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明朝在南京多少年
- 朱元璋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 明朝历史主要内容有哪些
- 朱元璋为何没杀二虎
明朝在南京建都277年。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国号大明。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都署驻地。
朱元璋历史上有什么功绩1、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八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2、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很低,能够一跃而成为皇帝,不得不让人佩服。而朱元璋当皇帝,能力和手段还是不错的。虽然他好杀,被人说诟病,但他也是很有功绩的。那么,朱元璋一生有过哪些功绩呢?
第一,推翻元朝,建立了统一的大明。
第二,恢复了民族自尊心。
第三,惩治贪官。
第四,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第五,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
朱元璋历史功绩有:
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大量制度典章的制定,不仅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的基础产业,促进了明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也对清朝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这是不言而喻的。
朱元璋最重要的成就是推翻了元朝,平息了世界上的反叛,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和压迫政策,这不仅是为了私人和某一阶层的利益,而且正如他所说的也是为了我,为了淮右布衣。
第一个,驱逐蒙元,光复汉室。蒙古铁骑一度是历史上最强悍的军队,曾经征服了欧亚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游牧帝国。但是朱元璋不仅统一了中原的割据政权,还恢复了传统中国领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明王朝。明朝永乐年间,国力最兴盛时期的国土达到了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
第二个,让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元朝时期曾经对汉族文化进行歧视和压迫。明朝建立后,实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让中国在民族和解的基础上再次走向了繁荣、强盛。
第三,将政治制度革新、完善。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集权改革政治制度的措施。例如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了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也就是殿阁大学士,后来发展成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制度被英国人学习,后来形成了现在的内阁制度和首相制度。朱元璋进行了行省制度的改革,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三个机构来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军事这三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朱元璋还进行了军队制度的改革,让五军都督府分别掌管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和训练,调兵权则交由兵部掌管。还在地方上建立了军户制和卫所制。朱元璋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弼成“洪武之治”,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多为清朝所继承,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远远超过此前的历次农民战争后那些新王朝开国皇帝,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也难分轩轾。
明朝历史主要内容有哪些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范围:考试题目来自于"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要求(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八股文。
4、危害:八股文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的发展: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主要史实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重点)
1.废丞相—加强皇权
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2.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合称“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设立特务机构
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东厂和西厂。
4.八股取士
明朝政府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三)迁都北京
朱元璋洪武时期,都城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防重心却在北京。永乐时,尽削藩王兵权,北方空虚。蒙古骑兵倏忽驰骤,威胁边境安全,明成祖决定把国防重心北移,迁都北京。1421年正月,明朝都城正式迁至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都。
(四)中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从1405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戚继光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五)明朝灭亡
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吊死在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自小贫苦,当过和尚要过饭。但是人家人穷志不短,投军到郭子兴的部队,驱除元朝建立明朝,国号洪武。
太祖的长子朱标,马皇后所生,立太子,不幸病故。复立皇孙朱允炆为帝,号建文。太祖四子朱棣,封燕王。建文帝削减番王势力,燕王不甘平庸,起兵造反,攻下京城,国号永乐。方孝儒不服,被诛十族。血染京城!
朱元璋为何没杀二虎朱元璋不杀二虎,原因有三:
其一,二虎见微知著,奉上恭谨,二虎原为虎将,粗犷彪悍,但因饮酒妄言受到朱元璋责罚,至此明白君臣有别,一生奉上恭谨。
其二,二虎不恋权位,急流勇退,朱元璋晚年天下大定,功臣却仍掌握兵权,二虎急流勇退,不恋权位,令朱元璋免除心中忧虑。
其三,二虎虚与委蛇,纵情自污,告老还乡未必能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二虎故意纵情声色、不思进取,但仍及时汇报行踪。
二虎是朱元璋起事时的铁杆,在大明建国之初,也有点不拘小节,喝酒喝醉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朱元璋的浑话。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却当着功臣的面,对此大加斥责,所以只封了一个中山侯。换作其他武将,肯定对此十分不满,但二虎见识了朱元璋的厉害,明白大明建立后君臣有别。
即便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此时也应该各自归位,所以此后二虎奉上恭谨,再没有胡言乱语的行为。并且在行军打仗之中,处处遵守朱元璋的法度,哪怕拼着打不赢,也不愿违背朱元璋的旨意。这在大明建国之初,是难得的异数,当时诸多功臣武将,十分骄矜,不但四处宣扬自己劳苦功高,且行事做派自成一套。
二虎的做法自然令朱元璋十分满意,同时也加重了对功臣武将的恨意和忌讳,开始了屠杀功臣之路。
天下太平之时,二虎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放下了手中的兵权让自己保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朱元璋始终恭谨有加的并非只有二虎一人,其中徐达便是十分小心翼翼且处事谦卑的人,但徐达再谦卑,也无法消除朱元璋心中的忌讳,正因为其功高盖主,且拥有相当的权势和兵权。因此,便有了徐达背后生疮,朱元璋却赐食蒸鹅令其病逝的悲惨结局。
二虎在朱元璋晚年已经看到,功臣掌握兵权已经成为皇帝的心病。所以果断放弃兵权爵位,告老还乡,这样才能够改变朱元璋对自己的猜忌。二虎向朱元璋告老之后,朱元璋大喜过望,解除了功臣代表二虎的兵权,实际上也是解除了自己的忧虑,所以为二虎在凤阳修建府邸,使得二虎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