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满洲汗国的建立
- 1932年 日本扶植什么 在长春建立
- 1945年皇帝是谁
- 九一八事变历史知识点高中
- 1931年前后的中国历史
满洲国(后称大满洲帝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为前东北亚国家。满洲国是由日本扶植的政权,故有人称之为傀儡政权。 首都位于新京(今中国吉林长春)。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除当时已被日本租借占领的大连地区---在石河以南建立关东州厅。)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北部,以清朝逊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国家元首(称号为执政,年号为“大同”;后称皇帝,年号为“康德”)。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击败了驻守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日本战败,1945年8月18日,满洲国皇帝溥仪宣读《退位诏书》,满洲国解散。
1932年 日本扶植什么 在长春建立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来到长春,宣布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四天后,伪满洲国的“外交部长”谢介石就向英美等十七个国家发布通告,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一个月后,伪满洲国再度向36国发布公告,然而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1932年10月,国联发布了李顿调查团的报告,虽然在总体上模糊不清,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指出日本的行动是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所以在最后的投票时,四十多个国家赞成,只有日本反对,泰国弃权。因此在当时,国际社会普遍拒绝承认伪满洲国的。
然而,有一个国家却例外,它甚至可以算是第一个承认伪满洲国的,甚至比日本还早,这个国家就是苏联!国际法上关于承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示承认,就是直接发布承认的公告,与其建立外交关系;另一种默示承认,这是一种间接的承认行为,就是通过缔结条约、建立领事关系的维持外交关系。
伪满洲国虽然是日本扶持的,但日本采用的是明示承认的方式。1932年6月14日,日本的众议院通过决议,宣布承认伪满洲国。而苏联最先采取的是默示承认的方式。早在1932年1月,苏联就同意日军通过中东铁路运兵。这年的3月中旬,苏联驻哈尔滨领事斯乌兹基、中东路副理事长库兹涅佐夫,奉命拜访由伪满洲国委任的中东路督办李绍康。
两人代表苏联方面承认李绍康的就任,同时对其表示祝贺。之后,中东路上开始悬挂伪满洲国的国旗,这意味着苏联已经在事实上承认伪满洲国。到了这年5月,苏联承认了伪满洲国派驻在苏联境内的领事。之后,苏联无视中国方面的反对,将中东路卖给了伪满洲国。
虽然在1938-1939年,先后爆发了张鼓峰事件、诺门罕战役,但苏联与日本一直保持着接触。到了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与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项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5年皇帝是谁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 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扩展资料: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是他在各派遗老、各种主意之间摇摆的七年,也是他积极活动、寻求复辟的七年。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说: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占领了全东北,为日本实现分裂中国、建立傀儡政权奠定了军事基础。溥仪于同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民国二十一年(大同元年、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九一八事变历史知识点高中九一八事变:
(1)原因:日本1927年“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创伤;国民党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日本加快侵略步伐;日美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是其重要原因。
(2)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3)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4)影响: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1、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2、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影响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2,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4,九一八事变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81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国人痛失东北,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开始爆发战争。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场侵略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线,并且谎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向中国军队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多次指示张学良对日本的侵略要采取不抵抗的态度,日军趁机攻占了东北三省。
1931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 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