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高英培的师傅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英培是谁
  • 2、高英培的师傅是谁?
  • 3、高海宝相声师父是谁
  • 4、孟凡贵的师傅是谁啊
  • 5、讽刺相声之王高英培收徒无数,有哪个徒弟是拿得出手的?
  • 6、高海宝相声师傅是谁?
  • 7、高海宝师傅是谁
  • 8、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谁的相声更好听呢?
  • 9、高英培有多少个徒弟
  • 10、高英培的人物评价

高英培是谁

高英培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农历戊辰年生,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文名:高英培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02年2月14日职业:相声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钓鱼、跟谁对着干主要成就: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党团: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师父:赵佩茹早年经历高英培1928年(农历戊辰年)生,1949年,高英培师从赵佩茹先生。满师后,先后与任明启、常宝霖合作演出,老艺人周德山、吉评三等都给他捧过场。后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与范振钰合作,成为相声界的一对黄金搭档“高范”。1958年和1962年,与范振钰两次赴福建前线演出。代表作品有《钓鱼》、《前线日记》等。1979年调到全总文工团。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演艺经历1928年生于天津1949年拜赵佩茹为师1954年加入天津和平区曲艺团1979年调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1985年成为全国十大笑星1991年患病告别舞台2002年2月14日21时16分辞世代表作品:《跟谁对着干》、《教训》、《不正之风》、《大家研究》、《钓鱼》、《欢迎批评》、《八扇屏》、《山东话》、《白事会》、《离婚》、《英雄岛》、《皆大欢喜》、《好阿姨》、《别扭话》。1958年和1962年,与范振钰两次赴福建前线演出。代表作品有《钓鱼》、《前线日记》等。文革期间,高英培先生被含冤下放到工厂劳动改造,工作之余仍时时为工人师傅演出,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为高英培先生落实了政策,他与范振钰合作,创作、表演了《跟谁对着干》、《不正之风》、《教训》、《皆大欢喜》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晚年又同弟子孟凡贵一起推出了《渴望51集》、《假酒》、《孝子》、《宠物》、《进城》等一批新作。高英培经常不辞劳苦,随团深入基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广大职工慰问演出,被工矿企业授予“名誉矿工”、“名誉石油工人”等名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大批节目,给广大观众、听众留下了笑声,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建国45周年之际,高英培先生参加了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到少数民族地区慰问演出,他在艺术团中是年龄最高的艺术家,被授予“天山奖”、“贺兰山奖”,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高英培先生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高英培先生一生热爱党的文艺事业,艺术功底扎实,表演风格火爆,为我国相声曲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生为人忠厚,工作踏实,淡泊名利,胸怀坦荡,顾全大局,是一位高风亮节的艺术家。历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诞辰:1928年,农历戊辰年逝世:2002年2月14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三日主要作品《钓鱼》表演:高英培、范振钰《前线日记》表演:高英培、范振钰《不正之风》表演:高英培、范振钰《表态》表演:高英培、范振钰《贴膏药》表演:高英培、范振钰《下棋》表演:高英培、范振钰《进城》表演:高英培、范振钰《跳舞风波》表演:高英培、范振钰《好好好》表演:高英培、阎月明、李金斗、孟凡贵、唐爱国《孝子》表演:高英培、孟凡贵《双鱼对话》表演:高英培、孟凡贵《夸老师》表演:高英培、孟凡贵《如意不如意》表演:高英培、孟凡贵人物评价提起笑星高英培,观众自然会想起他表演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皆大欢喜》、《教训》、《不正之风》、《大家研究》等作品。那切中时弊的内容,那幽默诙谐的语言,那生动形象的表演,总是令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这是他事业的一个侧面,生活中的高英培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我们采访了他和他的爱人乔凤楼。高英培是喝海河水长大的。天津是有名的曲艺之乡。高英培小的时候,经常到茶园边、相声场子去偷偷地听相声。高英培出身贫寒,解放前家中生活非常拮据,迫不得已,十几岁时他便到北京前门外一个纸店学徒。高英培整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手脚冻得出血流脓,衣着更是褴褛。看看自己狼狈不堪的模样,高英培对那些学戏的孩子羡慕不已,不由得动了心思。正好纸店一位姓耿的同事认识相声老艺人赵佩茹,高英培便在他的引荐下拜赵为师。这一天,是旧历1948年8月15日。高英培是个相声坯子,赵佩茹老师也精心授艺。但在那年月里能出头露面展露才华并非易事。高英培大的场合上不去,就在大街上卖艺。到小书场给人家跑龙套,根本不能象其他人那样效力师傅,还需要师傅养活。高英培这样苦学三年后便离开师傅,只身去闯荡江湖。这一天,日历上是1950年8月15日。象一只孤独的雏雁,高英培满天乱飞。开封、沈阳、南京,每到一地,简易棚子里一站就开说,说得嘴干舌苦,一天的收入还不够养活自己。不料,许多年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带着慰问团到前线慰问部队,他表演的一段相声《前线日记》,使他一下子出了名。终于,他被调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这一天,是1979年8月15日。谈起这三个8月15日,高英培眼圈红红的,但仍不乏幽默。他说:“我可能与这个日子有缘份,以前老盼着这一天,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气。现在每到8月15,我仍琢磨着会不会又有什么好事来找我了。”几年拼搏,高英培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多次在全国相声评比中获奖。他的饮誉全国的相声段子《教训》等作品还被翻译成各种外国文字。面对这些成绩,高英培对记者说:“相声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来源于人民,必然应该还给人民。”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对观众视如上帝。那是在金昌煤矿的最后一场演出,盛况空前,观众暴满。来金昌仅仅几天,他已为工人朋友们表演了几十场,本想这最后一场演出大伙都看到了,谁知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场地窄小,还有一些矿工没有看到演出。怎么办?下一个城市的演出时间已经排定!高英培觉得如果就这样离去实在对不起观众,于是,他请示了领导,要求把他和范振钰留下来几个小时,用休息时间再给矿工们加演一场。就这样,说唱团的大队人马先走了,剧场的灯光也拆了,高英培和范振钰就在简陋的剧场内连夜为工人们演出!他们两个人说了7个相声段子,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剧场内掌声阵阵,气氛极为热烈。因为演出紧张,休息不好,高英培经常一上车就睡觉。有时在车上被认出来,他盛情难却,索性就说上一段。那是在飞往上海的波音——707国际航班上,高英培一踏进飞机的客舱,就被眼光敏锐的空中小姐发现了。小姐诚恳地对他说,“我们机上有许多安徽人,上次您去我们那儿演出,我们都没有买上票,我的意思是”姑娘莞尔一笑。不用说别的,高英培拉起了正在熟睡的老搭档范振钰。“同志们,先生们,女士们,”姑娘象个报幕员,“今天,我们在飞机上请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钰为我们大家表演相声,大家欢迎!”一段《才祖进城》和《论吃》,笑声掌声充满了整个机舱,连特舱里的外国朋友也围过来。这样,相声经过翻译,使外国朋友也都开怀大笑。“给外国人说相声,而且是在天上,真是有趣。”虽然辛苦,高英培的心里却仍是美滋滋的。小品,作为一种轻捷、灵便而又活泼的艺术形式,刚刚走上屏幕就受到观众的青睐。它的走红,冲击着相声事业的发展,许多相声演员都改演小品。高英培是怎样对待小品的呢?高英培说:“相声是一门历史久远的艺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检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会因为小品的出现而黯然失色。相反,有了好的相声作品,表演时再活灵活现一些,相声的艺术效果会更好。现在相声创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时代感,观众在想什么,需要提前一步掌握,并形成作品。目前,有些相声太低级庸俗,我不赞成。相声应该从幽默风趣上去努力,应读健康地发展。”高英培是从“撂地”(摆地摊)学起的,接着从小茶馆发展到小剧场然后才走上大舞台。他的基础扎实,他的技艺娴熟,他的路子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的。高英培说:“是相声培养了我。我对相声有很深的感情,我相信相声会一直红火下去。”多么执著的追求,高英培对自己的艺术仍然精益求精.他对创作和表演的相声逐个筛选,不理想的段子从不说给观众,仅去年一年他就自己放弃自己创作的14个相声作品。他信奉的艺术准则是:自己满意、观众满意的作品才向广大群众表演。谈起夫人乔凤楼,高英培的话题多起来。他说“我们两人结婚已经快四十年了,从没红过脸。”的确,望着面前两位慈详和蔼的老人和室内井然有序的布置,家庭的和睦幸福便可见一斑了。高英培出外演出,每每要受到热情款待。可是不管多么好的饭菜佳肴,也不管多么高级的宴会,他都吃不饱。他表面上也在吃,可心里正算计着老伴还在饭桌前等着自己呢,于是常悄悄起身离座,匆匆赶回家去陪老伴一起就餐。谈起如此深厚的夫妻感情,高英培又回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乔凤楼原是唱京韵大鼓的,比自己红得早,9岁时就登台演河南坠子,十几岁就开始说大书,红得发紫。而此时的高英培还在棚子里干那些面对四面观众“攒底”的话儿。乔凤楼没有嫌弃他,毅然同他结婚,并且全靠乔凤楼收入养活着全家人。十年动乱中高英培被批斗,停发了工资。此时,在高英培的身边除了有他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还有乔凤楼生下的四个孩子。重担全部压在乔凤楼的肩上。乔凤楼对此没有一句抱怨,对待哪一个孩子都象亲生的一样疼爱,对此高英培非常感激。一有机会也总是想着报答。乔凤楼身体不好。在家中,高英培作了个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允许惹老伴生气。8个孩子都已独立工作,有的在本市,有的在外地。过年过节时儿女们都不忘捎点地方特产来孝敬两位老人。高英培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把孩子们一个个都抚养成人又送出去独立生活,不容易啊。我对她哪怕有一点不好,都说不过去。”高英培如今已是64岁的人了,但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仍身兼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名誉团长、全国总工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告诉记者,“我把相声当成了事业,相声也是我唯一的选择。我要用这门艺术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什么时候说不出来了,什么时候罢休,能搀着上台也要上!”高英培的兴趣广泛,钓鱼、栽花样样行。研究相声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各种爱好也就自觉放弃了。他又跟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英语》节目自学起英语。问起原因,他告诉我们,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后,自己拿着相声,不知所措。相声是种特殊语言,许多词汇被外文翻译出来并不幽默。因此,他想自己学好英语后,直接翻译成外文,让相声事业走向世界。送别我们时,他告诉我们:“学英文,我一点基础也没有,得回去抓紧时间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告别,并默默地祝福他为观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2002年2月14日晚上因病去世,享年74岁。当得知在天津土生土长的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悄然离去时,津门相声界难以释怀,从相声泰斗马三立到青年演员,无不为中国相声界上缺失一个亮点而伤痛。高英培走了,他留下的许多“街头巷尾”故事和别具一格的津式幽默给人们无限的回忆。马三立老人痛心地说:“英培是个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出色的相声艺术,更主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老百姓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说到人品与艺术,天津相声界人士都钦佩高英培三个方面。第一,尊重相声前辈、尊重观众。著名曲艺作家宋勇深有感触地说:“英培为人很正直,不管对别人的作品改动多大,他一直坚持不署自己的名字。他说‘别人的作品就是别人的,我只是在进行修改使用’,这一点是现在许多相声演员应该学习的。”第二,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评价说:“他的表演以说逗见长,独树一帜,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市井的生活。比如相声《钓鱼》,在他之前曾有两位相声演员演过这个作品,但都没能让这个段子脍炙人口,而经高英培一说就出了名。”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说:“高英培是建国初期中青年演员中传统功底最深厚的相声演员之一,是同辈、同时代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他以津味的幽默展示了天津卫市井、市民的故事,耐人寻味。”著名相声作家王鸣录说:“高英陪在舞台上的表演,就像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他的热情使他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大家钦佩高英培的第三点是,他对观众的热忱,每次上台都是精神抖擞。青年相声演员说:“高老师是‘文革’后天津第一个走上舞台讽刺‘四人帮’的相声演员,他的勇敢也带动了一大批人开始创作、表演讽刺相声。”苏文茂告诉记者,高英培是高度近视,但演员与观众交流的关键是眼睛,因此高英培上台尽管只能看到前三排的观众,却从不戴眼镜,估计都没有观众知道他眼睛近视。人物轶事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于2002年2月14日晚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高英培生于1928年,自幼喜爱相声表演。1949年,享誉津城的相声大师赵佩茹将其收至门下。1954年,高英培与范振钰正式成为一对搭档,加入了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当时,作为相声骨干力量,他们在津门声名鹊起,曾于1958年和1962年两次赴福建前线演出。1979年,高英培与范振钰一起调入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在离开天津时,高英培的眼圈红了:“我是喝海河水长大的,对天津有特别的感情,说实在的,真不想离开天津,我舍不得那些热情的天津观众”多年来,高英培一直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1985年,高英培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他与其他9位笑星联合集资,自费为云南老山前线录制十大笑星相声专辑磁带,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1991年,63岁的高英培因疾病告别了舞台,但高英培仍旧关心着他一生所系的相声事业。几位徒弟苏明杰、李嘉存、孟凡贵每次去看他,他都拖着病体为徒弟们耐心地指导。每当学生们取得一点成绩,他都会高兴得夜不能寐。在艺术上,高英培以说逗见长,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名段,许多评论家都对他颇为赞赏。高英培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2年2月2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艺术特色高英培艺术功底扎实,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观众心理相吻合。他的表演隽永洒脱,幽默大方;善于理解人物,塑造形象。他精湛的表演艺术,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弟子高英培先生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徒弟有:苏明杰、李松岩、高青、吴健、鲁少华、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韩翔、李志刚、杨天立、朱强、刘显东、吴金富、傅向波、张伯鑫等。

高英培的师傅是谁?

该相声演员的师父是赵佩茹。高英培(1928年12月9日—2002年2月14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惠民县高家庄,相声演员。1948年,正式拜赵佩茹为师。赵佩茹(1914年-1973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相声演员。赵佩茹的台风稳健大方,语言节奏鲜明,人物活灵活现,包袱又脆又响。

高海宝相声师父是谁

高英培高海宝相声师傅是高英培。高海宝相声师傅是高英培。高英培待人豁达,宽容,但听不得同行之间有谁看不起谁轻视谁的声音。在生活中,高英培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高英培的逗哏热情奔放,范振钰的捧哏严谨沉稳,两个人一个欢、一个蔫,相映成趣。二人珠联璧合的精湛表演使得作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高英培1928年12月9日到2002年2月14日,1928年1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惠民县高家庄,相声演员。高英培和范振钰所在的时代是相声非常繁荣的一个时代,当时的作品针砭时弊,是讽刺相声的一个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高英培和范振钰的作品,结构完整,叙事流畅,刻画描写人物鲜明。其中经典的“徐姐”、“和平老三”、”坐地泡“等经典人物,至今还被很多老的相声观众所津津乐道。高英培当年有多火?每次演出的时候,只要报幕员在台上说出高英培的名字,台下就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后来高英培的徒弟李嘉存回忆这种场景时用了一个词,就是:”山崩地裂“。每次观众的掌声都会持续很长时间,让报幕员都很难顺利报出范振钰的名字。在高英培表演的后期,由于小品的兴起和相声从业者自身的很多原因,相声遭遇了一定的危机,在有些人失去了对相声耐心的时候,高英培却对相声充满了信心。他徒弟孟凡贵回忆,说师父说过,人只要有七情六欲,只要会笑,相声就不会灭亡。当代相声名家侯宝林侯宝林(1917—1993),相声一代宗师,侯派相声创始人。师从朱阔泉。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参与相声改进创新,提升了相声的艺术品味和艺术地位。上个世纪50-60年代,经常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70年代为中央领导录制了《关公战秦琼》《醉酒》等12段相声精品。侯宝林他先后与郭启儒、郭全宝、李国盛等搭档,擅长柳活儿,曾当着京剧老生名家马连良的面模仿马连良。艺术风格清新雅致,自然隽永,诙谐幽默,意味绵长。代表作《改行》《空城计》《戏剧与方言》《夜行记》等。传人马季、师胜杰、丁广泉等。其子侯耀文也是相声演员。马三立马三立(1914—2003),相声一代宗师,马派相声创始人,津派相声代表人物。师从周德山。出身相声世家,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先后与张庆森、赵佩茹、王凤山等搭档,晚年创作了一系列单口经典小段。他长于自嘲自讽,塑造出马大学问、马善人等形象;他的作品贴近百姓,反映群众生活,塑造出马大哈、张二伯等艺术形象。艺术风格潇洒自如,纯朴平实,婉而多讽,韵味悠长。代表作《买猴》《开粥厂》《卖挂票》《偏方》等。传人常宝华、李文华等。其子马志明也是相声演员。刘宝瑞刘宝瑞(1915-1968),相声一代宗师,单口相声大王。师从张寿臣。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与郭全宝等搭档。刘宝瑞表演《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宝瑞先生嗓音条件独特,擅长单口相声,又捧逗俱佳,为马季捧哏的《拔牙》《找堂会》等作品体现出高超的捧哏功力。他的单口相声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却扣人心弦、沁人心脾,形成沉稳含蓄,委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官场斗》《珍珠翡翠白菜汤》《山东斗法》《画扇面》等。传人唐杰忠、殷文硕等。

孟凡贵的师傅是谁啊

孟凡贵的师傅是高英培,师爷是赵佩茹,郭德纲的师傅是侯耀文,师爷也是赵佩茹。可以说,孟凡贵、郭德纲算是同门师兄弟。当初郭德纲三闯北京,曾托人问李金斗能不能拜他为师,当时郭德纲托付的人就是孟凡贵。而孟凡贵与李金斗的关系更是铁到,同穿一条裤子。孟凡贵的女儿是李金斗的干闺女。李金斗的儿子是孟凡贵的干儿子,不过当时的李金斗不愿收老郭这个刺头,便对外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这回事。郭德纲成名后,孟凡贵将自己的徒弟刘云天送进德云社。后来曹云金离开德云社时,把刘云天也带走了,孟凡贵和郭德纲的关系渐渐尴尬起来。对高英培人物评价:高英培待人豁达,宽容,但听不得同行之间有谁看不起谁轻视谁的声音。在生活中,高英培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高英培的逗哏热情奔放,范振钰的捧哏严谨沉稳,两个人一个欢、一个蔫,相映成趣。二人珠联璧合的精湛表演使得作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高英培是当时传统功底最深厚的中青年相声演员之一,是同辈,同时代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高英培在舞台上的表演,就像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他的热情使他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让观众集中注意力。

讽刺相声之王高英培收徒无数,有哪个徒弟是拿得出手的?

目前已知的一共有5位相声艺人是高英培的弟子苏文茂的公子苏明杰就是高英培的弟子,这位早些年收下来的徒弟似乎在相声领域的造诣并不是非常的高,知名度也并没有太广。讽刺相声之王是杨振华金炳昶!高先生没有杨先生敢说!因为高先生也是体制内的,杨被开除了随便说!我觉得张亮可以拿得出手,毕竟张亮他曾经说过很多相声,而且都是被相声大师认可过。我看过苏明杰的相声TV,就是俩人撞自行车进派出所那个,很好笑很好看讽刺相声最牛的是杨振华高英培先生是一个时代相声的代表,其不仅本人相声艺术高超,而且弟子们水平也都不错,比较知名的徒弟包括:孟凡贵、李嘉存、赵保乐、张伯鑫和苏明杰等。一、高英培简介1984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组织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相声演员评选,根据观众投票多少,评选出了十大笑星,这十大笑星按照得票从高到低分别是:分别是,马季、姜昆、李文华、侯耀文、赵炎、高英培、郝爱民、常宝华、石富宽、师胜杰,而这之中天津出身的相声演员可谓寥寥,而其中高英培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位。高英培生于1928年的天津,1948年高英培正式拜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为师,成为文字辈的相声演员,由于拜师晚,高英培要称呼比自己小的李伯祥为师哥。赵佩茹不仅能耐大,而且管教弟子也是非常严苛,有一次高英培在舞台表演火爆,去见师父,满以为会得到师父夸赞,可是师父直接罚跪,原因仅仅是因为高英培到包袱口就说天津话。师父的严管,加上高英培的努力,使得高英培的相声水平突飞猛进,成为天津首屈一指的相声名家,尤其是他和范振钰表演的《钓鱼》就是就是教科书版的存在,力压诸多相声前辈,成为这一作品的榜首,其和范振钰搭档默契,数十年的搭档形成了高英培火爆的表演风格,每次到天津表演,都是雷鸣般的掌声,那个时代,能享受这一待遇的也就高英培了。二、孟凡贵简介高英培的众多弟子之中,最喜欢的便是孟凡贵,孟凡贵生于1950年,是高英培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最喜爱的弟子,高英培和范振钰裂穴之后,长期和孟凡贵搭档,并且给孟凡贵捧哏,可以说孟凡贵是高英培最后一任搭档,师父给徒弟捧哏并不稀罕,但是高英培明显是在培养徒弟孟凡贵的水平,这份恩宠也足见高英培对孟凡贵的喜爱。孟凡贵也没有辜负高英培的栽培和喜爱,对待师父,孟凡贵就像是父亲一样,尤其是高英培重病之后,孟凡贵伺候在病床之旁尽孝,是相声界的楷模。论能耐,孟凡贵在同辈之中也是佼佼者,而且在师父高英培去世后,孟凡贵不再搭档说对口,主攻单口,就这份情谊就值得点赞,单说单口相声水平,孟凡贵绝对是大家,表演很稳,功底深厚。孟凡贵另一知名之处在于厨艺,其对厨艺美食研究独到,在相声界可能是美食研究最厉害的人物,也经常出席综艺节目品评美食。值得一说的,孟凡贵的徒弟是刘云天,也就是和曹云金合作,登上春晚的那位,至于坊间传闻和郭德纲的关系,孟凡贵更是直接作出回应:我和郭德纲的关系很好。三、李嘉存简介李嘉存早年以出演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而出名,更因为做了“蓝天六必治”的牙膏广告,吃嘛嘛香,让李嘉存火遍大江南北,不过李嘉存另外一个身份是相声演员,是高英培的徒弟。据说高英培喜欢李嘉存,想要收徒,拜师现场想要请侯宝林大师出席,又怕侯宝林大师不肯,于是便决定送礼争取,而侯宝林大师知道后,反而很高兴,觉得高英培收徒李嘉存是好事,为相声界添丁进口,不仅自己出席,还让相声同行都去,算是高英培“争取”出来的面子。李嘉存除了相声影视之外,还在京剧、国画领域有不凡的造诣,这在相声界属于全才。四、赵保乐简介赵保乐是高英培的得意弟子,而且还是全能型选手,不仅能表演相声,而且小品、主持功底都不错。1997年,在春晚舞台上,赵保乐和师胜杰表演相声《打招呼》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当时能登上春晚舞台,对于一个相声演员来说难度极大,赵保乐能够登山春晚,足见其水平。不过赵保乐之后走了主持的路线,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了多档节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至于人们都淡忘了这位曾经相声出身的艺人。五、张伯鑫简介张伯鑫出生在曲艺世家,其相声功底不错,而且张伯鑫是80后,是高英培先生晚年收的弟子,张伯鑫早年和郭德纲一样,在北京闯荡,甚至和郭德纲的私人关系都不错,张伯鑫和王自健搭档表演的相声《我爱郭德纲》风靡一时。张伯鑫再次出名是在《相声有新人》的节目上,张伯鑫带着搭档冯启南表演,而自己的好朋友郭德纲成为了评委,张伯鑫在表演的时候,托大等给他造成了不少的负面评价,但是单从相声功底来说,张伯鑫也是佼佼者。六、苏明杰简介苏明杰是高英培的大徒弟,同时也是相声文哏大师苏文茂的长子,苏明杰早期在相声TV中扮演过不少角色,有一定的知名度,只不过后期脱离了相声界,但是作为苏文茂长子、高英培的大徒弟,苏明杰还是为人所熟知的。以上几位都是高英培先生比较有名的高徒,当然高英培先生还有许多有实力的徒弟,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

高海宝相声师傅是谁?

高海宝相声师傅是高英培。高海宝相声师傅是高英培。高英培待人豁达,宽容,但听不得同行之间有谁看不起谁轻视谁的声音。在生活中,高英培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高英培的逗哏热情奔放,范振钰的捧哏严谨沉稳,两个人一个欢、一个蔫,相映成趣。二人珠联璧合的精湛表演使得作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高英培1928年12月9日到2002年2月14日,1928年1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惠民县高家庄,相声演员。高海宝的概述高海宝,1991年4月25日出生,编导、演员主要作品西哈游记。2017年10月,参演由张琛、张蓓蓓、黄才伦主演的公路爱情喜剧一路货色、同年主演电影羞羞的铁拳。2018年3月,主演的电影人形玩偶进化论登陆网络。2019年11月,出演开心麻花话剧瞎画艺术家。2022年2月1日,主演的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上映、同日,参演的电影奇迹·笨小孩上映。

高海宝师傅是谁

高海宝师傅是高英培提到相声名家高英培的表演艺术在观众圈里有口皆碑,“高范”搭档让全国观众领略了津派相声的魅力。作为“亘古一人”赵佩茹的得意弟子,高英培在学满出师后的表现可谓不辱门风。对于挑剔的观众而言,高英培的表演确实有瑕疵,但确瑕不掩瑜。高海宝,男,4月25日出生,编导、演员。主要作品《西游记》等。高英培(1928年—2002年),天津市人,祖籍山东惠民县高家庄,相声男演员。

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谁的相声更好听呢?

相声大师这件事,其实不存在一个完全服众的标准,而且越是接近现代越不容易确定。从现在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来看,马季是距今最近的一位相声大师,在此前当然就是侯宝林、马三立等人,马季之后,没有相声大师。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完全站得住脚呢?也不一定。比如就拿2015年去世的苏文茂来说,如果有人公开表示苏先生也是相声大师,恐怕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不会引发太多争议。而对于2002年去世的高英培,似乎没有听到过把他冠以大师的说法,但这就说明高英培的相声艺术成就不高吗?不见得。而且从受欢迎程度上说,高英培当年创造的辉煌,恐怕连苏文茂都有所不及。真正的大师,不是比谁挣钱多,更不是比谁粉丝多,谁更能炒作自己。每个行业的大师,都是由行业内部公推,至少大多数同行服气而且毫无争议的,如果单单比谁有钱,谁更能买水军操纵舆论,那种大师只适合去搞X销。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这四人对相声行业的贡献都是独一份的,张寿臣整理发布的传统段子跟笑话大全,马三立创立的马派,侯宝林对相声的改进和净化,刘宝瑞在单口领域的造诣,这四位大师放到任何时代,都是相声界无可取代的巨人。高英培先生是十大笑星之一,年纪轻轻就成了台柱子,得到高层极大重视。高英培先生不但自己技艺高超,而且对于舞台极为敬重,这也得益于怹的师父赵佩茹严格教导。当年高先生在一个节目中无意中用了天津倒口,而且跟节目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为了卖派,结果被赵佩茹先生骂了几个小时。其实单单从相声成就上来说近代还有很多相声大家,比如赵佩茹,刘宝瑞,王世臣,高英培,苏文茂都是相声界的一代大师,但这仅仅是从作品的流传上说的,他们的段子也可以说是相声迷们的最爱,可他们只能算是大家名家,他们的徒子徒孙现在要么就是人丁单薄,独木难支,要么就是大多还处在非主流的阶段,在相声界很难有话语权。所以他们难成艺术家。相声圈就是一个小江湖,尔虞我诈,人心叵测。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高英培先生,师承相声大家赵佩茹,演出火爆,深受广大相声观众喜爱,山崩地裂的形容演出效果就是对高先生的赞誉。高先生善于塑造有特点的小人物形象,二他爸爸,万能胶,坐地炮等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新创作的这些相声作品深入人心。而且高先生传统节目则更见功底,无论业内业外提起来必大为称赞,是了不起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应算是大师了。当时十大笑星之第七位。全国总工会慰问演出从没少过。与李博祥侯耀文都是赵门代表性的人物。但当时天津相声行,人才辈出,长他们一辈的相声名家还都健在,同辈人才更是多如牛毛,相声水平都各有千秋,不分上下,有的甚至超过二位先生,二位先生的大师怎么评,那时的相声人对大师的称号不敢恭维,就认为自己是个艺人,粉丝们也听话,只有国家认定的大师才是大师,如,侯宝林先生,国家真正认定的艺术家相声大师。之所以没有成为相声大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我觉得苏文茂的相声是更好听的。因为两个人对相声都没有太多的兴趣,没说过几场相声,我认为是苏文茂的相声更好听,因为更贴近现实情况。高英培和苏文茂最终没有在相声这条路下坚持下去,很是遗憾,相声界的大咖非郭德纲莫属,他的徒弟们相声说的都很棒因为收孟凡贵这种吃货怎么可能成为大师,丢人啊!苏文茂和高英培都不算相声大师,但他们必定在相声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高英培和苏文茂高英培(1928年-2002年2月14日) ,农历戊辰年生, 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任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相声演员。 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先后与朱相臣、马志存等人合作,以其苏派相声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高英培和苏文茂为什么没有成为相声大师一是他们活跃的年代是相声最繁荣的时代,相声人才济济,可惜他们和侯宝林、马三立、以及马季的生命重合时代太长,被他们三位的光芒显得不那么耀眼了。二是他们的作品中都以说和逗为主,没有听过他们学和唱的内容不知道他们的基本功如何。而他们的作品有明显的缺陷,比如高英培虽然很火爆但有点吵闹,而苏文茂的作品太温和了,包袱总是感觉不太响,感觉不如魏文亮和李伯祥。三是他们在全国的影响力不足,当年评选笑星,苏文茂没有入选,而高英培勉强在最后一名,对他们认可的观众主要集中在天津,不象姜昆侯耀文那样多次上春晚。四是他们对相声的传承也没有做出突出的贡献。不象马季的弟子有冯巩那样出色,也不象侯耀文那样捧出了相声一代宗师郭德纲。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好听这两位老先生的相声风格,可以用一文一武来形容。高英培先生的包袱,帅,辛辣火爆,就好比是武状元。苏文茂先生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Z杰出的代表人物!至于说到高英培和苏文茂谁的相声更好,我想相声这门艺术单从两位大师做比较很难分出个高低上下,毕竟各自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都是佳作,但从艺术影响力上来看苏文茂应该超过高英培,不因为别的,因为苏文茂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赵伟洲,一个是刘俊杰,尤其是后者现在在天津相声圈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高英培有多少个徒弟

根据公开资料,高英培没有徒弟,他的弟弟是高英俊。十几位。高英培(1928年12月9日至2002年2月14日)职业相声演员,一生收过不少徒弟,包括孟凡贵、苏明杰、赵保乐、李嘉存、张伯鑫等十几位徒弟,代表作品有钓鱼,跟谁对着干,鱼儿问答等作品。

高英培的人物评价

提起笑星高英培,观众自然会想起他表演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皆大欢喜》、《教训》、《不正之风》、《大家研究》等作品。那切中时弊的内容,那幽默诙谐的语言,那生动形象的表演,总是令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这是他事业的一个侧面,生活中的高英培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我们采访了他和他的爱人乔凤楼。高英培是喝海河水长大的。天津是有名的曲艺之乡。高英培小的时候,经常到茶园边、相声场子去偷偷地听相声。高英培出身贫寒,解放前家中生活非常拮据,迫不得已,十几岁时他便到北京前门外一个纸店学徒。高英培整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手脚冻得出血流脓,衣着更是褴褛。看看自己狼狈不堪的模样,高英培对那些学戏的孩子羡慕不已,不由得动了心思。正好纸店一位姓耿的同事认识相声老艺人赵佩茹,高英培便在他的引荐下拜赵为师。这一天,是旧历1948年8月15日。高英培是个相声坯子,赵佩茹老师也精心授艺。但在那年月里能出头露面展露才华并非易事。高英培大的场合上不去,就在大街上卖艺。到小书场给人家跑龙套,根本不能象其他人那样效力师傅,还需要师傅养活。高英培这样苦学三年后便离开师傅,只身去闯荡江湖。这一天,日历上是1950年8月15日。象一只孤独的雏雁,高英培满天乱飞。开封、沈阳、南京,每到一地,简易棚子里一站就开说,说得嘴干舌苦,一天的收入还不够养活自己。不料,许多年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带着慰问团到前线慰问部队,他表演的一段相声《前线日记》,使他一下子出了名。终于,他被调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这一天,是1979年8月15日。谈起这三个8月15日,高英培眼圈红红的,但仍不乏幽默。他说:“我可能与这个日子有缘份,以前老盼着这一天,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气。现在每到8月15,我仍琢磨着会不会又有什么好事来找我了。”几年拼搏,高英培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多次在全国相声评比中获奖。他的饮誉全国的相声段子《教训》等作品还被翻译成各种外国文字。面对这些成绩,高英培对记者说:“相声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来源于人民,必然应该还给人民。”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对观众视如上帝。那是在金昌煤矿的最后一场演出,盛况空前,观众暴满。来金昌仅仅几天,他已为工人朋友们表演了几十场,本想这最后一场演出大伙都看到了,谁知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场地窄小,还有一些矿工没有看到演出。怎么办?下一个城市的演出时间已经排定!高英培觉得如果就这样离去实在对不起观众,于是,他请示了领导,要求把他和范振钰留下来几个小时,用休息时间再给矿工们加演一场。就这样,说唱团的大队人马先走了,剧场的灯光也拆了,高英培和范振钰就在简陋的剧场内连夜为工人们演出!他们两个人说了7个相声段子,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剧场内掌声阵阵,气氛极为热烈。因为演出紧张,休息不好,高英培经常一上车就睡觉。有时在车上被认出来,他盛情难却,索性就说上一段。那是在飞往上海的波音——707国际航班上,高英培一踏进飞机的客舱,就被眼光敏锐的空中小姐发现了。小姐诚恳地对他说,“我们机上有许多安徽人,上次您去我们那儿演出,我们都没有买上票,我的意思是……”姑娘莞尔一笑。不用说别的,高英培拉起了正在熟睡的老搭档范振钰。“同志们,先生们,女士们,”姑娘象个报幕员,“今天,我们在飞机上请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钰为我们大家表演相声,大家欢迎!”一段《才祖进城》和《论吃》,笑声掌声充满了整个机舱,连特舱里的外国朋友也围过来。这样,相声经过翻译,使外国朋友也都开怀大笑。“给外国人说相声,而且是在天上,真是有趣。”虽然辛苦,高英培的心里却仍是美滋滋的。小品,作为一种轻捷、灵便而又活泼的艺术形式,刚刚走上屏幕就受到观众的青睐。它的走红,冲击着相声事业的发展,许多相声演员都改演小品。高英培是怎样对待小品的呢?高英培说:“相声是一门历史久远的艺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检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会因为小品的出现而黯然失色。相反,有了好的相声作品,表演时再活灵活现一些,相声的艺术效果会更好。现在相声创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时代感,观众在想什么,需要提前一步掌握,并形成作品。目前,有些相声太低级庸俗,我不赞成。相声应该从幽默风趣上去努力,应读健康地发展。”高英培是从“撂地”(摆地摊)学起的,接着从小茶馆发展到小剧场然后才走上大舞台。他的基础扎实,他的技艺娴熟,他的路子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的。高英培说:“是相声培养了我。我对相声有很深的感情,我相信相声会一直红火下去。”多么执著的追求,高英培对自己的艺术仍然精益求精.他对创作和表演的相声逐个筛选,不理想的段子从不说给观众,仅去年一年他就自己放弃自己创作的14个相声作品。他信奉的艺术准则是:自己满意、观众满意的作品才向广大群众表演。谈起夫人乔凤楼,高英培的话题多起来。他说“我们两人结婚已经快四十年了,从没红过脸。”的确,望着面前两位慈详和蔼的老人和室内井然有序的布置,家庭的和睦幸福便可见一斑了。高英培出外演出,每每要受到热情款待。可是不管多么好的饭菜佳肴,也不管多么高级的宴会,他都吃不饱。他表面上也在吃,可心里正算计着老伴还在饭桌前等着自己呢,于是常悄悄起身离座,匆匆赶回家去陪老伴一起就餐。谈起如此深厚的夫妻感情,高英培又回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乔凤楼原是唱京韵大鼓的,比自己红得早,9岁时就登台演河南坠子,十几岁就开始说大书,红得发紫。而此时的高英培还在棚子里干那些面对四面观众“攒底”的话儿。乔凤楼没有嫌弃他,毅然同他结婚,并且全靠乔凤楼收入养活着全家人。十年动乱中高英培被批斗,停发了工资。此时,在高英培的身边除了有他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还有乔凤楼生下的四个孩子。重担全部压在乔凤楼的肩上。乔凤楼对此没有一句抱怨,对待哪一个孩子都象亲生的一样疼爱,对此高英培非常感激。一有机会也总是想着报答。乔凤楼身体不好。在家中,高英培作了个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允许惹老伴生气。8个孩子都已独立工作,有的在本市,有的在外地。过年过节时儿女们都不忘捎点地方特产来孝敬两位老人。高英培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把孩子们一个个都抚养成人又送出去独立生活,不容易啊。我对她哪怕有一点不好,都说不过去。”高英培如今已是64岁的人了,但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仍身兼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名誉团长、全国总工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告诉记者,“我把相声当成了事业,相声也是我唯一的选择。我要用这门艺术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什么时候说不出来了,什么时候罢休,能搀着上台也要上!”高英培的兴趣广泛,钓鱼、栽花样样行。研究相声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各种爱好也就自觉放弃了。他又跟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英语》节目自学起英语。问起原因,他告诉我们,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后,自己拿着相声,不知所措。相声是种特殊语言,许多词汇被外文翻译出来并不幽默。因此,他想自己学好英语后,直接翻译成外文,让相声事业走向世界。送别我们时,他告诉我们:“学英文,我一点基础也没有,得回去抓紧时间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告别,并默默地祝福他为观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2002年2月14日晚上因病去世,享年74岁。当得知在天津土生土长的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悄然离去时,津门相声界难以释怀,从相声泰斗马三立到青年演员,无不为中国相声界上缺失一个亮点而伤痛。高英培走了,他留下的许多“街头巷尾”故事和别具一格的津式幽默给人们无限的回忆。马三立老人痛心地说:“英培是个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出色的相声艺术,更主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老百姓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说到人品与艺术,天津相声界人士都钦佩高英培三个方面。第一,尊重相声前辈、尊重观众。著名曲艺作家宋勇深有感触地说:“英培为人很正直,不管对别人的作品改动多大,他一直坚持不署自己的名字。他说‘别人的作品就是别人的,我只是在进行修改使用’,这一点是现在许多相声演员应该学习的。”第二,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评价说:“他的表演以说逗见长,独树一帜,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市井的生活。比如相声《钓鱼》,在他之前曾有两位相声演员演过这个作品,但都没能让这个段子脍炙人口,而经高英培一说就出了名。”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说:“高英培是建国初期中青年演员中传统功底最深厚的相声演员之一,是同辈、同时代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他以津味的幽默展示了天津卫市井、市民的故事,耐人寻味。”著名相声作家王鸣录说:“高英陪在舞台上的表演,就像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他的热情使他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大家钦佩高英培的第三点是,他对观众的热忱,每次上台都是精神抖擞。青年相声演员说:“高老师是‘文革’后天津第一个走上舞台讽刺‘四人帮’的相声演员,他的勇敢也带动了一大批人开始创作、表演讽刺相声。”苏文茂告诉记者,高英培是高度近视,但演员与观众交流的关键是眼睛,因此高英培上台尽管只能看到前三排的观众,却从不戴眼镜,估计都没有观众知道他眼睛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