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崇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吗
王朝都葬送在手上,当然是败家子。
无论是家族也好,还是一个王朝也罢,碰上一个败家子那可真是不幸,轻的家族衰败,重的王朝覆灭,性命不保。中国经历了数十个朝代的更替,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再到宋元明清,每一次一个王朝的更替背后都有一个不堪的过往,只不过有些是悲情的,有些是自作的,末代皇帝命运多舛,多少人感慨于自己生在帝王家,命运使然吧。
历史上夏桀、纣王、杨广都是横征暴敛,王朝就葬送在他们的手上;秦之胡亥,汉之刘协、清之溥仪都是无能之辈,掌控不了局势,王朝灭亡。而明之崇祯则有一些悲情,最后吊死景山,丢了王朝。但明朝的灭亡都算在他身上也有不实之处,毕竟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面几个皇帝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殷实的家底,到他的任上到处都上坑,到位都是窟窿,虽励精图治,无耐历史不会再给他时间了。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一心想振兴大明王朝,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无论朱由检如何勤于政事,但无改大势。在其位时,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先是发生大旱,饥荒严重,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这最终引起了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而在外,大明经过万历年间长达八年的朝鲜战争以后,国力衰退,生活在东北腹地的女真人的后金乘此崛起,并不断进攻大明王朝,这让崇祯处境艰难。
除了这些天灾人祸外,崇祯自己生性多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不断地换将,换人,让整个朝纲不稳,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君臣之间的关系不是效忠而是相互利用,各怀心思,他在位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而崇祯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无人可用,无才可用,亡国也就成了必然的命运。
一切都还是要从自身上找原因,虽然祖宗确实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好的家底,但是他的无能与平庸仍就是不能中兴的根本原因,即使他再勤奋也无济于事了。
不可置否,崇祯皇帝确实是一位亡国之君,但他绝不是败家子,因为“家当”传到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 当木匠皇帝把早已江河日下的明朝交到崇祯手里的时候,时局早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当然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也使国家愈加千疮百孔。不过即使这样,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勤勉自律,灭阉党,拒求和,企图靠自己一己之力够拯救大明江山,但是事与愿违,他失败了,只留下了煤山的一抹白绫和一袭遗书。无疑崇祯皇帝的一生是悲哀且失败的,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穷尽毕生精力却挽不回家国的那种无奈和遗憾。
非也,崇祯是一个力图中兴大明的明君。的确,崇祯也有轻易用人罢人的缺点,可他之所以轻易用人是因为他想要中兴大明,因而需要可靠的人才,可当时的人才已经不多了,所以崇祯只能一个一个去试。他只所以轻易罢人是因为内有农民起义军军,外有清军,一不小心就会降临灭国之灾。那些大臣可以投降,可崇祯没得选,自从他当上皇帝,他的人生就与这龙椅绑在一起,所以让崇祯有了一个巨大的压力,就让崇祯整天生活在担忧中,就会做一些偏激的事。但是如此残局,崇祯却还是要扛起来 ,他知道大明的气数将尽,可他不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努力会力挽狂澜,可竟然有些人斥责崇祯甚至不如他那昏庸的哥哥,那些人根本不明白崇祯的努力,艰辛,为了撑起这个即将破碎的帝国而付出的东西,他们应该去崇祯的位置上体验一下。崇祯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可怜人,在北京城破时,他可以去南京继续当皇帝,可他拒绝了,他把这个机会给了他儿子,因为他认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理所应当,他是一个坚持,努力的人,经过不断的努力来反抗这个黑暗的世界,他被生活的担子压垮了。崇祯在煤山上吊时,当他最后望去那繁荣的紫禁城时,他有一种痛苦,为自己丢掉了大明江山,为自己无法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而痛恨自己。他是一个明君,如果他生在太平盛世,他做出的贡献应可以与明孝宗相比 ,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这位勇敢,勤俭,勤奋的好皇帝还是死了,他的死是一个悲剧。因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他的死只是为了为他的哥哥和爷爷还债罢了。明思宗朱由检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底的悲剧。可虽然他失败了,但胜利的李自成还是输了,而最后的胜利者清朝终究在历史上留下了割地赔款的骂名。朱由检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因为他的努力,勤奋,节俭,骨气。崇祯评价极高,就连李自成都说崇祯不能算糟糕的皇帝,顺治更是在崇祯坟前痛苦,与其称兄道弟。明思宗朱由检于公元1644年在煤山自尽,死时33岁。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只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大明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也是唯一一个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王朝,其灭亡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经200余年的统治,到了明朝末年,已然是大厦将倾,非某一人能起死回生也。总结起来明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1、皇帝昏庸。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君主昏聩,朝野荒淫之风四起,导致朝纲败坏,国本不固。
2、官场腐败。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宦官专权。明中后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把握了朝廷大权,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屡屡出现,杀忠臣,刮民膏,是明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4、党争迭起。明后期,党派林立,党争不断,阉党、东林党、浙党等相互倾轧,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
5、外族突起。后金的崛起,牵制了明的主要军事力量。
6.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力量强大,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人数众多,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打破北京城。
7.崇祯个人因素。崇祯帝虽有治天下之心,却无治天下之才。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致使好多的有才之人得不到实用,军事部署也失当,最终才导致国破家亡。
崇祯是一个勤政廉政的好皇帝,只不过运数不济,大旱、瘟疫的爆发扰乱了社会秩序,也因此爆发了农民起义,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使满清有了可乘之机,明朝的灭亡似乎是天意作弄,并不能说是败落在他手上,而是前朝积累的内部政治和社会疾患与天灾及外患并袭已令他无力回天。崇祯不叫败家,毕竟没自己享受啥,还挺勤奋,但越忙越乱,属于志大才疏,国力不强的时候硬想做汉武帝的事的,结果内部先乱了,落到隋炀帝的结局。
崇祯绝对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恰恰相反确实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情的皇帝。
现在我们谈论崇祯往往给他戴上一顶亡国之君的帽子,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君是他一手葬送了大明的天下。一想到崇祯一个昏庸无能,懦弱,独断专权的形象变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过本质。我想说崇祯已经尽力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内有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威胁,外有关外满清的一次次的侵占。而崇祯他又是悲催的,早年不受父皇的喜爱,皇兄早早的去世。他只能独自一人挑起这千斤担。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万历连续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民不聊生早已将明王朝推向生死边缘。
君主死社稷,面对李自成等贼寇决然赴死,不失帝王骨气,在生死之间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如果说,万历最怠政,最懒政。那么最勤政的就是崇祯。是勤政,是辛苦。整个明王朝除了朱元璋也就崇祯了吧。
日日夜夜勤勉于政是,丝毫不怠慢。据说有一次崇祯前去给明熹宗的皇后,请安时睡着了。当时皇后也没有叫醒他,皇帝太累了。
等他醒后与皇后相视而哭,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时刻了。
崇祯皇帝自己的平常十分的简朴,在和大臣一起商议国事的时候。还要用手将自己衣服上的破洞给遮挡起来,每日吃饭不过几个菜。
身为皇帝他又是失败了,为人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过于信任东林党,而杀了魏忠贤。
导致了东林党一家独大,政治势力失去了制衡。
党争是明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官员不知有国家只知道互相的争名夺利。
当时的文官政府体系彻底的崩溃了。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明王朝积重难返,一定会走向灭亡,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作为汉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只不过充当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这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其实崇祯一直都是抱着拯救大明的目的去做的,从来也没有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是历史的洪流还是无法阻挡,或许大明真的气数已尽,注定要被替代,崇祯接手的这个“烂摊子”,自己也是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