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有哪些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主要成就有哪些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主要成就有哪些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

黄旭华作为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开拓者之一,被尊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对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在该领域长期从事研制工作。正是由于黄旭华的带领和努力,中国的核潜艇才能取得重大进展,并成为中国海军力量的重要一环。

在早期的核潜艇研制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缺乏90厘米厚钢材的加工设备,核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的研制工作也还没有开始。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解决了核动力问题,推动了“09工程”的进展。这为黄旭华及其团队攻克困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在面对诸多挑战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勇于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了水滴形潜艇。与常规流线型潜艇相比,水滴形潜艇不仅水下阻力更小,而且还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黄旭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核潜艇设计人员,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持续壮大培养了后备力量。他的领导才能和专业素养为整个团队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每个设计人员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的海洋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黄旭华在中国核潜艇事业的贡献,我们不禁为他的才智、勇气和奉献精神所震撼。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无疑因为黄旭华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强大。他的成就和努力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攻克难关: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

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交付使用: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8年3月20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主要成就有哪些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论剑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