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郑和像的演讲稿 关于朱棣的历史演讲稿

目录导航:

  1. 有关郑和像的演讲稿
有关郑和像的演讲稿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明市昆阳人。郑和约出生于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1382年,他十二岁时离开故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郑和在做宦官期间,没有在被人鄙视中消沉,学习刻苦、勤劳谨慎,以致“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取得了燕王的信任。从1399年八月开始,时年28岁的郑和,跟随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兴师南下,渡淮河、跨长江,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直至1402年6月攻取南京,朱棣登上皇位。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及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总航程达30余万公里。1433年4月,他在第7次下西洋归国途中死于印度古里,归葬南京牛首山,享年62岁。

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率领大船62艘,连同中小船只共200余艘,水手以及负责护卫的军卒等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其中最大的船舶,长约147米、宽约60米,载重量约一千吨,可容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不惧“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4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规模、船舶吨位、航海技术,在当时都明显领先于西方。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勇于探索海洋、征服海洋的光辉结晶。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其伟大著作《建国方略》里盛赞郑和:“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梁启超先生写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也赞扬郑和开创了中国对外关系“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

郑和精神可以概括为:勇于探索,以不畏艰难的勇气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郑和七下西洋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面旗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郑和像。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率领七次航海远征,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

郑和像是对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种纪念和致敬。他的形象高大威严,手持航海图,象征着他的勇敢和智慧。他的形象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郑和像也是我们民族自信的象征。他的航海活动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海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提醒我们要保持自信,展示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郑和像的存在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历史。他的航海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过去的辉煌。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勇气和智慧,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