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追杀的真相 刘邦为什么这么多黑历史

目录导航:

  1. 刘邦被追杀的真相
  2. 匡衡的黑历史是什么
刘邦被追杀的真相

1.丁公、雍齿领了命令,不敢延迟,带着3000人马,分成两队,丁公在前,雍齿在后,连夜向西赶来。

2.丁公虽然接受了任务,可是仍在犹豫:因为刘、项本来都在怀王帐下供职,又是兄弟情分,而且,刘邦在楚军中也有些威望,所以,他对追杀刘邦的劲头不是很大。

3.追到第二天傍晚,才追上刘邦。刘邦见为头的是丁公,便道:“将军是识大局的人,何必为暴楚效力呢?要是今天放了我,将来绝不会忘掉将军的恩情。”

4.丁公不觉心动,便卖了一个人情,放出几句话来,请刘邦逃走。

5.丁公见刘邦奔远了,才又拍马在后追赶。他把箭上的箭头咬掉,一连放了几箭。那箭就是射中刘邦,也是不碍甚事的。

6.丁公这样追了一阵,正打算勒马回去。迎面雍齿赶来问道:“你看到汉王没有?”丁公道:“刚才快要追上,我一连发了几箭,都没射中,又被他溜掉了。”

7.雍齿埋怨他说:“你既然快追上,怎么又请他逃了?料他走不了多远,我们一定要把它捉回去!”说完,雍齿在前,丁公在后,又向南追来。

8.这时,天色已黑,刘邦奔走了一昼夜,没有滴水下肚,正是人困马乏,看到后边火光闪烁,追兵又在赶来,料定这次是逃不了了。

9.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忽然看到路旁有座枯井,刘邦立刻跳下马来,放开缰绳,跳到井里去。因此只顾追赶,却错失了机会

匡衡的黑历史是什么

提到匡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凿壁偷光”,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匡衡这个孩子勤学好读,未来一定是个可造之材。后来的匡衡确实成了《诗经》大家,但是抛开学术成就,来看看他为人和为官,确实差得不行,他长大后做了这三件大事,毁了他小时所有的光辉形象。

一、迫害陈汤

整个西汉王朝一直有个劲敌,那就是北边的匈奴,匈奴问题其实自从先秦时期就有,到了汉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刘邦就曾经栽在匈奴手中一次,所以后继的西汉皇帝一直都希望能够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

陈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登上西汉的历史舞台,此人作战勇猛,而且杀伐果断,喜欢自作主张。当初他和甘延寿一起北击匈奴,就是瞒着皇帝干的事情,自己下了一份矫诏书,调遣了边关的四万将士,虽然成功击败了匈奴,杀死了单于,为西汉接下来几十年的北方和平奠定了基础。

但是回到朝堂之后,就被匡衡一顿批评,在匡衡的排挤下,陈汤很快被皇帝抓了起来,好在他确实立了天大的功劳,只是做事的方式不对,才免遭一死。此时的匡衡已经是代丞相,对待民族英雄如此薄情,说得严重点,他这是在迫害忠良。

二、以官谋私,包庇自己的罪犯儿子

匡衡的儿子仗着自己的父亲在外为非作歹,杀了人要吃官司。匡衡本想着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的儿子捞出来,但是计划还没有实施,自己的儿子在狱中捅了个更大的篓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竟然伙同一群乌合之众劫狱,导致事情彻底闹大,从此匡衡也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不久后被贬为庶民。

三、以权谋私

匡衡因为精通诗经,深得汉元帝的宠信,一路从郎中升为丞相,一时间位极人臣,除此之外他还被封为乐安侯,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地。但是皇帝给他的只是三十一万亩田地,而他却利用自己的权利,多划了四万亩田地到自己的名下。

后来在他弹劾石显时,也被其他官员举报,说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最后证据确凿,被汉成帝罢了官,不久后便病死了。

结语

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后来的匡衡是对不起大家对他的期望,做过些许好事,但是坏事做得也不少。历史教材上记载的往往是需要传播正能量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任命匡衡为丞相,封乐安侯。任职期间,匡衡多次陈述治国理政的政策,引经据典,得到汉元帝赏识和支持。匡衡还曾上书弹劾宦官石显,指出他担任中书令期间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加重赋税,剥削人民等罪状,石显及其党羽最终伏法。

匡衡尽忠汉朝,成为一代名相,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灯下黑”。汉元帝在封他侯爵时,其侯国食封土地应该是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地图的错误,擅自扩大食封土地面积,非法侵占土地四万多亩。后来他的行为在汉成帝时被司隶校尉发现,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的罪名,被贬为庶人。几年后,匡衡在家乡病死。

匡衡本人深谙诗经中地各种典故,所以有一次京城出现了日食、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日食在当时也被当作是不祥的预兆,匡衡趁机引用了诗经中地内容,向当时的皇帝表达上行而下效的道理,龙颜大悦,匡衡的官职也一再上升。之后,匡衡更是位高权重,到达了宰相的位置,为当时的国家作出了一些经济上的贡献。

为官多年让匡衡的心态早已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他也变得贪心起来。当时,汉元帝封给她的土地已经有三十多万亩了,而他仍是不知足,私自扩张了近四万亩。后来,有人弹劾匡衡,汉元帝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很是生气,于是一气之下将匡衡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