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郑板桥生于公元1693年,去世于公元1765年,是清代的官员和著名的诗画家。至今,每当提到郑板桥,人们常称之为“郑板桥”,他被称为“板桥先生”或“板桥道人”。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称谓,如名、字、号等,取决于具体的场合。一般来说,文人之间互相称呼字或号。古代许多名人的字或号往往比他们的名字更为响亮,例如曹雪芹的名字是沾,字是梦阮,号是雪芹,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是沾;还有纪昀,字是晓岚,号是石云,但人们更习惯地称他为纪晓岚。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一生只涉猎兰花、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是“扬州八怪”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
书法方面,郑板桥将真草隶篆融于一体,独创了一种奇特的写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世人称“板桥体”。这种字,遒劲妩媚,奇秀雅逸,十分招人喜爱,像人们熟知的“难得糊涂”四字,就使人感到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不过,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似乎并不柔顺,他不愿与权贵为伍,又清高傲世,一生也是坎坷不顺。罢官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卖画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
“板桥”是郑燮的号,是他成年之后自己起的。说来也奇怪,古人为自己起号的时候,大多是寄情于山水,不是居士就是山人之类的高雅字眼,而郑燮进士出身为何要取“板桥”这样俗气的字呢?
郑燮为自己取“板桥”之号,是缘于对家乡的思念。郑板桥的家乡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城东南的郑家巷,清代时这里离城墙很近,城墙外有护城河,郑板桥的家刚好处在城墙与护城河的夹角,人称“牛角尖”。
兴化城外有一座小木桥,人称“古板桥”,始建于宋代。郑燮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在桥山玩耍,非常喜欢那座古朴的小木桥。郑燮成年后,长期漂泊在外地,常常思念家乡,尤其思念给他童年留下美好记忆的“古板桥”,为了寄托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给自己起了“板桥”之号,并自称“板桥道人”,晚年称“板桥老人”。
他在《板桥自叙》中写道:“兴化有三郑,其一位‘铁郑’,其一位‘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喜其名,故天下咸称郑板桥云。”他中进士后,还自刻了一枚“二十年前归板桥”的印章。
清道光年间,故乡的人们重修古板桥,将木桥改为砖桥,但桥名一直没有改动。解放后,护城河填平了,桥也不复存在了。
但人们为了纪念郑板桥,就在古板桥所在地称作古板桥,作为这里的地名。郑板桥的故居至今仍在,已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其位置就在兴化市古板桥郑家巷。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