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游记真的是伪作吗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真的是伪作吗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马可波罗游记真的是伪作吗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真实性的探讨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以马可·波罗为主角的旅行记,记录了他在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期间在亚洲和欧洲的冒险经历。这本书最早在13世纪末由波罗的书记员鲁斯特里洛于威尼斯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蒙古帝国的描写以及波罗对中国、印度等地文化和生活的观察。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行,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事物逐渐被证实,不再被看作荒诞的神话。然而,仍有一些人对这本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19世纪初,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可·波罗游记》进行批判的声音,开始质疑马可·波罗的真实性。

德国学者徐而曼是最早提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观点的人。他认为,波罗在元朝17年的历史纯粹是荒诞的捏造,是为了传教士和商人的利益而编排的教会传奇故事。他认为波罗一家最远只到达了大布哈里亚(Bucharia)境内,关于蒙古帝国的情况是通过商人们的口述得知的,而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的叙述则是抄袭自阿拉伯的著作。

1965年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列举了一系列疑点,进一步加剧了对《马可·波罗游记》真实性的质疑。例如,波罗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扬州做官的经历以及在襄阳献炮的情节。然而,福赫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发现,这些事件的确切性值得怀疑。

对于这些怀疑和质疑,学术界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确实存在许多文学性和夸张的元素,但仍然可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他们认为即使这本书不完全真实,它仍然是对当时亚洲和欧洲交流的一种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13世纪世界的交汇点。

另一些学者则持怀疑的态度,认为《马可·波罗游记》存在严重的虚构成分,很难被视为真实的历史记录。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并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许多叙述与其他文献和历史事实相矛盾。

就目前的学术讨论而言,《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无论它是真实的历史记录还是虚构的故事,我们都不能否定它对13世纪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和探索的重要影响。它引发了对当时世界的兴趣,并为后来的旅行者和探险家的活动奠定了基础。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对历史和人类文化的一些理解。

并且说,波罗一家最远不过到达大布哈里亚(Bucharia)境内,关于蒙古帝国的情况是从曾到过该地的商人们口中听来的;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及埃塞俄比亚的叙述则抄自阿拉伯著作。1965年,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则列举了许多疑点,如扬州做官、襄阳献炮等疑点加以印证。

1979年,美国学者J.W.Haeger(海格尔)翻检《马可·波罗游记》全文,撰成《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问题》一文提出质疑。1982年,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英国学者C.Clunas(克雷格·克鲁纳斯)《探险家的足迹》的一文,提出四条疑问对波罗到过中国一说提出质疑。

附带提及。1995年,英国学者Frances Wood(吴芳思)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把所有的疑问写成了一本书《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而成为“怀疑论者”的代表。

国内“肯定论者”以杨志玖先生为代表。他从40年代起就不断地同国内外的“怀疑论者”进行论战。国外许多学者也认为或承认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其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傅海波、英国的亨利·玉尔和法国的伯希和。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亨利·玉尔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一一列举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

他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记载有多处缺陷,如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关于长城、茶叶、妇女缠足、用鹭鸶捕鱼、人工孵卵、印刷书籍、中国汉字及其它奇技巧术和怪异风俗等等,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如中国的地名多用鞑靼语或波斯语、记载成吉思汗死事及其子孙世系关系失误、攻陷襄阳城等等。

但是他没有怀疑过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一事实。德国的马可·波罗研究专家傅海波曾经说过,“不管怎样,在没有举出确凿证据证明马可·波罗的书只是一部世界地理志,其中有关中国的几章是取自其它的、也许是波斯的资料(他用了一些波斯词汇)

以前,我们只好作善意解释,假定(姑且认为)他还是到过中国。”法国的东方学家伯希和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为《马可·波罗游记》作了大量的注释,但对马可·波罗书中的疏失也是表示谅解的,基本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本文涵盖了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真的是伪作吗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