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上党落子火烧庆功楼主演
- 千层糕的来历要让孩子明白
- 明代山西行政区划
- 明代的时候山西叫什么
- 长安古都
上党落子《火烧庆功楼》主演是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郭明娥。故事讲的是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
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
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千层糕的来历要让孩子明白据说,千层糕始于明初,朱元章在世界上打败曲州的时候,他在寿昌县长林竹山被官兵拦住,死在这里。在船首处,我看到舟山上漂浮着白雾,遮住了官兵的视线。朱元章走了他的路。当朱元璋成为明朝皇帝后,他决定南下前往寿昌。
朱元章和寿长治县在一个农民的房子的尽头推开,表演了陈军双推墨水的精彩场景。水大米墨粉水膏就像龙串。它将增加一层而不是一层。磨粉后,朱元章品尝了新蒸的蛋糕。他只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所以龙岩很开心。朱元章边吃边称赞道: 太甜了,高层!
皇帝是一句金色的谚语,他在九楼,这意味着他每年都有很多食物和衣服。从那以后,他成了著名的千层糕。
明代山西行政区划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史称明朝,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从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明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在行政区划上,朱元璋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山西,明代全称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或河南省,治所太原,下辖4府20州(含4直隶州)77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4府分别为太原、平阳、潞安、大同,4直隶州分别为汾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汾州、辽州
一、太原府(6州22县)
下辖:阳曲县、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孟、静乐、河曲、平定州(乐平)、忻州(定襄)、代州(五台、繁峙、崞)、岢岚州(岚、兴)、保德州、永宁州(临、宁乡)
二、平阳府(6州29县)
下辖:临汾县、襄陵、洪洞、浮山、赵城、太平、岳阳、曲沃、翼城、汾西、蒲、灵石、石楼、蒲州(临晋、荥河、猗氏、万泉、河津)、解州(安邑、夏、闻喜、平陆、芮城)、绛州(稷山、绛、垣曲)、霍州、吉州(乡宁)、隰州(大宁、永和)
三、直隶州汾州(3县)
下辖:孝义、平遥、介休
四、潞安府(8县)
下辖:长治县、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
五、大同府(4州7县)
下辖:大同县 、怀仁、浑源州、应州(山阴)、朔州(马邑)、蔚州(广灵、广昌、灵丘)
六、直隶州泽州(4县)
下辖: 高平、阳城、陵川、沁水
七、直隶州沁州(2县)
下辖: 沁源、武乡
八:直隶州辽州(2县)
下辖:榆社、和顺
山西,明代建山西省直,也就是从明代开始叫山西,一直到今天。
春秋战国是晋国,后三家分晋,韩赵魏,秦代为代郡,汉代后称河内或并州,宋代改为河东路,元代称中书省辖地。
明代时山西的全称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或河南省,治所太原,下辖4府20州(含4直隶州)77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4府分别为太原、平阳(临汾附近)、潞安(长治)、大同,4直隶州分别为汾州(孝义,平遥等)、泽州(高平,阳城等)、沁州(沁源、武乡)、辽州(榆社、和顺)。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明朝总人口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高达4103450人。”
明代的时候山西叫什么明代建山西省直至今天。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及禹门口(古龙门)至鹳雀楼以东的地区 ,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山西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尚书》载“尧都平阳” ,有“唐尧故地”之称 。周朝时晋国的都城也在这一地区。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行省制度发端于元朝时期,但当时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直属于中书省。所谓,明承元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洪武二年,设山西行中书省。不久又废行省制度,改设承宣布政使司,山西行省于是被改设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但是,“山西省”这一称呼却被保留了下来,一直沿用到今天。
山西,明代建山西省直,也就是从明代开始叫山西,一直到今天。
春秋战国是晋国,后三家分晋,韩赵魏,秦代为代郡,汉代后称河内或并州,宋代改为河东路,元代称中书省辖地。
明代时山西的全称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或河南省,治所太原,下辖4府20州(含4直隶州)77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4府分别为太原、平阳(临汾附近)、潞安(长治)、大同,4直隶州分别为汾州(孝义,平遥等)、泽州(高平,阳城等)、沁州(沁源、武乡)、辽州(榆社、和顺)。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明朝总人口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高达4103450人。”
长安古都西安,古称镐京、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1500年。
隋唐京师长安,又名上都,天都,京城,中京,西京,仙都,"凤城","凤凰城"!唐朝都城长安,是中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号称“十三朝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长安(拼音:Cháng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关中古音:Chángnǎn)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Chang'an),是西安的古称,为陕西省省会,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
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如: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
作为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的全球四大文明古城,长安不容置疑是中华文明行为的学界泰斗。相比别的城市而言,长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至名归的第一城。它不但有“十三朝古都”的光辉,也是位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它也是古代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作“京”的城市。
朱元璋的将军徐达率军拿到奉元路的情况下,把奉元路更名为“西安府”,这样“西安”这一名字,才第一次出现。
徐达往往改这一名字,应当既是效仿了原来“安西”的名字,另外又有期待西面维持长治市久安的含义。换句话说,“西安”这一名字的出现,是由于长安县上边的机关事业单位改了名字,最终替代了长安名字的原因。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典型。 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文化名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