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北人南迁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 西晋灭亡前后,因为人口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的什么年间?史称什
- 简述历史上中原人五次南迁时间和迁至目的地
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汉人南迁造成的,历史上称之为衣冠南渡。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北方人们要束发右衽衣冠南渡呢?简单的说就是北方的地方被游牧民族占领了,没办法携家带口跑到南方。一方面为了活命,一方面为了继承和发扬华夏民族的文明。
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是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也称永嘉之祸。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刘渊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司马炽。由于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主要有匈奴、羌人、突厥、)遂乘时入侵。西晋四面楚歌,朝廷无力巩固江山社稷,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
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后西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这次大规模的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此次的大规模南迁,之前南方人少地多的格局基本得到了改观,北方的文明在南方得到了传承。活跃了南方经济。
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史称“安史之乱”,这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前后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随后,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以及之后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北方53年出现了五个朝代,而南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这段时间,从安史之乱的“明皇幸蜀”到黄巢起义时的“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最后的回旋之所,也成为了人口迁移的另一个主要方向,历史证明,人口都是向往安定的环境而迁移。之后朱温篡夺大唐,另一只旁系的李氏子孙占据南方(即南唐),大量中原人口随之向南方迁移,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的差距开始缩小,汉时北方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南方占百分之二十的格局被打破,南北人口已接近均衡。
中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此时的南方呈现了繁荣局面。经济进一步得到提高,相对文化水平也相应的得到发展。南方的状元
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这千年间,中国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
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
司马晋“乳糜血”,五胡入主中原。司马家的后代子孙,渡过长江,跑到南京“复国”。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北方汉人不甘受异族政权压迫,也纷纷南下移居。从此,偏安江南,就成为汉族弱王朝的常见历史景观。而南迁亦为南扩,江南朝廷,不止于传统“扬、荆”二州,“江、湘、广诸州”,也“赖以得全”。“南国”涵盖了湖南、广东等东南沿海。
对此,史书《隋书》记载得很清晰:“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
也就是说,自汉民族丧失中原,跑到南方的北方汉人越来越多,他们到了南方,保留了很多北方汉人的习惯,和土著的南方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南方汉族朝廷,则对北方移民一般采取善待的安抚政策。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当时“北人南渡”是“华夏南国”的重要组成。史料记载,仅“五胡乱华”这次,“北人南渡”人口即90万,占当时540万江南人口的六分之一。
第二次北人南迁发生在“靖康之变”。
随着赵宋政权的南移,北宋汴京皇族、贵族、官僚、富商、平民也纷纷追随,“威盛、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南迁人数超过200万。
第三次北人南迁发生在元灭金期间。
元朝建立之前,蒙古与宋金交战频繁,当时,虽然中原已被女真金国控制,但那里依然生活着不少北方汉人。蒙古铁骑在中国北方攻城掠地,烧杀抢掠。他们每攻占一城一地,即大开杀戒,还掳掠人口和牲畜财产。于是,北人闻风南逃,南宋小朝廷再次得到“人口红利”的补给。
大量的南渡北人,不仅带给南方“人口红利”,而且还带去了“文明软黄金”——将华夏原生“黄河文明”带往江淮。长江流域就此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新中心。由是,中原移民和原属东南“楚人”、西南“川人”一起,组成“新南人”。这些“新南人”成为“华夏南国”中流砥柱。南国汉族皇帝正是倚仗这些人,组成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譬如“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是南下的北人。岳飞是河南人,韩世忠、刘光世是陕西人,张俊是甘肃人。他们和南方将士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
西晋灭亡前后,因为人口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的什么年间?史称什集中在西晋永嘉年间,史称“衣冠南渡”。
这是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由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中原士族南迁。
后西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
简述历史上中原人五次南迁时间和迁至目的地1、第一次:西晋末年,由中原迁至河南信阳、固始及皖、赣沿长江南北两岸,以至赣江下游。
2、第二次:唐朝末年,迁至皖南及赣之东南、闽之西南,以至粤之东北。3、第三次:宋代末年,迁至粤之东部、北部,也有不少人进入福建。4、第四次:明末清初,迁至粤之中部及滨海地区,台湾,有的奔向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5、第五次:清同治年间,迁至广东南路与海南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