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结果、地位、典故 关于刘邦的历史战争

目录导航:

  1. 楚汉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结果、地位、典故
  2. 项羽烹刘邦父亲原文
  3. 运筹帷幄是刘邦对谁的
  4.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
  5. 刘邦跟项羽都是楚国为什么打仗
  6. 历史上由天气决定胜负的战争有哪些
楚汉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结果、地位、典故

时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公元前202年年初 原因: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结果:刘邦胜利建立汉朝,项羽失败自杀 地位:楚汉战争造就了统一的西汉王朝,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成语典故:最著名的有如指鹿为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衣锦还乡、先发制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一决雌雄、楚河汉界、沐猴而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面埋伏、江东父老、东山再起、霸王别姬、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鸿沟、冠亚季、冠军、虞美人、二世祖、三秦、三齐、等等,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项羽烹刘邦父亲原文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集解如淳曰:“高俎,几之上。”李奇曰“军中巢橹方面,人谓之俎也。”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姚察按:左氏“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杜预谓“车上橹也”,故李氏云“军中巢橹”,又引时人亦谓此为俎也。【正义】:括地志云:“东广武城有高坛,即项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项羽堆,亦呼为太公亭。”颜师古云:“俎者,所以荐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楚汉两军在广武山对峙时,汉军断绝了项羽的粮食,项羽窘迫无奈,就将刘邦父亲太公放在一个专门装盛牛羊等祭品的高大的祭器上作为人质要挟他说:“如果你不答应我的条件与要求,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吃掉。”刘邦不仅不急,反而嬉皮笑脸地说道:“当初起兵反秦时,咱们俩曾一起受命于楚怀王,并结拜为兄弟。照这么说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烹煮你父亲的话,请别忘了分一杯鲜汤给我喝喝。” 项伯说:“天下大事还未能知道,而且为了天下的人都不顾身家,杀了刘邦的父亲也没用,只能增加祸患。”项羽就听了他的,没杀刘太公。

运筹帷幄是刘邦对谁的

运筹帷幄是刘邦对谋士张良的评价。张良字子房,河南颖川城父人,是秦末汉初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一直被视作智慧的象征,一提起张良,大家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当初刘邦夸赞他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而能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足智多谋,曾在刘邦鸿门赴宴之时献计谋划,疏通项伯,告诫刘邦轻言少辞,以不变应万变,才使刘邦得以脱身。张良20岁左右出道,曾在古博浪沙密谋刺杀秦始皇,失败后成为全国通缉的罪犯,遂后来投奔起义军刘邦部下。张良青年时曾受黄石公的《太公兵法》。日夜研习,多次在重要性战役中向刘邦建言献策,帮助刘邦最终夺得天下。张良崇学黄老之道,在刘邦夺取天下开始猜疑时,张良不留恋荣华,明哲保身,请辞云游四方,全身而退,可见其大智慧。

运筹帷幄中是刘邦对张良的赞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追随刘邦,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刘邦顺利脱身,还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汉王朝,被册封为留侯。

西汉时期,刘邦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霸王举鼎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之战中均有政绩。刘邦深知自己相较于项羽势力薄弱,遂主动请赴以表诚意和解,遂双方战争暂时没有爆发,但项羽步步布置势力范围,企图控制观众,而刘邦前往汉中途中焚烧途中栈道,以此麻痹项羽,向其表明无东向争天下之意。

此时项羽则安心发兵攻齐,不顾还未稳定的时局,一心要争霸天下,而刘邦则发挥其领导能力细心部署等待时机。这时的项羽腹背受敌,但是去一心伐齐,将作战主力集中于伐齐,遂刘邦得以能一方面巩固关中,一方面能扩张势力,迅速占领优势地位。

于是刘邦趁项羽陷入与齐之战陷入胶着状态使,起兵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之名发起征讨,于是刘邦率56万兵力攻打楚兵,获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但又被项羽夺回彭城,于是汉军元气大伤。

因此众多将士纷纷投靠楚,刘邦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重用韩信等人,屡败屡战,但最终将项羽逼至垓下,切断楚军粮食,大挫楚军军心,项羽逃至乌江自刎而亡,刘邦获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一开始的时候,项羽与刘邦是合作伙伴,他们一同推翻秦。之后,项羽称霸,刘邦野心颇大,不愿成服于项羽,便在自己的封地上苦心经营。时机成熟之后,楚汉战争也就爆发了。项羽从一开始的利势渐渐走向衰败,而刘邦则相反。刘邦用各种手段,经过几番周折努力,将善战的项羽打败。最后,项羽被逼得乌江自刎,而刘邦称帝了。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刘邦跟项羽都是楚国为什么打仗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很多新的制度,秦始皇认为国家不会再出现战争,便开始大兴土木,为了防备北方的匈奴,将各国的长城链接起来。修建阿放宫,和自己去世后的陵寝。这都需要很多人,秦朝便向全国各地征收民夫,所有地方的百姓都要轮着去那些地方干活。人民被苛政折磨的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纷纷响应。

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也发动起义立熊心为楚王。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因为势力小怕被秦朝攻击便投奔项梁。项梁死后楚王发布命令先入关中者封关中王。刘帮率军先占了咸阳,项羽打败章邯后率大军抵达咸阳,刘邦会见项羽就是有名的鸿门宴。

后来项羽分封诸侯,将刘邦分封到蜀中。项羽杀了楚怀王后,刘邦借楚怀王之死的名义号召天下为怀王报仇。有的诸侯追随刘邦,有的诸侯追随项羽,后来刘邦最终消灭了项羽。刘邦和项羽虽然都是楚国的,但是在秦末,二人都在灭秦中脱颖而出,为了追求帝位,所以他们要打仗。

历史上由天气决定胜负的战争有哪些

大家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孙子兵法》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指的是昼夜晴晦、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天气因素往往对战争的胜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场天气决定胜负的重要战争。

一、拿破仑兵败铁滑卢。在滑铁卢会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指挥的军队追击英军,就在两军相接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顷刻间,道路被冲毁,田野一片泥泞,法国骑兵不得不停止追击,这场大雨使狼狈逃窜的威灵顿大队人马绝处逢生。次日早晨,彻夜未停的大雨仍然妨碍着法军按时投入进攻,善于运用机动战术的拿破仑也无法在这样的天气下发挥炮兵和骑兵的机动作用。大雨倾盆,道路泥泞,错失战机!

二、昆阳之战 。史书记载“屋瓦皆飞,雨下如注,虎豹皆股战,(王莽)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 。大风大雨 王莽的虎豹大军覆灭。

三、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西班牙皇帝嚎啕大哭:“我是让他同英军作战,不是和惊涛骇浪搏斗”。经此一战,西班牙交出了“海上霸主”的交椅。

四、台风战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莫斯科提前进入了严寒的冬季。严寒天气的作用是连锁性的,德国人既缺乏抗寒的冬装,又缺乏发动机的冷却水防冻剂,德国的装甲部队同时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缺乏适应力,缺乏用于拖拉轮式车辆的车钩和链条。枪炮上面的光学仪器结霜了而不能使用,坦克发动前要预热,结冰的燃油和过于粘稠而缺乏的润滑油也使得德军作战格外艰难。而苏联方面,则有充足的准备,武器装备也都采取了防冻措施。恶劣的天气延缓了德军的进攻,最终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开始进入战略反攻。

五、诺曼底登陆。当时德军西线司令隆美尔对部下说:“天气恶劣,可以考虑休整一下”。 德军放松戒备,甚至连一些理性的巡逻都取消了。盟军借助有利天气发动突袭,一举成功!


六、忽必烈征日本。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两都因遇到了台风而失败!日本认为是神仙相助,这就是日本神风的由来!

天气一直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有很多因为天气而改变胜负的战争。在我国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将曹真为了反击诸葛亮北伐,带领大军从子午谷进军,想要一劳永逸的灭亡蜀汉。诸葛亮在汉中部署了重兵,准备迎接曹魏的大举进攻。然而在曹真的主力部队进入子午谷后,子午谷中连续下了数日大雨,大雨冲毁了道路,曹真走了一个月都没有走出子午谷,只能从被迫撤军离开。

历史上曹真曾经数次击败蜀汉的进攻,假如曹真的军队平安到达汉中,那么蜀汉很可能会提前灭亡。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翼王石达开带领大军从广西出发,想要趁夜跨过大渡河夺取四川。然而在石达开的部队到达大渡河附近的时候,大渡河附近突然下起大雨,大渡河的水位暴涨,无法乘船渡河。石达开的部队进退两难,遭到了清军的包围,最终石达开为了保全部属向清军投降,随即遭到了清军的杀害。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里面的地位非常高,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如果他能够成功到达四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在国外战争史上,也有一些因为天气变化,而影响到战争结局的战争。在拿破仑称霸欧洲之后,沙俄帝国还非常的强大,为了彻底解决沙俄的威胁,拿破仑带领了57万大军远征俄国。

在战争的初期,拿破仑大军轻易地击败了沙俄的守军,占领了沙俄的首都莫斯科。然而沙皇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战术,让法国军队无法得到足够的给养。在俄罗斯进入冬季之后,天气变得异常的寒冷,法国军队又没有足够的过冬衣服,很多法军将士都被活活冻死。当拿破仑带领军队退出俄国的时候,法国军队只剩下不到3万人。因为远征俄国的失败,拿破仑的势力大大削弱,最终被反法同盟赶下了台。

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古时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可见天气是多么重要,

1、草船借箭和借东风

这两个发生在赤壁之战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草船借箭”利用大雾中的草人迷惑敌人,结果“借”来了十万支箭。当时正是深秋时节,日夜温差大的时候容易产生雾,诸葛亮利用天气知识完成了这次任务。“借东风”更是被传得很神,诸葛亮准确判断出东风出现的时间,利用火攻打败了“连环战船”。

2、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4日,气象学家斯塔格作出了天气预报:有一个冷峰正在向英吉利海峡移动,而在冷峰过去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有一段较好的天气,这一天可能是6月6日,上午晴,夜间转阴。面对着这确实的天气预报,绝不能错失良机,盟军统帅当即拍板定案:6月6日为登陆作战的发起日。而德军的气象人员没有预报出6日的短暂好天气,认为法国西部地区连续数日将会是暴风雨的天气,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盟军不可能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发起进攻,结果导致大败。

3、严寒“打败”拿破仑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联军60万向俄国进攻,长驱直入,直捣莫斯科。可是拿破仑忽略了俄国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到了10月底,寒风肆虐,大雪纷飞,粮草供应不上的联军饥寒交迫、士兵厌战,最终被俄军截杀,只剩下两万人。

现代的战争并不像过去那样受天气变化影响那么大,但是一些极端天气仍然可能成为战争的转折点,还是需要重点考虑天气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