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与月氏国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张骞与月氏国之间有什么故事?这一内容。

张骞与月氏国之间有什么故事?

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史记》中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记载大汉王朝的彼时邻国。其中关于西域诸国、诸民族的《大宛列传》虽由太史公起笔,所依据的资料却主要来自前些年刚出使西域的大汉使者张骞。汉武帝建元年间,大汉与匈奴关系吃紧。为了找到敌人的破绽,汉武帝屡次拷问被俘的匈奴人,终于得到匈奴与邻国月氏有极深矛盾的消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准则,汉武帝敲定要与月氏联手打压匈奴的政策。

月氏国古代重要的邻国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逸周书》和《管子》中可以得到关于月氏国的一些记载,但更为详细的关于月氏国的信息则来自于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大宛列传》。而这一部分内容的来源,则主要是大汉使者张骞前往西域时所收集到的资料。

大汉王朝与月氏国的关系始于汉武帝建元年间。当时,大汉与匈奴的关系非常紧张,为了寻找匈奴的弱点,汉武帝多次审问被俘的匈奴人。终于,在这些审问中,汉武帝得知匈奴与邻国月氏有着深刻的矛盾。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汉武帝决定与月氏国联手,合力打压匈奴。

根据汉武帝的要求,张骞被派往西域进行调查和交流。他与月氏国的使者取得了联系,并得知了更多关于月氏国的情况。月氏国位于西域地区,是一个强大的政权。他们与匈奴之间存在长期的争斗和矛盾,对匈奴构成了威胁。张骞将这一情报带回国后,汉武帝深感月氏国与大汉有着共同的利益,决定与月氏国建立联盟,共同对抗匈奴。

为了确立与月氏国的盟友关系,汉武帝派遣使者前往月氏国,提出建立联盟的请求。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双方达成了协议,建立起了牢固的联盟关系。汉武帝向月氏国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而月氏国则为大汉提供情报和战略支持。

这一联盟的形成改变了整个地区的力量格局。大汉与月氏国的联手使得匈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无法分散兵力与两国同时抗衡。在大汉和月氏国的联合进攻下,匈奴始终处于劣势,无法有效地对抗。这使得大汉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也削弱了匈奴的实力。

通过与月氏国的联盟,汉武帝成功地打压了匈奴,保障了大汉王朝的边疆安全。这一次的联盟不仅改变了西域地区的格局,也为后来的大汉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和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展示了大汉王朝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使得汉朝在整个古代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汉武帝建元年间,大汉与匈奴关系吃紧。为了找到敌人的破绽,汉武帝屡次拷问被俘的匈奴人,终于得到匈奴与邻国月氏有极深矛盾的消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准则,汉武帝敲定要与月氏联手打压匈奴的政策。

只是汉人知晓了月氏的存在,却并不清楚月氏到底在哪,也与他们没有交流。于是在将汉武帝的谋略落实前,人们不得不先找到远在大漠的月氏国。

这次出使为后来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因而举世闻名。但回顾历史,作为张骞出使之目的的月氏国却远没有丝绸之路有名。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张骞回国后汇报月氏国安于现状,不愿与大汉联手以报复匈奴,一方面大抵是因为月氏确实是一个神秘的族群。

关于月氏从哪来,史家曾提出多种观点。但囿于资料的有限,人们往往是从月氏的语言、文字和体貌特征等方面来推断其民族,得出的结论始终不足以令学界信服。

幸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们终于可以通过DNA来回答月氏到底从哪来。(诚然,对DNA的分析研究也还不能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但相较于以往的证据已更有说服力。)

2007年,有学者曾对山西虞弘墓的墓主人、隋朝曾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的著名外交家虞弘及其夫人的DNA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虞弘墓志铭后半部分的明确记载,其所属的家族源自月氏,那么虞弘应该携带有河西走廊以西的人种的基因。而在虞弘墓志铭的前半部分里,又明确地写着虞弘是鱼国人,是“三皇五帝”中的舜的后代。

虞弘的墓志铭和DNA是不是能说明月氏与舜存在一定联系呢?经考古证明,虞弘墓志铭所谓的“鱼国”是曾真实存在于我国西北的一个政权。此鱼国乃舜帝后人有虞氏所建,虞弘的先祖曾任该国统领。

同时,学界普遍认为月氏在产生初期在西北有一定范围的迁徙。这正对应了虞弘墓志铭中所言的“润光安息,辉临月支(即月氏)”。

因而综合虞弘的墓志铭、DNA,以及史料对月氏起源和迁徙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神秘的月氏或许和舜有着一定的联系,与我们一样同是炎黄子孙。

如果月氏发自中原的舜及其部落,张骞所见的月氏又是“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那么在张骞走后,月氏又去往何方了呢?

大量史料表明,有数量不小的月氏人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的近千年间相继来到中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许多月氏人伴着绵延不息的商队来到了中原。

在动乱时期,丝绸之路被数度中断,一些月氏人却因战争波及而不得不继续向中原迁徙。再者,于汉唐等大一统时代,部分月氏人还因为公务而迁徙到中原。其中一大典型就是原居陇西,但在唐代定居洛阳的支英家族。

在通过种种方式来到中原之后,月氏人对中原文化在多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佛教领域。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古印度产生。近在三百年后,佛教开始走出古印度,首先传播到周边地区。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前后,佛教才借由贸易传到西域。而往后佛教与中原的距离,就只差一个月氏。

据《后汉书》记载,月氏在被匈奴重创后迁移到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至东汉,月氏再度壮大,建立起以佛教为国教的贵霜国。

强大的贵霜国不仅发展了佛教,还支持大量僧人来到中原,将中原人闻所未闻的佛教带到家门口。第一次将大乘佛教带入中国的僧人就是来自贵霜国的支娄迦谶

汉晋之际,史有所载的月氏来华名僧多达24人。中国南方在魏晋时期也有了佛教的影子,都离不开这些僧侣的努力。翻译、传播佛经的竺法护译场、支施仑译场、支法师译场等译场亦由来华的月氏僧人建立和维护。

进入隋唐后,因为民族政策的开放,月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不断加深。如果不说,谁会注意到曾建立政权,搅动中原局势的王世充有着月氏血脉?如果不说,谁会注意到巴米扬大佛背后也有月氏人的身影?

如果不说,谁会意识到“支”姓的渊源就是来华的月氏?如果张骞未曾出使西域,我们或许连神秘的月氏都难以认识,更别说这些如果了。

本文涵盖了关于张骞与月氏国之间有什么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