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乾隆与大乘教有什么恩怨 乾隆说清朝历史

目录导航:

  1. 在清朝历史上乾隆与大乘教有什么恩怨
  2. 北宋早还是乾隆早
  3. 乾隆的历史观
  4. 乾隆年间的科举开了几次恩科
  5. 宰相刘罗锅汪仲直为什么被杀
在清朝历史上乾隆与大乘教有什么恩怨

乾隆前期,社会阶级矛盾虽没有尖锐化,但人民的反抗斗争并没有停止。民间的秘密组织成为群众的反清组织,各地秘密传播的宗教有大乘教、罗教、宏阳教、收元教、长生道等,其中大乘教的传播最为广泛,这自然引起了乾隆的高度关注,并决心予以取缔。

在乾隆的亲自监督下,云南总督张允随逮捕了6名大乘教要犯,并处死;四川巡抚纪山对大乘教追查不力,多次受到了乾隆的斥责;这充分说明了乾隆帝对取缔邪教的强硬态度。到乾隆十一年七月,共捕获大乘教骨干人物129人。

乾隆十三年,福建发生了老官斋教徒暴动,官府视它为大乘教组织。参加暴动的老官斋教被抓获300人,其中凌迟1人,立斩49人,立绞6人,绞候1人,发遣88人,枷责99人,罪犯家属没为奴发遣19人,共265人,其余或被监毙,或者自缢。

镇压山东王伦起义更是血腥。乾隆把起义军当成是邪教组织,他命令清军决不手软,血腥屠杀起义军。乾隆还认为,即使是胁从,也不能轻宥。被捕的起义军或被凌迟,或被斩决,赵义军的家属有的被杀,有的被没为奴。王伦的家族,除被诛之外,全部发配到乌鲁木齐,王伦的祖坟也先后两次被刨开。

镇压苏四十三起义。乾隆二十六年,安定县人马明心,为反对门宦势力对教民的压迫与剥削,创立新教,后人苏四十三掀起了反封建起义。乾隆对新教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并宣布新教和白莲教一样是异端,所有新教的教堂,严令拆毁,教徒残造杀害,家属也被发往云南贵州等地。

晚年的乾隆整天陶醉在“十全老人”和“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无视百姓疾苦,人民背负着沉重的徭役,埋下了乾隆盛世下的祸根,也把这个乱摊子交给了他的子孙后代。

北宋早还是乾隆早

当然是北宋比乾隆早六七百年。北宋是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建立的政权。公元1127年北宋在靖康之耻中被金国灭亡。乾隆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在位时间是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所以北宋比乾隆早的多。北宋与乾隆之间隔着南宋的150年、元朝的97年、明朝的276年、清朝的接近一百余年。

乾隆的历史观

清代的明朝史观在康熙、乾隆二朝是两个重要时期。两位皇帝都在修史上都强调客观公正的态度,但评价却截然不同。

康熙朝基本持肯定态度,重点突出明代帝王的功绩而淡化其缺点;乾隆朝则对其持贬低态度,夸大其失误与不足而淡化其政绩。

其中的原因跟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个人气度、所处时代背景、当时的政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文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康、乾二朝明史观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对康、乾二朝史观区别的根源做出分析。

乾隆年间的科举开了几次恩科

恩科有万寿恩科、登极恩科之别。万寿恩科始于康熙五十二年,岁在癸已。五十一年,各省士子以圣寿六十,请开恩科。此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朝,皆以皇帝万寿而开恩科。自乾隆朝起,皇太后万寿亦有恩科之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

此外,尚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六十年春,乾隆帝禅位嘉庆帝之乡会试恩科;光绪十五年(1889)秋、十六年春,光绪帝亲政之乡会试恩科。凡恩科之行,若逢正科之年,或移正科于前,或移正科于后,不拘成例。有清一代开科112次,其中正科84次,加科2次,恩科26次。恩科之多,实为清代科举的一大特点。

宰相刘罗锅汪仲直为什么被杀

内阁大学士汪仲直假借乾隆文字狱到处抓人,文人遭殃,汪仲直广设文榜,坑害百姓,欺上瞒下。坑害百官,愚弄百姓,致冤案频频,怨声载道,其所作所为简直是亡国之举,刘罗锅刘墉借用汪仲直自己的一份奏章巧解为“若天地常在与日月同辉”,巧解为“日月为明,朱明王朝与日月同辉,与天地一般长久”,激怒乾隆将汪仲直斩首示众。

大家都知道乾隆年间文字狱很严重的。只要被朝清认为是犯清的书籍或者诗词都会被抄斩的!就是汪仲直在乾隆面前一直推广文字狱。弄的朝廷的官员和百姓都不敢说话。所有的文章还有文字都被遮掩了。把乾隆搞得上朝都没人说话了!

刘墉参了汪仲直。乾隆为了能让大臣们和老百姓敢开口说话,就把他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