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朱元璋大虎二虎原型
- 朱元璋为什么杀朱恒
- 张谷英是谁
- 历史名人称骨最重的前十名
- 历史上有哪些姓夏的名人
大虎原型是廖永忠(1323一1375年),无为州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明初名将,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1]南明弘光帝时,追封庆国公。
小虎原型是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彦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水军将领,朱元璋麾下早期将领,郧国公。庆国公廖永忠之兄。
朱元璋为什么杀朱恒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坐上皇位之后,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律法,一旦有人触犯《大明律》,下场绝非一个惨字可以形容。当年驸马仗势欺人,朱元璋不顾宝贝女儿的求情,直接将驸马斩首示众。有一次,朱元璋下令处死作恶多端的义子朱桓,胡惟庸只说了8个字,朱元璋立马改变主意,赦免了朱桓的死罪,究竟是为何呢?
朱桓的父亲朱六九,并不是朱元璋的亲兄弟,但他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曾施以援手,算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朱元璋一直把朱六九的恩情记在心里,即使两人阔别多年,依旧不曾忘记,可见朱元璋是个知恩图报之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连饭都不吃饱的朱元璋,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些许运气,从一贫如洗的放牛娃,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于是,朱元璋派人把朱六九及其家人接到京城,赐予他儿子朱桓官职,并且给他一块不大不小的封地。
古人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说起来简单,但做起真的来很难。自从成为公子哥之后,朱桓的内心开始膨胀,与以前判若两人,生活上相当奢侈,修建豪华府邸,性格也变得非常张扬,但在朱元璋面前却伪装的很好。
后来,朱元璋还把朱桓收为义子,准许他喊自己父皇,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如果朱桓能低调做人,即使没啥能力,也可以尽享荣华富贵,过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日子。只可惜,他越来越高调,仗着显赫的身份,在封地为所欲为,贪赃枉法、欺男霸女之事数不胜数。
当地官府不敢拿朱桓怎么样,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认为没人敢动自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朱桓的行为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差点气吐血,果断派锦衣卫将他抓来,并决定亲自审讯。
此时的朱桓彻底怂了,求朱元璋放过他一次,保证日后一定好好做人,甚至愿意回家种地。朱元璋怒斥道:“如果朕这次饶恕你,如何向文武百官和天下苍生交代,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随后,朱元璋命士兵把他拉出去射死,让胡惟庸监刑,并且给胡惟庸使了一个令人不解的眼色。
胡惟庸跟随朱元璋多年,看出了皇帝的用意,告诉那些士兵不要射朱桓的要害。朱桓虽然身中数箭,却保住了性命,朱元璋故作生气,要亲自动手射死朱桓,胡惟庸说了“朱桓不死,此乃天意”8个字,朱元璋感叹道:“既然如此,那就免了他的死罪,贬为庶民。”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只是朱元璋刻意安排胡惟庸留朱桓一条命,否则他必死无疑。
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朱桓原本是朱元璋堂兄朱六九之子,初为庐州知府,因作奸犯科险些被朱元璋处斩,因朱六九求情才被贬至定远县任知县。在定远任知县的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恒,又叫朱文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其父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历史上,朱元璋并没有杀死朱恒。
朱文正是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私通张士诚谋反。朱元璋得知后痛心疾首,本想处死朱文正,后在夫人的极力劝解下改为幽禁,几年后朱文正郁郁而终!
虽然朱文正不厚道,但朱元璋还是很念骨肉之情,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世袭罔替。
张谷英是谁关于张谷英的身世至今是一个谜,据后人墓碑记载推测,约生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殁于明·成祖永乐5年(1407年),族谱上面记载张谷英原籍江西,曾任明指挥使(相当于今军区司令),于明·洪武年间由吴入楚,沿幕阜山西行,归隐于岳阳县渭洞笔架山麓,寄情山水,并有传世百代的规划。他安排了可传三十四代子孙的派谱:“文单志有仲,功伏宗兴,其承继祖,世绪昌同,书声永振,福泽敦崇,名芳百代,禄位光隆”。其深入精髓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激励和期望,从派谱中可见一斑。日久,张氏家族日益庞大,于是地以人名,称为张谷英。
五六百余年来,张谷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达25代,形成现有单姓裔孙达万余人的赫赫大族,本宅聚居2200余人,成为一个自然村,余者客居于全国各地。村里650多户农家老少,情真义重;男女长幼,尊卑有序,过着祥和宁静,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目前尚有古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天井206个,厅堂237个,房屋1732间。
张谷英是一个村落的名字。
张谷英古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关于张谷英其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江南一带倒流传着他的不少传说。
如,他是个风水先生,是个明代的将领等等.. 张谷英为什么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遥远的他乡,乔装扮成一个风水先生择地而居呢?
张谷英作为一个江西籍武将,背井离乡悄声来到湖南岳阳的大山之中,对此有着种种传说,有人说张谷英是个贪官,在朝廷中贪污了大量的钱财,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背井离乡,来到当年荒无人烟的深山,建造了自己的乐居王国,不然他哪来这么多的钱呢,就是现代的房地产商对张谷英村的规模和奇特也会望屋兴叹的.有的说张谷英看穿了官场的世态炎凉,卸甲归田,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后来朱元璋疑心四起大肆消除辅佐自己的建功立业的功臣,张谷英倒是极有先见之明的,躲过了朝廷灾难的一劫。
不管张谷英是为什么来的,在张谷英村的建造中,体现了张谷英的周易八卦,科学布局的精髓,以及以后的买卖经商,文化教育,乡村民规,安里防外,等等,到现在都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名人称骨最重的前十名第一位、鬼谷子
他是战国时期的人物,精通百家学问,这个人最厉害的就是人虽然在江湖不过问世事,但是却对天下的大势了如指掌,鬼谷子的门下弟子有张仪、苏秦、庞涓等著名人物,这些弟子单拎一个出来都是在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的能耐,当时就有人说天下就在鬼谷子的掌控中。
第二位、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的人物,但是和韩信等这些由于功高震主被刘邦忌惮以至于找来杀身之祸的人不一样,张良最终得以全身而退,而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黄石公,后来张良听从黄石公的话,在功成名就之后就隐退了。
第三位、袁天罡
袁天罡的称骨算命至今让人推崇备至,在占卜和相面一事上袁天罡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据传,在武则天还是婴儿的时候,袁天罡通过相面就看出了武则天日后将会成为皇帝,据统计,袁天罡一生给很多人算过命,而且从来没有失算过。
第四位、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由于身为太子的朱标早亡,朱元璋就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但是离奇的是,朱棣翻遍了整个京城也没有发现朱允炆的身影,有传言朱允炆逃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安逸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第五位、张三丰
作为武当派的师祖,张三丰的武功无人能及,传言他到了一百岁的时候才是武功的巅峰,而且这个人道法高深,精通养生,有传言说张三丰活了有两百多岁,后来他的行踪成谜,有人说他已经得道成仙,掌握了长生不老之术,所以说不定他现在还活着
历史上有哪些姓夏的名人夏贺良(?-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哀帝时,任待诏,谓汉家气运已衰,需改元易号。哀帝采其建议,以建平二年(前5)为太初元将元年,自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借此欺骗人民,企图挽救西汉垂危的统治。不久以“反道惑众”罪,被杀。
夏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
夏恭(前20-约29):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夏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夏赤松:南朝宋著名棋手。
唐代 中书令兼尚书令:夏 昱 宋代文学家、诗人:夏元鼎 元代教育家:夏友兰 元代作家:夏庭芝 元代著名画家:夏 迪 明代著名画家:夏 昶、夏 霖、夏白眼、夏 鼎、夏仲昭 清代文学家、诗人:夏敬渠、夏 燮、 清朝出版家夏瑞芳、画家夏之鼎、戏曲家夏伦。现代的名人 夏凡 夏川结衣 夏于乔 夏雨 夏炎 夏韶声 夏梦
1、夏承皓
北宋真宗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禁卫。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契丹内寇,夏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于河朔,力战虏骑,卒于阵,褒赠崇仪使。以子夏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2、夏竦
夏竦,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副宰相。仁宗庆历七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雨,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月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文庄”。
3、夏之鼎
字禹庭,号茝谷,颜所居曰雪鸭巢,吴县人。工书、画,初从昆山唐香樵游,凡作写意花卉禽鸟,靡不肯。唐即以能手目之。尝为其友徐北海绘藐菜图赠余集,集深喜之,作诗,即倩其自书其上。谓图固超妙,而书尤神似惮寿平。或谓其图足与明代李流芳西湖采藐图娩美。卒年四十六。
1、夏承皓:956-1004)夏光庭(夏远)八世孙,派名嘉灵,字承皓,又字灵石,号素葊。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丙辰三年(公元956年)。
2、夏允彝:(1596年-1645年11月4日),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夏完淳之父。
3 、夏完淳: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
4、夏恭:(公元前二0年左右至后二九年左右)字敬国,梁国蒙人。约生于汉成帝鸿嘉初年,约卒于光武建武五年左右。
5、夏竦: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
夏圭: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
夏远:光庭公讳远字行一,号三斗,浙江会稽金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零)庚午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唐肃宗上元间(七六一)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壬寅上书言尚书李国辅奸,谪武宁宰。武宁多崇山峻岭,经禄山之乱,强悍多据焉!公至劝归农业,立学校,日与士民讲求圣贤仁义之学,俗遂醇美,文风大振。唐代宗朝永泰元年(七六五)乙巳,上廉公忠直,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固辞不赴,遂家于武之三斗坪(今武宁县里溪乡下坊村下坊夏
1、夏育
东汉后期将领,乌丸校尉。东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农历四月,鲜卑攻打汉朝北部边塞。农历八月,汉朝派夏育从高柳县,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从云中郡,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匈奴单于从雁门郡,三路同时出兵讨伐鲜卑,出塞千余里,结果,汉军大败,损失兵马十之七八。
2、夏无且
夏无且(jū),生卒年不详,秦王嬴政侍医,“荆轲刺秦王”一事之中的关键性人物。曾“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而被载《史记》之“刺客列传”。《战国策》上也有记载。后来秦王嬴政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3、夏贺良
夏贺良(?-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哀帝时,任待诏,谓汉家气运已衰,需改元易号。哀帝采其建议,以建平二年(前5)为太初元将元年,自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借此欺骗人民,企图挽救西汉垂危的统治。不久以“反道惑众”罪,被杀。
4、夏承皓
夏承皓(956-1004):北宋真宗太平兴国初(即公元976年-983年)上平晋策,补右禁卫。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即公元1004年)契丹内寇,夏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于河朔,力战虏骑,卒于阵,褒赠崇仪使。以子夏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5、夏竦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