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为什么历史书上不写永乐大典
- 朱棣编纂什么书
- 朱棣的历史地位
-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真的吗
永乐大典不可能有全文,因为该书已经不全。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1. 历史书上不写永乐大典。
2. 这是因为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期间编纂的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收录了当时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然而,由于明朝后期政权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永乐大典逐渐被遗忘和淡化,最终没有成为后世历史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尽管永乐大典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但它的影响力和传承并没有持续到后世。
历史书的编纂和选材往往会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重要事件进行选择,而永乐大典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因此在历史书中没有被广泛记载和提及。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累计参与编纂者超过三千人,全书约3.7亿字,共11095册,是书手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一笔一画抄录完成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囊括了我国明朝以前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丰富资料,可谓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在世界史上有着非凡地位:它是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文献,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它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百科全书。
朱棣亲自编撰了《圣学心法》一书。
《圣学心法》成书于1409年,是一部帝王“教科书”。
在朱棣的《圣学心法》中,体现了朱棣的几个基本治国方略:第一,敬天法祖。朱棣认为,自己能够当上皇帝是出于天命,他说:“人君一动一静,无非天也。心在则天在矣。”
朱棣编纂了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编修的《永乐大典》就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也是世上罕有的皇家编纂的百科全书,共22877卷,分装为11095册,3.7亿字。
《永乐大典》以韵为纲,以字隶事,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词条,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记载,甚至整部书都被抄录进来,而且对所收文献甚少修改,堪称“典籍渊薮”。比如在“人”字册中,就有韩愈的散文《原人》。
是《永乐大典》。
它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朱棣的历史地位朱棣的主要政绩
修书:《永乐大典》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迁都:永乐九年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
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
军事上: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真的吗半真半假吧,首先说功绩,清朝为今天的疆域版图打下了很大的基础,其次摊丁入亩让大家都有土地种粮食,能吃饱饭,士绅一体,就是想活着,有钱拿,你得干活,读书人也不能白占便宜,让国家养着你。满人以武立国,尚武之风没断。
不过由于得罪了文人,那就祸害你,满族是少数民族,以少统多,需要学习汉化,被儒家思想坑害,闭关锁国,不发展科技,不开通海上贸易,为了自己的利益割地赔款,可以说清朝是功过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