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对唐太宗评价怎样 唐太宗的历史人物评论

目录导航:

  1. 唐玄宗对唐太宗评价怎样
  2. 对魏征的评价50字
  3. 怎么评价汉武帝,唐太宗
  4. 如何评价唐玄宗的功过是非?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启示
  5. 唐太宗论举贤刻画人物的特点
  6. 唐太宗,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评价
  7.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8. 西游记第十回唐太宗人物分析
唐玄宗对唐太宗评价怎样

在后世评价里,唐玄宗从来没有评价过唐太宗。

《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明季历代论书汇编》:“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对魏征的评价50字

对魏征的评价如下

魏征是以刚直不阿、勇于犯颜进谏而著名的大臣。他与唐太宗君臣之间虽然也产生过误会和矛盾,但总的说来是合作得比较好的典型。魏征作为封建社会的名臣,一直受到封建政治家的称赞,把他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封建政治家的某种典型和规范,历代都称赞不已。魏征确实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封建政治家。

魏征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被人认为是贤臣的代表,直言敢谏,册封郑国公。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评价魏征:“尽心於我,献纳忠谠。”意思是说,魏征忠心耿耿,为了国家献出良策,李世民现在的功绩,有一大半是魏征的功劳,魏征不愧为“千古之名臣”。

众所周知,魏征是中国古代“第一诤臣”,与唐太宗一起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在很多人印象中,魏征是一个行事方正、性格耿直,敢于犯上的老先生,相貌上应该没有什么比较女性化的特征。

正因如此,魏征的耿直和倔强在唐太宗看来更像是“傲娇”,越看越觉得让人感动。所以唐太宗说道:“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魏征:

少年孤贫却胸怀大志,性格刚直而敢于直言。忠君王,著名篇,一代谏臣终名垂千古,彪炳千秋。

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在今河北省晋州市,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意思是魏征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镜子。李世民的原文为“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怎么评价汉武帝,唐太宗

汉武帝: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发动对匈奴战争(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他把匈奴赶到欧洲,间接的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开拓疆土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唐太宗 :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

贞观之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 人无完人!

据我所知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这毋庸置疑,但如果用儒家君子标准来衡量他的话,结果恐怕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1、君子事君忠,事亲孝,事兄悌 这条要求李世民显然不符合。李世民通过政变,用刀剑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将其软禁,这是不忠不孝;与哥哥李建成争储位,并将其射杀于玄武门,这是不悌。

2、君子不党 李世民在秦王府时,网罗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文臣如秦府十八学士,武将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结成死党,共谋夺取储位,显然非君子所为。

3、君子不趁人之危 李世民趁草原部族遭遇天灾人祸、实力大打折扣之际,发动进攻,剿灭颉利可汗,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

4、君子应当言行一致 李世民公开嘲笑秦始皇、汉武帝服食仙丹,妄想长生不老,而自己却偷偷服食仙丹,最后竟因此致死,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君子应有的表现。

5、君子坦荡荡,不应当背后议论人。 这一点李世民也没做到,史书记载他退朝后曾对长孙皇后说魏征的坏话:“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原因是“魏征这个家伙,总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我!”

6、君子应当善始善终 李世民能善始而不能克终,贞观初年他能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而贞观后期则渐渐心骄志满,听不进群臣的意见,并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如诛杀李君羡。当时民间谣传“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君羡是武安人、官居左武卫将军、镇守玄武门、封爵武连郡公,都跟“武”字相关,小名“五娘子”,又跟“女”字沾边。李世民怀疑他就是那个名应图谶的人,于是找个借口将他杀了。 …… 总之,用儒家君子标准来衡量李世民的话,他不忠、不孝、不悌、结党营私、趁人之危、言行不一、背后议人是非、不能善始善终……,显然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各位怎么看呢? 汉武帝(前156一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汉高祖的曾孙,公元前156年生于猗立殿,他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帝位。尽管汉武帝即位时还很年轻,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国的办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让丞相、御史、郡守、诸侯王等人推荐贤良方正。诏令一下,各地推举了不少读书人,有100多人被选送到中央政府。汉武帝亲自策问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其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种主张恰好符合汉武帝统一天下的愿望,因此,汉武帝大为称赞,丞相卫绾也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指出各地派来的贤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纵横家一派的,还有其这各派的,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各立一说,会把朝庭扰乱,应当一律不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卫绾的建议,只把公孙弘,庄助等几个儒家学派的留下,其余的人一律不加任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墨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上,也很敏锐和果断。他懂得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首先要提高生产,增强经济能力。他一方面稳定个体小农经济,宣布“重本轻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对地主的兼并和不法行为加以限制。同时他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修了引谓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这样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后的20年里,又实施了新财政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整理币制,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直接控制起来;废销各种杂劣铜钱,统一推行“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设立盐官和铁官。控制与经济命脉有关的大手工业和大商业。这些政策的实行,充裕了汉王朝的财政。 汉武帝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武帝决定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和新政策,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役。这3次战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匈奴贵族以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居生产。但这些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富,使广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为了联合西域,共抗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产交流的新纪元。不但促进了亚洲各地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公元前88年,汉武帝70岁时,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他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为了防止太后专权,汉武帝又杀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安排好后事以后,不久就死去了。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这样的人,多半喜欢亲自操刀。所以武帝一朝,宰相成为摆设。雄才大略的皇帝往往独断专行,无法无天,不把制度放在眼里。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明君。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於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

◎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在维护国家统一上做得都很好:

唐太宗打败颉利,统一了北方草原

汉武帝压制住了北方匈奴对中原的侵略

2。对外交往上都有不小成果: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

唐太宗时期与日本等东方国家,天竺等西域国家都有往来 他们的王朝代表着中国的鼎盛,都是结束分裂却又迅速灭亡的王朝,都是亡在一个夺长兄之位的二世手中。

他们都不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他们的皇位都是经过明争暗斗得来的。

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都是千古一帝的有力竞争者。他们一生有着丰功伟绩,但是,也有着一个抹不掉的罪孽,即“巫蛊之祸”和“玄武门之变”。

“巫蛊之祸”里汉武帝逼死了自己的嫡亲子孙,“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射杀了自己的嫡亲兄弟。都是人间惨剧。

同时,也制造了两个可怜的太子:戾太子刘据和隐太子李建成。

他们都有着一个好皇后,卫皇后和长孙皇后,所以,她们在的后宫从也未有争风吃醋的风波。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好舅子,卫青和长孙无忌。他们是历来外戚中的另类,他们有德有才,不仅没有危害社稷,还有功于国家。

他们还都有一个好姐姐,被称作平阳公主。

他们在重用人才上都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胸怀,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重用奴产子的卫青;唐太宗不计前嫌,重用前太子的谋士魏征。

他们的重臣当中都有一段私奔的千古佳话:卓文君私奔相如,红拂女夜奔李靖。

他们都在对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他们一生中作过许多正确的决定,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都犯了错误。汉武帝一直介意“子不类父”,使小人钻了空子,酿成“巫蛊之祸”,不得不立幼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明争暗斗,相继被废,最后,李世民选立了懦弱的李治。

他们因晚年还好色不倦,宠爱的美女赵勾弋和武则天,直接或间接的给他们的后代带来了一场灾祸。

他们都以为自己为后代打点好了一切,只是,他们都没想到:

汉武帝没想到刘弗陵会短命到连孩子都没有,更没想到被他关进监狱的刘病已会回来拿回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唐太宗没想到李治懦弱到连老婆都怕,更没想到被他送进尼姑庵的武则天会回来夺走本来只属于男人的权利。




如何评价唐玄宗的功过是非?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启示

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明皇窥浴图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陈玄礼郭子仪李光弼许远张巡颜杲卿鲁灵张介然。

少时英气逼人,有胆略有智谋,诛杀韦后而拥戴其父相王李旦为新皇,也因此被立为皇太子。

玄宗即位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开元盛世达成,为唐朝最昌盛之时。

晚年宠幸杨玉环,导致国力下降,造成安史之乱,此为隆基之过也。

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初步基础

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同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代

3,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文化呈现开放多元的色彩

总评;尽管唐太宗的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太宗论举贤刻画人物的特点

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本文在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方面带给我们启示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族人,本质上是同族人,统治同族人还开创了开明盛世贞观之治。而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是蒙古族人,本质上是外族人统治汉族人,也可以说是侵略者。

用主席的词来回答你: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谦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忽必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还不如唐宗和成吉思汗。

唐太宗: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宋太祖:建立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朝代,当时全世界75%的财富都在中国。

成吉思汗:客观打开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拉近了这个世界的距离,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严格来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他是蒙古人,当时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唐太宗(598649年)即李世民,李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在位23年(627—649年),

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视民如子,不分华夷,海纳百川,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世誉“贞观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之一。

李世民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被夷狄蛮羌尊为“天可汗”。李世民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高峰,还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他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

唐太宗是一位开国君王,经历了建国的艰难,生死,兄弟权位之争,兄长,弟弟,之间相残,亲人相残,如此之激烈,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有的,摆在他面前之有两条路,残暴之君和盛世明君,重生之后必有一作为,生死关经历过好几回的人,胸怀之宽广不是常人能所及的,造就伟大的盛世也就是必然。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就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

他对隋朝后期天下大乱的情景心有余悸,所以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充分认识到要以民为本,不能过分压榨百姓。他采取了减轻税赋,发展生产,保持物价低平,治安状况良好。

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他要求官员廉洁奉公,严格执法与守法,严惩官员违法和渎职,重新树立起百姓对官府的信心和依赖。

唐太宗把用人和保持时局稳定结合起来,善于用人,不管出身地位如何,只要对国家有用就积极吸纳录用。在用人做事方面,他管放得体,让有真才实学之人能够人尽其才。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历史上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因为他知道,凭一己之力难以考虑周全,做到尽善尽美。以上这些充分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胸襟。这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最应该拥有的大智慧。

唐太宗派军队平定了东突厥,收复高昌,平定西域大部地区,重新打通了中西陆路交通---丝绸之路。唐朝在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大漠,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的广袤疆域里设立州县。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唐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他相信“中国既安,四夷皆服”。他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受各部落首领拥护和爱戴。

正是这些积极的发展政策,让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一代明君。

西游记第十回唐太宗人物分析

唐太宗的魂灵到了地府,崔判官来迎接。

唐太宗将魏征事先写好的书信交给崔判官,崔判官阅后,答应会将唐太宗送回阳间。崔判官把生死簿里死期从“贞观一十三年”改成“贞观三十三年”。唐太宗看了地府,接了阳间人相良放在阴间的一库金银,以打发鬼魂。又答应地府十王回到阳间后送南瓜到地府、答应崔判官办水陆大会超度冤魂。回到阳间后,唐太宗将地府见闻告诉大臣们,赦天下罪人、还相良金银、准备水陆大会。又招来一人刘全头顶南瓜到地府,后来阎王准许刘全夫妇回到阳间生活。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唐太宗的魂灵到了地府,崔判官来迎接。

唐太宗将魏征事先写好的书信交给崔判官,崔判官阅后,答应会将唐太宗送回阳间。崔判官把生死簿里死期从“贞观一十三年”改成“贞观三十三年”。唐太宗看了地府,接了阳间人相良放在阴间的一库金银,以打发鬼魂。又答应地府十王回到阳间后送南瓜到地府、答应崔判官办水陆大会超度冤魂。回到阳间后,唐太宗将地府见闻告诉大臣们,赦天下罪人、还相良金银、准备水陆大会。又招来一人刘全头顶南瓜到地府,后来阎王准许刘全夫妇回到阳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