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免宿将兵权什么意思
- 赵匡胤手下战将
- 赵匡胤手下猛将排名
- 赵匡胤为什么兵变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哪些人的兵权
- 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
-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的意思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赵匡胤手下战将赵匡胤手下有五位大将,分别是:
高怀德,李处耘,石守信,曹彬,王全斌。
王全斌出身将门,自幼就胆识过人。他的父亲为后唐岢岚军使,私下畜养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怀疑他心存异志,召见他,他害怕不敢去。
当时王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
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高怀德
高怀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名将、开国功臣。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即日,命潘美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
开宝五年(972年),兼岭南道转运使。开宝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伐北汉,又被任为知幽州行府事,随太宗北伐辽,兵败而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门观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
2、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3、石守信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将领。
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烈。
4、李继勋
李继勋(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
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时,怠于守御,后周将士死者数百人,周世宗以李继勋武臣,不责。但是免去他的军职,改任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节度使而改为右武卫大将军。
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有参与兵变。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赵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及抗击北汉。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开宝元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李继勋两次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出征北汉,开宝三年(970年),李继勋改为天雄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勋因病回洛阳,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去世,终年62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5、沈义伦
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
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6、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
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天子。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鲁国公。次年罢相。同年九月去世,获赠中书令。
范质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
赵匡胤手下猛将排名1.高怀德
高怀德是出生于926年,生活在五代十国至北宋过渡时期的北宋开国功臣,他同时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在北宋建立后,先后平定了李重进、李筠的叛乱,并因其自觉上缴兵权而先后官至节度使、都点检等职位,在其死后被追封为渤海郡王。
2.李处耘
这位出生于920年,身处五代至北宋过渡时期的北宋开国将领,为北宋统一中国、开疆拓土、平定战乱立下汗马功劳,在着重颇具功勋,在朝中先后出任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等职,在966年去世后,被追赠为检校太傅、宣德军节度,他的第二位女儿还成为宋太宗第三任妻子李皇后。
3.石守信
石守信是出生于928年,先后经历后周、北宋两朝的最早追随赵匡胤的北宋开国名将之一,并且还与赵匡胤结为异性兄弟,在战场上先后经历了高平之战和淮南之战,在宋朝建立后还平定了李重进、李筠的叛乱,到了宋太宗时期被封为卫国公,去世后追赠秦王。
4.曹彬
曹彬是出生于931年,先后经历后周、北宋两代的北宋开国名将,因在军中勇猛过人,且军纪严明而被赵匡胤赏识,在宋朝建立后,先后参与对后蜀、南唐的攻伐战争,并且还参与了三路伐辽的战役,因失败而被贬职,到了999年病逝后被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
5.王全斌
王全斌是出生于908年,先后经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代的北宋初年出名将令,曾率军参与多次伐辽战役,并在宋朝建立后参与过征伐北汉、后蜀等多场战争,攻克多座城池,最终因纵容将士烧杀抢掠,而被贬值,976年病逝后获赠中书令。
6.张令铎
张令铎是出生于911年,身处五代末期到北宋初期的北宋著名将领,是具有翊戴之勋的北宋开国功臣之易,在宋朝建立后先后在朝中任镇宁军节度使等职位,这位一生先后经历40多场大大小小战役的将军在970年因病去世。
7.王审琦
王审琦是出生于925年,先后历经后周、北宋两代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跟随赵匡胤后为北宋统一中国做出杰出贡献,并在宋朝建立后帮住平定李重进、李筠等人的叛乱,在交出兵权后先后在朝中历任都巡检、同平章事等职位,974年去世后被追赠琅琊郡王、中书令。
8.王彦升
这是一位身处五代十国向宋朝过渡时期,先后历经后堂、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代的北宋名将,960年发生在宋太祖赵匡胤身上的陈桥兵变就是由其策划,并诛杀了后周大将韩通,在宋朝建立后因诬陷敲诈宰相而被贬职到多地,974年病逝在乾州。
9.潘美
潘美是出生于925年,在宋朝建立前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先后灭了南汉,率军平定岭表、江南、太原等多地,并且还与曹彬配合一同攻克南唐,在宋朝建立后因雁门关之捷而被封代国公,到了后期的三路伐辽战役中失败而被削职,到了999年逝世后被追封郑王。
10.李继勋
李继勋是出生于916年,先后经历后汉、后周、宋朝三代的北宋名将,并且是与宋太祖赵匡胤结为异性兄弟的义社十兄弟之一,曾先后夺回辽州,击败了契丹和北汉联军,在宋朝建立后因病在朝中担任着太子太师,977年去世后被追封陇西郡王。
赵匡胤为什么兵变赵匡胤兵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有实力篡位兵变,还有就是后周最牛逼的皇帝柴荣去世后没有人可以压制得了他了。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事件中的表现堪称影帝级,同时还宣称优待柴氏宗族可是柴荣的长子柴宗训在二十岁时不清不楚的英年早逝。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赵匡胤年少就有大志,为了建立宋朝完成统一需要发动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北宋中期社会出现三冗两积的局面, 也是他的处理不当之处。
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
一次看似普通的军事政变,一次看似寻常的改朝换代,一个没有流血的朝代更迭,其中却蕴含着改变了中国国家民族性格的因素,历史就是这样,在无形中、在人们不经意间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影响了以后的时代发展和民族!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哪些人的兵权基本上解除了最精锐的禁军高级将领的军权。包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则是更早就已经解除了的。
原任“侍卫都指挥使”兼“归德节度使”的石守信,改为“天平节度使”,保留“侍卫都指挥使”的虚衔;
原任“殿前副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的高怀德,改为“归德节度使”;
原任“殿前都指挥使”兼“义成节度使”的王审琦,改为“忠正节度使”;
原任“侍卫都虞侯”兼“镇安节度使”的张令铎,改为“镇安节度使”。
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
赵匡胤手下的将领很多,但是从战功和知名度来看我认为排第一的应该是潘美。
潘美与赵匡胤关系非常密切,970率军灭南汉,978年与曹彬一起攻灭十国最强的南唐。
可惜在赵光义北方辽国时,因为指挥失误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使得后世把他艺术化成了方面人物潘仁美。
是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将领。
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他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封威武郡王,赐谥“武烈”。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即日,命潘美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
开宝五年(972年),兼岭南道转运使。开宝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伐北汉,又被任为知幽州行府事,随太宗北伐辽,兵败而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门观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
2、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一大将是高怀德。
高怀德
高怀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高怀德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他与南唐军决战于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后周世宗柴荣命令高怀德率领帐下亲信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高怀德连夜渡过淮河,等到天明,南唐军才发觉,前来迎战。高怀德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而回,完全探清南唐军的虚实。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权,任命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后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为妻,加封驸马都尉。李筠在上党反叛,宋太祖要御驾亲征,先命令高怀德率领所部与石守信联合进攻,结果在泽州南攻破李筠军队。反叛平定后,他以战功升任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后跟随宋太祖平定扬州。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高怀德是将门之后,熟悉军事,不喜欢读书,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他善于音律,能够自己作曲,曲韵十分精妙。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改任武胜军节度。同年七月,高怀德去世,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在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说的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在北宋,名相辈出,比如赵普、寇准、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但是却缺少像岳飞一样的名将,而到了南宋,这种情况恰好倒了过来。北宋将近170年,优秀的文官一大把,可是拿得出手的武将却少得可怜,除了开国时期的曹彬、潘美、杨业等寥寥几位,大部分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人说“物以稀为贵”,可是,名将在北宋并不能得到“保护动物”的待遇,相反,稍微出点风头,就可能有性命之虞。
要说北宋为数不多的名将之中,就数狄青最为有名,其战绩堪称北宋第一名将。他出身贫农,最后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这是宋朝时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官职。岳飞如此功勋,也只做到了枢密副使。狄青是山西汾阳人,家里世代务农,而狄青少时善于骑射,后来投军。当时,宋朝为了防止士兵逃走,就在士卒们的脸上纹上字迹,这称为是“黥面”。这跟水浒里,宋江、林冲等人被脸上刺字差不多,是很屈辱的。
宋仁宗宝元年间,西夏王李元昊侵犯宋境。当时,宋军屡屡被西夏军击败,产生了畏敌怯战情绪。狄青来到前线后,每每作为前锋出战。这里要交代一下狄青的外貌,他长得面容清秀,大帅哥一枚,但因为需要打先锋,如此相貌显然不够唬人。于是,狄青专门打了一个青面獠牙的铜面具,戴在脸上,同时披头散发,形同鬼怪出没,让敌人闻风丧胆。四年之间,狄青历经大小25战,屡立战功,从一名九品武官,升任枢密副使。后来,侬智高在广西叛乱,狄青作为主将平叛,归来后因战功被任命为枢密使。
宋朝重文轻武,这一点,狄青不是没有体会。所以在任枢密使的四年之间,他低调做人、勤勤恳恳,可是,仍然没能逃脱朝廷的猜忌和疑虑,更挡不住在他背后的一张张嘴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传闻。比如:有人说:狄青家里的狗很厉害,头上都长出了一双角,好像是一头麒麟唉!有人说:狄青家里半年里怪光冲天,好像当年五代时,朱温家里的一样!“麒麟”祥瑞降在了狄青家里,反唐的朱温家里的火光,也同样出现在了狄青家……这些人,就差直说狄青要“造反”了!
除了这些装神弄鬼的恶意毁谤,朝廷里的负面声音也不绝于耳。以写《醉翁亭记》而闻名的欧阳修,曾经直白的给宋仁宗说:“武人在朝中任要职,不是国家之福啊?希望陛下把狄青远调,这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保全狄青个人!”欧阳修文章写得不错,但他这理论不敢苟同,武人在朝中任要职不吉利,难道文官就吉利?而另一位重臣文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的意思禁军是指古代保卫皇帝的御林军,禁军将领就是禁军的头目,禁军将领犯错后就被皇帝解除他的领兵权力。
即解除中央军高级统帅将领的军事调动指权,广义上的军权指统兵权和调兵权典型的例子是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禁军将领二权合一十分容易侵犯皇权宋太祖就是倒子,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其实是收取调兵权(由皇帝亲自把持并由枢密院辅佐相当于总参谋部)军队将领只负责军队管理训练等。