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公主,作为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一生命运如何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咸宜公主,作为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一生命运如何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咸宜公主,作为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一生命运如何

公主咸宜的传奇一生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咸宜公主嫁给了唐中宗的外孙、长宁公主与杨慎交之子、卫尉少卿杨洄。这一段婚姻是唐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段婚姻,因为杨洄与武惠妃密谋废太子李瑛,意图改立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在这段婚姻中,咸宜公主为杨洄生育了一个儿子杨说。

然而咸宜公主的一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婚姻而被人们所记住。她作为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女儿,便因母亲得宠而实封一千户,这远远超过了其他公主的五百户实封。当时,唐玄宗在众多公主和大臣的反对下,不得不将所有公主的实封都定为一千户,以平息众怒。

在她的一生中咸宜公主先后嫁给杨洄和博陵崔氏的崔嵩,甚至在丈夫杨洄因谋反而被伏诛后,再嫁崔嵩。最终,晚年时她选择出家,生活在咸宜观。

咸宜公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戏剧性,她的婚姻和家族关系都成为了唐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话题。她作为唐玄宗的女儿,以及她和杨洄之间的纷争,都成为了历史留下的印记,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和思考。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咸宜公主下嫁唐中宗的女儿长宁公主与杨慎交所生的儿子卫尉少卿杨洄,杨洄联合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打算改立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咸宜为其生育一子杨说。

咸宜公主再嫁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嵩,之后崔嵩去世。公主出家做了道姑,并在京城建了一座道观:咸宜观,此后一直居住于此,直到去世。

唐初,公主实封止三百户,中宗时,太平公主至五千户,率以七丁为限。开元以来,皇妹止千户,皇女又半之,皆以三丁为限;驸马皆除三品员外官,而不任以职事。公主邑入至少至不能具车服,左右或言其太薄,上曰:「百姓租赋,非我所有。战士出死力,赏不过束帛;女子何功,而享多户邪﹖且欲使之知俭啬耳。」秋,七月,咸宜公主将下嫁,〔咸宜公主下嫁杨洄。〕始加实封至千户。公主,武惠妃之女也。於是诸公主皆加至千户。

玄宗二十九女。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丁为限;皇子王户二千,主半之。左右以为薄。帝曰:"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邪?使知俭啬,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禀殆不给车服。后咸宜以母爱益封至千户,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

唐制:亲王封户八百,增至千;公主三百,长公主止六百。高宗时,沛英豫三王、太平公主武后所生,户始逾制,垂拱中,太平至千二百户。圣历初,相王、太平皆三千,寿春等五王各三百。神龙初,相王、太平至五千,卫王三千,温王二千,寿春等王皆七百,嗣雍、衡阳、临淄、巴陵、中山王五百,安乐公主二千,长宁千五百,宣城、宜城、宣安各千,相王女为县主,各三百。相王增至七千,安乐三千,长宁二千五百,宜城以下二千。相王、太平、长宁、安乐以七丁为限,虽水旱不蠲,以国租、庸满之。中宗遗诏,雍、寿春王进为亲王,户千。开元后,天子敦睦兄弟,故宁王户至五千五百,岐、薛五千,申王以外家微,户四千,邠王千八百,帝妹户千,中宗诸女如之,通以三丁为限。及皇子封王,户二千,公主五百。咸宜公主以母惠妃故,封至千,自是,诸公主例千户止。

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于常制。垂拱中。太平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皇嗣封为相王、太平公主皆三千户。长安中,寿春王兄弟五人,各三百户。神龙初。相王、太平公主同至五千户,卫王三千户,温王二千户,成王七百户,寿春等王皆七百户。嗣雍王、衡阳、临淄、巴陵、中山王五百户,安乐公主二千户。长宁公主一千五百户,宣城、宜城、宣安各一千户。相王女为县主者,各三百户。卫王升储位,相王加至七千户,安乐三千户,长宁二千五百户,宣城以下二千户。长宁、安乐皆以七千户为限。虽水旱,亦不破损。免以正租庸充数。唐隆中。嗣雍王寿春王封为亲王。各加至一千户。开元中。宁王五千五百户。岐王薛王各五千户。申王四千户。邠王一千八百户。皇妹为公主一千户。咸宜公主加至一千户。

唐初,公主实封止三百户,中宗时,太平公主至五千户,率以七丁为限。开元以来,皇妹止千户,皇女又半之,皆以三丁为限;驸马皆除三品员外官,而不任以职事。公主邑入少,至不能具车服,左右或言其太薄,上曰:“百姓租赋,非我所有。战士出死力,赏不过束帛;女子何功,而享多户邪?且欲使之知俭啬耳。”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咸宜公主,作为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一生命运如何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论剑历史网。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