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时,铁帽子王是什么态度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溥仪退位时,铁帽子王是什么态度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溥仪退位时,铁帽子王是什么态度

清朝建立前期的功勋与后期的封号差异可谓明显。在清朝建立前期,只有随努尔哈赤起兵,立下战功的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等八位将领,才被封为铁帽子王。然而,这些铁帽子王的权力大小并不只取决于头衔,还与担任的官职有关。有的铁帽子王的后代,虽然世袭了这一头衔和俸禄,但实际担任的官职并不高,顶多只是一个衣食无忧的王爷,因此在重大事件如皇帝退位时,并没有发言权。

其中奕让的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奕让在清朝中后期因功勋卓著,才被册封为铁帽子王。然而,由于家族实际担任的官职并不高,他们只能希望借助摄政王载沣的力量来争取一些发言权。于是,他们无奈地向载沣求援,并得到了溥仪的勉强同意。虽然溥仪不情愿地颁布了一个“密”字,但奕让的家人还想要一个好听的谥号。然而,溥仪对此不屑一顾,表示爱用不用。

这个故事反映了清朝建立前期的功勋与后期封号之间的差异。在清朝建立初期,只有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才有机会被封为铁帽子王,从而获得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而到了清朝中后期,封号的标准逐渐改变,只有在朝廷中有重要地位或功勋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被册封。因此,清朝中后期的铁帽子王大多只是头衔的世袭者,其真正的官职和权力并不高。尽管他们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和封地,但在重大事务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奕劻的家人无奈只好求取摄政王载沣,溥仪极不情愿地赐了个“密”字,奕劻家里人还想讨个好听点的谥号,但溥仪表示:爱要不要!

溥仪退位后,善耆把自己所有农田、森林、金矿、牧场等都抵押了出去,然后招募了大量土匪,进行军事训练,计划在辽宁组织一支军队,联合蒙古贵族千山和巴布扎布的部队一起南下,合力拿下北京,然后建立一个“包括内外蒙古、满洲三省和华北为一体”的大王国,请溥仪即位。

小日本认为这个计划不靠谱,否决了他的计划,并且不许他轻举妄动。最终善耆在穷困潦倒,深感复辟无望之下,郁郁而终。

溥伟坚持君主政权,坚决反对共和制度,组织成立宗社党,企图暗杀袁世凯。溥仪退位后,溥伟先避居京郊戒台寺,后转移到青岛,打算勾结日本人,意图在东北发起满门独立运动,最终溥伟是贫困潦倒,可怜巴巴的病死在了大连新华旅社,时年56岁。

礼亲王世铎:代善九世孙,曾任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弼德院顾问大臣。世铎胆小、见识浅薄,曾问外国是否也下雪被传为笑谈。

郑亲王昭煦:溥仪退位时年仅十二岁,加上郑亲王端华、肃顺都在祺祥政变中获罪被杀,郑亲王世系早被边缘化,根本无人理睬。

溥仪退位后,他为了挥霍就开始变卖古玩字画、文物珠宝、各种房产和田地,直至将祖宗陵寝周围的古树、将陵寝内的石料、木材一类东西等都卖得一干二净,最后竟盗卖郑王坟内文物。

他同昭煦一样也是著名败家子,他死后,他的儿子文葵为了维持开支,将顺承郡王府以75000块现大洋,卖给了张作霖,后来张作霖入主北京,奉军的总司令部就设在顺承郡王府内。

综上:十二个铁帽子王分为四类,奕劻坚决支持退位;善耆、溥伟坚决反对退位;载沣大局为重无力回天不得不退位;其他人如同空气。

关于溥仪退位时,铁帽子王是什么态度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论剑历史网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