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清代康熙时期十三阿哥为什么被幽禁
- 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为什么会被康熙圈禁十年
- 历史十三爷结局
- 雍正王朝十三王爷结局
- 九子夺嫡的真实事件完整
列入正史的<清史稿>是没有提过的,其他如<清实录>之类也没有提过只有雍正的给十三的悼词中有提到,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因为康熙认为太子被人魇了,其中一个是大阿哥,另外一个猜测是十三从十三前期来看,康熙每次出京都带着他,甚至让他代表自己去泰山祭天,当时普遍公认他是除太子外康熙最喜欢的儿子。二月河小说里说圈禁十年绝对是胡扯是让十三代表康熙去泰山祭天而不是”连去泰山祭天,都带着他”一年左右康熙四十八年胤祥确实随驾来着。四十八年二月巡畿甸,四十八年四月巡塞外,四十八年十二月谒陵,十三阿哥都随驾。康熙四十九年二月,随驾五台山。同年闰七月,胤祥被派往蒙古祭奠去世的“三公主”。
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为什么会被康熙圈禁十年既然说的是小说,那就不谈正史了。
根据《雍正王朝》里的剧情设计,胤祥之所以被康熙圈禁,小说中介绍老皇帝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胤祥性情刚正暴烈,屡次为保胤禛而与八爷党发生激烈的正面对抗,康熙皇帝不希望这个儿子过早卷入政治漩涡,故此借圈禁之名将其“雪藏”(等于是变相的保护),用意是为胤禛留下未来擎天保驾的骨干力量(至少在小说中,胤祥后来确实为雍正顺利即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2、胤祥行伍出身,在八旗和绿营军中培植有强大势力(其部下遍及驻京部队,且多为直接带兵的中下级军官),一旦他怀有贰心,对康熙帝的皇权势必造成重大威胁。
此外,按照小说中的解释,胤祥的外祖父系蒙古某部大汗,而与蒙古叛军争斗半生的康熙帝对此颇为警惕,生怕这个儿子与蒙古人联手图谋不轨。因此,圈禁胤祥本身也是一种防范。
历史十三爷结局十三爷,康熙皇帝第13个儿子,全名爱新觉罗·胤祥,在雍正皇帝登基后,改名爱新觉罗·允祥,在雍正时期分为怡亲王,生于1686年,死于1730年。13也备受雍正皇帝的重视,使雍正皇帝登基和制式的得力助手,在雍正8年(即1730年)8月,积劳成疾病故,享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雍正王朝十三王爷结局在雍正王朝中,十三爷最后的结局是因病去世了。
十三爷是雍正的死党,从小雍正就对他这个弟弟关照有加,十三爷也对雍正忠贞不二。在雍正继位的关键时刻,十三爷到丰台大营夺得了兵权,为雍正继位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登基后,十三爷也是他倚重的最可靠力量,在八爷等人,通过八王议政发动政变时,也是十三爷控制住了军队。但十三爷被康熙圈禁了10年,你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最终在46岁时病逝。
九子夺嫡的真实事件完整所谓“九王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原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
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圈禁了十年。这十年正是康熙几个儿子争夺储君之位最为激烈的十年。康熙非常爱他的这个十三子,之所以将他圈禁是康熙不想他卷入诸位皇子的争斗中,这样以后无论哪个儿子即位都不会排斥皇十三子胤祥了,这样他就可以善终了。康熙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胤祥为人耿直,善恶分明,这样如果处在当时那样复杂的环境下势必会得罪人,所以康熙用这种办法来保护他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这场夺嫡皇位的争夺,最后以皇四子胤禛取胜告终。
1708年和1711年,康熙皇帝两次废黜了太子胤礽,这引起了其他皇子对嫡子之位的觊觎。在嫡子之位争夺战中,最有实力的是原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共四股势力。皇四子胤禛才智过人,深有政治智慧,在夺嫡之争中韬光养晦,各方周旋,最终赢得了康熙的支持。
1722年康熙病逝,根据其遗诏,皇四子胤禛在这次夺嫡中胜出,继承皇位,胤禛即位后,改元为雍正,是为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