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朱棣,的应该如何发音
- 朱棣的府官有哪些
- 如何评价朱棣的历史功绩
- 朱棣的内阁首辅是谁
- 朱棣为什么可以称为明成祖
发音为zhū dì。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1360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后因不满削藩政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
1,“朱棣”应该发音为“zhū dì”,其中“朱”和“棣”的发音分别为“zhū”和“dì”。
2,需要注意的是,“棣”字一般出现在姓名中,读作“dì”,而读作“tì”的情况较少见,一般用于其他词语中。
3,另外,“朱棣”是明代著名皇帝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了解明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非常抱歉,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性,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朱棣的府官名单。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1402年至1424年期间担任皇帝。虽然朱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要的政治决策,但是关于他的府官名单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到一些与朱棣有关的人物和背景。
在朱棣时期,他的府邸和宫廷都设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这些官员包括长史、司马、参军等不同职位。这些官员的职责包括记录历史、撰写文章、翻译书籍等任务。此外,朱棣的府邸还设有贴身护卫,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和隐私。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如何评价朱棣的历史功绩朝史暮想:
聊点我心中朱棣做的几件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情吧。
其一,朱棣创建了大明北部应对蒙古南下的重兵团防线。
这道防线被之后被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最后的北边九镇,直到崇祯朝还发挥着巨大的军事作用。基本保障了明代北疆安全。同时,皇帝直接统领,驻防京城的“三大营”正式组建,成为大明前期的主要作战部队。
其二,迁都北京,削弱了文官集团的实力,充实了边防。
从南宋以后,南方一直是汉家文官集团的大本营。而皇权的最大敌人,就是内部的文官集团。朱棣发靖难之师,夺了侄子的皇位后,首先就要平息文官集团的反扑。所以迁都北京,把这场战斗拉到朱棣自己的主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客观来说,明代中期以后,边备松弛,如果不是京师驻扎着皇帝和京军,几次蒙古部族的南下,很可能会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淮河以北的国土,重现北宋末年的场景。
其三,开始扶持宦官势力。
不要觉得太监就一定是坏人。很多时候,太监们只是皇帝用来打压文官集团的工具。其实皇帝能选择的人并不多,要么比如小舅子,老丈人之类的外戚,要么就是伺候在身边的太监。
而明代从朱元璋之后,一般都选择平民女子为后妃,外戚的势力基本都不大。朱棣能选择的,也就是太监。在宫里办学校,教太监念书,都是从朱棣时期开始的。而这股势力的萌发,比如东厂,为明代之后诸多帝皇皇权的稳固,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四,朱棣开始建立内阁的雏形。
朱元璋时期,大学士只是顾问形式的存在,只有皇帝召问的时候才出现,提供政务建议。到了朱棣的时候,一些品级较高的官员开始兼任内阁学士。内阁的权重开始得到加强,参政议政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也打下了内阁发展的基调。
而明代内阁的存在,对于明代中期以后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巨大的稳定作用。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了皇权的权威性。
其五,打残蒙古,定下几十年北部安定局面。
朱棣是明朝皇帝里,最有血性的,也最喜欢找蒙古人打架的皇帝。经过朱元璋,朱棣两位君主对蒙古北元势力的围剿,成功使得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大部族。奠定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草原的格局,也争取了几十年相对安定的明蒙关系。
以上就是朝史暮想认为朱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功绩,欢迎补充。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朱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在位直接造孽最多的记录。纵观明成祖朱棣一生几乎不干人事。我细细数来,单单空前绝后的大恶就有七八条:
《永乐大典》留下了“明人好古书,古书因而亡”的名句;
削藩,却又不收回朱元璋子孙的社会特权只断绝明宗室子弟向上追求的心,从此朱元璋的子孙祸害百姓更加疯狂了;
建立内阁,彻底确立皇权绝对的地位,从此官员纵然有“为生灵立命”的心也不能决事了;
在没有彻底解决与北方民族的矛盾就迁都北平,放弃战略缓冲(明王朝好比是一张弓,可惜根本没有拉满的空间),从此明朝老百姓背负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兵役(戍边)和劳役(修长城);
五次北伐蒙古耗费空前绝后,却连蒙古正规势力鸟毛都没摸到;
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铲除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势力,之后除了给他们权贵间的库房里多几个赏玩的小玩意没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却绝了中华民族向地球南部发展的路;
锦衣卫和东厂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坏蛋的代名词。
逼杀方孝孺。要不是方孝孺硬气,儒家最后一口气就会被散掉。其祸如果促成,其影响会刨掉汉人的根。
朱棣的内阁首辅是谁朱棣的内阁首辅是三杨。
所谓的“三杨”,是指杨荣、杨士奇和杨溥三人,他们均系明朝重臣,先后出任了内阁首辅之职。除了永乐朝以外,这三人还经历了洪熙朝、宣德朝和正统朝,对于明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了政治领域的功绩外,“三杨”还在文学层面影响巨大。不过,以他们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文,在艺术上和形式上一味追求高雅与工整,内容上却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甚至是盲目的歌功颂德和粉饰太平,存在向当权者献媚的嫌疑。
由于这段时期的大明政局不稳,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间虽然在权力上完成了更迭,但社会在思想上还长期存在着分歧。因此,使得文化领域故步自封,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创新和突破,完全被“三杨”所推崇的台阁体文章垄断
朱棣为什么可以称为明成祖1、因为朱棣是篡位得来的皇位,因此朱棣驾崩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2、人物简介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3、人物评价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