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府怎么消失的 朱元璋的皇宫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

目录导航:

  1. 代王府怎么消失的
  2. 朱元璋的皇宫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
  3. 朱元璋后裔今何在
  4. 朱元璋报恩的真实故事
代王府怎么消失的

代王府是明崇祯17年,毁于大火。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

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

2011年3月,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大同市恢复重建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是新中国复建规模最大、复建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015年9月,代王府中轴线建筑群的复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朱元璋的皇宫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

南京有一座故宫,是朱元璋在位期间修建的,面积比北京故宫更大,更为恢弘大气,而且还是北京故宫的建造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这座令人赞叹的、中世纪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已经不在了,只遗下一片残骸供人遐想。

南京故宫没有保存下来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朱棣迁都、明朝中后期维护不到位、清朝和太平天国的轮番损毁破坏、民国政府的不保护。最后,多灾多难的南京故宫就此消失了。

朱元璋后裔今何在

朱家后人有很多归隐山林,从此只想过太平生活的。甚至,在明朝灭亡后,他们把姓氏也一并改了,但是他们始终记得明朝灭亡的日期。安昌沦陷后,朱宿渣逃往浙东,不幸战死。他的儿子逃了出来,为了活下来,不惜隐姓埋名当了和尚,至今没人知道他的名字。而他的母亲把王印交给了他,却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导致整个寺庙几乎被灭。

还有一部分朱家人投降了满清,虽然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想活下来,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呢。比如潞王朱常,投降满清后主要用于安抚天下百姓,使大家看起来满清是仁慈的。他们被安置在山东和河南一带,享受优待。

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朱元璋有多少后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5.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官方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在全国有34个亲王,还有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分布较广,人数众多。

秦王后裔

明末逃过一劫的主要有三类人:

一是远支宗室。

到明末,有的分支已经传到第十一代,不但与朱元璋血缘隔得太远,与朱元璋封的第一代亲王血缘也隔得太远,早已沦为衣食无处着落的穷苦人,这些人在明末并非是起义军劫掠的对象,所以这部分人在明末大多得以幸存。

二是被废除的亲王宗室。

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人数也很多,这些亲王家都是在嘉靖年间之前被废除的,因为废除的早,所以平民化的也比较早,做的孽也就少,这部分人在明末也大多数得以幸存。比如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就是南昌的宁王后裔。现在第一代宁王墓的周边就有宁王后裔守墓。

宁王后裔八大山人

三是南方的宗室。

长江以南的宗室包括江西的鄱阳县的淮王家族、南城县的益王家族,因为地处南方,自始至终没有受到过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袭击,清军打过来也没有那么快,这几个家族的子孙得以有比较从容的逃亡时间。比如末代益王还逃到广州抗清,益王家族在明末的旁支有一千多人,当时危难时机,只好四处逃生,如今江西南城县附近就有不少益王家族的子孙。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元朝,结束民族等级制度并且消灭群雄,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以汉寇入京,接着满清靼虏挥师南下,昔日的庞大宗室被流寇与清兵屠杀过半,剩下的也成为“恨不该生在帝王家”的亡国之奴。明朝灭亡后,这部分劫后余生的皇族宗室成员,有的则建立南明政权,继续领导反清斗争,为凤阳朱氏完成了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章;有的则隐姓埋名,转徙流亡,避难逃生,以保存凤阳朱氏的香火不绝。

据相关资料批露自称朱元琼后裔人还真不少大多分佈在南方一带,大士浙江浦江县田后蓬村的村民朱国栋2014年对访者说他的确是朱家后裔该村40余户人家全都姓朱,无一杂姓,朱国栋拿出了证明是朱家后裔二件物件一是家族谱,二是一把龙椅,龙椅是他祖上留下来,祖上是明朝王爷在李自成入京后崇祯帝自溢,王爷带着人班出逃时就随身将龙椅带上后传给后人经查验该龙椅与明朝时皇帝所座龙椅极为相式。

朱元璋报恩的真实故事

中国民间流传着一道菜,由白菜帮子、菠萝叶、豆腐以及旧锅巴做成,名字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这道菜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他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有着莫浅的关系。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历史上出生地位最低的皇帝,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了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而到了1343年,家乡爆发了蝗灾和瘟疫,很快朱元璋的父母哥嫂先后去世,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只好出家来到皇觉寺当和尚,企图混一口饭吃。

在寺庙当中,朱元璋扫地上香,打钟击鼓,做着繁重的苦活,却依然填不饱肚子,灾民越来越多,当和尚的越来越多,寺庙得不到施舍,无奈之下,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而17岁的朱元璋也就在其中。

他一边乞讨,一边跟随着灾民前往合肥,企图到那边投奔起义军,然而朱元璋还是太饿了,常常一天下来讨不到东西吃,他的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最终朱元璋饿倒在了街边上。

这个时候,一位老婆婆路过,她并不忍心看见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于是扶起了奄奄一息的朱元璋,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中,老婆婆家中的材料也有限,只有一些馊豆腐,和旧锅巴,她放一些盐巴,再加上几片野菜叶子,熬成热汤,喂到了朱元璋的嘴边。

尽管伙食简陋无比,然而朱元璋还是能够感觉到浑身再次散发着活力,他感觉这道汤鲜美无比,不由得询问老婆婆:这道菜什么名字?老婆婆是胡乱煮的,怎么可能会知道呢?于是看到锅中配色的她,半开玩笑的说,这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云章辞别了老人,再次踏上征途。后面的事情,大家也就知道了,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并且凭借自己的本领成为了首领,1368年,击败众多对手的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国号大明。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九五之尊,然而对昔日年轻时候的那套珍珠翡翠白玉汤却是念念不忘,那种饱腹的味道,对他而言更是难以忘怀。

因此朱元璋下令御厨做给自己吃,然而御厨始终也无法用野菜汤做出那一番味道。朱元璋再次来到了自己老家凤阳县重游,重新修筑父亲和哥嫂的坟墓,而他,也没有忘记那位婆婆,开始四处打听她的消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曾经施舍朱元璋热汤的老婆婆,竟然还活着,这位婆婆也被朱元璋请到了上座招待。老人家面对这位天子,不由得战战兢兢,看着昔日落魄的少年成为皇帝,同时也带有着无限感慨。

朱元璋为了报恩,也不忍心打扰她在凤阳的生活,而是命人就在当地,为这位婆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