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的学生是什么样子

我是1958年入学,1970年高中毕业,六十年代学生是啥样子我给你说说。我说的是以我们地区的农村为例。

六十年代学生穿什么?

60年代农村孩子穿的都是母亲手缝的衣服,布鞋是母亲亲手做的。那时孩子不知内衣为何物,热天一个单裤和单褂,冬天一个棉袄和棉裤,春秋把棉衣扒出棉花穿。

六十年代学生吃什么?

60年代初生活最艰苦,基本是以菜代粮,多以地瓜丶萝卜为主食。1964年以后生活有了好转,吃的多是粗粮做的窝窝头和煎饼,就的多是自家腌的咸菜。

六十年代学生学什么?

60年代初,小学只有算术丶语文两门课本。老师有时教个歌算是音乐课,偶尔让学生在院里女生跳跳绳男生滚铁圈算是体育课。做作业用石板和石笔,每个学生自备,老师在教室黑板上布置作业,学生抄在自己石板上做。66年后小学教材增加了政治,四年级后增加了自然丶地理课。中学课程设政治丶语文丶数学丶理化丶音丶体丶美和俄语。做作业用上了钢笔丶铅笔和纸张作业本。

六十年的假期和现在有何不同?

60年代学生假期除了现在的暑假丶年假等节假之外还有农忙假,农忙假分麦假丶套种假丶秋假等,主要是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帮助生产队生产。

六十年代学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

60年代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背粪篮,路上看到人丶牛马粪便捡起来粪田。放学后要去打猪草丶挖野菜拾柴火帮家庭干活。

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学生生活。

我是六十年代的小学、初中学生,正值“文革”时期,学生天天喊政治口号,基本不学习。

在这里能出这个题目的人一定是个从那时候走过来的人,在五八年到六O年代经过的人,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国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五八年是大生产大跃进的时代,吃集体大锅饭,大炼钢铁,把群众家的锅都收集起来炼钢了,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中,却又产生了大鸣大放的腐垮之风,一亩土地产出万斤粮谷的假新闻比比皆是,后来又由于中苏系破裂,为了偿还外债,迫使国家的国民经济下滑,人民生活处于水深入热之中。

六十年代的学生,在没有发生粮荒的省份还是可以的,虽说吃的不好,穿的不暖,但是免强的维持了生活。但是在闹粮荒的安徽和江苏的一些地方,那是真的艰难了,失学的概率太多了,也念不起书了,拿棍讨饭的人多的很,在那时候的人很多人没读过书,即使有读书的,也就两、三年级的人就失学了,但也有一些干部子弟和家庭稍好的人家的孩子,他们仍然在坚持,虽说生活极其平泛,但他们坚持了下来。

在我们这里就有很多那时候的老人,最多的当年是念到五年级,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农村的知识分子,生产队的会计、队长他们都能胜任。要说最有能力的人,当数老三届的那些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因素,很多人材被上山下乡的号召给埋没了。当一切都拔乱反正之后,很多人已经颓废了,但也有人振作精神的。

可以这样说,那时候的学生都是些土头土脑的穷小子,和现在的孩子比那时候的孩子就是小叫花子,六十年代的学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学习的态度就是能写会算就行了,没有出人头地的想法,至于那此真正能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人家,那都是家庭有背景的人,普通农民工人没有那样的条件。

如果拿六十年代的学生和现代的学生相比较,那时候的学生是疲于生活和生命,学习次之,是成熟而又干炼的一代。而现在的学生是天子娇子,又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但是他们是父母的负担,独担不了一点的家庭的责任。

本人六六年十二岁入学,直接上第三册,六七年没有课本,主课就是巜毛主席语录》又叫巜红宝书》,还有《老三篇》,由于家里姊妹多生活差,以菜为主,中午放学就去邻村吃百家饭,改善一下生活。

十二岁了呀,己知道害臊。有时走到同学家门口,脸都不知往哪放。

记得有一次,正好讨到老师家里,老师把我拉进屋里坐下吃。正好那天她家里有客,还有肉。我不敢坐,老师只好让她弟弟陪着我到院子里吃,那是我这一生吃的最香的一顿饭!

放假了,就伙同小伙伴去远方继续吃百家饭,晚上就住在牛草屋里,热了不盖草,冷了往里钻钻,不叠被子不换衣,时不时还哼哼小曲,好不惬意!有时还唱着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段子一一穿林海跨雪原……潇潇洒洒的出了村上了山。

三年半的小学生活很快过去了,毛主席语录,诗词能背上几十上百首,样板戏能哼上几十段,虽然大多不着调!

那时穿的五花八门,有弟弟捡姐的花布衫,也有妹妹捡哥的。从没听说过还有校服。能捡到不露屁股就不错了!

七O年小升初中由于69年没有小升初中,我们两个年级一起升的初中!

更让我难忘的是初中二年级,两个学校篮球友谊赛,我是绝对的主力中锋,一个三步上篮,被对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扯落了裤叉,那时哪有内裤!整个操场站满了人,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想我已是十八岁的大小伙了呀!就为这我提前”毕业”了……!有文化人叫辍学!

但每当我想起童年时,似乎还有点怀念,因为那时不知忧不知愁,更不知路在何方!

六十年代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城里的不太清楚,农村的孩子略知一二。

六十年代农村学生,天刚放亮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牵着耕牛到山上放养。看到耕牛肚子吃得鼓鼓的,牛与牛在一起“玩耍”,就牵着牛回家,然后将绳子挷在树上,就到厨房里吃早饭。

吃完饭之后,背着书包去上学。有伴儿的大家邀着伴儿走,没伴的只有一个人去。农村学校一般离村庄较远,大概要走三四华里样子。最怕的是春夏之交季节,那地里的麦子苗长得有人头样高,密密麻麻的。那个时候生态环境好,野外各种野生动物都有,一个人行走在路上,生怕从麦田里窜出一只豺狼来。

学校的教室很简陋,书桌都是破旧不堪,写字时如果不用书垫着,根本写不成字。老师大部分住在学校,教室的隔壁就是老师的住房,既是住的地方又是办公室。记得有位老师的住房,因书籍较多,住房放不下,就放在床上,老师睡觉时头睡在床上,用椅子架着脚。

学生下午放学回来,还得帮爸爸妈妈干活,一直到晚上才能点上煤油灯写作业。

想想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确实辛苦。但是,尽管条件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自己的同学就有有少在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有的现在都成了名人。

六十年代的学生是什么样子?

答:这我们最有发言权。

我是1958年上的一年级。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情景!那时农村的学生没有暑假,只有麦秋假和大秋假。过了麦秋假开学后,这天我姐急急忙忙的回到家,让我换上一件洗干净的她的蓝上衣,拿了一个用毛巾缝的一个小书包,就领着我来到了本村的小学校,,到了学校,同学们正在按年级排好队,新来的学生单站一队,我姐便把我安排在新的一年级的队里,然后老师开会,那叫周会,每个星期一要开的,这个周会主要的是欢迎新同学,从那天起,我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那时上学的人少,学校地址是村里的一个关帝庙,里面有个大厅,两边有陪房,老师住在西边的屋里,剩下的两个是教室,我们学校有两名教师,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当时四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屋里两个年级,老师给这个班上完课,让这个班的学生写作业。再教那个年级的,轮流上课。幸好我和我姐分到了一个班,她比我大三岁,她上三年级,我上一年级,她照顾着我,我们一起上学,一同放学回家。

我们刚上一年级就赶上了大跃进,我们半天上学,半天劳动,老师领着我们到生产队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在小学里除了上语文、算术以外,还学会了珠算、大仿。

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就要到离我们村三里地一外的公社级的高小上五、六年级,在上高小期间,每天我们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河,那河上有漫水桥,一年四季流着水,平时都要脱鞋趟这个小河去上学的。放学以后,每天每人拿个小瓶,在那小河里摸鱼,非得逮住两条小鱼才回家的。那时没有家庭作业,有点儿作业在学校里就完成了。

1964年考上了初中,这初中就远了,在离我家八里地以外的区上上学,我们是走读生,一去就是8里地,每天来回16里,中午不回家,拿干粮吃,那时生活有点苦,细粮少,家里分的玉米面贴的饼子得仅着家里上工的体力劳动者吃,我只能每天中午拿三块小红薯,冬季让住宿生的伙房里给热热再吃,下午放学回家再多吃的。衣服全是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初中上到初二,也就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连初三的正式课本都没发,就闹起了革命,戴上红卫兵袖章,写大字报,批林批孔,到后来大串联,从此就没有上文化课,一晃五年就过去了,1969年秋季,学校革委会用钢笔给每个人写了一个小纸条,证明自己在此学校毕业了,也就是个简单的毕业证。。从此就走出了这个学校的大门,便结束了我上学生涯!走上了社会!

60年代的学生生活艰苦了点,但精神却非常富裕。那时候人们对钱的认识非常淡薄。学生在一起非常开心友好,社会到处都是正能量,没有你的我的他的之分,大家团结的像一家人一样。现在虽然吃饱了,却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私有制时代永远找不回那个年代的气氛。

六十年代的学生,经历了两个时段,那就是文革前和文革中。六十年代的学生自立自强,听从召唤,吃苦耐劳,公而忘私,服从大局。

文革前的学生,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认真刻苦学习的。当然,那时候很艰苦,既要学习,更要干活儿。特别是农村学生,尽管学校不收什么费,但在校外时间,都是从早到晚力所能及参加一些劳动,诸如拾草、拾粪、养兎等,从小有劳有逸。各类学生劳动本色不变,爱好广泛,土打土闹,养成了勤俭持家,分担家务的习惯。

文革开始后,学习时间少了,开始写大字报,参与政治运动,但没有什么私心杂念,克己奉公,响应号召,学工学农学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革结束后,进入七十年代……

没有饭吃、饥寒交迫、大部份学校垮台、没有学到知识、停课闹革命、全国大串连、参加武斗、造反、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