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顺序名单 清朝嘉庆年间陈氏家族历史

目录导航:

  1. 爱新觉罗家族顺序名单
  2. 一榜九进士怎么来的
  3. 陈氏祠堂大门对联横批
  4. 陈氏有多少名将
  5. 在同治年间在福建莆田有没有一位叫陈奋清的进士
  6. 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7. 嘉庆帝皇后的下场
  8. 陈怀远的介绍
爱新觉罗家族顺序名单

清高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

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嘉庆皇帝 爱新觉罗·顒琰

道光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同治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20个皇女,其中序齿的有24位皇子,10位皇女。

康熙诸子

次序 序齿 名字 生卒 封爵 生母

1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2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3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4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13年正月荣妃马佳氏

5长子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雍正12年 多罗直郡王 惠妃纳喇氏

6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7次子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雍正02年12月 理密亲王 孝诚仁皇后

8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康熙16年3月 荣妃马佳氏

9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康熙18年正月 通嫔纳喇氏

10三子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雍正10年 诚隐亲王 荣妃马佳氏

11四子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雍正13年8月 雍正帝 孝恭仁皇后

12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康熙19年02月 通嫔纳喇氏

13五子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雍正10年5月 恒温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14六子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15七子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雍正08年 淳度亲王 成妃戴佳氏

16八子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雍正04年9月 廉亲王 良妃卫氏

17九子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雍正4年8月 贝子 宜妃郭络罗氏

18十子 胤(示我)康熙22年10月11日--乾隆6年9月 敦郡王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19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20十一子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康熙35年7月 宜妃郭络罗氏

21 十二子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乾隆28年07月 履懿亲王 定嫔万流哈氏

22 十三子 胤祥 康熙25年10月1日--雍正8年5月 怡贤亲王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23 十四子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乾隆20年正月 恂勤郡王 孝恭仁皇后

24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康熙30年3月 平妃赫舍里氏

25 十五子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雍正9年2月 愉恪郡王 顺懿密妃王氏

26十六子 胤禄 康熙34年6月18日--乾隆32年2月 庄恪亲王 顺懿密妃王氏

27十七子 胤礼 康熙36年3月2日--乾隆3年2月 果毅亲王 纯裕勤妃陈氏

28十八子 胤祄 康熙40年8月8日--康熙47年9月 顺懿密妃王氏

29 十九子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30 二十子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乾隆20年正月 简靖贝勒 襄嫔高氏

31 二十一子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乾隆23年05月 慎靖郡王 熙嫔陈氏

32二十二子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乾隆08年12月 恭勤贝勒 谨嫔色赫图氏

33 胤禐 康熙52年02月--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34 二十三子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乾隆50年07月 贝勒 静嫔石氏

35 二十四子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乾隆38年10月 (言咸)亲王 穆嫔陈氏

一榜九进士怎么来的

一门九进士,三朝六翰林,指的是陈廷敬家族在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陈氏祠堂大门对联横批

颍川世泽;

太丘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下联典出舜之后妫满,周初封于陈,春秋陈国,建于颍川(今河南省淮阳一带)。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颍水流芳;

敦睦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之子陈纪、陈谌,二人才德俱优。

慈训杖下;

懿范堂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陈尧咨以善射自矜,其母怒以杖击咨,后尧咨政绩显著。陈安节之妻王氏以厚赀嫁小姑,乡人称为陈堂前。

苏城世泽;

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四勿堂堂联。

元龙豪气;

华岳希夷。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三国陈登,字元龙,有威名。许汜言: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下联典出五代陈抟,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太丘德望;

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

才擅六奇。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

悬榻待贤。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

望重三君。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济时伟略;

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曹操书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下联典出东汉陈登,具豪气,有济时伟略。

绳其祖式;

贻厥孙谋。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陈氏家庙联

〖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楚开纪元;

文佳第一人。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建国号张楚。下联典出唐朝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曾号文佳皇帝。

〖陈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三君翊汉光乔梓;

三阮扶唐驾竹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姓宗祠颍川堂联。上联典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下联典指唐陈政及其子陈元光。

笔新墨奇避乱草;

光远正大辅中山。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陈洪绶。下联典指近代陈少白。

禁锢卅年名益著;

推敲七字户常扃。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陈寔。下联典指北宋陈无己。

天下太平无一事;

山中高卧有千年。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华山庙联。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前清举人韩国钧赠陈毅联。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陈元龙自题联。

风雷驱大地;

浩气贯长虹。

陈毅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集自陈毅元帅句。

同安出英豪;

集美献爱心。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末抗英将领陈化成,福建省同安人。下联典出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福建省集美人。

〖陈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鼎甲绵绵接武;

春魁世世光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陈文忠、陈文肃兄弟,先后中状元。下联典指明代状元陈安、陈循、陈谨等。

茶敬樽节退让;

康乐和系平安。

陈鳣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嘉庆举人陈鳣联。

虚其心,实其腹;

骥之子,凤之雏。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陈姓名人陈方伯赠侄联。

亭台不落匡山后;

策杖曾经工部来。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唐代诗人陈子昂读书台联。上联典指李白,匡山在四川江油县西,李白曾在此读书。下联典指杜甫,策杖,即拄杖。工部,指唐代大诗人杜甫。

派衍侯卿似续远;

祖安磐石燕诒长。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平和县磐石乡陈氏宗祠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

千古人间义字香。

唐僖宗李儇赐江苏江州义门陈氏联

〖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振兴中华,苏城世泽;

源远流长,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新编四勿堂堂联。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

少年博学,张华惜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五代南唐诗人陈贶,居庐山近四十年,授官固辞。下联典出魏、晋间史学家陈寿。

义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

居同五百多载,天下无双。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州义门陈氏宗祠联

宰揭仕深,祖泽培基数百载;

分蒲叶茂,孙支耀振万千秋。

佚名撰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陈姓宗祠联

此支陈氏由明末清初在福建省蒲田县迁徙广东的陈氏分支。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

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陈登。下联典指三国陈琳。

尧咨母训子以仁,声随杖下;

安节妻分财不吝,时号堂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陈尧咨母。下联典指宋陈堂前。

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

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市全台陈氏宗祠联。

孝友景先贤,难弟难兄,恍见德星长聚;

祠堂临古渡,群昭群穆,共分明月无边。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联。

坐丹山或松或柏,万叶千枝不外本根所出;

观剑水是泾是渭,上流下递总由原绪而分。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樟湖坂(原名漳湖坂)陈氏宗祠联

数十世避乱侨居,凤粤发祥,羡者蕃,肯构肯堂,黎阁家声光自晋;

三百年创业重统,莺迁衍庆,喜此日,美轮美奂,棠江庙貌著维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福安县甘棠堡陈氏宗祠联。

元龙豪气;

华岳希夷。

太丘德望;

颖水渊源。

名高七彦;

才擅六奇。

昌期五世;

望重三君。

济时伟略;

经国文章。

颖川世泽;

太丘家声。

慈训杖下;

懿范堂前。

风雷驱大地;

浩气贯长虹。

虚其心实其腹;

骥之子凤之雏。

三君翊汉光乔梓;

二陈扶唐驾竹林。

天下太平无一事;

山中高卧有千年。

笔新墨奇避乱草;

光远正大辅中山。

禁锢卅年名益著;

推敲七字户常扃。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亭台不落匡山后;

策杖曾经工部来。

派衍侯卿似续远;

祖安磐石燕诒长。

九重天上旌书贵;

千古人间义字香。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

少年博学张华惜才。

振兴中华苏城世泽;

源远流长四勿家声。

义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

居同五百多载天下无双。

宰揭仕深祖泽培基数百载;

分蒲叶茂孙支耀振万千秋。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

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

尧咨母训子以仁声随杖下;

安节妻分财不吝时号堂前。

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

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

孝友景先贤难弟难兄恍见德星长聚;

祠堂临古渡群昭群穆共分明月无边。

坐丹山或松或柏万叶千枝不外本根所出;

观剑水是泾是渭上流下递总由原绪而分。

阀阅焕牂牁争夸妫水长流弓冶箕裘绵百世;

祠堂邻宝秀更喜瑞湖在望波光山色满一门。

数十世避乱侨居凤粤发祥羡者蕃肯构肯堂黎阁家声光自晋;

三百年创业重统莺迁衍庆喜此日美轮美奂棠江庙貌著维新。

祠堂对联,请参考!

一、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二、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三、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陈氏有多少名将

陈姓是在我国百家姓中排行前十的大姓,国内拥有7000多万的人口,全球接近一亿。

陈姓开国元帅有一位,那就是陈毅元帅。

陈姓开国大将也有一位,他就是陈赓大将。

陈姓开国上将有6位。他们分别是陈再道上将、陈奇涵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士榘上将、陈伯钧上将、陈明仁上将。

陈姓开国中将有5位,他们分别是陈康中将、陈仁麒中将、陈正湘中将、陈先瑞中将、陈庆先中将。

有10大名将

1.陈奇瑜,字玉铉,明末抗击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崇祯五年,陈奇瑜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曾一度将李自成困于车箱峡。

2.陈武,字子烈,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3.陈俊,字子昭,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陈俊一开始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历任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太山太守、琅邪太守。先后受封为新处侯、祝阿侯。

4.陈显达,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陈显达是南齐将领,骁勇善战、威名赫赫,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奉萧道成之命,先后平定益州平乱、南阳之战、隔城之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陈显达的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

5.陈到,字叔至,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自豫州随刘备,名位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章武三年,以护军属李严镇永安。建兴四年,李严移屯江州,留到督永安,迁征西将军,封亭侯。

6.陈玉成,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骁勇善战,与李秀成并为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两大将领,被封英王。陈玉成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胡林翼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其他何足虑耶!”陈玉成与李秀成先后摧毁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缓解了天京的压力。但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终年26岁。

7.陈汤,字子公,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陈汤也是整个汉朝唯一一个攻杀匈奴单于的名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

8.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陈化成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

9.陈璘,字朝爵,号龙崖,明代将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10.陈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南梁三杰之一。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大通元年,44岁的陈庆之初次带兵,战涡阳取得大胜。中大通元年,陈庆之率兵7000人攻北魏,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打败北魏数十万大军,所向无敌,一直到攻入北魏首都洛阳。

名将有49位。

1955年授衔的高级将领中姓陈有:元帅:陈毅;大将陈赓;上将:陈士榘、陈明仁、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锡联;中将:陈庆先、陈 康、陈仁麒、陈正湘、陈先瑞;少将姓陈的有49位.

在同治年间在福建莆田有没有一位叫陈奋清的进士

清莆田陈姓进士有:

顺治:陈胤甲,陈(王生)

雍正:陈汝亨,陈汝霖

乾隆:陈承会

嘉庆:陈池养,陈云章

=================================

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所说的该进士是以上某个人,但陈奋清这个名字是以字行或是另取的名字,而不是中榜时的榜名(也就是正式名字,相当于现在户口簿上的名字)。但是问题是同治年间并没有来自莆田的陈姓进士。所以就有第二种可能,时间记载有错误,不是同治年间,而是以上所记载的某个时期。因为《进士名录》的记载只有偶尔名次上会记载错误,一般不会出现这么大年份的错误。

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潮汕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潮州话源自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有部分不同。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 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 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故潮州话又被认为可能是最古老的闽南话。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

潮汕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后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话)与府城(潮州话)不能通。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 潮汕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

“举室南迁”对于潮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著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移民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 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嘉庆帝皇后的下场

嘉庆帝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病死,第二任皇后老死。

嘉庆是乾隆钦点的继承人,即使当皇子时,娶老婆也是乾隆给操办。当皇子,他娶是喜塔拉氏,是内务总管和尔经额之女。通过选秀后进入皇宫,送给了嘉庆作妻子。乾隆皇帝秘密立储第二年,乾隆下令,封喜塔拉氏为妯福晋,当时嘉庆只有15岁,在父亲诏令下,自己妻子被封为正妻。这也是清朝传统,即使嫁给皇子,但没有皇帝的命令,是妃还是嫡福晋,要由皇帝定。但嘉庆皇帝还没有继位时,喜塔拉氏就于乾隆四十七年病逝了。不过给嘉庆留下一儿两女。儿子就是绵宁,后来继位的道光皇帝。喜塔拉氏死后不久,嘉庆就继位了,他封喜塔拉氏为考淑睿皇后。而乾隆还是太上皇,因此,嘉庆再次面临选后的问题。按照乾隆的要求,嘉庆又册封一位贵妃为皇后,这就是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钮祜禄氏早在嘉庆没继位时就通过选秀进入宫中,嘉庆继位不久才被封为贵妃。嘉庆这位皇后钮祜禄氏,可比第一皇后命长,她一直到道光二十年才去世,享年74岁。钮祷禄氏生两个儿子,分别是三皇子绵恺、四皇子绵析。

被嘉靖皇帝踢死的陈皇后,他不顾及皇后已经怀有身孕的事实,对皇后拳脚相加,甚至还专门对着皇后的肚子踢了下去,丝毫没有一点认为腹中胎儿是自己的亲骨肉的考虑。陈皇后一个娇柔女子,此时又怀有身孕哪能遭受如此暴力,顿时就昏倒了过去,并且下身大出血,最终连太医都束手无策,只能任由皇后不治身亡。 被抽死的张皇后

陈皇后死后不久,这位曾经引起了陈皇后的醋意的宫女张氏便走马上任,一路直升最终成了大明王朝的皇后。

因为前车之鉴,这个张皇后对嘉靖皇帝丝毫不敢悖逆,一言一行都十分的小心翼翼,生怕引起皇帝的暴虐行为。

但是事事小心的张皇后还是撞在了嘉靖皇帝的枪口上,嘉靖皇帝喜好道术,甚至在宫中也修习道术,所以他的皇后也要穿着皇帝亲自设计的衣服,参加各种祭祀活动。

张皇后不免有些许不满,可是没想到这一下引起了嘉靖的愤怒,直接将她鞭笞之后废掉皇后的尊号,送到了冷宫之中不久就死了。同样,在她死后一切礼节按照普通妃子的规程处理。被活活烧死的方氏

废后不久,嘉靖皇帝就重新立了一位新皇后——方氏。

因为嘉靖其人对待宫女十分严苛狠毒,所以一位宫女怀恨在心差点就勒死了他。

皇后方氏趁着这个机会想要打击报复敢于自己争宠的端妃,便栽赃给了端妃,导致端妃被凌迟处死。

嘉靖皇帝听闻之后非常生气,但是并未有所动作,直到五年后皇后的寝宫的坤宁宫发生大火,皇帝阻止了前去营救皇后的宦官,将皇后活活烧死在宫中。

在我国悠久的封建时代,有无数君主,亦有无数位皇后。皇后是后宫妃子之首,这位子当然吸引了后宫无数妃子的期望。皇后在宫中自然遭受到许多妃子的羡慕,这些妃子会用许多狠毒的手段来把皇后拉下台,让自己坐上那个令人羡慕的位置。这些失去后位的皇后的下场都不好,她们至多会被打入冷宫,可是历史上嘉靖帝有三位皇后,这些皇后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惨,而让她们有这样的下场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夫君。

嘉靖帝的,上一任皇帝没有孩子继承皇位就找到了朱厚熜。让他继承皇位。嘉靖帝不满意孝宗的妻子张氏,但是苦于张氏是堂堂太后自己也不感当众做什么。于是他就把自己对张太后的恨和不满都放在心里。在朱厚熜坐上皇位没有多久,张太后就决定要给皇上选妃。于是一大批家风良好,性子温婉,长相美丽的名门之后就被选进宫了。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张太后就给皇帝选了三位妃子,这时就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些妃子是由张太后一手选拔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皇帝的同意,况且是张太后选拔出来的人对张太后的忠心自然就可以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使得皇帝心里特别的不舒服。他对张太后的恨就又多了一点。

随后被选中的三个人就被迎入宫中,她们之中的一位陈氏就成为了皇后。她们三人就侍奉皇帝7年也没有什么事情。在嘉靖七年也就是1528年,陈皇后已经怀孕了几个月,这让陈皇后的心里十分的高兴,毕竟自己是在后宫之中第一个第一个怀孕的人。在陈皇后怀孕之后皇帝自然去找另外两位妃子的次数多了陈皇后自己在心理就有一些不高兴了。一天皇后在和皇帝说话的时候,另外的两个妃子在一旁侍奉,皇帝还和他们眉来眼去,皇后心里就更加的不舒服了。忍着忍着她就忍不住了于是她就被自己的茶杯用力的放在桌子上,看到这皇帝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了,当时他就生气了,皇后看到皇帝生气自己心里就十分害怕,于是她的孩子就没有了,而她也出现了血崩,流血不止,没有多久后就死掉了。这件事情看起来是皇后一手造成的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在皇后死去没有多久,皇帝对大臣说了这件事,矛头就指向张太后,还说只要张太后在插手自己的私事自己就永远不立后。陈皇后的葬礼也十分的简陋,也没有享有她自己本该享有的规格。

不久另一个妃子张氏被立为皇后。嘉靖帝对张氏很好,张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子,她不争不抢,一直帮助皇帝打理后宫,而且在生活上她也帮了皇帝很多忙。皇帝对她也很好。张太后有两个兄弟,这两个兄弟天天为非作歹,不干好事,皇帝就把他们两人关了起来,于是张太后就去找皇帝,让皇帝放了他们,皇帝不答应她也没有办法。于是她就去找张皇后,张皇后就替她向皇帝求情。皇帝听后就觉得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废了皇后。张皇后最后在冷宫伤心而亡。这个皇后为是因为张太后而死,她也是皇帝和张太后两人之间斗争的牺牲品。

废掉张皇后不久,皇帝就立了方氏为皇后。方氏这个人皇帝面前十分的听话,什么事情都以皇帝为重。平日里她对皇帝的照顾也十分的周到,贴心。深得皇帝的喜欢。在当时还有一个曹端妃,她在当时也十分得宠,而且她还生有两个女儿。在壬寅宫变的时候皇帝没有被宫女杀死,皇帝就处死了当时所有有关的人,方皇后找了一个借口杀死了曹氏。几年后皇帝得知真相后就觉得方皇后太恶毒了。五年后方皇后所住的宫殿着火,皇帝就拦住了前去救火的太监。方皇后就被活活地烧死在自己的宫殿之中。

在宫变之后嘉靖帝也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他开始迷恋丹药,自己也因为吃了太多的丹药中毒而亡。

陈怀远的介绍

陈怀远,字泽普,监生,陈家沟陈氏十五世,师陈有本,嘉庆、道光间陈家沟太极拳名手,文武兼修之外,亦为嘉、道间名医也,乡里目之为和缓,尤善痘疹独步杏林,坐堂悬壶,虽妇人童稚,无不受其活命之恩,于家传拳术尤臻神好,未尝以术骄人,学文亦以名医著称,人皆言其家教之善,为公硕德之报耳。陈家沟武医相融,历代不乏深通岐黄者,济世活人,造福一方百姓。

剧中,孙淳饰演的陈怀远是国民党的一名骁将,黄埔一期出身的他能征善战、智谋过人,其实他的主要原型就是战功彪炳又个性十足的名将陈明仁,在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排名第36位。1949年8月4日,陈明仁率部起义,使长沙免遭战火涂炭,毛泽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荣获—级解放勋章,他参与的两湖解放至今仍被两湖人民铭记。”说陈明仁是陈怀远的主要原型,尤小刚坦言是因为剧中设计陈怀远从白部脱身提前发动起义的情节借鉴了另一位国民党将领张轸的事迹,“不过,打昆仑关和守四平的战功、被蒋介石排挤、被白崇禧疑忌和拉拢,还有部下在起义之际叛变的情节,还是契合了陈明仁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