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苏轼之间有什么恩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李清照和苏轼之间有什么恩怨这一内容。

李清照和苏轼之间有什么恩怨

李清照与苏轼:一段擦肩而过的缘分

苏东坡这位文坛巨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李清照,作为南宋时期的才女,以她那激情四溢的词章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然而,这两位文化名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却从未有机会相遇。

苏东坡与李清照之间的“缘分”,可以说是擦肩而过。苏东坡在李清照去世那年才刚满十八岁,而李清照也正是在这一年嫁给了赵明诚。所以,他们始终错过了彼此。

虽然苏东坡和李清照在诗文上都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然而却找不到他们之间任何的交集或联系。苏东坡没有对李清照的才华进行赞美,没有在他的作品中提及过她的名字。而李清照在未出嫁之前,就因其出色的诗词而在京华名声大噪。然而,苏东坡却从未对她做过任何评价。

相反李清照却在二十五岁时写下《词论》,其中对苏东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她认为苏东坡、晏元献、欧阳永叔等人虽然被称为“学际天人”,但他们的诗歌却句读不葺,往往不符合音律。对于苏东坡,李清照甚至说他“直如酌蠡水于大海”,意思是他的作品虽好,但在大海中微不足道。

李清照在《词论》中也对苏门四学士中的两人没有留情。对于晏叔原和贺方回,她都有所提及。晏叔原因其文风过于简练而受批评,贺方回则因其作品缺乏典故而被李清照所批评。这些言辞虽然严厉,却也显示了李清照对文学的严谨态度和批评眼光。

然而虽然李清照如此批评苏东坡和其他文人,但也不能否认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与李清照之间虽然没有交集,却都是各自时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作品风采,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和苏东坡,在那段时光中错过了彼此,却各自追寻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他们的诗篇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或许,这也是他们之间最真挚的交集。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字上,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望后人读到他们的作品时,能感受到这两位文化名人的才华与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相互错过与遗憾。他们或许注定无法共同创造出更美的艺术奇迹,但他们的存在和作品足以激励后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传世之作。

甚至对苏门四学士中的两人也好不留情:“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苏门师徒5人,李清照批了三个,另外两个晁补之、张耒和李清照亦师亦友,受到了尊重。说苏东坡和李清照的恩怨不得不提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

李格非是个正直的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人格。李格非在党争中保持着中立,即不支持已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也不支持以司马光、苏东坡为首的反对派。但他还是卷进了斗争的漩涡中,甚至是躺着中枪。

李清照16岁才从家乡进京,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文学上的交往李格非和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张耒关系比较要好。李清照也因此认识了这两个人,可以说李清照诗词风格受晁补之的影响很大,二人的诗词多有相似之处。

从史料记载上李格非和苏东坡的交集只有《宋史》中的一句:“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这应该是1092年,苏东坡正在京师,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应在该年六至八月间,随后苏东坡外调,两个人相识只是两三个月而已。就这样李格非被按上了“苏门后四学士”的名头。

以李格非的人格他不会和苏东坡走的太近,卷进一派的斗争漩涡中,如果按照亲疏关系,李格非和赵挺之走的比较近。

赵挺之和苏门一直有恩怨,赵挺之曾在德州任通判,与他同在德州的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就是李清照》词论》中批判的黄鲁直。

黄庭坚是反对派,因而拒绝配合执行。苏东坡得知这一消息,在赵挺之参加“召试馆职”(相当于参加最高等级的公务员考试)时,公开批评赵挺之是个极力搜刮民财的“聚敛小人,学行无取”,无资格参加考试。为此,赵挺之和苏东坡结下了怨仇。也让赵挺之彻底倒向了变法派。

文人相轻,而关于才子才女之间的恩怨传说本来就很有市场,这两位之间的瓜葛,之所以流传甚广,还是有这种原因的。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李清照和苏轼之间有什么恩怨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