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一生不画梅花?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板桥为什么一生不画梅花?这一内容。

郑板桥为什么一生不画梅花?

郑板桥与吕子敬的画寓及画风差异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来到扬州之前曾在苏州定居。他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并以卖画为生。与他在同一条桃花巷的西头,另一位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子敬擅长画梅花,并以其绘制的梅花标榜自己的画作:“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然而郑板桥到苏州后只专注于画竹子和山石,从不涉及梅花的绘制。如果有人请郑板桥画梅花,他总是笑着说:“我绘制的梅花比不上吕先生的。我们不妨去找吕先生请他画吧。”可以看出,郑板桥对吕子敬的梅花画十分仰慕。

吕子敬是一位失败的秀才,他的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并且自己还身患多种疾病,生活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他绘制的梅花却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栩栩可见。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的面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作,声称:“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就算再学习十年八年也无法超越。”

郑板桥与吕子敬在画寓中的差异体现了两位艺术家的个性与风格。郑板桥钟爱竹子和山石的描绘,而吕子敬则擅于表现梅花的细腻之美。尽管个人心境和寓意的不同,他们各自在绘画领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风采。无论是郑板桥的山水画还是吕子敬的梅花画,都在扬州八怪的画风中独具特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自己又多病,生活十分艰难。他画梅花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再学十年八年也赶不上。”

有个回家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鉴赏力很强。十分欣赏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他出五十两银子的高价,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来到郑的家里求画。

郑板桥虽为雍正年间的进士,但种种原因使其仕途不顺。也许这一次算是遇着了送上门的好机会,能巴结上刚卸职的尚书大人,无疑会是通向仕途的好机会。然而,郑板桥却推辞说:“尚书大人啊,说起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的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值五十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五两。”老尚书听到这话,就拿着银子找吕子敬去了。

自从老尚书找吕子敬画过梅花后,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说在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一些朋友们把吕子敬的话带给郑板桥,板桥只是一笑了之。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文人送别总是以自己作品相赠。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却是一幅梅花。

郑板桥展纸挥笔,只见他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竹竿。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

如此画出的梅花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再看整个画面,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直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吕子敬看着郑板桥作画,惊得张开的嘴好一阵子没有合上。他愣了半天,才嗫喏着说:”郑兄有如此高超的画梅技艺,何不早早教我?”“怕吕兄谦让,再也不肯画梅,画酬就会少收许多。”郑板桥平静的回答道。

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梅花不是因为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处处出风头,为他人着想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的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郑板桥为什么一生不画梅花?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论剑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