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后,他的猜忌心也越来越强。所以他身边的人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方孝孺作为一介臣子,竟然会被朱棣灭十族,灭九族已经是比较高的刑罚,可见朱棣对方孝儒之恨,为什么方孝孺会经此一劫?
一、谁为方孝孺?
方孝孺是浙江人,明朝的大臣,明太祖朱元璋崩逝之后,朱允炆继位就将方孝孺招回到京师,担任翰林学士的职位,。孝孺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人,他也写过非常多的作品,也是一位明朝的文学家。
方孝孺从小就对学习非常感兴趣,他的老师是宋濂。但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明成祖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一时间,尸横遍野,燕王朱棣一直都有谋反的野心,现在终于得逞,人人都如墙头草一般,随波逐流。
在靖难之役之中,朱允炆和他的叔叔朱棣对战的时候,方孝孺曾经写过朱允炆对朱棣讨伐的战书。方孝儒本身自己的成就也是比较的高,也有着“小韩愈”的称呼。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肯定了方孝孺的才能。
就算方孝儒被仇家陷害,也曾一度闹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也并没有降罪于他,反而释放了他。方孝孺也忠心耿耿,自从朱允炆继位之后,他任翰林学士,一直尽心辅佐朱允炆。
二、朱棣为何灭他家十族?
朱棣登基之后,他一直想要名正言顺的尊位,也想师出有名地登上这个位置。所以方孝孺就成了朱棣眼中,需要利用的人。因为方孝孺也曾经受到过朱元璋的夸赞,受过朱允炆的重用,倘若由他来写朱棣的即位诏书也一定是民心所向。
虽然朱允炆的性格比较软弱,也没有他叔叔朱棣英气逼人、器宇轩昂,但是他的臣子方孝孺却坚韧不拔,从来没有朱棣低过头,也斥责朱棣,这是谋权篡位,誓死不从。
但是朱棣心狠手辣、软硬兼施,方孝孺依旧不改初心。朱允炆虽然用削藩的一件事情挑起了燕王的谋反,削藩这一件事情不但让其他的朱氏宗族人心惶惶,朱允炆也不会以这样快的速度下位,也不会有朱棣逼迫方孝孺写诏书的事情发生。
这个方孝孺在牢狱里也大放厥词,人人都批判他不识时务,朱棣从牢狱里将方孝孺提出来,拒不写诏书,朱棣先是拔了他的舌头,后来就灭掉了一切和方孝孺有关的人。
三、灭十族是什么概念?
我们都知道诛九族是古代的最高刑法,相当于把一个家庭经营过的根深蒂固势力连根拔起、寸草不剩。这也是象征着一个家庭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把整个的一个大家族的人都杀死,其实九族已经是比较多的人了,父亲的族系,母亲的族系,再加上妻子的族系及其子女。这个十族就是九族再加上一些朋友、门客,但是朱棣心狠手辣,他将方孝孺平时比较交好的同僚一起判了死罪。
这也可以看出朱棣对于这个位置的看重,也表现出方孝孺对于朱允炆的忠心,对朱棣这种谋权篡位行为的不屑。但凡和方孝孺有一丁点的联系都会被朱棣杀掉,和方孝孺一样的其他几个人。
倘若任何一位臣子家中,有他们几个人的文章、遗书,凡是有关系的东西,这些臣子的家中将会遭遇横祸,承受莫须有的罪名。
总结:方孝孺这样看来,是一个忠君为民的好官。但对于方孝儒的这种做法,还是有两种声音交织而成。第一种看法就是,方孝孺忠于朱允炆,誓死不从朱棣,也不写诏书的做法,是名垂千古,但是,他所有的亲人,朋友,子女,亲戚都被他所连累,掉了性命。
第二种看法是觉得方孝孺不能够保全自己的家人,这是一种非常傻的行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命更重要,所以这两种声音是非常的难辨,因为我们不能说任意一方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是对的,既然当事人已经作出抉择,我们只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