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人物历史讲解 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功绩

目录导航:

  1. 雍正人物历史讲解
  2. 雍正最大的功绩
  3. 雍正在位13年的贡献
  4. 雍正皇帝有什么功绩
  5. 年羹尧的功绩
雍正人物历史讲解


1. 雍正是清朝的一位皇帝,历史上的人物。
2. 雍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官场,提高了清朝的治理能力。
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3. 雍正的治理成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文化上。
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勤政爱民,推动了清朝社会的进步。
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善于书法、绘画和诗词,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雍正最大的功绩

雍正最大功绩是重视吏治。

雍正赏识执法严格,雷厉风行,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朝代后期吏治松懈,贪污丛生,国库空虚。雍正一即位,便动手整治,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建立会考府,首先在中央查亏空、惩治贪污。对清查不力的官员,予以调查处理。

1 雍正最大的功绩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2 雍正作为我国古代以勤政著称的皇帝,其实也是一位有魄力的改革家,面对康熙末年弊政堆积凋敝丛生的环境,他实施了诸多新政措施,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前者根本性改变税收制度,后者重新梳理社会义务责任划分。

3 在雍正13年执政中,大小的革新议题层出不穷,靠着坚强的领导力和刚毅的执行力,他推进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并且贯彻到底,这在古代传统帝国时代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难能可贵的,雍正敢于革新勇于变法的态度和手腕,都使他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雍正在位13年的贡献

贡献:

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生于1678年12月13日,卒于1735年10月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皇帝有什么功绩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之一,概括起来主要有八大历史功绩:

1、整饬吏治

雍正帝重视吏治,赏识执法严格,雷厉风行,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朝代后期吏治松懈,贪污丛生,国库空虚。雍正一即位,便动手整治,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建立会考府,首先在中央查亏空、惩治贪污。对清查不力的官员,予以调查处理。

2、强化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3、建立军机处

清朝军事事务由议政处来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由内阁措置,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权利形同虚设,而雍正则可大权独揽,总理天下庶务。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4、废除贱籍

所谓贱民就是没有户籍,不属于士农工商之列,不能念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世代为奴。雍正在人权方面的一项改革,就是彻底废除贱籍,使其成为农户。这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密建皇储

鉴于康熙帝在预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他深知建储的重要性。雍正帝于元年(1703年)八月宣布秘密立储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此方法也一直被其后世延用。

6、改革赋税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就免去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状况,减轻了封建税赋及人身依附,同时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加强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7、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制度为流官制度,由朝廷派遣,如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改土归流较好地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

8、对俄政策

雍正五年,雍正帝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也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补充,划定了清俄中段边界,稳定了清俄边界局势,促进了清俄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

年羹尧的功绩

雍正对年羹尧赌咒发誓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也就是说雍正不当一个好皇帝,第一个就对不起年羹尧。这种肉麻的话简直是亘古未见。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让驿站派人狂奔,从京师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似乎也不差什么。年羹尧虽说是“藩邸旧人”,可并不真正了解眼下这位新皇帝,他满以为皇帝对他这么好,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不至于出什么意外。所以,他根本不做多余的考虑,进京朝觐时,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他也就点点头,有些臣僚跪接,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的花样,但这些花样、戏法灵不灵,还要看雍正在政治上有无起色。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不啻于向朝野内外宣告雍正的“知人之明”,而且青海问题康熙都没有解决利索,到了雍正手里不到几个月就出奇地料理干净,这让那些原本心存反对的敌对者也说不出来什么。隆科多在拥戴雍正即位上立了第一功,年羹尧并没有直接参与拥立,所以,在雍正即位这件事上,年羹尧逊于隆科多。可是到了清雍正二年,年羹尧建功西北,比较胤禵当初还要风光,势头开始超越隆科多,成为雍正在这一时期的头号宠臣。年羹尧最巅峰的时候拜抚远大将军不说,还赐封一等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受封一等公、赏加太傅头衔,儿子年斌受封一等子(子爵),说起来真是阖门显达。

年羹尧是川陕总督,可手伸得很长,云南的事情他也能管,山西巡抚不按照年羹尧的话办事,雍正就把这个巡抚给撤了。朝廷有重大人事变动,雍正也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保荐的人,吏部、兵部都特别重视,当做大事来办,一时号称“年选”;雍正还亲密地对年羹尧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这还不算,雍正对年羹尧赌咒发誓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也就是说雍正不当一个好皇帝,第一个就对不起年羹尧。这种肉麻的话简直是亘古未见。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让驿站派人狂奔,从京师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似乎也不差什么。年羹尧虽说是“藩邸旧人”,可并不真正了解眼下这位新皇帝,他满以为皇帝对他这么好,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不至于出什么意外。所以,他根本不做多余的考虑,进京朝觐时,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他也就点点头,有些臣僚跪接,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年羹尧气焰熏天的同时,隆科多也风生水起、煊赫一时。隆科多拥戴雍正即位,受封太保、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官、《大清会典》总裁官、《明史》监修总裁。雍正提到他总是叫他“舅舅”,亲热程度是比较少有的。年羹尧得宠看不起隆科多,雍正当然不能告诉年羹尧隆科多拥戴他即位的事,只能旁敲侧击地说:“舅舅隆科多,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隆科多一人兼了这么多的“臣”,威猛程度明显高于年羹尧,雍正还怕这两人心里彼此结成什么疙瘩,专门指定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过继给隆科多为儿子。隆科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得到这个过继的年熙便告诉雍正说:“臣命中当有三子,今得皇上加恩赏赐,直如上天所赐。”他还表态说:“我二人(指他和年羹尧)若少作两个人看,就是负皇上矣。”这就是他准备和年羹尧团结到底的意思,雍正、年羹尧、隆科多“三位一体”的“千古君臣知遇榜样”,没有像雍正自己说的那样,更没有像年、隆期待的那样,不过一年多的光景,新皇帝就翻脸了。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的历史现象尽管较少,可并不是没有。南宋名将岳飞是宋高宗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之所以遇害,主因无非两条,第一条,阻碍赵构的和谈大计;第二条,深触赵构的忌讳之处。第一条众所周知,第二条指的是岳飞曾经对赵构说建议立赵伯琮为皇太子。赵构因为早年受到金军追击的恐吓以致阳痿不举,他收养了两个宗室的孩子,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没有最后确定立哪一个为皇太子。岳飞出于一片赤诚,直言立赵伯琮为太子,这件事在当时就有人私下里反对岳飞直言,认为岳飞是大将,不宜谈论立储这样的大事。岳飞不听,果不其然,他的话一出口立刻遭到赵构的极大反感,赵构说:“你是大将,手握重兵,这种事情不宜你来介入。”宋朝防备武将干政是国策,历代君主都把武将参与政务看做是头等的忌讳,岳飞虽然出于忠诚可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从岳飞的例子我们就能看出来,雍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收拾掉年羹尧、隆科多,根本一点在于年、隆触及到雍正的最大忌讳,必欲除之而后快。那么,雍正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就是围绕皇位的继承。雍正“得位不正”,胤禩、胤禟、胤禵这些人虽然口不能言,可不等于心里没有表示,不等于行动中没有流露,所以,尽快地除掉胤禩、胤禟、胤禵这些政敌和知情者,是雍正的既定方针,而年羹尧、隆科多在这件大事上则并不热衷,这就触动了雍正的忌讳,让雍正萌动了杀机。

我们先来看年羹尧的下场。年羹尧在雍正眼里是一个有“前科”的人物,早在皇子时代,雍正就因为年羹尧曾经示好于皇三子胤祉的门人孟光祖而大动肝火,骂年羹尧是“恶少”,还威胁年说要去皇帝那里揭发,搞得年羹尧不得不俯首帖耳。可是,年羹尧虽说是雍正所谓的“藩邸旧人”,但毕竟也是朝廷的封疆大吏,雍正贵为皇子却没有直接统属年羹尧的权力。最让雍正深感忌讳的是,皇九子胤禟曾派外国人穆景远拉拢年羹尧,穆景远对年羹尧说:“九阿哥貌似有福之人,将来很有可能会被立为皇太子。”年羹尧并不为所动,可这一场景却被雍正深深地记在了心上。此后胤禟被软禁在西北交给年羹尧管理,年羹尧上奏说胤禟“颇知收敛”,这明里已经给胤禟说好话了,雍正不以为然地批驳说,胤禟是奸宄叵测之人,继续提防才行。可见在整治胤禩、胤禟这件事上,雍正、年羹尧是有一定分歧的。要说年羹尧拥戴雍正即位这点上应该没有太多的疑问,主仆关系尽管不很密切可也休戚相关,胤禵从西北回来,年羹尧一个人受命于危难之间,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平定了罗布藏丹津的叛乱,给雍正挣足了脸面。

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帅才。能让老奸巨猾的雍正皇帝掏心掏肺的人有几个?他是其中一个,你说他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