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隋文帝在历史评价怎么不高

目录导航:

  1. 如何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2. 朱元璋对隋文帝评价
  3. 对隋文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评价
  4. 历史上的隋文帝杨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5. 隋文帝对开皇律的评价
如何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隋朝是从公元581年-公元619年,一共历时38年,在2000年封建王朝中,算是非常短暂的朝代,但是在历史上,隋朝是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隋朝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南北朝分裂,使得中国重归大一统时代,并且在各个领域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巩固中央集权有着深刻意义的三省六部制度,从隋朝初创,唐朝完善,一直沿袭到清末,贯穿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后半期。

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推出科举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科举制从诞生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一共历时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以洛阳为中心推动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

隋朝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使到很多城市从此出生,同时还建立京师大兴城和东都洛阳。这些政策几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盘承袭,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隋朝代深刻影响往后唐朝、宋朝。






隋朝在历史上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三十多年,但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晋代之后三百多年南北朝分裂后的大一统,中国又归于统一,而且是汉族重新统一中国。南北朝时期虽长,但是在社会进步上并没有什么贡献。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即开启大量治理措施,延续上千年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就是隋代开始形成的,它加强了自秦以来汉族政权的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度也是从隋代开始的,人才选拔的制度化一方面开辟了民间才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裙带网的形成和发展。杨广迁都洛阳后的皇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城,洛阳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周边国家无不仰慕,形成万国来朝的局面。

隋炀帝时期,做了太多耗费钱粮的事,引起民怨,最后导致隋代灭亡。后世对隋代的斥责多集中在隋炀帝杨广身上,对隋文帝杨坚还是正面评价多一些。

秦、隋、明都是汉族重夺统治权的开创朝代,秦统一六国是汉族之间战争,明是从元朝一家夺取政权,只有隋是多民族乱世中实现中华一统。所以,历史上对隋文帝杨坚的评价还是很高的,隋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朱元璋对隋文帝评价

朱元璋对隋文帝的评价: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赏功弗吝,节用安民,时称奔驰。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隋朝建立之前,古代中国一直处于持续了数百年的大混乱时期,生灵凋敝,文化废弛。用“安万世之功”形容隋文帝恰如其分,一点也不过。

历史上能征善战,铁腕治国的皇帝很多,但时像隋文帝杨坚这样“有君天下之德”的却寥寥无几。

对隋文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评价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下设礼部、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六部总统全国事务,大大提高了中央管理控制地方的能力。

三省六部制影响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三省六部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

1.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利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代基本沿袭了这个制度。

历史上的隋文帝杨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坚是历史上第二大帝国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国家的治理上十分有方。尤其是在他执政的早年间,他致力于改革,使得隋朝全国上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他在位晚期,听信了谗言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在立太子的事上更是埋下了国家灭亡的祸根。

杨坚出身豪门,家族地位十分显赫且富有。不同于从小就多言开朗的同龄孩子,杨坚小时候十分寡言,以至于身边的人都不敢跟他开玩笑。杨坚因为父亲的缘故当了官,但后期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他父亲死后承袭了父亲的官职,位居高位。后来杨坚的女儿被皇帝选为皇后,这使得他的地位又有所提高了。杨坚跟随皇帝征战沙场,战绩显赫,逐渐被皇帝忌惮,一度想要杀了杨坚,但杨坚的沉着冷静使得他保住了性命。

周宣帝退位后沉迷酒色,很快就病危,杨坚辅佐周静帝主持朝政,担任周王朝的大丞相。而此时杨坚已有了谋朝篡位的想法,他慢慢转移皇帝的权力,为了改变周宣帝在位的严酷刑法,杨坚施政宽和,渐渐笼络人心。笼络人心之后杨坚又打败一众反对派稳固了内部的和平,一系列的手段之后,彻底清除了他建立政权路上的障碍。

表面看来是周静帝禅让于杨坚,但实际上是谋划已久的篡位。

虽然晚年的杨坚听信谗言,但是他早年对大隋帝国做出的建设是十分伟大的。杨坚十分注重民生问题,他一统南北后着重这方面的治理。杨坚的很多举措都很大程度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隋朝前期和中期人口的增长更能说明当时的世道太平和国富民安。在吏治方面,杨坚整顿吏治,着手政治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使得官员的清廉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他裁撤冗官等政策也大幅的提高了地方的办公效率,还为国家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间接的减少了人民的负担。隋文帝做出的许多举措到了后期也有很多还在实行,可见他的确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

隋文帝对开皇律的评价

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

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

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