏,期间抗日民众投掷标枪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的镜头激动人心。真实历史:实际上苫米地四楼少将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还任本土的津轻要塞司令,并未在中国阵亡。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片中的苫米地并没有被击毙,而是逃跑了;第二:在片中反应的时期,他也不是中将,而是华北方面军所辖下元熊弥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少将旅团长。在电影《太行山上》的日军中将苫米地四楼被标枪击中身亡!~根据剧情:今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大片《太行山上》气势恢宏,期间抗日民众投掷标枪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的镜头激动人心。真实历史:实际上苫米地四楼少将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还任本土的津轻要塞司令,并未在中国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