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各自下场如何?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九子夺嫡各自下场如何?
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发生的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事件。康熙皇帝有九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这九个阿哥分为五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皇位的斗争。
康熙皇帝一生追求平衡和和谐,他对待自己的儿子也是平等的。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当1722年四阿哥胤禛登基后,九子夺嫡正式结束。除了十三阿哥外,其他阿哥的结局多不太好。
康熙帝的庶长子,排行第五的大阿哥出生于惠妃纳喇氏之下。因前四子幼殇,他成为了皇长子。他于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但在1708年因为魇咒太子胤礽而谋夺储位,被康熙帝削爵幽禁,度过了27个春秋。直到63岁那一年,他在高墙内离开了人世。
康熙帝的第七子,嫡次子,生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之下。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被立为太子和两次被废太子。在才1岁的时候,他首次被立为太子。但在38岁时,又被废黜下台。此后,他被幽禁了13年,直到51岁时离世。
这两个皇子的命运令人唏嘘,他们或者被废为庶人,或者被削爵幽禁。这反映了康熙皇帝治理后嗣问题上的困境。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也彰显了清朝皇室内部的复杂权力斗争和争夺皇位的残酷现实。
九子夺嫡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即使出身高贵、身为皇子,也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争夺皇位的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外界的想象。这个历史事件也给我们的现实社会提供了警示,即权力的争夺往往是充满陷阱和危险的。人们应当珍惜现有的和平与稳定,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避免陷入权力争夺中的悲剧。
康熙帝第七子(嫡次子),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一生之中,被两立两废太子。1岁时被立为太子,38岁时二度被废,之后幽禁13年,51岁逝世。
康熙帝第三子,生母荣妃马佳氏。其文学、书法、骑射,表现都极突出。1698年封诚郡王,1709年,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雍正即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终病逝于景山禁所。
雍正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698年封贝勒,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以勤勉著称,登基13年后,驾崩。
康熙帝第八子,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
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狗,讨厌鬼),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九月胤禩薨,享年45岁。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母宜妃郭络罗氏。1709年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雍正登基后,身为八阿哥党的胤禟被改名为允禟,从此连遭厄运。
1723年,奉命赴西宁驻扎。1725年被革爵。1726年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令改名塞思黑(猪,可厌之人)。
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1709年封敦郡王,雍正即位后,1724年,身为八阿哥党的胤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胤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病死,年五十八岁。
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早年和四阿哥亲近,雍正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44岁去世,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匾额,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允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却是八阿哥党重要的一员,雍正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圈禁。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以上是本文关于九子夺嫡各自下场如何?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论剑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