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四大妃子 胤禔世系

目录导航:

  1. 雍正帝的四大妃子
  2. 胤禔世系
  3.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
  4. 雍正二阿哥
  5. 雍正的几个儿子各是谁?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6. 1724年是多少个世纪
雍正帝的四大妃子

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帝皇贵妃,康熙朝湖广巡抚、后雍正朝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

纯悫皇贵妃(1689年11月~1784年12月17日),耿氏,管领耿德金之女,清世宗雍正帝妃嫔,生皇五子和亲王弘昼。

齐妃李氏(1676-1737)雍正帝妃子,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为雍亲王时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

谦妃(1714年 - 1767年10月16日)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清世宗妃,雍正七年入宫,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皇六子果恭郡王弘曕。

1、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一等公、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年羹尧之妹。康熙年间嫁入雍亲王府,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日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七子福宜。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九日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十日生皇九子福沛。从她首次生育直至她逝世的十一年间,雍正帝的子女无旁出。雍正帝登位,册为贵妃。

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雍正帝最受宠的妃子,但其一生命运坎坷,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皆夭折。死后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

2、纯懿皇贵妃

纯懿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的女儿,雍正帝之妃嫔。康熙年间入侍雍亲王府为妾,号格格,雍正年间,初封裕嫔,后进裕妃。乾隆时,初尊为皇考裕贵妃。耿氏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关系很好,情如姐妹。

3、齐妃

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烨的女儿。于藩邸侍雍亲王,为侧福晋。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生皇二女和硕怀恪公主,此女是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儿。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皇子弘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皇子弘昀。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皇子弘时。四名子女只有弘时一人活至雍正登基。雍正初,封为齐妃,地位高于乾隆生母熹妃。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李氏身为其母,也难免受累,一直没再得到晋封。齐妃薨于乾隆二年四月。

4、谦妃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七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生皇六子圆明园阿哥弘曕,封谦嫔。乾隆二年九月晋尊皇考谦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五十四。子一,皇六子弘曕。葬泰陵妃园寝。

胤禔世系

世系:

胤禩第一子,弘旺。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五岁。

弘旺第一子,永类。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年三岁。

弘旺第二子,肃英额。乾隆六十年六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岁。

肃英额第一子,龄贤。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卒,年三十七岁。

龄贤第一子,奕英。道光十年正月初七卒,年五十五岁。

奕英第一子,载霖。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卒,年四十一岁。

龄贤第二子,奕仁。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初五卒,年十岁。

肃英额第二子,瑞臣。嘉庆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卒,年四十八岁。

瑞臣第一子,奕炳。嘉庆二十五年五月初七卒,年四十岁。

奕炳第一子,载起。嘉庆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卒,年二岁。

奕炳第二子,载勤。道光二年四月初六日卒,年十三岁。

肃英额第三子,瑞绵。道光七年九月初九日卒,年六十七岁。

瑞绵第一子,奕湍。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初一日卒,年六十五岁。

奕湍第一子,载纯。道光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岁。

奕湍第二子,载桂。道光八年九月十四日卒,年九岁。

瑞绵第二子,奕淮。同治元年二月初十日卒,年六十八岁。

奕淮第一子,载襄。道光四年正月二十九卒,年四岁。

瑞绵第三子,奕中。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卒,年六十二岁。

肃英额第四子,瑞实。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二十二日卒,年二十岁。

肃英额第五子,瑞健。乾隆五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卒,年二十一岁。

肃英额第六子,瑞岱。乾隆四十一年卒。

弘旺第三子,永明额。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卒,年八十四岁。

永明额第一子,绵森。同治七年六月初三日卒,年七十三岁。嫡妻他塔拉氏。

绵森第一子,奕固。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九日卒,年四岁。

绵森第二子,奕遐。道光二年五月初一日卒,年三岁。

绵森第三子,奕松。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卒,年六岁。

绵森第四子,奕沆。光绪五年二月初七日卒,年三十九岁。

奕沆第一子,承继子。光绪五年五月过继为嗣,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卒,年十岁。

载慰第一子,承继子,溥宽。光绪十七年十一月过继为嗣。

溥宽第一子,毓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

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5、思想上: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来入侵,维护领土主权的民族英雄和事迹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指挥的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还有清朝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发动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又重点讲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从朱元璋的废丞相制度到雍正的设立军机处。

最后又讲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耻辱的中国近代血泪史拉开帷幕!

雍正二阿哥

雍正的儿子之二子(一)弘昐

弘昐,实际上的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雍正的儿子之二子(二)弘昀

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雍正的二阿哥叫弘盼。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在康熙大帝去世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雍正。 雍正的二阿哥是雍正潜邸时侧福晋李氏所生,起名为弘盼,但其出生时就体弱导致后面身体一直不好,那时医疗水平又差,再怎么用好药材补身体也无济于事,后来没活到上皇家玉碟的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记载里面没有雍正二阿哥的记录。

雍正的几个儿子各是谁?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一共有10个儿子,未及成年就死的有6个。长大成人的只有4个:

1.弘时。雍正四年,因弘时“放纵不瑾”,被削除宗籍,令他做为允禩之子。允禩就是夺嫡之时与雍正斗得昏天暗地的八爷。此时,已被整的奄奄一息,雍正将弘时发配为八爷之子,那是要一起整死的节奏,一年之后就死了,年仅24岁。

2.弘历。即乾隆,1735年继位为帝,相传少年时代即得康熙喜爱,为其父雍正继位助攻颇多。继位后,以祖父康熙为榜样,处处学他,自命为“十全老人”,在位60年,为不超过康熙在位时间,自禅为太上皇,实际执政达63年,是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于1799年寿终正寝,享年89岁,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3.弘昼。最荒唐又最明哲保身的皇子,行事荒唐,常自办丧事,自食祭品。但后世认为弘昼是看到了康熙“九龙夺嫡”之惨,自知无力竞争帝位,故意为之。弘昼活到乾隆35年,安稳去世,死时60岁。

4.弘瞻。雍正死时,弘瞻仅3岁,因此完全没有卷入继位风波。后来,因允礼无子(允礼就是甄嬛传中圈粉无数的果郡王),乾隆将其过继给允礼,并承袭果亲王封号。但后因侍宠自傲,乾隆罢免了他的一切官职,降为贝勒。而弘瞻也因受此惊吓,一病不起,年仅33岁就去世了。

1724年是多少个世纪

1724年是18个世纪。

公元1724年是清·雍正2年 农历甲辰年【龙年】

历史:

颁发《圣谕广训》

为了用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约束臣民的行动,雍正二年(1724)二月初二日,雍正帝下令刊刻《圣谕广训》,颁发全国。初,康熙帝曾作"圣谕十六条",自纲常名教之道,至耕桑作息之理,备举要领,作为约束臣民之规范,颁示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雍正帝登基之后,考虑以上各条,遵行日久,民或怠慢,宜申告诫,乃译其意,衍其文,对十六条逐加说明,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并亲为作序。

在序言中,他阐明了颁发的理由,一是要继承圣祖遗愿,二是要提醒百姓成为谨身节用之人,尽除浮薄之陋习,以使风俗醇厚,室家和平。在这本书中,雍正帝采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向臣民,特别是"乡曲小民"灌输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企图进一步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稳固"大一统"局面。此书的颁发,采取了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各地定期宣读。

特别对读书人,要求更为严格,作为制度,各府州县学,必须备有此书。雍正三年(1724),进一步规定,凡童生的入学考试,必须会背诵其中的一条,否则不能入学,简直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授农顶戴

为了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雍正帝采取了许多措施,授予老农顶带便是其中之一。雍正二年(1724)二月九日,雍正帝下谕各直省督抚,要求所属各州县于每乡选择一两个勤劳俭朴,无过失的老农给以奖赏,以示鼓励。

十一天后,再次下谕,明确规定,所选老农授予八品顶戴,而且每年选举一次。他的目的,是希望在农民中树立起"楷模",以便众人效仿,努力生产,同时也赋予老农督课农民生产的现任,希望起到古代农官的作用。

然而,在各地实际推行中,州县官选择老农,听凭绅衿保举,一些豪民通过贿赂绅衿,邀得中选,而真正勤劳朴实的农民却很难入选。有的老农击鼓升堂,传见农民,俨然一个父母官;有的自称"某县左堂",以八品自命,意欲凌驾于正式官品九品的巡检、未入流的典史之上。雍正帝发现这些问题之后,于雍正七年(1729)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把冒滥生事的老农革退,另选题补,准许不法老农及保举官员自首,免于追究,否则查出重治不贷。

同时,又把一年一选改为三年一选,以示郑重。由于选期延长,老农顶戴难于得到,贿赂之风更盛。因此,乾隆帝登基后,便把这一制度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