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解密历史乾隆皇帝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有人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2. 乾隆骨重几两
  3.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为什么有人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乾隆:一直误以为自己是地球中心】

乾隆元年始1736年,而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5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1840年左右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主要是欧美国家),也就是说:工业革命开始于乾隆15年左右。乾隆很喜欢外邦来朝贡,认为那是蛮夷对核心的恭顺,可以说,西方科技贡品没有对他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虽然他也没有完全拒斥科技,但是他没有重视科学思想带给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

【康乾盛世与近代中国的颓势】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康熙和乾隆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好皇帝,他们开创了康乾盛世。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在慈禧的祸乱下,清廷才在和西方列强的交锋中一败涂地。事实果真如此吗?的确,康熙乾隆励精图治,平定大小叛乱,发展生产,和之前之后的时代相比好得多。但所谓康乾盛世,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看,就不那么让人欢欣鼓舞了。

顺治六年,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把英王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康熙四十二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搭建一座小木屋,在木屋中指挥大批劳工,建造了一座开放口岸,大量引进欧洲科技成果。雍正十一年,英国人发明飞梭,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乾隆五十四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法国爆发大革命。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康乾一百三十年,清朝完成了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非常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所以没必要学习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康熙是个科技发烧友,但他并不重视科技的普及,因为科技属于工业社会。康熙还多次颁布严苛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重惩。这种闭关锁国的政令,全然放弃了海外贸易,让清朝游离于世界之外。

康熙有没有意识到西方的威胁?康熙五十五年在公文中提到:“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预言变成实现,来得如此之快。而乾隆已全无危机感,口气比康熙自信,他在《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种大国自信,使中国错失良机,被西方远远落下。中国随后一百五十年的颓势,正是由固步自封的康乾盛世埋下伏笔。

【当西方的文明遇到东方的愚昧】

1793年,强大的大英帝国派出隆重的使节团,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给81岁的乾隆爷上寿,顺便想搞搞通商。英国派出的是经验丰富的马葛尔尼,为乾隆带来600件礼物,一共装了90辆马车。来到中国后,使团毫不意外地得到大清帝国的热情欢迎,乾隆专门让两位朝廷命官在天津大沽口迎接。由于中国人给的礼品和食物太多,使团船舰无法容纳,不得不退回多余的部分。

马葛尔尼本以为会很顺利地完成使命,却没想到乾隆皇帝不在皇宫接见他,而是在皇家狩猎场的帐篷里,而且他必须向中国皇上三跪九叩行礼。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侮辱,马葛尔尼拒绝下跪,举国震惊。经过双方协商,各退一步,英国人同意单膝跪地,晋见勉强举行。

此后,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态度发生巨变,他们餐桌上的菜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不可口。其他丰富的供给减量一半,甚至英国人住的宾馆档次也降低了一格。当然了,马葛尔尼提出两国通商的诸条提议,被乾隆一口回绝。这个英国人很不高兴,但自认倒霉吧。

跪拜磕头这个礼节,从文明社交礼仪的角度来看,的确难登大雅之堂!

那清朝为何如此不给面子?因为它误以为英国使团来华的目的,只是臣属向君主国表示恭顺,所以想在偏远的蛮夷小国面前表现一下中央帝国的浩浩天威。为了迎接英国使团,乾隆亲自安排接待工作,要大臣在船上悬挂巨幅告示“红夷进贡”,且为蛮夷们准备了源源不断的给养和食物,使节团所有技匠、卫队、仆人都有份例。没想到这些没开化的洋鬼子不领情,不但不磕头,还想缔约通商,和中央帝国平起平坐。这就太不识抬举了!

如此说,如果没在磕头问题上扯皮,中英对话就能成功吗?当然不能,不高兴此次有备而来,要求太高,除了正常通商之外,还提出减税、开发多个贸易城市、“给地”,带来的礼物中多有枪炮模型,目的无非是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暗示和威胁。而没头脑根本不管这些,无知者无畏,我们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你们那点东西,我们根本瞧不上!

【自大与虚胖:乾隆盛世与鸦片战争】

说起鸦片战争,大多数人似乎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势,清朝前期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个个是“伟光正”,而后期的皇帝像道光、咸丰、同治,一代比一代懦弱无能,最终让外国人有机可乘。所以经常会有人在互联网上这样发问,如果鸦片战争在乾隆时期爆发,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答案还真不一定。

乾隆治下的中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但这个自诩强大富庶的天朝上国,在外人看来,却是外强中干,虚弱不堪。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出发前,曾为能否获得乾隆的接见费尽心机。他们打着为乾隆祝寿的旗号,带着最能体现欧洲科技的礼物,在使团规模和船舰设计上,也可着皇帝的口味。双方见面时,虽因下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考虑到天朝上国的面子,乾隆事后还是表现得很慷慨。据统计,乾隆此次赏赐给英国人的礼品共130种、3000余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朝接待费,据英国使团事后估算,超过50万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超过1亿。如此大手笔的赏赐,并没有笼络到人心,相反,正是这次近距离地与中国接触,让马戛尔尼察觉到,清朝看似强大,实则虚弱。

马戛尔尼使团到访前,乾隆为了宣扬国威,做了精心准备,规定凡是英国人经过的地方,清兵必有全副武装地列队迎接。不过,在乾隆眼中纪律严明、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的清兵,却给英国人留下糟糕的印象。英国人看到,清兵经常拿着蒲扇操练,如果使团出其不意到访,清兵会一片混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清朝武器装备的落后,让马戛尔尼对乾隆帝国起了轻视之心。换句话说,假如鸦片战争提前,乾隆并非对手。

马戛尔尼回国后告诉英国人,中国皇帝和官员自大虚妄而不自知,看谁都是蛮夷,不愿与他国进行正当贸易,这个国家看起来强大富庶,内在十分虚弱,是一个没什么前途的国家。始终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英国下院议员小斯汤顿,这位著名的英国汉学家,跟随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时不到14岁,因为懂点儿汉语,有幸跟乾隆有交流过,还受过乾隆的赏赐。因为对中国有过最直观的感受,他在1840年英国下院关于要不要向中国出兵展开激辩时曾说,只有使用武力,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因为中国人向来妄自尊大,你跟他讲道理,肯定行不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最终,英国下院投票,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决议。乾隆去世四十一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古老的中国从此遍地硝烟、生灵涂炭......




第一乾隆在位时将进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获取一下贵族大臣的支持,并且期间大兴文字狱,文字狱虽然说清朝各个时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阅会发现,乾隆年间处置的文字狱是最多的,一年之内高达三百多次,这还是有记载的大案。这导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讨论国政,中央集权加深,并且腐败问题开始死灰复燃。

第二就是乾隆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其实真正开始于乾隆年间。当时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目的就是让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还没有完全落后于西方,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满清的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之所以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一、乾隆闭关锁国

英吉利派人来清朝提出通商的相关要求被乾隆严辞的拒绝了,且说,天朝物产丰赢,无所不有,因为他的自大,失去了加入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大潮,更是失去了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二、文字狱

刚愎自用,当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的时候,乾隆却依旧惦记着修书文字狱。扼杀不同于他的声音,以此来禁锢当时人的思想维护自己的皇权。

三、奢靡浪费且几下江南游玩

大修圆明园,名为维护国家体面,实则为了自己享乐。且在位期间几下江南,名为巡视工作,实为游乐玩耍。由于他的种种作为导致下面群臣目无王法贪污腐化,以至于出现和珅这样的富可敌国的大贪官。

四、终止其父雍正留下来的政治变革

抵不住贵族的压力,提前结束了其父给他留下来的大好局面。(政治变革)。

五、战事不断

在位期间没什么事就大战,美其名曰,以战争来润滑国家机器以免生锈。乾隆一生最多间隔12年就有一次大的战争。频繁的时候战争不断,连年战争,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平准部,1757年再平准部,1759平回部,1769平缅甸????,1776再平金川,1788平台湾,1789平越南????,1791平尼泊尔????1792再平尼泊尔????。不难看出晚年更是战事不断。战争消耗金钱??!






说乾隆是第一罪人,还是千古的,这个有点严重了,最起码在大局上,乾隆还是有拿得出手的政绩的,比如一个较长时间国家稳定的局面,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西北用兵,平定达瓦齐、阿睦纳、大小和卓叛乱,结束了对准噶尔的作战,坚持与沙俄进行不妥协斗争,取得胜利,统一新疆。乾隆时,进剿廓尔喀,使其称臣,保卫了西藏的安全,加强对其管理,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对遏制西方殖民者对藏区的侵略,有积极的作用,仅凭这两点活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乾隆的作为是进步的,应该被肯定。

乾隆时,清军战斗力已陡降厉害,大小金川之战,仅金川弹丸之地,投入60万,死伤10万,花费7000万两,才初告平息。

但乾隆又有罪,有着无法洗清的罪过,甚至“康雍乾盛世”跟乾隆没有多少关系,顶多是回光返照的假象罢了,因为就是在乾隆手上,一个全球积极转型的时代下,满清统治危机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败坏,表面繁荣的满清帝国已经患上不治之症,他自诩“罕有伦比”,结果是毁誉参半,明朝统治者对百姓比对官员好,清朝统治者则是对官员比对百姓好,大的方面不说,单从平民百姓来分析,就能知一二。

乾隆吹嘘,明朝皇宫每年花费75万两,康熙时每年70万两,自己晚年时仅2万两,自己过生日的奢侈靡费不算其内。

满清的土地兼并早在顺治就开始了,到了乾隆时相当严重了,乾隆13年的奏疏中有“近日田之归富户者,大抵十之五、六,旧日有田之人,今俱为耕之户”,全国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阶级,乾隆时不但不遏制,还暗中鼓励,仅皇室庄田就有4万顷,连和珅都占田八千顷,京城周边的怀柔郝氏,膏腴万顷,广大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民只能被迫破产,租种的田地,要征收高额地租受剥削,漕运总督顾琮上奏请求限田,被乾隆严斥断不可行,断不能行。

乾隆时,爆发甘肃冒赈案,几乎涉及到全省境内大小官员,以赈灾名义集体私分巨额公款,此案前所未有。

乾隆时的官僚地主霸占田地,收成绝大部分上交,迫使广大百姓忍无可忍,多次举行抗租斗争,比如乾隆11年福建上杭的抗租斗争,纵横9省的白莲教农民起义,当然乾隆下几次下令减免钱粮,但他减的是官僚和地主的,而佃户与业主,丝毫不减,乾隆晚期连江南各省都遍地衣食无着的游民,大量人涌入四川,湖南乞丐成群结队,买卖人口相当严重,乾隆21年的河南境内,两个童男仅需500文,而卖儿卖女的地方又何止河南一地,对于此问题,乾隆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还赞同此方法,说贫民既可得有身价借以存活,其子女有人养育,亦不致有冻馁之患,岂非一举两得!

近年有一种思潮,认为乾隆阻止了中华民族与近代世界接轨,从而导致我国越来越落后,甚至认为其是千古罪人,这种态度当然有一定道理。试着分析如下:

1、篡改古籍,居心叵测。

《四库全书》收录了3500种书,乾隆皇帝“非常满意”,但我们千万不要叫好,因为多达2855种被禁止编辑入内,导致不少古代文化传承的消失。此外,如不少人知道的那样,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为了统治需要,对大量的古籍内容进行删改,甚至由于不惜对于图书的原版进行篡改,学术界公认《四库全书》的价值远远低于《永乐大典》。当然,乾隆这么做最恶心的一个地方还是鲁迅看的最透彻,对此,他批评道“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鲁迅的意思很明显,甚至可以说乾隆把中华的“骨气”葬送了!

2、好大喜功,表面盛世,实则民生维艰。

乾隆吹嘘自己十全武功,这是太高看自己了,在历史学家甚至后世普通百姓眼里,他并无多少伟大功绩可言。但是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微妙处,乾隆这人骨子里很骄傲,处处要和古代明君对比,为了实现他的十全武功,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年,平准部;1757年,再平准部;1759年,平回部;1769年,平缅甸;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8年,平台湾;1789年,平越南;1791年,平尼泊尔;1792年,再平尼泊尔。连年打仗,吏治腐败,不会说谎的西方人都有记载,百姓普遍面黄肌瘦,哪里有什么“盛世”!

3、闭关锁国,缺乏开放心态,导致近代中华民族与科技强国无缘,埋下了日后被外族侵略的种子。

大家都知道的,英吉利使臣马戛尔尼就下跪一事与乾隆皇帝及其臣子有过一番交锋。起初,这位英国人态度强硬,认为下跪简直是野蛮的做法,一点不文明,不论大清朝的臣子如何哀求都没用。到后来,经过激烈的交锋,英国使臣单膝下跪。但没想到,英国使臣的妥协,反倒让乾隆勃然大怒,他竟然狂妄到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痛斥其无理、无知,不敬奉天朝上国。只是,乾隆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他的子孙在英国人面前将会承受怎么样的屈辱。

历史的烟云早已翻过,功过全凭后人评说,大家对乾隆很气愤,也是痛感其错失了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如果我们是乾隆皇帝,真的能做的比他好吗?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了。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所谓乾隆盛世,其实是他父皇雍正改革的红利上的延续和招摇作秀,给历史和民众造成所谓盛世的光鲜外表。而乾隆不仅没有勤勉努力把雍正改革正确的部分继续进行下去。而是加大力度在错误的路上快马加鞭,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关键时刻阻止中华民族变革的不可饶恕的罪过。

一:加大对文化的打压阉割和政治迫害。文字狱,乾隆在位之年仅已记载在案的文字狱即多达三百多次。可谓空前绝后,千古绝唱。从文化根基上将愚民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导致了天下学子及百官不敢讨论国政,彻底打断知识分子精神脊梁,中央集权更加愚民化。

二:外交上恶意闭关锁国:满清一朝一直执行海禁,但真正全方位绝对闭关锁国开始于乾隆年间。乾隆不仅让数千万沿海民众退离沿海二十里,还彻底禁止各种形式的海外贸易,连渔民捕渔都在严格禁止之列!目的就是绝对不让民众接触海外一切信息见闻,和学习了解新知识新科技,将愚民做到绝顶!

三:乾隆明知各方大员贪腐,还纵容默许让和坤前去处理,主奴二人从中获取利益,真可谓千古奇闻。最后结果是贪腐成风,朝纲败坏,国库亏空。

四:卖官公开化。自古至今都有各级官吏私下买官卖官。历史上也有过多次短暂的公开卖官行为,但多为权臣或当权后宫人物。但象满清乾隆朝开始皇帝亲自卖官,时间持续之长,政治影响之恶劣,历史罕见!并严重打击了天下读书人的信心和文化发展传承!毒化官员质量和人才选拨机制!

五:恶意识阻止全民了解学习西方文明。其实在八十年前他爷爷康熙时代,东西方己经开始了正式交流,爷孙两几乎同样态度,可以皇室小范围玩玩,但绝不许让民间学习,以免学会反抗满清皇权!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几乎包括所有当时世间最先进科技和武器技术,以换取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因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欧洲列强还没武力挑衅的实力。因此还相当恭敬!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他恶阻断中国最佳发展时机,并暴力打断知识分子脊梁,恣意铺张浪费,纵容贪腐,公开卖官毒化人才选拨机制!他不算千古第一罪人,天理难容!



清朝有个说法 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前期 清朝的国力和经济达到了巅峰时期 那时候很多别的国家都来进贡 万国来朝 其实乾隆生在一个很好的时期 前面有他爷爷康熙打下的江山和雍正勤勤恳恳发展的经济 所以乾隆一继位就敢上了清朝的鼎盛 生在逢时 但清朝鼎盛也在乾隆 败落也在乾隆 为什么会败也乾隆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乾隆文字狱 乾隆为了修订四库全书,目的是为了一项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但是其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限制文人的思想,以及老百姓的思想,乾隆的目的不单单是打压文人,连老百姓的思想乾隆都要牢牢的控制住,生怕他们起了造反之心,乾隆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大肆征集百姓手中的古书,然后从里面精简一些他们认为可以保留的内容,随后再把一些清朝统治者认为不合理的古人思想删除,永绝于后世 这样的话使清朝以前的历史 史书 字画大部分都毁在乾隆手里 很多一些真实的历史使我们都不知道 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大损失

2、乾隆中期极为奢侈 大兴土木 乾隆六下江南 游山玩水 浪费了大量国库金银 财力和物力、贪污腐化又再开始盛行整个清王朝

3、闭关锁国 、清朝乾隆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国家 这也影响了后来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所以我认为清朝的最终灭亡 有很大部分都是乾隆的原因



提及乾隆,估计很容易想起康乾盛世,而实际上康乾盛世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乾隆充其量是坐享其成。

但说实话,乾隆算不上千古第一罪人。乾隆也有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功绩,比如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惩治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以及让国家处于一个较为和平的环境等等。

而乾隆并非完美无缺,他的能力以及贡献都被影视剧高估了,乾隆的过失有很多,并且乾隆的过大于功,今天金兔就来聊聊。

首先是禁锢思想。

乾隆期间禁锢思想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兴文字狱,乾隆在位期间,共有文字狱130起,占清朝文字狱总数的80%。

文字狱都是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附会及捕风捉影,比如内阁学士胡中藻只是在清朝的国号前加了“浊”(一把心肠论浊清)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直接被斩首了。

二是以修书之名,行焚书之实。

乾隆在位期间还让人编修《四库全书》,所谓的修书,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禁锢。

据统计,《四库全书》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而在修书过程中,却禁毁了6766部图书,合计93556卷。最阴险的,是在修书的过程中修改古书的内容,修完书后就将其传到宫外,让天下士子阅读。

乾隆此举可谓是阴险至极。

还有乾隆喜欢学康熙南巡,但康熙南巡主要是为了体恤民情,而乾隆则是为了享乐,康熙南巡每次的费用只需要一两万。而乾隆南巡却带了大量的随行官员、女眷,每次南巡都要耗费数百万。并且,南巡的过程中,乾隆每到一处都会让地方的官员进献各种山珍海味,很多食物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

比如饮用的水源是从北京、济南及镇江等地专门运来的。乾隆六次南巡,基本上把原本较为丰盈的国库给耗光了,而这也是乾隆之后清朝总体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再有就是闭关锁国。

乾隆皇帝比较自大,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盈,为巩固统治就实行闭关锁国。这也是清朝落后西方的开始,乾隆在位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美国独立,二是英国工业革命,三是法国大革命。

而乾隆统治下的清朝,还在实行文字狱、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

1793年,英国派遣外交人员以祝寿为名对大清朝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英国使者给乾隆送了许多名贵的礼物,并且很客气的提出英国想要和大清开展贸易的请求,结果乾隆说我这里啥都有,不需要和你们夷人开展贸易,你们要是做我的藩属国,我很乐意,至于其他一切免谈。结果乾隆死后四十年,英国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

乾隆的愚蠢行为,最后由他的后代买单。

总的来说,乾隆虽然不是千古第一罪人,但乾隆的过失还是比较多的,客观上看,乾隆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君主之一。

在正史上,康熙愤怒地呵斥道:“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在影视剧中,康熙余怒未息,大声呵责明珠:“实乃大清国第一罪人”!

题目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其实,这个逻辑是套用康熙的说法。平心而论,不管是康熙或者是楼主,作出这样武断的评价,都是十分不客观的。

在乾隆朝的后期,因为他骄枉自大、极端自私,在其身上,已经看不到一丁点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感,浑身弥漫的是今宵有酒今宵醉的狂浪心态。这一点,从乾隆四十五年至六十年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就是很好的注脚。

下面,重点陈述关于议罪银的那些事。

第一,设立议罪银的原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月,和珅被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当时,内务府尚有余银170万两,然而架不住和珅的贪墨和皇室的挥霍。终于,在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内务府首次财务赤字13万。于是,和珅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宛转地汇报给了乾隆。

乾隆听了十分上火,为什么呢?因为乾隆正在筹划第五次南巡,依据康熙南巡的惯例,南巡费用是不能从国库走帐的,只能由官商资助或者皇帝的内库出资。乾隆当时已经南巡了四次,官商资助这一块,朝中传出了风言风语。乾隆是个好面子的人,再怎么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地那样干了。现今,和珅为内务府的财务报急,而自己又金口玉言地许下第五次南巡的诺言,乾隆一时为难了。

幸好他有个贴心的下属和珅,和珅是做足了功课前来汇报的。他建议乾隆:节流是行不通的,那样会委屈了皇帝和后宫。而开源是十分有必要的,就从那些犯事的官员事上扒银子,这么做既不伤害老百姓,又能够充盈内库。

乾隆听了频频点头,然后君臣两人就亲密无间地开始起草关于议罪银的相关制度。

第二,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又称“自行认罪银”、“自请认罚银”,是对犯罪的(一般罪行不大)高级官员准许其缴纳高额罚银赎罪(或减罪)的制度。

关于收取议罪银,乾隆对外的理由冠冕唐皇,他的大意是:朝中督巡一级的高官,这样的人才不好培养,不能因为犯一点小过就罢免和入刑,容易伤了朝廷的元气。朕本着以宽为怀,让其罚银赎罪,所罚银两,用于建造地方上的公用工程。

“即或议缴罚项,皆留为地方工程公用。”

然而依据《密记档》上的记载,在现存的六十八件议罪银案中,奉旨结交户部或地方工程备用的议罪银件数不及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余的都入缴内库。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大臣尹壮图反对议罪银制度。

他上疏曰:“请停督抚等罚银之例,将罚项改为记大过若干次,如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量予京职,毋许再膺外任。”

一年以后,这个不懂君心的耿直人被乾隆劝退了。

第三,议罪银的弹性很大

议罪银制度因为成立的动机不光明正大,所以就没有可依据的具体标准和条款,总之一句话:模糊政策。

模糊状态1,没有明确的罚没数额

因为犯事的官员级别高,大多是督抚那一类的,档次摆在那。交少了肯定不行,那变成打发叫花子,上纲上线地说,叫“轻辱皇上”。所以,议罪银的起步价是一万两以上,当然,也有缴纳几十万两的。

史载: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以“溺职”罪被内务府议处革任的全德通过缴银十万两换来乾隆降旨从宽留任。次年八月,全德又自行议罪,奏请于两淮盐政任内收受商人“供应银”十九万二千两,情愿加一倍缴出,共交银三十八万四千两,分限五年完交。

看看!议罪银挺前卫的,连分期付款的方式都用上了。

模糊状态2,议罪银不仅有赎罪的功能,还有预防受罚的功能

比如:河南巡抚何裕城有一次在看朱批奏折的时候,“啪”!一滴墨水沾污在上面。朱批奏折是要上缴存档的,他吓坏了,“惶惶不可终日”呀。后经师爷的提醒,才想起有议罪银这个好政策。于是,他自请议罪,罚银三万两。

这个手笔有点大,闹得乾隆同志也不好意思收。一个偏要缴,一个不肯收,推来推去,乾隆半推半就地收了一万两,算是意思意思。

模糊状态3,能不能缴银赎罪,得看人

举个例子哈:前内务府总管西宁,因为替皇帝做生意时“办理不善,商人拖欠甚多”,又加上他和乾隆的关系处得不好,一怒之下,乾隆要砍他的头。

他万分着急,幸好有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和珅。和珅劝乾隆说:“您如果杀了他,一颗臭人头换不来钱,如果您留下他,他愿意缴纳八万两银子的罚没款”。乾隆依据既得利益的原则,允许西宁拿钱买命。而八万两的罚款,正好把西宁家刮得精光。

第四,议罪银制度的弊端

弊端1: “羊毛出在羊身上”。官员罚银,必将转嫁在百姓的身上,加大了他们搜括地皮的强度,受害的仍然是平民,激化了阶级矛盾。

弊端2: 摧毁了整个廉政体系。官员因为腐败而受罚,缴完罚款后再继续腐败,并且有制度来保护贪腐行为,可谓是有恃无恐地进行贪腐。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当然,议罪银也给乾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实行议罪银制度以后八个月,内务府的财务状态扭亏为盈。并且,乾隆的第五次、六次南巡修行宫、雇纤夫等乱七八糟的花销,全部出自议罪银。甚至是乾隆过八十大寿的费用,也由议罪银包揽还卓卓有余。

结语:乾隆谈不上是千古第一罪人,客观地说 ,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千古第一罪人。清朝末年的百年屈辱,是有清一朝积贫积弱累积而成。而乾隆朝的中后期,无疑是清朝国力强弱的分水岭。从这点来讲,晩年的乾隆就是个彻底的昏君!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晚年亲自撰写了《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并立碑刻字,以四种文字记录下了他创下的不世之功。历史上,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合称为“康乾盛世”。如果以此来看,乾隆应该是一代雄主才是。

那为什么乾隆突然就成了“千古第一罪人”了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还是乾隆在世界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没能及时跟上步伐,最终导致了原本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华大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百年屈辱。

乾隆统治时期,除了稳定边疆之外,他还编撰了《四库全书》,传承文化。乾隆所作的这一工程,是既有功绩,又有罪过。乾隆谕令负责修书的队伍,除了搜集、收录全国古今以来的各类图书之外,还要负责收集并销毁那些记录了满清黑历史的图书。乾隆大兴文字狱,并不断扩大打击销毁面。最后,《四库全书》虽然收录了3500多种书籍,却也毁掉了3000多种禁书,数万部之巨,给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毁灭真实的文化,毁灭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大的罪恶。

雍正继位,康熙仅给雍正留下了700万两白银。雍正锐意进取,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等改革措施,给乾隆留下了8000多万两的国库银。可是经过乾隆60多年的折腾,最后留给嘉庆的银子几乎为零。

乾隆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等园林;又巡幸各地,六下江南;而且以宽仁治国自诩,导致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于朝野。乾隆不实施革新,还贪图享乐,给清朝之后的统治者立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慈禧垂帘之后,就处处模仿乾隆的奢华。乾隆开启了清朝走向衰落的大门,又给他的“千古第一罪人”的称号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乾隆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沽名钓誉,世人谐谑乾隆,说乾隆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事实的确如此,乾隆所做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为了他的沽名钓誉而为。乾隆的思想,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其他各国都是蛮夷、藩邦,都应该俯首称臣。盲目自大的乾隆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正是因为乾隆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乾隆统治的60余年,正是世界大变革的时代。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大幅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行列。

可是,乾隆呢?1757年,他颁布了禁海令,下令关闭除广州之外的所有通商港口,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将外商限制在广州。乾隆还极力排外,并在1759年颁布了《防夷五事》,规定外商必须住广州指定的会馆;不许在广州过冬;不许外出游玩;大清商人不许向外国人借钱,或者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等等。乾隆的这些举措,不但限制了跟外商的通商,还大大妨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关闭了大清与世界同步进步的大门,致使清朝长期停留在农业社会。

乾隆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对列强进行海外贸易非常不利。为了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欧洲各国纷纷向中国派出使团,试图说服乾隆改变国策,结果均是无功而返。特别是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到访,成了乾隆永久的笑柄。

乾隆为了展示“天朝上国”的威武雄壮和繁盛,特别安排从天津上岸的马戛尔尼使团参观了古北口长城,唬的一帮英国人赞叹不已。然后,由和珅陪同,一路好吃好喝的招待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朗西斯·培林写了一封英文信,通知清政府马戛尔尼奉命访华。书信中,采用了两国平等地位、平等关系叙述。可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不敢直译,为了照顾乾隆的情绪,将平等的口气译成了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尊卑语气。可见,当时乾隆的思想已经腐朽到了何种程度。

一开始,乾隆看到郭世勋的奏折和信件译文之后,非常高兴,连声夸赞,英国这个蛮夷之邦还挺懂礼貌,识礼仪的,好!好!好!乾隆立刻下令广东及沿途官员好好接待,优待使者,并且特别关照,使团携带的货物,免征关税。同时,要求沿途官员使用上等食物免费招待使团,并且赏赐使团每人“一年米石”的俸薪。

可是,当乾隆要接见使团时,发生了著名的“礼仪之争”。按照传统,使节觐见大清皇帝,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可是在英国没有这个礼节,仅是曲臂鞠躬而已。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涉,最后以行“单膝下跪”礼妥协。这一点,惹得乾隆非常不悦。

英国为了这次出访,除了投乾隆所好之外,为了炫耀他们的科学技术,精心挑选了大量的礼物,其中不乏特制款。英国人派出了装有64门大炮的第一流的军舰,来炫耀他们的武力。同时,英国人还想把诸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工业革命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乾隆,并带来了天文与机械完美结合的精美仪器等众多的礼物,希望能够让乾隆感到惊奇和兴奋。同时,英王还特别赠送了当时英国装配有110门大炮的最大战舰的模型给乾隆,外加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轻重武器。英国的用意很明显,暗中向乾隆展示他们的武力。

不过,这在乾隆看来都是小玩意罢了,哪里比得了大清朝的神兵利器刀枪弓箭,还有乾隆自以为先进的火绳枪。

奉行沽名钓誉主义的乾隆虽然在礼仪上多有不满,倒也没有小气。乾隆为了展示央央天朝上国的富裕与大气,大肆赏赐了使团众多的礼品,从使团正副史到仆人、役从皆有赏赐。特别是赐给英王的礼品,不但多,而且都是中国出产的精品。只不过,乾隆拒绝了英王关于通商贸易的所有请求,关闭了中西方交流的途径。

马戛尔尼返回后,在向英国议会提交的报告中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他还说:“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军事工业,军事实力相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马戛尔尼之语,未免夸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清朝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以及其他西方诸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乾隆的妄自尊大,导致清朝失去了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武器的机会,也让清朝失去了提前训练新军的机会,导致清朝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诸国。如果乾隆能够开明思想,跟马戛尔尼使团多做交流的话,鸦片战争应该就不会发生了。即使还是发生了,清军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所以,有人说清朝非亡于慈禧,而是亡于乾隆,是有道理的。也正因为乾隆,在社会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导致了清朝的全面落后。清朝的落后,又导致了之后的百年屈辱。由此说乾隆是到目前为止的“千古第一罪人”,也不能说不合适。

乾隆骨重几两

称骨是根据生辰八字算出的,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其生辰八字为:辛卯年 丁酉月 庚午日 丙子时。辛卯年为1两2钱,丁酉月1两5钱,庚午日为8钱,丙子时为1两6钱。全部相加为5两1钱。所以乾隆皇帝称骨是5两1钱。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我看了前面三位的高论,感觉乾隆是一个千古罪人,这可与正统评价相去甚远。我认为,应该承认乾隆的历史地位,也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这样评价才合符实际。我认为,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还是发展很好的。清朝的衰弱,应该始于道光。乾隆做的几件事,还是有影响的。例如《四库全书》,这是文化盛事。有人说,在编《四库全书》时一些未入选的文选被毁了,有这种有能,但献书的人也不傻,不会留下一个抄本?以《红楼梦》为例,乾隆是读过《红楼梦》的,也多少知道书中写了什么,为何不毁了?乾隆知道,毁不了,民间不知有多少藏本,抄本。所以,说乾隆封杀中国文化,这条不成立。说乾隆闭关锁国,我也是从电视剧里看的,乾隆海禁,当时他沒说什么原因,脸一沉,下令海禁。但我看过一幅漫画:王子对国王说:小汽车真好。国王说:要汽车,就不要国王了。也许乾隆意识到了外国文化的严重威胁,才拒之于门的。总之,看历史人物,一定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条件。

乾隆皇帝可以说有功也有过,其功劳也大,过错也大,今天我们只谈他过错,不过首先申明我们是站在整合清朝和世界发展来谈的,已经跳出了当事人的时代,所以我们不是批判指责,单纯议论他的政策和行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1757年,乾隆颁布禁海令,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颁布禁海令之前,西方列强一直希望用一些洋枪、火炮、轮船之类的洋玩意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

本是一条可以强国富民的好途径,然而乾隆帝视大清为世界的中心,列强缺者我不缺,列强多者多无用,加之没能处理好与外商的关系,导致颁布禁海令,实际上关闭了大清发展经济的大门、与世界共同进步的大门,也就为后来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轰开中国大门埋下伏笔。

二、文化方面,大兴文字狱,控制思想

乾隆年间,乾隆命令把部分书全部回收并销毁,处死曾静。同时大兴文字狱,资料记载,从1735年到1796年,名义在位61年(另有两年虽然退位但仍掌实权),每年发生的案件平均超过了两起,其中一些年份竟有六七起。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政治与文明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尺。

文字狱给汉族读书人造成“避席畏闻文字狱”的心理恐吓的同时,也戗害了读书人的灵智,培养了大批的愚民,造成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政治方面,吏治腐败,重用贪官。

举个最多人知道的人,那就是乾隆皇帝与和珅。乾隆皇帝是清朝当中为数不多的明君,而和珅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之一,其财富甚至可以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但是和珅却是乾隆这位明君最为重用的大臣,甚至可以说是寸步不离。其政治目的不讨论,但由此可见当然贪官众多。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再加之贪官污吏盘剥,人民生活就更困苦了,人民没有经济实力,何谈民主自由发展?

四,军事方面,征战南巡颇多,消耗国力

封建统治虽然登峰造极,但乾隆的统治并没有任何新意。

数十年的盛世让乾隆养成一种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习性,也是因为他这一习性使得清帝国由盛转衰。

平大小和卓之乱、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帝南巡、安南之役等,都极大的消耗前两朝积累的财富,消耗了清朝的国家力民力。

五,野史记载,乾隆默许盗墓,要知道盗墓在古代为人所不耻,即使今天也难以容忍。

乾隆五十年,皇帝已经74岁高龄,陵墓的修建工作已经进行了大半,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却传来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问题,在修建陵墓的时候少了一种名为“金丝楠木”的木材。负责修陵的人就把情况报告给了乾隆。此时如果再从全国各地搜集上等的楠木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乾隆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拥有大量上等楠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明朝皇帝的皇陵。

野史中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就是这次修陵过程中发生的。当时乾隆帝正在修自己的裕陵,但是缺少优良楠木,乾隆把眼光投向了朱棣长陵大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这才降旨修明陵的。虽然经人劝阻,乾隆暂时放弃了拆长陵大殿,但是不死心的乾隆,最后还是命人拆毁了世宗朱厚熜永陵的大殿,并将换下来的楠木,全部用于自己裕陵的修建当中。





乾隆执政期间,号称是一个乾隆盛世,但是其实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来的红利,而乾隆则没有把改革进行下去。并且乾隆执政期间发生了两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处置手段导致了清政府后期的腐败问题,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将进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获取一下贵族大臣的支持,并且者期间大兴文字狱,不允许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狱虽然说清朝各个时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阅会发现,乾隆年间处置的文字狱是最多的,一年之内高达三百多次,这还是有记载的大案。这导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讨论国政,中央集权加深,并且腐败问题开始死灰复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我一直认为闭关锁国真正开始于乾隆年间。当时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目的就是让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这两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较大的过错,其实乾隆还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动,也就是说你从这里去别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报,并且海强制一些地区的百姓迁到便于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实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乾隆的作为也不过是将愚民发挥到了极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