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学字的故事 圆明园历史故事70字

目录导航:

  1. 康熙学字的故事
  2. 圆明园历史故事70字
  3. 清朝历史故事讲解康熙
  4. 七年级下册列举两位民族英雄并简要概括其事迹
康熙学字的故事

康熙皇帝自小喜爱读书,常常日夜不断,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曾说,孩子,你是皇帝,你不是百姓,那老百姓读书为了考科举,考功名,你是皇帝,不用这么刻苦。但康熙不这么认为,对待读书写字,他一生都不间断。论语,四书五经,背诵一百二十遍,写一百二十遍。好学不倦之君,不过如此了。

圆明园历史故事70字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1860年10月6日)法军进占圆明园,大肆抢掠和焚烧殿堂。次日,英军闯入园内疯狂抢掠和毁坏,三天内将这座中西建筑艺术毁坏殆尽,并付之一炬,使之变成一片废墟。史称“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

当时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规模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来,在其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1、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

2、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3、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4、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清朝历史故事讲解康熙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是少年天子,康熙帝八岁就已登基,执政六十一年,也是封建王朝执政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十六岁擒鳌拜收兵权,带军灭三藩平定南方。二十多岁打败沙俄,打破了北方沙俄长期盘踞中国北方的企图。奠定了北方边境,平定葛尔丹叛乱。收复台湾。

七年级下册列举两位民族英雄并简要概括其事迹

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从隋朝到清朝中后期(1840年)的历史,涉及到的民族英雄有明朝的戚继光,郑成功,还有清朝康熙帝。戚继光抗倭,保卫了沿海地区领土主权完整;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康熙帝领导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维护了东北地区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